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安妹 ◎喵球
技子
妳沒有名字
有一個溫柔的原因
就像妳嫁給大雄
成為一種人生的象徵
成為單元喜劇的開場
技子
妳的玄孫沒有來見妳
他帶著二手機器貓
帶著妳與大雄的合照
來說服大雄相信
做一個魯蛇的未來
可是後來
我才知道
妳會畫漫畫
妳會出道並得獎
很後來我才知道
技子
帶著大雄的六個孩子
是否還在畫畫
妳是否請事業有成的哥哥
幫大雄開了屬於他的公司
妳的玄孫沒有說
我想他不知道
妳為了家庭
早不再夢想
技子
妳沒參與過大長篇、電影版
我們也沒撞見過妳洗澡
妳也不想拜託小叮噹什麼
只是畫妳的漫畫
在大雄結婚那天
出席她們的婚禮
技子
妳現在是前田敦子
還開著人家送的車
過著平淡的日子
--
◎作者簡介
喵球
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畢業。曾在快炒店內場、咖啡店內場工作。無法不去注意路上被壓扁的各種動物屍體;愛洗澡,很會長腳皮。
--
美術設計:旅臺小子
攝影來源:百度百科 | 胖妹词条 - 词条图片
--
◎小編少年阿Ben賞析
不知道這個時代的讀者是否都看過哆啦a夢(雖然,我相信喵球的兒童時代他的名字會叫做小叮噹),但當我們在回憶哆啦a夢中的某些扁平人物(什麼都能解決的哆啦a夢、兇惡的小霸王如胖虎、甜美可愛的靜香......)時,卻很常將漫畫裡的技安妹給忽視。
如果我們試圖把哆啦a夢中的人物配對,不難發現像王聰明與大雄這樣,極端聰明與愚笨的對照組,而當我們抱持著一種幼稚的,對美好想像的窺視在看待靜香時,是否也想過與其美麗對應的,印象更多來自於是兇惡蠻橫的哥哥胖虎的技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哆啦a夢的第一集就有著大雄與技子的結婚照,技子的長相跟她的歐巴桑媽媽相去不遠。一開始常常欺負大雄的技子,在把自己的志向設定為漫畫家以後就變得內向自閉許多。嚴格說來,漫畫中的她並沒有多做錯些什麼,但就像我們在漫畫裡常常理解的人物類型常常被複製到國小的校園生態,很可能我們小時候每個人班上都有這樣一個技子。只是長得不好看,胖了一點。然後每一個臭男生都會互相嘲笑:「你喜歡她?」、「你才喜歡她!」最後看著這個技子失去的,不只是對異性的人際關係,還有她可能的戀愛權,而最糟糕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她可能什麼都沒有做,也什麼都沒辦法做。
而這就是喵球在這首詩中想要致意的對象,他的關心及於這每一個不是主角,所以我們也不關心他命運的技子。
每一個段落都以技子二字開頭,喵球在詩中展現了極大的同理心。第一段中就點名技子只是一種象徵,而且還是主人翁大雄所急於甩開的。之後的二到四段中喵球出入於種種可能的現在、過去、未來,看到的技子都是不同的人格特質,也都是那樣的無人在意──直到最後面,「妳現在是前田敦子/還開著人家送的車/過著平淡的日子」。小編並不是AKB粉,並不明白前田敦子做了什麼事情。維基百科說她「個性內向,常上節目時沒有說到一句話就結束了。」,又說「AKB團員篠田麻里子和大島優子稱其最大特色是「能吃能睡」。」這樣的平凡,是否就是她的特別?而喵球是否又有以這首詩的前田敦子,稱讚技子內在的意思?
其實不知道能對這首詩多分析什麼,只能本著分享好詩的心,把這首詩獻給全天下每一個技子。願你們不孤單。
參考文獻
https://www.ptt.cc/bbs/Doraemon/M.1117465612.A.7F5.html
https://www.ptt.cc/bbs/Doraemon/M.1165256003.A.3C4.html
https://www.ptt.cc/bbs/Doraemon/M.1114788272.A.74F.html
2016年7月30日 星期六
生活 ◎北島
生活 ◎北島
網
--
◎作者簡介
北島,原名趙振開,中國朦朧詩代表人物之一。先後獲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古根海姆獎學金、金花環獎等,並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詩集包括《陌生的海灘》、《北島詩選》、《在天涯》、《零度以上的風景》……。
(整理自《維基百科》)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來源:Pixabay CC0|GLady
--
◎小編少年阿Ben賞析
一般的台灣讀者熟悉的北島,可能是他的〈回答〉。但在這裡我們想介紹的,卻是他另外一個名作〈生活〉。
題目「生活」作為一個巨大的詞,你問一百個人,很可能都能獲得一百種答案。但北島把抽象這千百種的生活用「網」給概括了。在網當中,每一個人都被束縛著。但透過網眼,似乎又可以見到網外的世界有著自由與希望。
這首詩的寫作可能在北島的時代下有著自己的對象,不過對今日的讀者來說,或許我們也可以藉此反思:你的生活也在束縛當中嗎?你還看得到希望嗎?每天的工作是很累了。生活的意思他又在哪邊呢?好不好我們就找個週末,一起出門走走吧。
網
--
◎作者簡介
北島,原名趙振開,中國朦朧詩代表人物之一。先後獲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古根海姆獎學金、金花環獎等,並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詩集包括《陌生的海灘》、《北島詩選》、《在天涯》、《零度以上的風景》……。
(整理自《維基百科》)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來源:Pixabay CC0|GLady
--
◎小編少年阿Ben賞析
一般的台灣讀者熟悉的北島,可能是他的〈回答〉。但在這裡我們想介紹的,卻是他另外一個名作〈生活〉。
題目「生活」作為一個巨大的詞,你問一百個人,很可能都能獲得一百種答案。但北島把抽象這千百種的生活用「網」給概括了。在網當中,每一個人都被束縛著。但透過網眼,似乎又可以見到網外的世界有著自由與希望。
這首詩的寫作可能在北島的時代下有著自己的對象,不過對今日的讀者來說,或許我們也可以藉此反思:你的生活也在束縛當中嗎?你還看得到希望嗎?每天的工作是很累了。生活的意思他又在哪邊呢?好不好我們就找個週末,一起出門走走吧。
2016年7月29日 星期五
一首因愛睏在輸入時按錯鍵的情詩 ◎陳黎
一首因愛睏在輸入時按錯鍵的情詩 ◎陳黎
親礙的,我發誓對你終貞
我想念我們一起肚過的那些夜碗
那些充瞞喜悅、歡勒、揉情秘意的
牲華之夜
我想念我們一起淫詠過的那些濕歌
那些生雞勃勃的意象
在每一個蔓腸如今夜的夜裡
帶給我肌渴又充食的感覺
侵愛的,我對你的愛永遠不便
任肉水三千,我只取一嫖飲
我不響要離開你
不響要你獸性騷擾
我們的愛是純啐的,是捷淨的
如綠色直物,行光合作用
在日光月光下不眠不羞地交合
我們的愛是神剩的
--
◎作者簡介
陳黎
本名陳膺文,1954年生,台灣花蓮人,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凡二十餘種。譯有《拉丁美洲現代詩選》、《辛波絲卡詩選》、《聶魯達詩精選集》等十餘種。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金鼎獎等。
(以上簡介轉自: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035236)
--
美術設計:旅臺小子
攝影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Blank BRSB Keyboard Layout.svg
--
◎小編少年阿Ben賞析
〈一首因愛睏在輸入時按錯鍵的情詩〉是小編所接觸的第一首詩,當時刊登於嘉中的校刊上,讓我非常驚豔,也是打開我現代詩世界的一把鑰匙。在我看來,這首詩比很多課本上無聊的經典好玩多了。
打字錯誤時,新注音難免會提供一些錯誤的選項。這對今日的讀者來說,當然一點都不陌生。陳黎善用的這個技巧說破了很簡單,但也正是他這樣做了,才能使一首動人的情書變得下流,而饒富趣味。而若是讀者們知道這首詩寫作於國內使用電腦普遍不發達,網路撥接都還未曾普及的1994年,不曉得會不會對陳黎的創意有著更多的敬意?
這首詩的內容當然很白爛很簡單,你不能不承認可以把這麼多句子的語義翻轉的陳黎是非常有創意的。但內容的安排顯然不是只把一堆句子串起來,例如我最喜歡的是最後一句:「我們的愛是神剩的」,這可是強而有力的補刀。陳黎朗誦這首詩朗誦得越嚴肅,帶給觀眾的樂趣就越強。莫名的可以跟鯨向海名句:「忍住不笑/就會出現莊嚴氣氛」相映成趣。
陳黎朗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7tcDRcDblU
親礙的,我發誓對你終貞
我想念我們一起肚過的那些夜碗
那些充瞞喜悅、歡勒、揉情秘意的
牲華之夜
我想念我們一起淫詠過的那些濕歌
那些生雞勃勃的意象
在每一個蔓腸如今夜的夜裡
帶給我肌渴又充食的感覺
侵愛的,我對你的愛永遠不便
任肉水三千,我只取一嫖飲
我不響要離開你
不響要你獸性騷擾
我們的愛是純啐的,是捷淨的
如綠色直物,行光合作用
在日光月光下不眠不羞地交合
我們的愛是神剩的
--
◎作者簡介
陳黎
本名陳膺文,1954年生,台灣花蓮人,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凡二十餘種。譯有《拉丁美洲現代詩選》、《辛波絲卡詩選》、《聶魯達詩精選集》等十餘種。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金鼎獎等。
(以上簡介轉自: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035236)
--
美術設計:旅臺小子
攝影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Blank BRSB Keyboard Layout.svg
--
◎小編少年阿Ben賞析
〈一首因愛睏在輸入時按錯鍵的情詩〉是小編所接觸的第一首詩,當時刊登於嘉中的校刊上,讓我非常驚豔,也是打開我現代詩世界的一把鑰匙。在我看來,這首詩比很多課本上無聊的經典好玩多了。
打字錯誤時,新注音難免會提供一些錯誤的選項。這對今日的讀者來說,當然一點都不陌生。陳黎善用的這個技巧說破了很簡單,但也正是他這樣做了,才能使一首動人的情書變得下流,而饒富趣味。而若是讀者們知道這首詩寫作於國內使用電腦普遍不發達,網路撥接都還未曾普及的1994年,不曉得會不會對陳黎的創意有著更多的敬意?
這首詩的內容當然很白爛很簡單,你不能不承認可以把這麼多句子的語義翻轉的陳黎是非常有創意的。但內容的安排顯然不是只把一堆句子串起來,例如我最喜歡的是最後一句:「我們的愛是神剩的」,這可是強而有力的補刀。陳黎朗誦這首詩朗誦得越嚴肅,帶給觀眾的樂趣就越強。莫名的可以跟鯨向海名句:「忍住不笑/就會出現莊嚴氣氛」相映成趣。
陳黎朗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7tcDRcDblU
2016年7月28日 星期四
鎮魂|魂鎮 ◎羅智成
鎮魂|魂鎮 ◎羅智成
他們以重機械徹夜在外頭切割巨廈 為何要經歷萬噸建材與憂傷的折難
你徹夜被騷擾,卻始終沒有醒來。 你們看
十層樓的破碎迷宮把你困在噩夢的夾層裡 整個島嶼在抽痛、蜷曲
或者,你被牆上的相框壓成最後一張照片 在傳遞、播報、哀悼、喧嘩與聚集
或者,你缺乏鐵質的大樓吞嚥,成為它 其力量宛如一個宗教的誕生……
糾纏的管線裡瘀塞的血水 但不盡然
所有的可能都已腐臭、發脹 那只是種種美好的想像
不再可能…… 對一個規模七˙三強震的無謂抵抗
被挖掘開的馬賽克浴室,四處是你過期的呼吸
被折疊起來的挑高客廳 規模七˙三的強震重新躺回斷層
縮得小小那聲尖叫還在瓦礫中戰慄 整個島嶼在香煙繚繞的晨曦中
在挖掘不出來的驚懼裡 繼續喧嘩、哀悼與聚集
翻倒的美景則緊摟著你孤單的屍骸,
也許還有一個永被深埋的想法……
□□□、□□□、□□□、□□□、
□□□、□□□、□□□、□□□……
□□□、□□□、□□□、□□□、 死亡已治癒你們的傷痛與恐懼了嗎?
