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玉里山 ◎劉克襄



一包鹽,一袋米
家山在前方龐大著
部落在山腳升起二三炊煙
平靜的鳥占聲中。才出發
我和獵槍的旅程已經充實了
 
--
 
◎作者簡介
  
劉克襄,台中人,十八歲開始寫詩,其作品類型跨足詩、小說、散文。早期作品,無論是何種文類,多以自然生態觀察為對象,像是詩集《漂鳥的故鄉》、《小鼯鼠的看法》、《最美麗的時候》,小說《風鳥皮諾查》、《座頭鯨赫連嬤嬤》,散文《快樂綠背包》等等,都是台灣自然書寫的指標性作品;之後的作品則多為台灣鄉鎮、山林的踏查為書寫對象,尤其重視環境與人與文化的關係,像是詩集《巡山》,散文《台灣舊路踏查記》、《迷路的一天,在小鎮》、《11元的鐵道旅行》、《裡臺灣》、《男人的菜市場》。
 
--
 
照片提供:陳奕辰
圖像設計:簡妤安
 
--
 
◎小編賞析
 
玉里山,位於今天的花蓮縣卓溪鄉,因鄰近玉里而得名,海拔標高2157公尺。詩人在詩後附註:「玉里山,2157公尺,布農族施武郡群之界山。龐然連綿,隔著拉庫拉庫溪,與八通關越嶺路之瓦拉米,遙遙相望。」
 
本詩是描述一位布農族獵人出發狩獵的旅程,獵人出發時僅帶著旅程必需的一包鹽和一袋米,在路上,視線看到的是前方龐大的家山(應為玉山,玉山是布農族的聖山,也是永遠的祖居地),同時也是此行狩獵的獵場,部落則在玉里山腳下生活著。在部落中升起的二三炊煙,對獵人來說想來應該會有諸多含義與感受:因為生火造飯才會有炊煙,代表著族人已經在準備食物了,一方面傳達著要出外狩獵的獵人安心之意,一方面也表示著族人在等著獵人回來;而炊煙只有二三條,或許也意味著部落中的食物快不夠了,需要獵人多打些獵物回來;另外就是,既然能看到炊煙,便表示獵人此時離部落並不會太遠。
 
從前三句雖然無法明確表示所描述的主角是誰,但從第四句的「鳥占」中可知,對象應該就是獵人,在布農族的習俗中,鳥占是族人出獵或出草時判斷此行吉凶的依據,布農族多以小彎嘴畫眉進行鳥占,當鳥鳴聲聒噪驚叫、混亂不安時會被視為凶兆,此時就會考慮是否該進行狩獵,相反地,鳥鳴聲清亮平靜、方向穩定時,就表示吉兆,可能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大獵物或是豐收,是以獵人在「平靜的鳥占聲中」,甫一出發,獵人與獵槍的旅程便充實了。此處或有兩個含義,一是因為鳥占聲的預言,因此獵人甫一出發便有大收穫;一是離部落不遠的獵人,因為聽到了鳥占聲,馬上就充滿了希望與信心。
 
讀完本詩,短短五句便把布農族獵人的心理狀態描寫得具體而生動,尤其是最後兩句,更能真切體會到獵人心中對狩獵結果的心理感受。如非與山與原住民有諸多的相處,很難以如此輕描淡寫的筆法,刻劃如此生動的形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