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3日 星期日

我想伸手摸到鯨 ◎帕麗夏



我想伸手摸到鯨 ◎帕麗夏
 
夏初我盡可能駛離了東海岸
在飛翔的薄衣中
對一隻海鷗推心置腹
再看它飛走
 
口袋有什麼被語言餵養的碎東西
此刻成了一群熠熠的海豚
躍出夢境的每一下
都餵給了我嘴裡的那顆星
 
再來一顆甜蜜的⋯⋯
再來一顆昂烈的⋯⋯
我們總要選一個方向離開欄杆
 
那隻看不見的鯨魚
閉上眼能離它更近
它就那麼巨大地浸在海裡
想像自己的小身體
 
睡前伸手想摸到它
就鬆開了抓緊了一天的怯懦
我們是一模一樣的小身體
比我們更小的,還有行星和魚卵
它們也一樣從繁榮到孤單
 
--
 
◎作者簡介 
 
帕麗夏
 
原名吳丹鴻,1990年10月生,廣東揭陽人。台灣清華大學中文系碩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博士在讀。寫與讀都很懶,但除此以外別無所長。曾獲葉紅女性詩獎首獎,周夢蝶詩獎創作獎。
 
--
  
◎小編賞析
 
想像汪洋裡有一隻孤獨的鯨魚,整片大海上你只能看得見牠,牠就這麼停駐在海的中央,孤獨而靜謐,而我多麼地想靠近牠。第一次讀到這首詩的時候,雖不太明白詩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但這樣的畫面鮮明又深刻的竄入我的腦海中。
 
對我而言,詩語言是一種透過意象去不斷逼近某個不可言說之事物核心的一種技術。在〈我想伸手摸到鯨〉一詩中,我們能夠感受到詩人一直在渴望著靠近、碰觸什麼,而在這首詩之中「鯨魚」便是其渴望接近與探看的象徵。
 
本詩的每一段都可以被解讀成一種具有階段性的狀態,有所進程而且越來越靠近。
 
第一段,詩人寫我醉心於某一隻海鷗,接近然後告別它。
 
第二段,「口袋有什麼被語言餵養的碎東西/此刻成了一群熠熠的海豚」。詩人發現自己口袋裡那些不被注意的「碎東西」,成了「熠熠的海豚」,又餵養了自己的星。這裡語言可能指的是外在世界所給予的養分,本不是自己的,只是自己所擁有之物。在某個時刻,積蓄足夠的能量,成了能動的「海豚」,跳進「我自己的語言(星)」中。
 
第三段是為一轉折,詩人說「總要選一個方向離開欄杆」,欄杆是某種限制與界限。本首詩前面二段的「我」都是在吸收、接納、觀看外在,但在此之後,我渴望突破本來安適的位置,成為主動尋找方向的主體。
 
從第四段開始才是題目所指之事,此前三段是鋪陳也是想要「伸手」的必然過程。詩人開始尋找「鯨魚」,那是一隻「看不見的」鯨魚,靠近的方法唯有「閉上眼」,鯨魚這個意象巨大而且神秘,詩人認為透過想像與感受才能更加接近它的本質。
 
末段,為了要碰觸鯨魚,詩人「鬆開了抓緊了一天的怯懦」,渴望更加靠近的慾望大過了膽怯,鬆手是放棄了某些固守的東西,而這樣的放棄讓詩人終於真正意義的碰觸了「鯨魚」。
 
本詩的最後三句,也是我覺得這首詩最美的部分「我們是一模一樣的小身體/比我們更小的,還有行星和魚卵/它們也一樣從繁榮到孤單」。將「行星」與「魚卵」兩個非常遙遠的意象作了非常精妙的類比,在群體裡誕生,最終各自離散。詩人用「小身體」連結了自己和鯨魚、行星和魚卵,我們都是散逸在世界的汪洋裡,渺小而孤單的存在。
 
而詩人的追尋是什麼?我認為,這是一首在文學的汪洋裡追尋詩藝的故事。

 
------
美術設計:珊瑚蟲(幸褣)
 
#帕麗夏 #我想伸手摸到鯨 #海洋詩
#從繁榮到孤單 #在汪洋尋找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