□□□、□□□、□□□、□□□…… 我們不然,
死亡已治癒你們的傷痛與恐懼了嗎? 我們正慌亂地用重機械把
我們不然, 崩塌的視線吊走
整個島嶼還在收縮、抽痛、胡言亂語 把沉重的記憶切開
生命總一次又一次叫我們面面相覷: 切割成比較容易消化與忘記的小塊
我們只是薄膚恆溫的凡人
怎會遇上只有地球足以承擔的變動與損傷? 我們在廢墟中喧嘩、哀悼與聚集
我們只是偶爾自大的脆弱生靈 這一切只是為了治癒我們自己
--
◎作者簡介
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東亞語文研究所碩士,博士班肄業,擔任過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編輯和撰述委員、中時晚報副刊主任及副總編輯、美商Conde'Nast China(VOGUE、GQ)編輯總監、樺舍文化總經理、Hit 91.7電台台長、《TO'GO泛遊情報》雜誌發行人、閱讀地球文化創辦人、台北市政府新聞處處長、中央通訊社常務監察人、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中央通訊社社長等職,現為財團法人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董事。 2000年羅智成獲得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新詩創作獎。
--
美術設計:籃閔釋(小葵)
攝影來源:http://www.tccfd.gov.tw/df_ufiles/b/01(32).JPG;http://www.tainan.gov.tw/tainan/news.asp?id=%7BE3CC3D79-98D8-44A8-84A5-69C5B59767B8%7D
--
◎小編賞析
〈鎮魂〉一詩收錄在羅智成的《夢中書房》,是九二一大地震後,羅智成有感而發寫下的作品。
在羅氏的作品中,這樣左右排列的作品應該只有這一首。整首詩的左右或可分別來看,但又同時具備互相映照的效果。左邊是在對廢墟中的災民「你/你們」致哀,從苦痛出發,寫作上充滿暴力。卻也很可能正得要這樣的暴力寫作,才足以表達他們的苦痛;右邊的「我們」與左邊的「我們」相同,是廢墟中的搜救者,或是島嶼上其他的人。兩者的位置雖然有分別,自然災害帶給內心的傷痛與震撼,卻很難分別太多。只有在這樣的事件上,我們一致的為死傷者難過、憐憫。
左邊作品的第一段是充滿暴力的場面,描述罹難者的遺骸遭遇了什麼。這樣的情感太過深刻而疼痛,請恕小編無法再討論.......右邊的一二段相比起來並沒有那麼強力,這也是情理所當然。震災現場的疼痛太過強烈,導致這些哀痛,都不免顯得有些虛無。
「□□□、□□□、□□□、□□□、/□□□、□□□、□□□、□□□……/死亡已治癒你們的傷痛與恐懼了嗎?/我們不然,」羅智成在這裡用著同樣的詞句試圖統合左右兩邊的情緒,左邊的情節與右邊並沒有太多的分別,而這最後導向的結論帶來的,是一種不分你我的痛苦經驗:
「
我們只是薄膚恆溫的凡人
怎會遇上只有地球足以承擔的變動與損傷? 我們在廢墟中喧嘩、哀悼與聚集
我們只是偶爾自大的脆弱生靈 這一切只是為了治癒我們自己
」
從一個巨大的疑問到看來荒誕,實則富含真理的結論,〈鎮魂〉這首詩的面對,帶給我們的同理感,或許就是必須的集體治療。雖然已經過去了許久,小編仍期望災民們安息。
他們以重機械徹夜在外頭切割巨廈 為何要經歷萬噸建材與憂傷的折難
你徹夜被騷擾,卻始終沒有醒來。 你們看
十層樓的破碎迷宮把你困在噩夢的夾層裡 整個島嶼在抽痛、蜷曲
或者,你被牆上的相框壓成最後一張照片 在傳遞、播報、哀悼、喧嘩與聚集
或者,你缺乏鐵質的大樓吞嚥,成為它 其力量宛如一個宗教的誕生……
糾纏的管線裡瘀塞的血水 但不盡然
所有的可能都已腐臭、發脹 那只是種種美好的想像
不再可能…… 對一個規模七˙三強震的無謂抵抗
被挖掘開的馬賽克浴室,四處是你過期的呼吸
被折疊起來的挑高客廳 規模七˙三的強震重新躺回斷層
縮得小小那聲尖叫還在瓦礫中戰慄 整個島嶼在香煙繚繞的晨曦中
在挖掘不出來的驚懼裡 繼續喧嘩、哀悼與聚集
翻倒的美景則緊摟著你孤單的屍骸,
也許還有一個永被深埋的想法……
□□□、□□□、□□□、□□□、
□□□、□□□、□□□、□□□……
□□□、□□□、□□□、□□□、 死亡已治癒你們的傷痛與恐懼了嗎?
□□□、□□□、□□□、□□□…… 我們不然,
死亡已治癒你們的傷痛與恐懼了嗎? 我們正慌亂地用重機械把
我們不然, 崩塌的視線吊走
整個島嶼還在收縮、抽痛、胡言亂語 把沉重的記憶切開
生命總一次又一次叫我們面面相覷: 切割成比較容易消化與忘記的小塊
我們只是薄膚恆溫的凡人
怎會遇上只有地球足以承擔的變動與損傷? 我們在廢墟中喧嘩、哀悼與聚集
我們只是偶爾自大的脆弱生靈 這一切只是為了治癒我們自己
--
◎作者簡介
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東亞語文研究所碩士,博士班肄業,擔任過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編輯和撰述委員、中時晚報副刊主任及副總編輯、美商Conde'Nast China(VOGUE、GQ)編輯總監、樺舍文化總經理、Hit 91.7電台台長、《TO'GO泛遊情報》雜誌發行人、閱讀地球文化創辦人、台北市政府新聞處處長、中央通訊社常務監察人、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中央通訊社社長等職,現為財團法人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董事。 2000年羅智成獲得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新詩創作獎。
--
美術設計:籃閔釋(小葵)
攝影來源:http://www.tccfd.gov.tw/df_ufiles/b/01(32).JPG;http://www.tainan.gov.tw/tainan/news.asp?id=%7BE3CC3D79-98D8-44A8-84A5-69C5B59767B8%7D
--
◎小編賞析
〈鎮魂〉一詩收錄在羅智成的《夢中書房》,是九二一大地震後,羅智成有感而發寫下的作品。
在羅氏的作品中,這樣左右排列的作品應該只有這一首。整首詩的左右或可分別來看,但又同時具備互相映照的效果。左邊是在對廢墟中的災民「你/你們」致哀,從苦痛出發,寫作上充滿暴力。卻也很可能正得要這樣的暴力寫作,才足以表達他們的苦痛;右邊的「我們」與左邊的「我們」相同,是廢墟中的搜救者,或是島嶼上其他的人。兩者的位置雖然有分別,自然災害帶給內心的傷痛與震撼,卻很難分別太多。只有在這樣的事件上,我們一致的為死傷者難過、憐憫。
左邊作品的第一段是充滿暴力的場面,描述罹難者的遺骸遭遇了什麼。這樣的情感太過深刻而疼痛,請恕小編無法再討論.......右邊的一二段相比起來並沒有那麼強力,這也是情理所當然。震災現場的疼痛太過強烈,導致這些哀痛,都不免顯得有些虛無。
「□□□、□□□、□□□、□□□、/□□□、□□□、□□□、□□□……/死亡已治癒你們的傷痛與恐懼了嗎?/我們不然,」羅智成在這裡用著同樣的詞句試圖統合左右兩邊的情緒,左邊的情節與右邊並沒有太多的分別,而這最後導向的結論帶來的,是一種不分你我的痛苦經驗:
「
我們只是薄膚恆溫的凡人
怎會遇上只有地球足以承擔的變動與損傷? 我們在廢墟中喧嘩、哀悼與聚集
我們只是偶爾自大的脆弱生靈 這一切只是為了治癒我們自己
」
從一個巨大的疑問到看來荒誕,實則富含真理的結論,〈鎮魂〉這首詩的面對,帶給我們的同理感,或許就是必須的集體治療。雖然已經過去了許久,小編仍期望災民們安息。
2016年7月27日 星期三
風景No.2 ◎林亨泰
風景No.2 ◎林亨泰
防風林 的
外邊 還有
防風林 的
外邊 還有
防風林 的
外邊 還有
然而海 以及波的羅列
然而海 以及波的羅列
--
◎作者簡介
林亨泰,筆名亨人、桓太,彰化北斗人,台灣師範學校教育系畢業,曾於彰化北斗中學、彰化高工、建國工專、台中商專等任教。
1947年加入銀鈴會,由於銀鈴會於1948年聘請楊逵為顧問,加上四六事件及隨即的戒嚴,楊被補,銀鈴會停止活動,林也受到牽連,停止寫作一段時間,直到1953年開始與紀弦接觸,後加入現代派。1964年參與笠詩社,成為首任主編。2004年獲第八屆國家文藝獎。
著有詩集《靈魂的啼聲(日文)》、《長的咽喉》、《林亨泰詩集》、《爪痕集》、《跨不過的歷史》等,及詩論集《現代詩的基本精神》、《見者之言》等,1998年出版《林亨泰全集》共十冊。
--
美術設計:旅臺小子
攝影來源:PublicDomainPictures | sevenheads lopez
--
◎小編賞析
林亨泰是台灣圖像詩的先行者之一,〈風景NO.2〉是他的名作,相信有不少讀者已經讀過。
這首詩所寫作的對象,是二林海邊的景色。當我們在看待這首詩的時候,要知道詩中的防風林就是防風林,海就是海,背後並沒有太多的意涵,只是把防風林與防風林與海的關係呈現出來。重複本身表現的是數目上的多。這種類型的寫作跟一般講究意象的詩並不相同,如果太執著在每個象徵背後的意義,或者將句子單獨抽離來看,都很難有太多的收穫。看待圖像詩的時候,把整體當作考量是比較理想的做法。
防風林 的
外邊 還有
防風林 的
外邊 還有
防風林 的
外邊 還有
然而海 以及波的羅列
然而海 以及波的羅列
--
◎作者簡介
林亨泰,筆名亨人、桓太,彰化北斗人,台灣師範學校教育系畢業,曾於彰化北斗中學、彰化高工、建國工專、台中商專等任教。
1947年加入銀鈴會,由於銀鈴會於1948年聘請楊逵為顧問,加上四六事件及隨即的戒嚴,楊被補,銀鈴會停止活動,林也受到牽連,停止寫作一段時間,直到1953年開始與紀弦接觸,後加入現代派。1964年參與笠詩社,成為首任主編。2004年獲第八屆國家文藝獎。
著有詩集《靈魂的啼聲(日文)》、《長的咽喉》、《林亨泰詩集》、《爪痕集》、《跨不過的歷史》等,及詩論集《現代詩的基本精神》、《見者之言》等,1998年出版《林亨泰全集》共十冊。
--
美術設計:旅臺小子
攝影來源:PublicDomainPictures | sevenheads lopez
--
◎小編賞析
林亨泰是台灣圖像詩的先行者之一,〈風景NO.2〉是他的名作,相信有不少讀者已經讀過。
這首詩所寫作的對象,是二林海邊的景色。當我們在看待這首詩的時候,要知道詩中的防風林就是防風林,海就是海,背後並沒有太多的意涵,只是把防風林與防風林與海的關係呈現出來。重複本身表現的是數目上的多。這種類型的寫作跟一般講究意象的詩並不相同,如果太執著在每個象徵背後的意義,或者將句子單獨抽離來看,都很難有太多的收穫。看待圖像詩的時候,把整體當作考量是比較理想的做法。
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路邊野餐 ◎畢贛
路邊野餐 ◎畢贛
7
許多夜晚重疊
悄然形成黑暗
玫瑰吸收光芒
大地按捺清香
為了尋找你
我搬進鳥的眼睛
經常盯著路過的風
--
◎作者簡介
畢贛,中國青年導演、詩人。1989年生於貴州凱里,苗族。作品風格展現新魔幻現實主義。首部電影長片《路邊野餐》。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Flickr c.c.|Linda Tanner(https://goo.gl/8ti4Zl ),原圖經裁剪後加上文字、logo,依照CC分享(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
--
◎小編賞析
路邊野餐的詩集與電影,可視作雙向對話的文本,文字本身可以獨立閱讀,電影串場能與影像融和對話,發揮詩作寬廣的攏絡性,小編在此不劇透,只能說電影的攝像,將空間氛圍調配的有味道。
