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9日 星期六

一隻白鳥 ◎上官予


 一隻白鳥 ◎上官予

 

太陽從山巔升起,

展開在無涯際的海面。

 

一隻白鳥,

貼著翅子像背著雙手,

從金色陽光下走過;

他踱來踱去,

選定了個適當地方,

面海而佇立,

海上閃爍波光,

早潮舐著沙灘。

 

小小的他,

只專心地瞭望著

遠方。

他看到了什麼?

渴望的藍色的眼睛,

脈脈地凝視出神;

他的眼睛把夢想燃亮,

燦美如星。

 

熱血亦如洶湧的旭日,

凌空而飛騰,

他毫不猶豫,

展開那長帆似的雙翼,

微微向上傾斜,

在藍空滑行;

一瞬間 翻出雲端,

向遠天逸去。

 

-

   

◎作者簡介

 

上官予(1924-2006),本名王志健。山東國立暨南大學中文系、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

 

青少年時期即開始新詩創作,最早投稿於謝冰瑩主編的《黃河》。1945年創辦並主編《帶槍者》詩刊,抗戰前後在《武漢日報》、《益世報》上發表新詩。來臺後,於1957年創辦及主編《今日新詩》月刊。

 

曾任軍中《精忠報》主筆、國家文藝基金會總幹事、行政院文建會研究委員等職,並曾任教於世新、東海、輔仁大學等校。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金筆獎、世界文化學院榮譽博士獎、國防部光華獎、中山文藝獎等。

 

-

   

◎小編三進賞析

 

讀過這首詩的,應該都是小有人生歷練的學長姊。(咳嗯)

 

上官予(王志健)這首〈一隻白鳥〉,收錄於1989年修訂版的國中國文課本第五冊。打開目錄,很快就感受到時代的餘緒。

 

#雖然已是解嚴後

 

全冊第一篇為〈弘揚孔孟學說與復興中華文化〉,作者是辣個蔣中正。這篇課文是取自二十年前1969年,應對發生在對岸的「文化大革命」,蔣中正於是做出「中華文化正統繼承者」宣言,企圖確保國際地位上的「THE CHINA」。

 

上官予〈一隻白鳥〉一詩,與此文並於同冊,該教材編選的時代背景條件約莫如是,雖然1989已屬解嚴後,不過藏在教材內的戰鬥指示仍未完全消失。

 

不過這與上官予有什麼關係?

 

#誰是上官予

 

本名王志健的上官予,對許多讀者可能有點陌生。除了隔著時代的鴻溝以外,曾作為1950年代反共文學代表詩人的上官予,因呼應政策而誕生的「戰鬥詩」文學性存疑,因此並未進入主流的詩史、詩選文本脈絡中。

 

回顧寫作歷程,出生於1924年的上官予,來台前已常在文藝報刊發表詩作,不過相較於覃子豪、紀弦等前輩,寫作經歷稍顯資淺。1951年,覃、紀借《自立晚報》版面,開闢來台後第一份新詩專版「新詩周刊」,可以視為戰後詩壇的一次重建工程。而上官予作為活躍於1950年代的詩人,也常在那發表詩作。若非後來積極投入反共文學、給詩下了工具性的定位,或許今日也是一派大師。

 

除了早早便投身創作以外,在那個出版即霸權、詩選宛如生死簿的年代,上官予便一連串編輯了好幾本舉足輕重的詩選。

 

比如應為國民政府來台後第一本詩選的《現代詩歌選第一集》(1951)、來台十年回顧的《十年詩選》(1960),以及參與編輯慶祝建國一甲子的《六十年詩歌選》,與陳紀瀅、鍾鼎文、謝冰瑩等文壇大老並列編委。

 

從他參與編選的詩選特殊性,不難推測上官予當時在文藝政策底下,佔有怎樣的位置。

 

而這之間,他也入選了張默、洛夫主編,創世紀詩社出版的《中國新詩選輯》(1956),以及彭邦楨、墨人編的《中國詩選》(1958)。全都是「中國」開頭的大部頭詩選,儼然被定義為當代代表性詩人。

  

不過正因詩選的影響極大,在不久的後來,詩選也將成為各派眾英挑戰權力胖虎的「虎牢關」,奪回文學本質的戰役即將陸續登場。

  

#詩選虎牢關,眾英戰胖虎

 

當詩選開始定義當代詩壇,官方資源不斷投入,連國防部都斥資出版詩選集。然而誰也沒想到,一群新崛起的詩人,居然開始搶麥。

 

回顧1956-1983年間,有個人瘋狂的投入編集詩選,在一連串官方血統的出版品中,膽敢按下卡歌鍵。那人即是創世紀火車頭、詩壇CPU(這我自己加的)──張默。

 

張默在這段期間內編了11本詩選,編選的速度比顏良的繁殖速度還要快。(←大不敬)。一出手就是剛剛提到的《中國新詩選輯》;不然就是民國五十年出版,超前部屬、搶先定義未來詩風的《六十年代詩選》;甚至開啟年度詩選傳統的《一九七O詩選》。

 

因著詩選不只有影響力,還頗有市場,因此許多有志的詩人紛紛加入編輯詩選的行列。慢慢的沖淡且抗拒了官方對文藝的介入,並且重新定義何謂當代的詩。

 

不過,不受市場影響的教科書,就沒辦法這麼簡單。這就是為何我們最後還是看到了某些詩人、詩作。

 

#讓詩回到詩

 

詩壇的權力重心,在各方作用下,產生巨大的轉移。決定了具有強烈非文學作用的「戰鬥詩」,與朗誦詩一起,在往後被視為詩史的特殊事件,而非文本影響力的血脈。

 

此處應將上官予視為一種理念的執行代表,而非任何惡意的源頭。在那個眾人以信念相搏的時代,雖然以不同方式使用詩,然而心中對於詩的熱愛,應該都是同樣值得敬佩的。

 

所幸時間再稍微往後轉,1971年龍族詩社成立,青年詩社的眾聲喧嘩時代揭開序幕;1972年第二次現代詩論戰即將發生。陳芳明、蕭蕭、蘇紹連、辛牧、林煥彰,及同世代的向陽、陳義芝等人,一整個善寫善論述的新世代,已經在牛棚熱身。

 

這就是我們後來所看到的詩,如何被建構起來的,其中一種過程。

 

--

 

美編:佳郁

圖片:自繪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上官予 #王志健 #一隻白鳥 #戰鬥詩 #國語課本詩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