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夏日之死 ◎驀地

夏日之死 ◎驀地
  
1.
蟬聲急欲墜落之夏
我在懸崖捕獲
曝曬成屍的愛人身體
焦黑身體焦黑
他以深淵凝視深淵
踢踏踱起回返的舞步
向著夢境——自懸崖
開展陌生又熟悉的通靈
懸崖上。我夢見懸崖
曝滿死去的ㄦ
他們吊在尖塔上,像是圖釘
撤在寸步難行的健康步道
而我的夏日
永久困於不健康
焦慮失眠焦慮
使我均勻地夢損
  
2.
因我在暗夜
丟失本該拼好的
最後一塊拼圖
凹槽在眼部留下了洞
風磨難記憶
我聽見他的眼神
傾覆死亡,並且溫柔
抗拒所有試圖接近的字句
溫柔從來都是他的選擇
(他其實沒有太多選擇——)
他的輪廓丟失
在湊亂的拼圖板中
呈現兩極式的反轉
冰冷,透涼且格外接近
圖釘的尖端
  
3.
我困於反覆演練的墜落
  
4.
踩到的時刻我醒了
抱憾憶起夏日
封塵的感傷像是拼圖
散落到許久以後
自懸崖下——
我拾起被風乾的愛人
和他身邊最後一塊拼圖
卻已不見背板
蟬聲急欲敗壞
ㄦ與我充斥不健康的損耗
拼圖拼了又徹
夏日恢復理應死成的樣子
背負記憶回返的夏天
我將再度苦於深夜 
  
--
  
◎作者介紹:
  
驀地,1997年生。現就讀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曾任鏘文學社幹部。
作品刊登於《好燙詩刊》。喜歡的詩人有羅智成、鯨向海、夏宇、畢贛、林餘佐、陳昌遠(還有很多很多)。最近沉迷於TRPG,深信好的團能夠洗滌心靈。
  
--
  
◎小編宇翔賞析:
  
充滿了死亡意象,這是一首有關愛的苦痛循環的詩。
  
就寫法而言,可見驀地模擬前輩聲腔的餘音(譬如楊澤、夏宇等),但本身的意象風格仍難掩飾其獨特。首先,驀地善於將許多饒富意味,但很難想像可以進行有效表述的物件,賦予它們可供增擴、連結、互涉的意象空間。譬如:圖釘與健康步道就給人充滿痛覺的漫長感受,甚至還外加了一點諷刺:難道這種受盡苦難的折磨就稱作是所謂的「健康」嗎?
  
又譬如拼圖,拼圖隱喻一種苦思、破碎的追尋狀態──究竟我們真的知道愛人的模樣嗎?我們能夠閉上眼就完美地想像出愛人的五官嗎?又或者像李安《喜宴》裡的婚禮遊戲,蒙眼的新娘子,透過親吻以辨別出自己的愛人是哪一個,這可能嗎?如果要我們描述愛人的眼睛,又會怎麼描述呢──在這首絕望之詩裡,驀地一面倒地傾向於這描述與掌握之不可能,最後一塊遺失在眼部,在一個人靈魂往外看的窗口,那破口流淌著風。甚至,最後整幅拼圖呈現出「兩極式的反轉」,再次歸於混亂。面對這種混亂感,驀地彰顯出了創作者的冷靜與自覺,將這抽象式的混亂感受,最終進一步地捕捉、牽引、導回一個具體的實感、強烈的意象:冰冷、透涼的圖釘尖端。
  
正是由於驀地這種苦行式的詩歌冥思,因此,「痛苦」這種模稜兩可的感受,得以發散向各種不同的區塊與維度,像是在為人類的情感上色,失去愛的痛苦原來能這樣複雜而層疊地築構起來:回返舞步的踢躂、懸崖邊的通靈、健康步道充斥著不健康、拼圖遺失了眼睛……驀地不直接訴說情感,轉而透過網狀編織的意象,細膩地告訴我們她正在經歷的壓抑、矛盾、焦慮、空洞、惶懼,以及如此反覆之後,最終的絕望。
  
除此之外,這首詩仍有多處是相當晦澀的,譬如甚麼是「ㄦ」(是人懸吊的雙腳嗎?還是一種失語錯音的狀態?),又譬如為甚麼是夏日?(是順當時季節而作,或是投射內心盛極而衰、歇斯底里式的狀態?)我們無從知曉,但無論如何,這首詩仍能讓我們流暢且反覆地讀下去,因為驀地在其中注入了豐富的節拍與音樂,這不疾不徐的獨白,在深夜,面對一首充滿張力與複沓的安魂曲,我們正與已逝之人開展一場陌生又熟悉的通靈。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驀地#失戀#死亡#懸崖#健康步道#TRP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