「為了尋找你/我搬進鳥的眼睛/經常盯著路過的風」,設想一位電影導演的視角,鏡頭等同了導演的眼睛,運鏡與布置景致,俯視、仰望或佇足等視覺轉換,作者將「注視」的情感經驗,透過文字載具,放入鳥的意象形體,產生有機、有生命的動能,風也是流動屬性,是世界的輕薄織紡,作者看到世界裡,「許多黑夜」凝結成「時間」,時間凹陷成黑洞,黑的反面是光,光被花收納,透過明亮與黑暗的兩極,作者似乎處於兩極的縫隙上,端看一幅為未成的全景,想像自身為禽鳥,徘徊日夜,全為了尋找你。
7
許多夜晚重疊
悄然形成黑暗
玫瑰吸收光芒
大地按捺清香
為了尋找你
我搬進鳥的眼睛
經常盯著路過的風
--
◎作者簡介
畢贛,中國青年導演、詩人。1989年生於貴州凱里,苗族。作品風格展現新魔幻現實主義。首部電影長片《路邊野餐》。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Flickr c.c.|Linda Tanner(https://goo.gl/8ti4Zl ),原圖經裁剪後加上文字、logo,依照CC分享(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
--
◎小編賞析
路邊野餐的詩集與電影,可視作雙向對話的文本,文字本身可以獨立閱讀,電影串場能與影像融和對話,發揮詩作寬廣的攏絡性,小編在此不劇透,只能說電影的攝像,將空間氛圍調配的有味道。
「為了尋找你/我搬進鳥的眼睛/經常盯著路過的風」,設想一位電影導演的視角,鏡頭等同了導演的眼睛,運鏡與布置景致,俯視、仰望或佇足等視覺轉換,作者將「注視」的情感經驗,透過文字載具,放入鳥的意象形體,產生有機、有生命的動能,風也是流動屬性,是世界的輕薄織紡,作者看到世界裡,「許多黑夜」凝結成「時間」,時間凹陷成黑洞,黑的反面是光,光被花收納,透過明亮與黑暗的兩極,作者似乎處於兩極的縫隙上,端看一幅為未成的全景,想像自身為禽鳥,徘徊日夜,全為了尋找你。
2016年7月25日 星期一
帶你回花蓮 ◎楊牧
[利文祺專欄 ▍文學騎士歷險記]
帶你回花蓮 ◎楊牧
你以櫻樹的姿態出生
三月的羞澀和四月的狂烈
多飾物的陽傘在眼前打開了
不許傾聽的聲音,又不許
凝視的眼色。盤旋流動
鶻起兔落,電擊的
光明。靠近我靠近⋯⋯
讓我們一起向種植的山谷滑落
這是我的家鄉
河流尚未命名(如果你允許
我將用你的小名呼它
認識它。一千朵百合花)
你也許會喜愛一則神話
其實你正是我們的神話
這是我的家鄉
山岳尚未命名(如果你允許
我將用你的小名呼它
認識它。一萬朵蝴蝶蘭)
深入的勘察隊將為四方繪製新圖
你為我們設計圖例好嗎
決定二萬分之一的比例尺
在高度表上著色
這是我的家鄉
地形以純白的雪線為最高
一月平均氣溫攝氏十六度
七月平均二十八度,年雨量
三千公厘,冬季吹東北風
夏季吹西南風。物產不算
豐富,但可以自給自足
讓我們一起向種植的山谷滑落
去印證創生的神話,去工作
去開創溫和的土地。我聽不見
那絕對的聲音,看不見
那絕對的眼色。去宣示
一個耕讀民族的開始
去定居,去繁殖
去認真地唱歌
容許我將你比喻為夏天回頭的
海涼,翡翠色的一方手帕
帶著白色的花邊,不繡兵艦
繡六條捕漁船(如牧谿的柿子)
容許我將你比喻為冬季遙遠的
山色,清玉的寒氣在懷裡
素潔呵護著一群飛鳥無聲掠過
多露水的稻草堆。讓我們
一起向種植的山谷滑落。容許
我將你比喻為櫻樹的出生
三月的羞澀和四月的狂烈
多飾物的陽傘在眼前打開了
讓我們向收穫的山谷滑落
這是我們的家鄉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Flickr c.c.|othree(https://goo.gl/AMSWL4 ),原圖加上文字、logo,依照CC分享(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
--
◎小編利文祺賞析
〈帶你回花蓮〉寫於一九七五年,描繪詩人帶第一任新婚妻子回鄉之事。對詩人來說,此事為全新的體驗,楊牧以創生神話的口吻,敘述這重要時刻,彷彿人類的祖先面對新天地。首先,在這新天地裏,河流和山岳「尚未命名」,並將以妻子的小名呼喚,彷彿透過命名,給予它們神聖性。詩人將在此耕讀、繁殖,創造新的神話,並探索未知領域,並繪製地圖,彷彿藉此能征服這些地域。陳芳明提到:「描繪偏遠土地的開闢,其實是在歌頌整個花蓮住民的共同記憶」(140)。他的「花蓮住民」,或許指涉了漢民族,但如果將詩歌和阿美族的創世神話類比,即阿美族人相信在經歷洪水後,有一對兄妹在此開闢疆土,成為他們的祖先,那麼,我們將發現創生的「共同記憶」,不僅是屬於漢民族,亦屬於原住民。
這首詩亦須與《奇萊前書》與其他作品的「花蓮語境」等同觀看,讀者將會發現,花蓮被詩人視為神聖之場域。如對於山巒以神稱呼:「我們的奇萊山——啊!偉大的守護神」(31),曾珍珍亦認為〈俯視——立霧溪一九八三〉中的立霧溪為女神形象。倘若如此,〈帶你回花蓮〉以創生神話為寫作技巧,花蓮則不只是「我們的家鄉」,更是神話發生的場所。
帶你回花蓮 ◎楊牧
你以櫻樹的姿態出生
三月的羞澀和四月的狂烈
多飾物的陽傘在眼前打開了
不許傾聽的聲音,又不許
凝視的眼色。盤旋流動
鶻起兔落,電擊的
光明。靠近我靠近⋯⋯
讓我們一起向種植的山谷滑落
這是我的家鄉
河流尚未命名(如果你允許
我將用你的小名呼它
認識它。一千朵百合花)
你也許會喜愛一則神話
其實你正是我們的神話
這是我的家鄉
山岳尚未命名(如果你允許
我將用你的小名呼它
認識它。一萬朵蝴蝶蘭)
深入的勘察隊將為四方繪製新圖
你為我們設計圖例好嗎
決定二萬分之一的比例尺
在高度表上著色
這是我的家鄉
地形以純白的雪線為最高
一月平均氣溫攝氏十六度
七月平均二十八度,年雨量
三千公厘,冬季吹東北風
夏季吹西南風。物產不算
豐富,但可以自給自足
讓我們一起向種植的山谷滑落
去印證創生的神話,去工作
去開創溫和的土地。我聽不見
那絕對的聲音,看不見
那絕對的眼色。去宣示
一個耕讀民族的開始
去定居,去繁殖
去認真地唱歌
容許我將你比喻為夏天回頭的
海涼,翡翠色的一方手帕
帶著白色的花邊,不繡兵艦
繡六條捕漁船(如牧谿的柿子)
容許我將你比喻為冬季遙遠的
山色,清玉的寒氣在懷裡
素潔呵護著一群飛鳥無聲掠過
多露水的稻草堆。讓我們
一起向種植的山谷滑落。容許
我將你比喻為櫻樹的出生
三月的羞澀和四月的狂烈
多飾物的陽傘在眼前打開了
讓我們向收穫的山谷滑落
這是我們的家鄉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Flickr c.c.|othree(https://goo.gl/AMSWL4 ),原圖加上文字、logo,依照CC分享(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
--
◎小編利文祺賞析
〈帶你回花蓮〉寫於一九七五年,描繪詩人帶第一任新婚妻子回鄉之事。對詩人來說,此事為全新的體驗,楊牧以創生神話的口吻,敘述這重要時刻,彷彿人類的祖先面對新天地。首先,在這新天地裏,河流和山岳「尚未命名」,並將以妻子的小名呼喚,彷彿透過命名,給予它們神聖性。詩人將在此耕讀、繁殖,創造新的神話,並探索未知領域,並繪製地圖,彷彿藉此能征服這些地域。陳芳明提到:「描繪偏遠土地的開闢,其實是在歌頌整個花蓮住民的共同記憶」(140)。他的「花蓮住民」,或許指涉了漢民族,但如果將詩歌和阿美族的創世神話類比,即阿美族人相信在經歷洪水後,有一對兄妹在此開闢疆土,成為他們的祖先,那麼,我們將發現創生的「共同記憶」,不僅是屬於漢民族,亦屬於原住民。
這首詩亦須與《奇萊前書》與其他作品的「花蓮語境」等同觀看,讀者將會發現,花蓮被詩人視為神聖之場域。如對於山巒以神稱呼:「我們的奇萊山——啊!偉大的守護神」(31),曾珍珍亦認為〈俯視——立霧溪一九八三〉中的立霧溪為女神形象。倘若如此,〈帶你回花蓮〉以創生神話為寫作技巧,花蓮則不只是「我們的家鄉」,更是神話發生的場所。
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人魚 ◎王離
人魚 ◎王離
當年跳躍入海的孩子
在多年後
才被告知需要執照
他下身的鱗鰭與上身的鬢鬚
皆已牢固
只好在每個退潮的清晨
爬上離岸最近的礁
告誡那些年輕
躍躍欲試的水手
且由他們訕笑
--
◎作者簡介
王離
出生於東方小島對面的海邊,從家的方向看竟像鞋不像龜。喜歡人少的地方,印象最深的白日夢是不知名城鎮亮到只剩自己的午後日光,以及陌生結束旅程即開始的行動計劃。
曾獲桃園文藝獎、入選九歌年度小說選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Flickr c.c.|Nigel Howe(https://goo.gl/y934Q5 ),原圖加上文字、logo,依照CC分享(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
--
◎小編【旅臺小子】賞析
這個世界有它某些規定、規則運作,但並不是某種絕對和唯一。人所處在的時間和空間下,皆有它的特殊性。過往的經驗可以借鑒,決定的仍然是你自己。
在「入海」前,那時憑著一股衝勁、奮不顧身地跳入大海。當你以為自己擁有大海,卻被告知需要執照。「執照」隱喻著該社會(詩中「大海」)的通關物件、能力證明:即使你的英文再好,少了多益黃金證書,還是不行;即使你的電腦操作再好,少了丙級證照,還是無法。
當以過來人的身分想要勸戒年輕世代,卻發現他們正在訕笑。這種訕笑不盡然是正確的,可能是他們的無知,但是也可能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當下。
詩人所寫的<人魚>即說明了這一點:在「入海」前與後,世界一直都在進行著。任何經驗都是真實存在或者經歷著,是否能夠接受,卻又是另外一回事。
人魚故事,之所以會一直流傳,也是如此。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6/07/20160724.html
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
1980/1208 ◎鄭聿
鵝黃色的房間
散落的玩偶
有一首搖藍曲
唱出了久遠的記憶且容易遺忘
母親希望我是快樂的男孩
父親希望我很勇敢
歌詞還提到飛機、花、和平
提到然後、神秘
睡著的自由
那天
約翰藍儂躡進來
偷偷抱走我,他說
愛是一個孤兒。
--
◎作者簡介
(來源: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7693)
鄭聿
他,想成為更少的人。
果實、車窗、鈍器……皆為他的時間意象,攀附流轉其上的痕跡就像我們持續積累的病痛、呼吸與夢,一如詩句堆疊,堅韌而極簡是他的慣用語式,字句如刀滲入紙心,相互堆擠作用之後,剩下的即是某種永恆。
生於高雄鳥松,住在台北永和。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現任職出版社編輯。曾獲台北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等。著有詩集《玩具刀》、《玻璃》。
想成為更少的人,他說。
他是鄭聿。
www.facebook.com/toyknife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Flickr c.c.|halfrain(https://goo.gl/Liu94h ),原圖加上文字、logo,依照CC分享(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
--
◎小編賞析
1980年是鄭聿出生的年份,12/8恰好是約翰藍儂的忌日。雖有這樣的線索,鄭聿此作的內在邏輯仍不好多解讀。
或許我們應該從各段的關係開始猜想全詩最後一段的意義:本詩的首段在篇幅上偏長,但有著許多的名詞與形容。像是在夜空中安置星座──對於一個小嬰兒,這些事物(和其背後他顯然無法理解的情感)運作著構成了專屬於他的宇宙。鄭聿的排列既是一種孩童對自我生命環境的全部認識,也可以在其順序與內涵裡考察他內在的邏輯性。這樣的展開並非毫無意義,但我仍傾向將其看作是第二、三段的背景音而存在。次段和末段將這份平靜給打破,書寫上越顯短小。約翰藍儂的舉措固然是對嬰兒宇宙帶來了意外,但這份意外跟破壞卻還是有著一個饒富深意的註腳:「愛是一個孤兒」。
