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畢加島 ◎楊澤
在畢加島,瑪麗安,我看見他們
用新建的機場、市政大廈掩去
殖民地暴政的記憶。我看見他們
用鴿子與藍縷者裝飾
昔日血戰的方場吸引外國來的觀光客……
在畢加島,瑪麗安,我在酒店的陽台邂逅了
安塞斯卡來的一位政治流亡者,溫和的種族主義
激烈的愛國者。「為了
祖國與和平,……」他向我舉杯
「為了愛,……」我囁嚅的
回答,感覺自己有如一位昏庸懦弱的越戰逃兵
(瑪麗安,我仍然依戀
依戀月亮以及你美麗的,無政府主義者的肉體……)
在畢加島,我感傷的旅行的終站,瑪麗安
我坐下來思想人類歷史的鬼雨:
半夜推窗發現的苦難年代
我坐下來思想,在我們之前,之後
即將到來的苦難年代,千萬人頭
遽爾落地,一個豐收的意象……
瑪麗安,在旋轉旋轉的童年木馬
在旋轉旋轉的唱槽上,我的詩
我的詩如何將無意義的苦難化為有意義的犧牲?
我的詩是否祇能預言苦難的陰影
並且說,愛……
--
◎作者簡介
楊憲卿(1954年12月12日-),筆名楊澤,台灣嘉義縣人。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外文研究所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著名詩人,也是文學刊物的編輯,並任教於美國布朗大學比較文學系。
楊澤出版了3本詩集:《薔薇學派的誕生》、《彷彿在君父的城邦》和《人生不值得活的》。了擔任過《中外文學》執行編輯、《中國時報》副總編輯、《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還主編了《魯迅小說集》、《從四○年代到九○年——兩岸小說集》、《七0年代懺情錄》、《七0年代理想繼續燃燒》、《閱讀張愛玲─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狂飆八○——記錄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又見觀音:台北山水詩選》等書籍。
--
照片提供:陳奕辰
圖像設計:簡妤安
--
◎小編賞析
作者虛構出一座畢加島,島國上運用嶄新的建設,掩蓋過去的歷史創傷,「用新建的機場、市政大廈掩去/殖民地暴政的記憶。我看見他們/用鴿子與藍縷者裝飾/昔日血戰的方場吸引外國來的觀光客……」這座島嶼可指涉任何曾受殖民統治的國度,面臨著文化的斷層,作者文字中帶有抗議、憤怒與悲哀。
第二段詩中出現兩個角色,一個是政治家,一個是戀人瑪麗安,角色分別對應著兩個端點,一個是國情之愛,一個是個人的戀情,閱讀時,總聯想到羅毓嘉的詩作「我不能愛你了/這個國家令我分心」,創作者處於時代的議題下,直視著歷史的傷痕,劃分出時代性的大敘事,或個人抒情的小敘事。
詩人的憂慮在詩中處理的不落窠臼,「苦難的時代」在窗外,戀人「瑪麗安」在屋內靜靜聆聽,作者節制且自覺的了解身為創作者的權限,不刻意分化種族,不逃避現實,轉向小清新式的耽溺,對照著楊澤〈1976記事4〉裡的詩句,「瑪麗安,你知道嗎?我已不想站在對的一邊╱我祇想站在愛的一邊……」,將<我>的思緒擴張,整合兩個象限的愛,整合成一個純粹的圓融,但這份愛能否成為一切的救贖呢?末段的結尾,保留了憂慮的空間,歷史苦難的陰影,在字裡行間,期許自身,試圖「將無意義的苦難化為有意義的犧牲」。
Mr. Kuo
回覆刪除可以和你分享一首詩嗎?我的新作
光陰與光影 陳順龍 新作 (2016/9/19)
光陰其實就是光影,最擅長幻術,
蠱惑秋末午後粼粼的波光,迷亂時空,要不
為什麼14歲的女兒和我比賽游泳,
輕易就贏了50公尺?
明明昨天我還用拇指和食指夾住她的耳朵,
上臂托住她像蛞蝓軟軟的身體,
用紗布輕輕撥開手腳的皺褶,幫她洗澡?
她在水道的另一端,出水抬頭,像一朵芙蓉
綻放在30年前,連到底會不會有她的存在
都尚未可知的那個世界!
回眸看我,竟似,不,竟是,當時連會不會成為我的妻子
都尚未可知的—她的母親!
謝謝分享:)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