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1日 星期五

打分 ◎梁海彬

 

打分 ◎梁海彬

 
我不忍心給孩子打叉
他們教我的遠比我能教他們的
更多更多
  
他們用眼神開示我
用微笑點悟我
  
他們的出人意表 只是保留了自由的靈魂
他們的刁鑽為難 只是保留了生命的熱感
他們不是故意推翻顛覆
只是保留了探索的基本
權利
  
他們會說謊 但他們會因此而落淚
他們互相毆打 但他們用同樣的手救出溺水的甲蟲
他們的畫筆不會出現同樣的世界
他們是初次到訪的異鄉人
永遠閃爍的雙眸 倒映出我沈濁的雙目
  
我們給孩子們出考題
我們拿著一套標準答案在考場前面徘徊
我拿著答卷握著紅筆在冒汗的手心裡
準備給他們打分
  
孩子們無憂無慮地在考卷上作答
作出了一個個詩一般的答案
孩子們又在人生的選擇題填上選項以外的回覆
如夢似幻 
又真誠又美好
我握著紅筆的手在微微顫抖
 
孩子們還不甘心
僅僅為我們作答呢!
他們蹦跳著
向我們發問
 
一朵雲能浮沈多少做夢的魚兒?
一座城能消費多少純真的花朵?
一弧月能勾起多少黑熊的愁思?
一顆心能承載多少悲傷的兔子?
 
孩子們的笑聲響起
笑聲像一隻只白色的小羊
叮叮噹噹地划過無邊的草原
 
一湖池怎麼留住魚竿的 堅定不移?
一竄珠怎麼兜住阿嬤的 層層掛念?
一束光怎麼輕撫樹葉的 斑斑駁駁?
一盞燈怎麼包容 燭火的真心告白?
  
不遠處 一隻紅筆在我的
頭頂上盤旋
等待我落筆
  
我身上是別人給我 打叉 打勾 打分的烙印
孩子們無視那些傷疤 
他們牽起我的手 
一起
往遠處迷霧的森林奔去
 
 
(刊登於《联合早報.文藝城》)
 
-
 
◎作者簡介
 
梁海彬,1985年生,新加坡人。他是文字工作者、也是劇場工作者。寫小說、散文、詩歌、劇評,創作早已是他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他著有散文集《房間絮語》,文字創作記錄在:
http://thethoughtspavilion.wordpress.com
 
-
 
◎小編柄富賞析
 
詩是一種反轉的藝術:當我們以為孩子不懂事,且很有可能這麼繼續以為下去,當我們一再看見他們貪玩、打架、說謊,以一個學生的姿態犯錯;我們慣性地把自己想成老師,你看,我們擁有這麼多正確答案,我們從不無理取鬧,我們永遠可以取得高分,因為一張張發給孩子寫的考卷,我們是出題目的人。詩人想到、詩人願意,讓自己成為學生,身為所謂大人,我們擁有的或許只是喪失了自由的無趣,守著秩序的殘忍,而孩子們,會是這樣的我們的老師。
 
這首詩的作法開門見山,卻不簡單,仰賴於詩人的柔軟與善感。首段破題自己替孩子「打分」的不忍,因為詩人看見孩子能教會自己的,遠遠比自己能教他們的更多。這種不忍彌足珍貴,固然有一種身為大人的「偶像包袱」在,卻為後兩句的破題對比了更低姿態的謙虛。說謙虛也好傲慢的感覺,但只有願意與孩子等高,看見他們眼裡的世界;並再回到一位經驗所成就的大人眼中,才能寫出這些作為的珍貴可愛(因為小孩子可能根本不覺得這些有什麼)。這種姿態的調整,高低視角的切換,我們是打分的人也是被打分的人,便成為了這首詩的內在動力而且源源不絕。
 
結構上,有許多句子相當亮眼,第四段整段真的是閃閃發光,而且天然 。我相信現代詩的原型就是這類自然且精神的句子,如礦石的心臟不必仰賴加工,就讓路過的人看見了感覺幸福,與幸運。另外一些段落則是支撐情節轉折的功能性句子,如倒數第二段,即使不美也相當深刻。更有兼之感性與功能性兩者的佳句:第七段的「孩子們還不甘心/僅僅為我們作答呢!」翻轉了他們的笨拙與固執,且為他們的好奇給出了新的解釋,讓詩繼續往下走。
 
若要建議這首詩還有能夠修改的地方,有些排比,譬如倒數第三段的句子稍顯多餘厚重,略去或者再精簡,應當也不會影響這首詩的好。末兩段詩人寫出了作為一個大人,都曾經是被重重打勾打叉而來的孩子,孩子們卻不在意我們的重重傷痕,只一心想帶我們往更神祕、更好玩的地方去玩耍。這個結尾是虛,卻也充滿了延展性,願不願意接收這場探險遊戲的邀約呢,各位阿姨叔叔。
 
賞析寫到這裡突然有個感想,一首好詩原來可以讓賞析變得很多餘。這首好詩推薦給你們。
 
-
 
美術編輯:@arteditor053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打分 #梁海彬 #孩子 #大人 #標準 #自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