對於一個嬰兒而言,為什麼愛是一個孤兒?當一個如第一段般飽含溫情的育嬰房失去了嬰兒,留下的懸缺很可能就是這首詩的解答。出生在1980,鄭聿顯然不會對在世的約翰藍儂有什麼印象。認識約翰藍儂肯定是在他過世以後了。當我在揣摩這首詩的時候反覆在腦中想起的一些名字是張雨生、張國榮、Michael Jackson.......這些我好遺憾在他們死去後才好好認識的巨星。
或許就是這種心中懷抱著愛,卻永遠無法獲得回答,讓所有的愛與尊敬都只能變成一個人的神啟時刻,才會讓愛變成一個孤兒吧。
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
剛剛發生的事 ◎林婉瑜
剛剛發生的事 ◎林婉瑜
昨晚電影裡下的雪
第三拍時,必要的旋轉舞步
睡眠以後,與日出對望
睡眠以前,月亮的形狀
你記憶這些,但這竟像是
剛剛發生的事
生之嚎啕,死之陰暗
淚之滋味,撞擊之痛
悲傷之慟
回想起來,那竟像是
剛剛發生的事
彷彿穿越一個人漫漫長長的一生
你記得一,記得一之前的零
記得負數
你記得序場,換裝
記得死而復生地謝幕
你記得遺忘,也記得
不要遺忘
你記得昨天、前天
你記得去年……你記得
從前,但那只是
剛剛發生的事
--
◎作者簡介
林婉瑜,1977年生,台中人,初始考入台北醫學大學營養系,大二決定轉讀文組選擇休學,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主修劇本創作。20歲開始寫詩,詩作曾獲年度詩獎、第11屆臺北文學年金、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詩路2000年年度詩人、優秀青年詩人獎等。2007年出版詩集《剛剛發生的事》;2011年出版城市詩集《可能的花蜜》,為第十一屆臺北文學年金得獎作品;2014年出版情詩集《那些閃電指向你》,並獲得《2014臺灣詩選》年度詩獎。
--
美術設計:楊沛容
攝影來源:Unsplash|Abigail Keenan
--
◎小編賞析
此詩以記憶如新、恍如昨日的詠嘆反覆重現作為收尾,在記得與遺忘之中填入一生當中,精心篩選後的風景片段。從首段的雪、電影,以及帶有舞蹈律動感的三拍子著手,介紹出這首詩的重心:所謂的記起,是否是回憶重組的再現;既然是再現,那剛剛發生的事無異於一種說反話的結構。於是後面,「竟像是」變成「那只是」,不僅縮短了過去與現在實際的距離,也提出一種縮時快轉一般的空曠凝集感。第二段的強烈情緒形容詞堆疊所產出的效果,有意創造出來的壓縮與簡化便可以如此解釋。在斷句的設計上看來,第一段二、三行的字數與押韻相同,卻以詞性延長節奏的技巧;對比第三段不假思索連續重複五次且位置錯落的「記得」,凸顯出一種樸素的戲劇性情感。而最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關於人生,在第三段數位化的比喻中出現負數,那彷彿突刺虛空的記得,強烈探求想擁有記憶之物的情感,在這首詩中化做漂亮的日用語,只是「剛剛發生的事」。
2016年7月21日 星期四
回應 ◎任明信
回應 ◎任明信
揮揮手,喊他的名字
陽台的外面是草地
可是你不能這樣過去
不要給植物太多水
不要送愛的人風鈴
可是風鈴
那麼美
我要從深深的海底來看你
雖然你已經忘了故事
--
◎作者簡介
任明信
devmask,十一月生,高雄人,中正大學經濟學系,東華大學創作暨英美研究所畢。喜歡夢,冬天,寫詩,節制地耽溺。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來源:Pixabay CC0|RealMenShootRAW
--
◎小編L賞析
在〈回應〉這一首詩中,我第一眼注意到的意象是風鈴,這麼短的篇幅中出現兩次風鈴,必然有隱藏的涵義。大家也許不知道,提到風鈴,通常十之八九和愛情或思念一個人有關,然而在愛情中,關於風鈴的說法,其實非常一致。
──不要隨便送風鈴,因為風鈴代表思念的意思,但這個想念是在分手以後。
風鈴是一個既遺憾又浪漫的橋段:當一陣風吹過,還會「響」起在一起的時候。因此有了這樣的說法:送給情人風鈴,就是告訴你,我要和你告別了,我不會在了,就讓風鈴陪著你吧。
在解讀完風鈴的涵義以後,再回來看到「不要給植物太多水」,這一句相對於風鈴而言,意思明確的多了,你幫植物澆了太多的水,一如在愛情裡頭,單方面給予了過多的付出。
──太多的水會讓植物水傷,根壤的部分會開始腐爛。
──那,過多的感情呢?
第二段短小的四句,就拉出了一段遺憾的愛情,我愛你,但你不會再回應我了。
回到標題「回應」,再讀第一段,草地之所以不能直接過去,同樣的是因為踐踏會造成受傷。因此整首詩的一二段,都是寫如果你在意一個人,但你單方面給予了過多的愛,這容易造成對方的壓力,也容易使人生病,而無法痊癒。
末段接在風鈴的敘述後,風鈴再度響起,是離這一段愛情很久很久以後的事情了。
很久以後,當發現自己年輕時的莽撞懵懂,再回顧這段感情的歷程,兩個人會在許久許久以後再度重逢。
那段愛情你已經遺忘,但我記得。
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那時候我並不知道你會死 ◎鯨向海
那時候我並不知道你會死 ◎鯨向海
那時候我並不知道你會死
我甚至在你臉上看到了希望
花葉晃著,鳥鳴唱著
陽光燦爛成平淡無奇之姿
與世界通聯著
沒想到那是我們最後一次談話
你覺得已經痊癒了
不需要吃藥了
聽起來你的人生正要開始
原來你早已準備結束
窗外的美景縱然繼續運轉一千年
也不再使你任何片刻動心了
全身中箭過的回憶之小鹿
斑點掩飾著無數沉默的意味
我知道我們不能怪你
就像你也不怪我們
那些碎片與傷害
終究來不及光芒四射噼啪作響
順利突變成犄角
當你逆著千萬人的方向
孤獨往前走
我們卻沒有在你身邊
你在那一刻並沒有想到我們──
世局兩好三壞,無數高飛犧牲的什麼
你選擇將一切接殺
或許你正看著眾人為你哭泣
我們和你真的都盡力了
揮棒落空之處
你的宇宙
怎是誰說了算
就讓不了解的人去臆測吧
金融風暴,恐怖主義,世界末日
活著的人關心的事
都顯得不重要了
島嶼斷代,純黑且苦
遠方的逼逼聲一如往常
彷彿暗示著
再撐一下,再撐一下就可以
通過那閘門了
我真的一度在你臉上看到了希望⋯⋯
嘆息如迷霧,淚眼如殞星
你的甜味漸漸消散於夜色中
那時候我並不知道你會死
--
◎作者簡介
鯨向海
著有詩集《通緝犯》、《精神病院》、《大雄》、《犄角》,散文集《沿海岸線徵友》、《銀河系焊接工人》等。
(以上簡介轉自: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32992 )
--
美術設計:旅臺小子
攝影來源:旅臺小子
--
◎小編賞析
這首詩從標題就開始讓人想掉眼淚。一定歲數以上多少都會面臨到親友的死亡,其中最令人無法釋懷的莫過於自死——會立即引發無數的為什麼、怎麼會、明明那時還⋯⋯而那些無解的問題,也終將收斂在最初與最後那句:那時候我並不知道你會死。平淡的一句,卻雜揉了複雜的情感。整首詩的語言都如此平淡卻深刻。或許一首好的悼亡詩本就不需要華麗的修辭,過多的設計只顯得虛矯,那就直白點好。那些來不及問的話語與尚待整理的情緒,就讓這首詩來幫我們說完。
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
他說的每句話都是笑話 XD ◎魏安邑
他說的每句話都是笑話 XD ◎魏安邑
他說的每句話都是笑話 XD
他說人生苦短 XDD
如果有人喜歡我 XD
就好像不那麼尷尬 XDD
我今天去了淡水 XDDD
好想死 XDD
好想要親切地搭車 XDDD
和陌生人一起 XDDDD
真切地講兩個小時笑話 XDDDD
嗨(靠)你(是)好(怎)嗎(樣)? XDDD
你講的笑話好好笑喔 XDDD
我講的笑話也很好笑喔 XD
如果長得像我這樣 XD
你說的每句話也都會是笑話 XDDDDD
如果活得像我這樣 XDDD
如同真的被清洗
由腳至頭
直至無話可說
--
◎作者簡介
魏安邑
喜歡打電動(最近沉迷於龍族拼圖)和在榻榻米上睡覺,是個普通的上班族。
網路上漂流數百餘首詩作,曾獲第十四屆台北文學獎現代詩首獎、東華大學文學獎現代詩首獎。
(以上簡介轉自: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26326 )
--
美術設計:旅臺小子
攝影來源:無
--
◎小編賞析
肯定會有這種經驗的:不知道該說什麼時,就打XD。一個橫置的笑臉,萬用乃至無用,有時不含任何訊息,僅僅表示沒有惡意。現在社群網站更豐富了,有各種貼圖可供你在無話可說時丟過去,表達一個模糊的態度或禮貌地終止對話,但XD的榮光依舊不減,至少在這群XD世代的人老去之前,希望那之後還有人看得懂這首詩(應該可以吧?)。
而每句話後面都加XD,看起來就會很煩,而這正是這首詩想讓讀者體驗的效果。每句話都在笑,就讓人很想說「幹你笑屁啊」,然而這個笑屁啊的背後,卻藏著一股隱隱流動的憂傷,像畫著最低成本妝容的小丑在努力說些什麼,但沒什麼人真的想理他,或想知道面具後的他長什麼樣。那酸苦從第一段就開始鋪陳,一個沒人喜歡的「他」在獨白,或許有人一搭一搭的應和,但有沒有也沒關係,反正他也習慣了沒人認真聽。酸味至第三段達到高峰:「如果長得像我這樣 XD/你說的每句話也都會是笑話 XDDDDD/如果活得像我這樣 XDDD」可真是把一種魯蛇的姿態刻畫得淋漓盡致。面對宅接受宅處理宅,就是無法放下宅,可謂三宅一生,究極的完全體。
然而這種永遠XDDD的笑顏換取的,卻是沈默的回應。末段突然畫風急轉,什麼XD都沒了,如果那個XD的說話方式都是「他」,那麼此刻毫無XD的人或許就是正在跟他搭話的「我」(亦即他口中的「你」)。面對XD風暴洗版,很常出現的回應也真的就是無話可說。或許無話可說才是把那個笑容面具摘掉後的真實。當無意義的噪音都被去除,就只剩令人難以忍受的空蕩。然而又能怎樣?「他」所面臨的兩難,就彷彿〈兒子的大玩偶〉的結局:習慣扮小丑的主角,卸妝後幼小的兒子倒看不慣了,哭鬧著要爸爸,於是主角拿出妝盒,沾鉛粉的手靜止在臉旁,該戴回去嗎?如果你們比較習慣這樣的我,如果除了這麼說話,我已別無他法。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致天使 ◎楊牧
[利文祺專欄 ▍文學騎士歷險記]
致天使 ◎楊牧
風暴始終沒有成型,曳尾
跌撞入海。失約的天使
看我茶几上一封潦草的寫完的信
隔行都是感慨
取代現實強制
不忍的嘆息。我以為可以
在你的聲勢裏收筆
但不知道為甚麼
以為可以
透過枯萎的鐵欄杆思想
凡事變得瑣碎。去年的
水痕殘留在冥漠的空間
我的視線褭褭非常疲倦
天使——倘若你不能以神聖光榮的心
體認這織錦綿密的文字是血,是淚
我懇求憐憫
天使,倘若你已決定拋棄我
告訴我那些我曾經追尋並以為擁有過的
反而是任意游移隨時可以轉向的,如
低氣壓凝聚的風暴不一定成型
倘若你不能以持久,永遠的專注閱讀
解構我的生死
--
美術設計:旅臺小子
攝影來源:PIXABAY | DigitalDesigner
--
◎小編利文祺賞析
若將〈致天使〉放在整本詩集《時光命題》的脈絡之下,能發現更深刻的意涵。此時期的楊牧沉浸在世紀末情懷中,這樣的末世論,將時間視為直線朝向終點行進,楊牧因此認為理想主義不再,「縱使太陽這樣升起」,且「二十一世紀只會比這即將逝去的舊世紀更壞」,在這樣的幻滅感的前提之下,若將詩中的「天使」視為彌賽亞一般地到來,也就能理解為敘述者何以救贖的心態懇求憐憫。
德希達在《馬克思的幽靈》提到末世論之下,彌賽亞將到來,那是一種沒有宗教的想法,他稱之為「無宗教意味的彌賽亞主義」(messianism without religion)。德希達的彌賽亞,乃為「絕對他者」、抑或「民主到來」(democracy-to-come)的代名詞,也提示讀者等待之重要。楊牧的天使,或許如那位彌賽亞,卻不是德希達文本中的政治關懷,而是寫作如何得到救贖。這首詩首先提到天使或許將到來,詩人本以為可以透過其聲勢「收筆」,然而天使失約,「彌賽亞的承諾」(a messianic promise)並未兌現,創作也因為沒有救贖而顯得「枯萎」、「瑣碎」。詩人因此向天使呼喊:「倘若你不能以神聖光榮的心/體認這織錦綿密的文字是血,是淚/我懇求憐憫」。
