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2日 星期五
我們一起養過的那隻貓 ◎楊佳嫻
我們一起養過的那隻貓 ◎#楊佳嫻
早就已經存在了。
可能走得稍遠一點
在你三十五歲
而我三十歲的那個地方
等待著,與書櫃一同壁立
看雪標點窗景,抓傷地板,呵欠
只因為遲遲不能決定
應該從中譯還是英譯本開始讀起
(啊,牠像是你一樣勤勉好學……)
想起屆時必須面對
兩隻貓,你偶爾也過敏似的
在早晨裡打起噴嚏來
--
◎作者簡介
楊佳嫻,台灣高雄人,台灣作家、詩人,散文家,青年評論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學士,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自承受魯迅、張愛玲、楊牧等前輩作家影響。其詩作被評論家唐捐認為是古典與尖新的結合。為《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詩卷》(九歌)選入的最年輕詩人,《台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新詩三十家》(九歌)中最年輕的入選者,與鯨向海同為網路世代的指標性詩人。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提供:郭申睿
--
◎小編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小品,這首詩只要抓緊「將自己比喻成貓」這一點,整首詩就變得相當簡單。「我」既是貓,也同時為人。
養過貓的人皆知,貓的特性是任性,難以馴服,卻又總是露出著可愛的一面,敘事者期待三十歲的生活,能與書櫃一同壁立,並且看著雪,逐一將窗景標記下來,讀書。並且將時間消磨在讀中譯本或英譯本的次序上。
情人要面對貓與自己,就如同面對兩隻貓一樣,偶爾早晨的時候,也要打起噴嚏了,整首詩非常的可愛,簡單地進行三十歲生活的生活片段,在這樣的短詩中,往往沒有點出來的地方,會是整首詩的核心。如:「三十歲時,仍和情人在一起生活。能耗去大量的時間,自由地讀書。而不為生計所苦。」
這是很簡單的一個夢想,但隨之年紀不在停留,繼續往前之時,一切開始不容易,因此整首詩是一個簡單的生活想像。
但有趣的是這首詩的標題為〈我們一起養過的那隻貓〉,「養過」這個詞彙,是一種過去式的名詞,如果從過去式的角度,來看這首詩呢?整首詩所拉出來的韻味,就變得充滿遺憾,且相當節制地壓抑了。
三十歲的生活,看似如此完好,但一切都不復存在。可是那些美好的回憶畢竟真實發生過,只是現今人事已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