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航行,在我們的島上 ◎‪‎廖大期‬


將晨霧折進被單裡,陽光
才剛睡醒──我們平躺著海洋
因為翻身,而開始有了海浪
一天這麼開始(而時鐘被擱淺
在龜卵之中,還在孵化著文明。)
生活就在我們從烹飪過程中
抵達了海洋,如果鍋鏟是舟槳
煎鍋漂流著木殼船,炊煙會不會
像魚網,撈捕著一日所需的
愉快和憂傷:在餐桌上的瓷盤
與船上的輪盤之間,有時
羅盤也會搖晃,輕輕轉成唱盤
將方位唱進歌謠:「這是鹽,
就是語言……」然後音響像貝殼
裡頭住著海洋。
 
航行,在我們的島上,島上的
我們擁有許多不在我們
男女之分,風有陰晴之別,植物有
憂與樂的差異。上岸時,我們
懂得將船和鞋子歸屬於貝類,
還給了海洋。就在海洋的
偏旁,書寫著我們的
生活,我們學習懂得用腮閱讀
精裝厚重的海洋。譬如我們
把魚稱作為番薯
魚的根鬚,寫進肥沃的土裡
而章魚觸鬚從藤蔓攀爬
一首詩的開始:就從這一頁的海
翻到下一頁的海(故意將「島」
寫錯成「鳥」,雖然祂不懂飛翔)
就像海沒有頭髮,但懂得飄逸。
 
--
 
◎詩人簡介
1981年出生於台中市,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文藝創作組畢業,作品曾獲大墩文學獎、中縣文學獎、詩人彭邦楨紀念詩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2004全國巡迴文藝營文學獎、後山文學獎、菊島文學獎、大武山文學獎等。
(摘自網路資料: 203.64.119.102/seed/Chinese/20051216/廖大期.doc)
--
 
照片提供:小幽
圖像設計:小幽

--

◎小編賞析

台灣作為一個海島,許多詩人都曾以海洋為題材,書寫對家鄉的情感。廖大期這首詩先以一個很生活化的場景 - 起床作開端,讓我們想像一幅舒懶的晨光景象。「晨霧」、「陽光」雖是文學中很常見的自然符號,但在此處的語境裡,又帶有一點歷史方面的象徵意義。藉由將晨霧「折進被單」、陽光「才剛睡醒」,彷彿暗示家鄉剛擺脫迷離多舛的過往,正要前往光明的方向。此外,此詩亦帶點基督教語彙,「捕撈著一日所需」、「這是鹽, 就是語言……」二句,可能是借用新約的內容。總體而言,這首詩將海洋與土地連結;食與海洋連結;生活與詩意的幻想連結,是一首意象運用自然,且抒情的詩。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