第三節表露了詩人的絕望。天使已離他而去,此時詩人認為,那些「曾經追尋」的創作過程以及「以為擁有過」的作品,可以隨時被打翻、否決,如同那風暴沒有成型,天使也並未到來。天使不願瞭解我的作品,那以「我的生死」淬煉的詩歌。
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
小滿 ◎李宥賢
小滿 ◎#李宥賢
畫一條線,不直也無妨
混亂都歸為一邊,空出一個完整的空間
可以擺放太陽
在心上惦放著你,小心維持
練習不能溢出
搖搖晃晃,等待開花結果
等待思念飽滿
跌倒了,也要倒在夕陽之下
安安靜靜,沒有眼淚
默默等待月亮升起
溫柔而堅強
--
◎作者簡介
李宥賢
1993年生,台北人
現就讀長庚大學中醫學系
不喜歡創作,心情不好的時候才會寫詩。
--
美術設計:楊沛容
攝影來源:Unsplash|Grant Mclver
--
◎小編R Shu賞析
小滿,夏日第二個節氣,冬麥開始成熟、飽滿,農人看著,想及數月的等待及耕耘,為之歡欣。
小編一直認為:在這嘈雜人世,為心愛的人或事物,空出一個純淨完美的空間,是最深的溫柔。所以讀到這首詩第一段,便深受吸引。對上標題小滿,這樣的一條線線,更讓人聯想到日夜的交界,或春夏秋冬太陽的軌道和走向。
「在心上掂放著你,小心維持,練習不能溢出」愛如杯水,滿滿的,必須小心翼翼的維持,太多或太少,都不夠純淨。「搖搖晃晃,等待開花結果/等待思念飽滿」令人想及小滿的麥穗,含茹了農人灌溉的數月的辛苦及企盼。
「跌倒了,也要倒在太陽之下」是美麗而溫柔的堅持,曾經畫出一個完好的空間,擺放太陽,即使死亡或放棄,也仍然選在太陽最燦美的時刻。「默默等待月亮升起/溫柔而堅強」是即使身處令人沮喪的黑夜,也仍然衷心等待,反射太陽光的溫柔月光。
整首詩,脈絡可能不那麼明確清晰,但是讀得到,那份對心愛的事物的感情,不多不少、剛剛好、「小滿」得那麼溫柔純淨。
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
傲慢 ◎宋尚緯
傲慢 ◎#宋尚緯
文學要寫給懂文學的人
物理要做給懂物理的人
數學要算給懂數學的人
畫畫要畫給懂畫畫的人
音樂要奏給懂音樂的人
愛要留給懂愛的人
恨也要留給會恨的人
自然不為懂自然的人而生
更常因為理解而被迫滅亡
人並非為了另一個人誕生
真理也並非為服膺真理而存在
死亡並非為死亡服務
生命也並非為生命而延續
夜裡有一滴水滑落
滴到岩石上然而它不為誰
而落下、而乾涸
--
◎作者簡介
宋尚緯
筆名苗林。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二年級。 覺得介紹那麼多也沒有用索性全砍了。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來源:Unsplash (@pixabay CC0)
--
◎小編L賞析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是「知識份子」的傲慢。關於傲慢這件事情,其實有很多事情可以說,宋尚緯在詩中的前五句,把我們經常聽見的:「你不懂oo」的台詞表現出來,好像我們不懂這個專業,就只能夠停步在外。
但「愛」和「恨」呢?如果不是知識,不是學科,而是情緒呢?我們又真的懂的愛,懂的恨嗎?愛與恨是多輕易的一件事情,但它們同時又是針對我們所在意的對象產生的情緒。
在情感之後,詩過度到了一個比較抽象的層次「自然」、「真理」、「生命」(生與死)的哲學面思維。
——自然是什麼?真理又是什麼?死亡又是什麼。
整首詩並沒有給我們答案,我們回到詩的標題「傲慢」,當我們輕視,無論是傲慢,或者站在傲慢的對立面上,世界都還是如常運轉,許多事情我們不會真的懂,詩的末三句提及:
夜裡有一滴水滑落
滴到岩石上然而它不為誰
而落下、而乾涸
很多事情,我們並不為誰,淺的層次不為特定的族群而說話,深的層次則不特別為誰愛,為誰而恨,那是留給值得的人。更深的層次我們一直都無法掌控,更不用談為誰了。
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公園裡 ◎Jacques Prévert (譯者:高行健)
公園裡 ◎#Jacques Prévert (譯者:高行健)
一千年一萬年
也難以訴說盡這瞬間的永恆
你吻了我
我吻了你
在冬日,朦朧的清晨
清晨在蒙蘇利公園
公園在巴黎
巴黎是地上一座城
地球是天上一顆星
法文原詩
Le jardin ◎#Jacques Prévert
Des milliers et des milliers d'années
Ne sauraient suffire
Pour dire
La petite seconde d'éternité
Où tu m'as embrassé
Où je t'ai embrassèe
Un matin dans la lumière de l'hiver
Au parc Montsouris à Paris
A Paris
Sur la terre
La terre qui est un astre.
英文譯詩
The Garden ◎#Jacques Prévert
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 years
Would not be enough
To tell of
That small second of eternity
When you held me
When I held you
One morning
In winter's light
In Montsouris Park
In Paris
On earth
This earth
That is a star
◎作者簡介
賈克·普維
賈克·普維(Jacques Prévert、(1900年2月4日-1977年4月11日))是一位法國詩人與劇作家,曾與知名導演馬賽爾·卡爾內多次合作,最著名的作品為《天堂的孩子們》。
--
美術設計:旅臺小子
攝影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Lima Pix
--
◎小編L賞析
〈公園裡〉是普維的一首有名短詩,其實就只有短短的一幕,也就是在公園兩人相吻的那一瞬間。接吻是一個動作,但延伸而出的意涵則是愛情的這一瞬間,就是永恆。只要和所愛的人在一起,只要彼此是真心相愛,那麼任何一個小動作,都是永恆。
即使我們是多麼地渺小。詩中的鏡頭從兩人的吻→人→蒙蘇利公園→巴黎→地球→星體。
整個描述都在表達,即使那麼我們是那麼微不足道。但真摯的愛,仍然是龐大且永不被時間所消磨。一千年,一萬年,都一樣。
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
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 ◎張定浩
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
細雨中的日光,春天的冷,
鞦韆搖碎大風,
堤岸上河水遊蕩。
總是第二樂章
在半開的房間裡盤桓;
有些水果不會腐爛,它們乾枯成
輕盈的紀念品。
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
琥珀裡的時間,微暗的火,
一生都在半途而廢,
一生都懷抱熱望。
夾竹桃掉落在青草上,
是剛剛醒來的風車;
靜止多年的水
輕輕晃動成冰。
我喜愛你忽然摀住我喋喋不休的口,
教我沉默。
◎作者簡介
張定浩
1976年生,安徽人。曾用筆名攖寧、waits,寫詩和文章,現居上海。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Flickr c.c.|Julian-G. Albert
--
◎小編L賞析
〈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最早在豆瓣上廣為流傳,可以說是waits(張定浩)的代表作品。後來由北大民謠歌手程壁翻唱成曲,一夕間成為幾乎每一個中國年輕人都知道的一首詩。
這一切不徹底的事物,是瑣碎的細節,是狀態的描述──不徹底,難以捕捉,但我們知道這些都在。前四句構築了整首詩的平靜氛圍,從日光到冷空氣,到鞦韆搖晃,到河水遊蕩。詩中的第二樂章我想指的應該是協奏曲。
協奏曲的第一樂章,是快板,充滿戲劇性。第三樂章則是急板,演奏技術成份高,比較歡愉。
只有第二樂章,是會用行板、慢板的方式去處理。
在這種緩慢的鏡頭中,最後出現的是乾枯的水果,成為了記念品。水果是日常中很常見的食品,我想是暗喻著有一些被放置的日常,一些細水長流的愛情細節,會被留下。
第一段是幾乎靜止的敘述。
第二段則聚焦在一些重要的時刻(琥珀的時間、微暗的火),而這值得珍惜一瞬,都停留在漫長的時間裡頭了。整首詩其實可以兩段就結束,而且相當對稱。收在「靜止多年的水╱輕輕晃動成冰。」這兩句的話,我想也是一個不錯的收尾,但張定浩沒有那麼做。
這首詩除了靜止的氛圍外,除了標題,我最喜歡的還是最後的兩句。
──「我喜愛你忽然摀住我喋喋不休的口╱教我沉默。」
前兩段可以視為是一種運鏡手法,詩人給我們看了一些畫面,這些畫面構築出一種沉靜的氛圍,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平靜舒緩的注視,沒有壓迫感,但最後一句卻真正地敘事,把整首詩的畫面,拉到我和你的身上。我們完全可以想像最後的一幕,你摀住我的嘴,我注視著你。
我看著你,知道你在,而我也在。
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說來有點可笑 ◎徐珮芬
說來有點可笑 ◎#徐珮芬
這事說來有點可笑
像700CC飲料杯蓋上的那些謎語
軼事,流言或留言
木頭課桌椅上的立可白塗鴉
瓶中信紙上斑駁的墨跡
用手指在他背後劃下的那些字
終究沒有被任何人記好
小說家放棄的故事
被風吹散的砂畫
或許說來
真的有點可笑
然而夏天已經過了
我們卻沒能來得及抵達
說好的海邊
--
◎作者簡介
徐珮芬
高雄出生,花蓮長大。
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清大月涵文學獎新詩首獎、舞劍壇文學獎、高雄青年文學獎、小河文明新詩獎、花蓮女中文學獎等。
(以上簡介轉自: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42640 )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許宸碩
--
◎小編賞析
背後隱約有個輕淡的愛情故事,甚至說不上是否真的有過愛情,多年後回顧那些曖昧的過去,「說來有點可笑」,那些輕薄的謎語、寫下旋即易髒的立可白塗鴉,接著出現了瓶中信、背上畫字,感覺有事要發生了,但終究還是什麼也沒有。或許這才是多數人的青春樣貌,沒怎麼劇力萬鈞,愛恨情仇大概都有一點,某些時刻也深信自己特別,然而其實並不。最終就像小說家放棄的小說,翻閱起來,會有笑,卻有些鹹鹹酸酸的氣味,像海風,那個說好了卻沒有一起去看的海,與那些並未發生的未來。
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決定(11) ◎Boris A. Novak 奚密譯
決定(11) ◎#Boris A. Novak #奚密譯
兩個字之間
選擇安靜的那個。
字和沈默之間
選擇聆聽。
兩本書之間
選擇積灰厚的那本。
天地之間
選擇一隻鳥。
兩隻動物之間
選擇更需要你的那隻。
兩個孩子之間
選擇兩者。
大惡和小惡之間
不去選擇。
希望和絕望之間
選擇希望:
因為它更難以忍受。
原文:
Between two words
choose the quieter one.
Between word and silence
choose listening.
Between two books
choose the dustier one.
Between the earth and the sky
choose a bird.
Between two animals
choose the one who needs you more.
Between two children
choose both.
Between the lesser and the bigger evil
choose neither.
Between hope and despair
choose hope:
it will be harder to bear.
--
◎作者簡介
Boris A. Novak (born 3 December 1953) is a Slovene poet, dramaturge and editor.[1]生於1953年12月3日,斯洛維尼亞人,詩人、劇作家與編輯。
Novak於1953年生於貝爾格勒(南斯拉夫首都)並渡過童年。高中時轉至盧布爾雅那(斯洛維尼亞首都)就讀,並在盧布爾雅那大學主修比較文學與哲學。畢業後於斯洛維尼亞國家劇院擔任劇作家,並於大學擔任講師。他長期關懷人權議題,並於2002年被選為國際筆會的副主席。曾在1984年以《1001 stih》(1001 verses)獲得Prešeren Foundation Award,並於1995年以Mojster nespečnosti (Master of Insomnia)獲得Jenko Award。
(以上簡介譯自維基百科)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許宸碩
--
◎小編賞析
一個人的「選擇」經常比任何形容詞更能誠實地表露出他的真面目,寫小說是這樣,現實也是如此。於是詩中藉由一連串選擇來定義自己,他是怎樣的人,或者(如果你認同他的話)一名創作者該當如何,言簡卻意深。
此外,每一段雖看似各自分散且獨立,仔細閱讀卻又好似有條幽微的線將段落串連成篇。第一段是字,然後是字與沈默,很自然會讓人想到書,書本會讓人想到天地,打開的書也讓人想到鳥,從鳥想到動物,動物推到人,讓人有別於其他動物最鮮明的特質是惡,而惡也和絕望與希望互為因果。即使看似如此簡單,仍藏了些巧思與編排。只是順順地讀過去或許不會發現,但有時單是「讀起來很順」的背後,就暗示了作者做了些什麼,才造成這樣的效果。
很想說剩下的大家自己看就好。但難得聊到,多聊一些小編個人的心得。
「兩個字之間/選擇安靜的那個。」亦即所謂的節制。對創作者而言,節制是重要卻困難的事,因為他們經常如此熱切地想說清楚,甚至怕你不懂,不惜大肆渲染——然而那往往對於作品的品質並無幫助。如果能靜靜地說完,就別大肆張揚。每個聲音都該用在刀口上,有收有放才有緩急之分;有節制也才有優雅。「字和沈默之間/選擇聆聽。」聆聽自然是創作者最重要的基本功。「兩本書之間/選擇積灰厚的那本。」很多厲害的創作者會說,要變強,就不能只看那些大家都看的書。獨門武功從何而來?如何見人所未見?如何向讀者展示奇景?從選擇大家不那麼常看的書開始吧。
「天地之間/選擇一隻鳥。」這句話解釋的可能太多,「須選擇視野更遼闊的位置」、「須跳脫既定框架(以大地與高空為喻),並翱翔其間」、「須選擇獨自飛行,自由的同時就得習慣孤獨」⋯⋯大家隨意。「兩隻動物之間/選擇更需要你的那隻。」⋯⋯請以領養代替購買?「兩個孩子之間/選擇兩者。」然而孩子是不能被放棄的。
「大惡和小惡之間/不去選擇。」有些分際,不容妥協。
最精彩的自然是末段的變奏,在上述一連串「選擇,然後不解釋」之後,終於多了一句,並給了個解釋:「希望和絕望之間/選擇希望:/因為它更難以忍受。」雖然看似有解釋,卻沒有限縮詮釋的可能性。我個人傾向的解讀是:當你有雙夠敏銳的眼睛,要感到絕望就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因為世上有那麼多看似無解的難題,導致絕望看來是如此吸引人。直接放棄多輕鬆啊,斷言已經沒救了、然後逃亡或等死,多簡單明快;但正因如此,如果創作者仍對自己有所要求,就不該這麼輕易地放過自己。這當然不是說要邁向另一極端,所謂失控的正向思考;而是在不失去敏銳的同時,也不放棄希望,儘管這樣的道路更難以忍受。特別當你明知事情困難,卻仍不放棄希望,那就同時意味著未來很可能要承擔更深沈的失落與破滅;或許找尋了半天,最後依舊只是確認了「很抱歉,真的沒有更好的結果」;然而創作本是旅途,最終到了哪裡只是旅途的一小部份;而途中每一步的追索、觀察、推演與思辯都不會是浪費的,那才是「深度」的來源。而不是直接抄隔壁某大師的解答,然後換個包裝就覺得自己也很深,那終究只會變成贗品了。正因為感到絕望很簡單,在那樣的處境裡保持希望才更珍貴,也更困難;因而,值得一試。
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馬羅飲酒 ◎楊牧
[利文祺專欄 ▍文學騎士歷險記]
馬羅飲酒 ◎#楊牧
Come with me and be my love
--Christopher Marlowe (1564- 1593)
我在懷疑是不是靠牆的
燈火下那張衰頹的椅子
在文藝復興的巔峯當夏天的大海
溫暖而深深為了游泳的人魚
「來與我同在是我愛⋯⋯」
是這一張椅子,我不懷疑
眼前一把無妄的酒
脅下,有罪的刀
「來與我同在是我愛
我們將證實這一切——
丘陵和峽谷,深壑和平原
樹林和崇山所有的喜悅」
來透明的靈魂與我同在
是我燈下心事羞澀的愛
「我們將坐在岩石上
看牧人豢養他們的牲口
在淺溪邊,合着水聲的滑落
是圓潤的禽鳥唱有情的歌」
有一雙熟悉的冷淡的眉毛:
飛不起的蝶翅在夢中等待
「我將為你預備好多張床
用薔薇和一千種香花編製
一條繁英的頭巾,一襲長衣
都鋪繡着姚金釀的葉子」
眼睛是凌晨慢慢飛來的流星
在我的追蹤下永不熄滅
「一件羊毛針織的暖袍
從好看的小羊身上拔來
糾糾精緻的睡鞋讓你禦寒
上面是純金的扣子帶牢」
這時支持著夜色的是光明的
手臂,東方一雙柔荑
「 一條蒿葉和春藤的花蕾
珊瑚扣環和琥珀針柱的腰帶
而假如這一切喜悅使你心動
來與我同在是我愛」
尷尬的鏡子兩邊對照著
無論我何時轉身都覺得你在
「年輕的牧人將舞蹈唱歌
在五月的早晨為你你愛
假如這一切歡樂能使你心動
請與我同在是我愛」
你不需開口說話:徬徨的
意思你我他。聲音的秘密
我不懷疑這是文藝復興的
巔峯在遠方,當人魚游泳過
溫暖深深夏天的海洋。我每天
和伶人口角,在地球劇場的
前臺和後臺:驕傲的浮士德
抵抗著世人言滔滔。假如
透明的靈魂歸來與我同在
我將戒酒,於焉封刀
--
美術設計:許辰碩
攝影來源:Flickr c.c.|Andrey Savchenko
--
◎小編利文祺賞析
楊牧的〈馬羅飲酒〉是一首以馬羅的口吻寫成的詩。馬羅(Christopher Marlowe, 1564- 1593)為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英國劇作家,寫過戲劇《浮士德》(Doctor Faustus)。他的著名詩作〈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為一首典型田園詩,將場景放置在田園,歌頌非世俗的愛情和理想。這首詩被楊牧翻譯,並以括號的方式放在自己的作品〈馬羅飲酒〉中,呈現互文手法(intertexuality),虛擬馬羅正在寫那一首田園詩,並同在心中懷想愛人。
所以,這首詩的「我」是「馬羅」。他寫下第一行詩句「來與我同在是我愛⋯⋯」,在思考愛的同時,也正在思考象徵仇恨的「有罪的刀」。另一方面,他也思考情人的「眉毛」像「蝴蝶」、「眼睛」像「流星」、「手臂」向「柔荑」,學者黃麗明認為,這些都脫胎於《詩經》對佳人的描繪:「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終於,在愛的召喚之下,情人願意與馬羅同在:「假如這一切歡樂能使你心動/請與我同在是我愛」,同時,愛也征服了馬羅的乖戾之氣:「我將戒酒,於焉封刀」。
諷刺的是,楊牧的這首虛構詩,與現實中的馬羅差異極大。馬羅死於與人爭論時,被人以匕首刺死。現實與虛構的之間差異,讓虛構的馬羅更有意義,或許在楊牧的理想,愛與仇恨之間的角力,理應讓愛完勝,而非臣服於仇恨之下。
2016年7月10日 星期日
一切 ◎北島
一切都是命運
一切都是煙雲
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
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
一切歡樂都沒有微笑
一切苦難都沒有淚痕
一切語言都是重複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愛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夢中
一切希望都帶着注釋
一切信仰都帶着呻吟
一切爆發都有片刻的寧靜
一切死亡都有冗長的回聲
--
◎作者簡介
北島
原名趙振開,一九四九年生於北京,做過建築工人、編輯和自由撰稿人。和朋友於一九七八年在北京創辦文學雜誌《今天》。自一九八七年起,在歐美及香港多所大學教書或任駐校作家,其作品被譯成三十種文字,並獲得多個國際文學獎。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來源:HonzaCech (@pixabay CC0)
--
◎小編L賞析
〈一切〉是北島被傳頌極廣的一首詩,在北島面對文革的荒誕時,他動筆寫了這首詩。
在談這首詩,真的很難不觸及北島的背景。
〈一切〉完成於1977年。而北島在1970年至1976年的六年,從遇羅克死亡的政治事件,到北島摯愛的妹妹艾珊在文革期間為了救人而溺水遇難。大量的事件,影響了北島這段時期的創作,甚至在北島創作小說〈波動〉時,用了妹妹的名字做為自己的筆名。北島的詩歌創作在文革十年的末期,而北島的小說,也多半在反覆處理文革的主題,對於北島來說,文革影響他的創作,影響他的人生,因此北島經常被評為作品帶給人一種絕望陰鬱的氛圍。
我想,北島的人生,幾乎就同等於他的詩。
他是真正用生命去寫詩的詩人。
這首詩主要表達面對眼前發生的一切,什麼都沒有,一切看似能做的,實際上都不能,完全透露了龐大的無奈。
在解析此詩的時候,我想可以簡單把詩拆成兩個部份。
◎作者簡介
北島
原名趙振開,一九四九年生於北京,做過建築工人、編輯和自由撰稿人。和朋友於一九七八年在北京創辦文學雜誌《今天》。自一九八七年起,在歐美及香港多所大學教書或任駐校作家,其作品被譯成三十種文字,並獲得多個國際文學獎。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來源:HonzaCech (@pixabay CC0)
--
◎小編L賞析
〈一切〉是北島被傳頌極廣的一首詩,在北島面對文革的荒誕時,他動筆寫了這首詩。
在談這首詩,真的很難不觸及北島的背景。
〈一切〉完成於1977年。而北島在1970年至1976年的六年,從遇羅克死亡的政治事件,到北島摯愛的妹妹艾珊在文革期間為了救人而溺水遇難。大量的事件,影響了北島這段時期的創作,甚至在北島創作小說〈波動〉時,用了妹妹的名字做為自己的筆名。北島的詩歌創作在文革十年的末期,而北島的小說,也多半在反覆處理文革的主題,對於北島來說,文革影響他的創作,影響他的人生,因此北島經常被評為作品帶給人一種絕望陰鬱的氛圍。
我想,北島的人生,幾乎就同等於他的詩。
他是真正用生命去寫詩的詩人。
這首詩主要表達面對眼前發生的一切,什麼都沒有,一切看似能做的,實際上都不能,完全透露了龐大的無奈。
在解析此詩的時候,我想可以簡單把詩拆成兩個部份。
前四句是第一個部份,這裡提到的一切沒有明確的指涉和暗喻,但明顯地我們可以察覺,詩人想要表達的涵義是眼前的一切,無論我們做多少努力,都會徒勞無功。
後十句的意象開始發散,除了末兩句以外,都沒有明顯的順序。
後十句的意象開始發散,除了末兩句以外,都沒有明顯的順序。
詩中兩句為一組,從細節告訴你:一切都沒有了希望。
你所看到、所接觸、所想,都有但書。愛情只能在心裡,往事也只能在夢中,最終只能走向爆發和死亡。
北島這一首詩的最後兩句很有趣,有巨大聲音的爆發,卻帶著片刻的寧靜。而死亡這樣子永久靜止的狀態,卻充滿著回聲。
這一首一切,除了反映當時文革外,我想我們可以理解的是,這首詩是北島對於存活於世上的自己,為什麼還活著的一種迷惘,以及對於自己倒底還能做什麼的詢問吧。
北島這一首詩的最後兩句很有趣,有巨大聲音的爆發,卻帶著片刻的寧靜。而死亡這樣子永久靜止的狀態,卻充滿著回聲。
這一首一切,除了反映當時文革外,我想我們可以理解的是,這首詩是北島對於存活於世上的自己,為什麼還活著的一種迷惘,以及對於自己倒底還能做什麼的詢問吧。
2016年7月9日 星期六
別的星星上也有水 ◎喵球
別的星星上也有水 ◎喵球
把雨具都曬過
好好地收起來
不要再有
雨在塑膠布上
重複乾掉的味道
一直留在同一個地方
用一樣的姿勢
不開心
也不難過
那個星星上有水
這個星星上也有
這個星星還有你想念的人
--
◎作者簡介
喵球/catball
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畢業。曾在快炒店內場、咖啡店內場工作。無法不去注意路上被壓扁的各種動物屍體;愛洗澡,很會長腳皮。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來源:ronymichaud (@pixabay CC0)
--
◎小編웃賞析
喵球算是PTT詩板的老常客,在2011年出版了詩集《要不我不要》,這首〈別的星星上也有水〉選自詩板。從題目來看,以為要寫別的星球,第一段卻從「把雨具都曬過/好好地收起來」開始,仍然是敘述這個地球上發生的事。將雨具收起來,表示雨季已過,雨具可能暗示著心,希望「曬過」之後能夠迎向光明。「不要再有/雨在塑膠布上/重複乾掉的味道」延續上兩句,雨在塑膠布上重複乾掉,意味著曾有一件事反覆被想起又淡忘,卻始終沒有真正被放下。「一直留在同一個地方/用一樣的姿勢/不開心/也不難過」則說明這件事從來都沒有遠離,但也不會造成情緒上的波動。
第二段拉回了題目,他說道「那個星星上有水/這個星星上也有」,如果此處的水是指前段的雨,那麼其實他所在意的事物並不是只有發生在身邊,而很可能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例如愛。但是什麼讓「這個星星」顯得特別?當然是因為「這個星星還有你想念的人」了。此處使用了「有」、「也有」、「還有」造成一種漸進效果,省略去了轉折詞,反而凸顯出了「還有」後面的「你想念的人」,是很不錯的技巧。這首詩題目刻意從「別的星星」出發,一開始也不敘述本詩想講的主題,直到最後一句才點出重點,但因為前面情緒和氛圍鋪陳得宜,使得最後不會讓整首詩顯得突兀不搭軋,而能在比較短的篇幅中造成亮點。
把雨具都曬過
好好地收起來
不要再有
雨在塑膠布上
重複乾掉的味道
一直留在同一個地方
用一樣的姿勢
不開心
也不難過
那個星星上有水
這個星星上也有
這個星星還有你想念的人
--
◎作者簡介
喵球/catball
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畢業。曾在快炒店內場、咖啡店內場工作。無法不去注意路上被壓扁的各種動物屍體;愛洗澡,很會長腳皮。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來源:ronymichaud (@pixabay CC0)
--
◎小編웃賞析
喵球算是PTT詩板的老常客,在2011年出版了詩集《要不我不要》,這首〈別的星星上也有水〉選自詩板。從題目來看,以為要寫別的星球,第一段卻從「把雨具都曬過/好好地收起來」開始,仍然是敘述這個地球上發生的事。將雨具收起來,表示雨季已過,雨具可能暗示著心,希望「曬過」之後能夠迎向光明。「不要再有/雨在塑膠布上/重複乾掉的味道」延續上兩句,雨在塑膠布上重複乾掉,意味著曾有一件事反覆被想起又淡忘,卻始終沒有真正被放下。「一直留在同一個地方/用一樣的姿勢/不開心/也不難過」則說明這件事從來都沒有遠離,但也不會造成情緒上的波動。
第二段拉回了題目,他說道「那個星星上有水/這個星星上也有」,如果此處的水是指前段的雨,那麼其實他所在意的事物並不是只有發生在身邊,而很可能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例如愛。但是什麼讓「這個星星」顯得特別?當然是因為「這個星星還有你想念的人」了。此處使用了「有」、「也有」、「還有」造成一種漸進效果,省略去了轉折詞,反而凸顯出了「還有」後面的「你想念的人」,是很不錯的技巧。這首詩題目刻意從「別的星星」出發,一開始也不敘述本詩想講的主題,直到最後一句才點出重點,但因為前面情緒和氛圍鋪陳得宜,使得最後不會讓整首詩顯得突兀不搭軋,而能在比較短的篇幅中造成亮點。
2016年7月8日 星期五
人魚 ◎王離
人魚 ◎王離
當年跳躍入海的孩子
在多年後
才被告知需要執照
他下身的鱗鰭與上身的鬢鬚
皆已牢固
只好在每個退潮的清晨
爬上離岸最近的礁
告誡那些年輕
躍躍欲試的水手
且由他們訕笑
--
◎作者簡介
王離
出生於東方小島對面的海邊,從家的方向看竟像鞋不像龜。喜歡人少的地方,印象最深的白日夢是不知名城鎮亮到只剩自己的午後日光,以及陌生結束旅程即開始的行動計劃。
曾獲桃園文藝獎、入選九歌年度小說選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Flickr c.c.|Nigel Howe(https://goo.gl/y934Q5 ),原圖加上文字、logo,依照CC分享(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
--
◎小編【旅臺小子】賞析
這個世界有它某些規定、規則運作,但並不是某種絕對和唯一。人所處在的時間和空間下,皆有它的特殊性。過往的經驗可以借鑒,決定的仍然是你自己。
在「入海」前,那時憑著一股衝勁、奮不顧身地跳入大海。當你以為自己擁有大海,卻被告知需要執照。「執照」隱喻著該社會(詩中「大海」)的通關物件、能力證明:即使你的英文再好,少了多益黃金證書,還是不行;即使你的電腦操作再好,少了丙級證照,還是無法。
當以過來人的身分想要勸戒年輕世代,卻發現他們正在訕笑。這種訕笑不盡然是正確的,可能是他們的無知,但是也可能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當下。
詩人所寫的<人魚>即說明了這一點:在「入海」前與後,世界一直都在進行著。任何經驗都是真實存在或者經歷著,是否能夠接受,卻又是另外一回事。
人魚故事,之所以會一直流傳,也是如此。
早安 ◎林達陽
早安 ◎林達陽
一切彷彿早有了安排,鳥雀與蝙蝠盤旋紛紛
久被仰望的天空裡同一種雲又湧起……昨日天氣預報:
今日陰偶陣雨,水龍頭流出沉靜的水聲,碗盤浮沉
船帆遠遠航行在短波的廣播節目裡,如一首慢歌
妳淺淺地笑了,讓我們想些比迷戀更快樂的事情
太多的不幸曾投宿在我們心裡,但此時
我真喜歡妳那樣分神,專心,倒著麥片細細地
說些瑣碎的話語,海風朗朗吹在港口的街上
有著陽光口音的人,長久地投影在玻璃帷幕裡
我有話想說,但妳總是害怕日曬─身在語言的室內
乾燥而拘謹,風在海上吹,妳坐在窗簾溫柔的陰影裡
覆著水紋一樣教養的桌巾,讓我們木質的禮儀
成為桌椅,將芬芳的問候語置入生活的窄瓶內──我想說的
或許妳都已經知情?清晨時穿著白色的棉質短恤
從容而合身,一句印在胸前的外文標語那樣簡單卻又
故作神祕,灰階,明體,從夢想漫漫聊到日常的話題……
從懷中伸出催眠的手,玻璃水杯裡盛著我心,也因晃動而漸 漸透明
妳看見了嗎聲音與顏色時時都要發生,冰塊,飛鳥,花藝和 魚
陷坐於各自的軟墊與藤椅,日光掠過我們輕輕立起的衣領
妳了解我嗎?今晨多雲時晴,會不會下雨?我真想再一次認 識妳
--
◎作者簡介
林達陽(1982年-),台灣高雄人,臺灣新生代詩人、 作家。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畢業,輔仁大學法律學系學士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碩士。作品以新詩、散文為主。曾獲三 大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香港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等。高中時與高雄女中、道明中學學生共同創辦第一屆馭墨 三城文學獎,推廣南部校園創作風氣。高中畢業後與高雄中 學校友凌性傑、陳雋弘、黃信恩、趙家緯等人成立出版坊松 濤文社,致力於出版高雄年輕創作者的文學創作。
--
美術設計:琬融
攝影來源:Flicker c.c.|otodo
--
◎小編賞析
這首詩開頭的畫面裡有海風,不算燠熱的海邊,日常廚房窗 邊的氣息,彷彿長年安置在流理臺旁邊的收音機固定頻率、 固定的早晨情緒。睡眼惺忪時,先聊天氣,此時有慢歌穿插 在對話裡,對話中的笑容充滿時間。第二段中的回憶的事情 彷彿陳舊的海床遺跡,但此刻的風景太過美好,過去陰影有 如蕾絲床簾產生的光痕,陽光的口音是什麼樣子乾淨又坦然 的嘴形。這時有說話的衝動,但是風與海可以取代有聲的摩 擦,取而代之的是無聲的溫柔。先後兩段的對方都用不同的 動作閃多開一些可能的接觸,微笑是防守,坐在陰影裡也是 背向著。而畫面卻沒人退縮,也沒人擱淺,靜止在日常神聖 儀式般的早餐情境。
第三段的情境逐漸延伸至居家的生活,共用的傢俱與花器一 般的裝飾物,對方的知情又意味著什麼呢?或許作者已經安 心,那貼身T恤的描寫,紋理簡單。最後面的手中玻璃裡的 心,許多意象快速抽換著,彷彿一人意欲展示另一人各類象 徵物,或是激辯,或又是曖昧攻防,在最後雙方休止短暫的 後,那個天氣的話題幽靈般的再現,天氣的不定與人的轉變 ,可解釋為互相的遠離,抑或是遠離之後彼此的再吸引。但 語氣在整首詩內,始終飽滿深情且默默壓著一個柔聲的韻。
一切彷彿早有了安排,鳥雀與蝙蝠盤旋紛紛
久被仰望的天空裡同一種雲又湧起……昨日天氣預報:
今日陰偶陣雨,水龍頭流出沉靜的水聲,碗盤浮沉
船帆遠遠航行在短波的廣播節目裡,如一首慢歌
妳淺淺地笑了,讓我們想些比迷戀更快樂的事情
太多的不幸曾投宿在我們心裡,但此時
我真喜歡妳那樣分神,專心,倒著麥片細細地
說些瑣碎的話語,海風朗朗吹在港口的街上
有著陽光口音的人,長久地投影在玻璃帷幕裡
我有話想說,但妳總是害怕日曬─身在語言的室內
乾燥而拘謹,風在海上吹,妳坐在窗簾溫柔的陰影裡
覆著水紋一樣教養的桌巾,讓我們木質的禮儀
成為桌椅,將芬芳的問候語置入生活的窄瓶內──我想說的
或許妳都已經知情?清晨時穿著白色的棉質短恤
從容而合身,一句印在胸前的外文標語那樣簡單卻又
故作神祕,灰階,明體,從夢想漫漫聊到日常的話題……
從懷中伸出催眠的手,玻璃水杯裡盛著我心,也因晃動而漸
妳看見了嗎聲音與顏色時時都要發生,冰塊,飛鳥,花藝和
陷坐於各自的軟墊與藤椅,日光掠過我們輕輕立起的衣領
妳了解我嗎?今晨多雲時晴,會不會下雨?我真想再一次認
--
◎作者簡介
林達陽(1982年-),台灣高雄人,臺灣新生代詩人、
--
美術設計:琬融
攝影來源:Flicker c.c.|otodo
--
◎小編賞析
這首詩開頭的畫面裡有海風,不算燠熱的海邊,日常廚房窗
第三段的情境逐漸延伸至居家的生活,共用的傢俱與花器一
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
長信 ◎林餘佐
長信 ◎林餘佐
你寫了一封長信給我 在木質的書桌上 對我述說一整個夏季的午寐 是如何漫長⋯⋯年輪在桌上移動 你輕輕繞過歲月給我寫信。 窗前的花卉如期綻放 像是我們的承諾如今得到應許 陽光粗魯地闖進你的視線 有些字詞耀著光像是輕柔的螢火蟲 忽明忽滅的段落,是你呼吸的節奏 ——我能想像你逆著光,謹慎地修剪語言 好像這一切看來自然卻又耀眼 你說:昨夜星辰的嬗遞 讓你感到心慌,後來又提到 整理抽屜的雜物時 最後被留下的往往是最不喜歡卻又掛心的。 信中的墨痕深淺不一,我想此刻應是 你起身喝水端詳被弄亂的天象 (或許一邊繞室、徐走,像是在守候某種易逝的念頭) 接著你坐下、寫我們都在意的細節 並與歲月一同等待事物流轉⋯⋯。 ——你說與沒說的,我都將懂。 在夏天的終點 收到你寫的長信,雖未打開卻早已閱讀。 時光是漫長的信件,我們將成為彼此的郵戳 只為了述說一件掛心的小事。 -- ◎作者簡介 林餘佐 1983年生,臺灣嘉義人。東海大學中文系學士、國立東華大學中文所碩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生。曾獲東海文學獎、東華文學獎、清華月涵文學獎、中興湖文學獎、蕭毅虹文學獎、打狗鳳邑文學獎、桃城文學獎、教育部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國藝會出版補助等。 最近開始懂得一種抒情且緩慢的聲腔,寫作時總浮現這樣的聲音。 (以上簡介轉自: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678448 ) -- 美術設計:沛容 攝影來源:BARN IMAGES|Roman Drits -- ◎小編賞析 正因為這時代什麼都很方便,某些不方便的事情才更有意義——比如在木桌上寫一封長長的信給你,且持續久遠,成為彼此的儀式(年輪在桌上移動/你輕輕繞過歲月給我寫信)。那些喜歡手寫字的人們,常說用寫的字才有「溫度」,但這神秘的筆尖溫度到底是什麼?詩人已為我們精巧地抓到要點:當彼此默契深刻,單看字,便能在心中比擬對方寫信的形貌。寫字總比打字慢,但就因為慢,才有「忽明忽滅的段落,是你呼吸的節奏」,一字字緩緩刻下,無法輕易剪貼還原刪除,所以「我能想像你逆著光,謹慎地修剪語言/好像這一切看來自然卻又耀眼」,像一場平淡卻又精心的表演,在光潔的信紙上跳躍。 第三段更舉出了整首詩裡我最喜歡的細節:就連墨痕的深淺,也讓收信者看出了什麼,想像那時的停頓有何意義,並在心裡想著「嗯,肯定是這樣吧」。這種種細節傳遞出比文字更豐富的資訊,乃至他能說出整首詩裡最亮的一句斷言:「你說與沒說的,我都將懂。」這是多麽令人羨慕的關係哪。乃至末段會說「雖未打開卻早已閱讀」也不難想像了。或許信上寫的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只是某些「掛心的小事」,但選擇持續寫信給你的這個行為本身,就意味著始終把你掛在心上;而那才是真正重要、卻未必會寫在信裡的一句話。——如果對方都懂,就不妨寫封長長的信,卻總是扯些不重要的瑣事。如此日常,如此安靜美好。
你寫了一封長信給我 在木質的書桌上 對我述說一整個夏季的午寐 是如何漫長⋯⋯年輪在桌上移動 你輕輕繞過歲月給我寫信。 窗前的花卉如期綻放 像是我們的承諾如今得到應許 陽光粗魯地闖進你的視線 有些字詞耀著光像是輕柔的螢火蟲 忽明忽滅的段落,是你呼吸的節奏 ——我能想像你逆著光,謹慎地修剪語言 好像這一切看來自然卻又耀眼 你說:昨夜星辰的嬗遞 讓你感到心慌,後來又提到 整理抽屜的雜物時 最後被留下的往往是最不喜歡卻又掛心的。 信中的墨痕深淺不一,我想此刻應是 你起身喝水端詳被弄亂的天象 (或許一邊繞室、徐走,像是在守候某種易逝的念頭) 接著你坐下、寫我們都在意的細節 並與歲月一同等待事物流轉⋯⋯。 ——你說與沒說的,我都將懂。 在夏天的終點 收到你寫的長信,雖未打開卻早已閱讀。 時光是漫長的信件,我們將成為彼此的郵戳 只為了述說一件掛心的小事。 -- ◎作者簡介 林餘佐 1983年生,臺灣嘉義人。東海大學中文系學士、國立東華大學中文所碩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生。曾獲東海文學獎、東華文學獎、清華月涵文學獎、中興湖文學獎、蕭毅虹文學獎、打狗鳳邑文學獎、桃城文學獎、教育部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國藝會出版補助等。 最近開始懂得一種抒情且緩慢的聲腔,寫作時總浮現這樣的聲音。 (以上簡介轉自: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678448 ) -- 美術設計:沛容 攝影來源:BARN IMAGES|Roman Drits -- ◎小編賞析 正因為這時代什麼都很方便,某些不方便的事情才更有意義——比如在木桌上寫一封長長的信給你,且持續久遠,成為彼此的儀式(年輪在桌上移動/你輕輕繞過歲月給我寫信)。那些喜歡手寫字的人們,常說用寫的字才有「溫度」,但這神秘的筆尖溫度到底是什麼?詩人已為我們精巧地抓到要點:當彼此默契深刻,單看字,便能在心中比擬對方寫信的形貌。寫字總比打字慢,但就因為慢,才有「忽明忽滅的段落,是你呼吸的節奏」,一字字緩緩刻下,無法輕易剪貼還原刪除,所以「我能想像你逆著光,謹慎地修剪語言/好像這一切看來自然卻又耀眼」,像一場平淡卻又精心的表演,在光潔的信紙上跳躍。 第三段更舉出了整首詩裡我最喜歡的細節:就連墨痕的深淺,也讓收信者看出了什麼,想像那時的停頓有何意義,並在心裡想著「嗯,肯定是這樣吧」。這種種細節傳遞出比文字更豐富的資訊,乃至他能說出整首詩裡最亮的一句斷言:「你說與沒說的,我都將懂。」這是多麽令人羨慕的關係哪。乃至末段會說「雖未打開卻早已閱讀」也不難想像了。或許信上寫的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只是某些「掛心的小事」,但選擇持續寫信給你的這個行為本身,就意味著始終把你掛在心上;而那才是真正重要、卻未必會寫在信裡的一句話。——如果對方都懂,就不妨寫封長長的信,卻總是扯些不重要的瑣事。如此日常,如此安靜美好。
2016年7月6日 星期三
相遇的時候 ◎林婉瑜
相遇的時候 ◎林婉瑜
一定比海洋還大的啊這人生
坐著各自的小船
也許下一秒就會
出現
在彼此的視野
由遠到近
由小變大
終於遇見
終於相聚
於是可以一起觀測一下星星
於是可以一起曬一下上午的太陽
於是可以一起追蹤海豚和鯊魚
在大浪
把我們分開以前
在大浪
把我們分開以前
也許以後
不會再見面了
相遇的時候
做彼此生命中的好人
--
◎作者簡介
林婉瑜
1977年生,台中人,初始考入台北醫學大學營養系,大二決定轉讀文組選擇休學,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主修劇本創作。20歲開始寫詩,詩作曾獲年度詩獎、第11屆臺北文學年金、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詩路2000年年度詩人、優秀青年詩人獎等。2007年出版詩集《剛剛發生的事》;2011年出版城市詩集《可能的花蜜》,為第十一屆臺北文學年金得獎作品;2014年出版情詩集《那些閃電指向你》,並獲得《2014臺灣詩選》年度詩獎。
--
美術設計:琬融
攝影提供:琬融
--
◎小編賞析
在地球上,海洋面積約百分之七十;陸地面積約百分之三十,而詩人在首句便直指出「人生」比「海洋」還要大,運用前一句海洋連接結到「小船」,將每個人因為各種際遇而產生的關係,由疏遠到親近的描寫出來。第二段的部分藉由「觀測一下星星」、「曬一下上午的太陽」,進而到共同出遊去「追蹤海豚和鯊魚」,不也正是第一段末的「由遠到近/由小變大」,然而再濃厚、再親密的關係都可能無法抵擋人生裡的「大浪」。第三段作者重複了前段末兩句的詩,不僅僅有強調的意味,再這裡更有溫柔提醒著讀者,人生裡的「大浪」總是來得讓人措手不及阿!也許一個浪打上來,兩個人就「不會再見面了」,在這比海洋還要大的人生中相遇,就成為彼此生命中的「好人」,但是好的定義也因人、事而異,詩人也只是溫柔的叮嚀著好好珍惜這份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