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海岸自行 ◎吳岱穎
海岸自行 ◎吳岱穎
青春和你同在,我的青春
總是一條有單車經過的道路
從南向北,從南濱到北濱
一座橋,連結兩個學校
兩個青春的胴體,兩種青春夢
結合成同一組海洋的意象
那時你也寫詩述說,關於愛
如何脆弱,又如何的堅定
像輪下的柏油路承載我們
日日的行旅,這隻是生活
每隔一段時間我們挖開修理
看不見的滲洩,又重新補上
補上言談,補上爭吵,補上
歲月留下的痕跡,我從不在意
掠過的風景如何填滿
我們無話可說的眼睛
我只是看見青春和你同在
看見單車穿過小城,經過主街
鑽入,愈來愈近的潮聲
成為記憶中最繁複而單純的隱喻
--
◎作者簡介
吳岱穎
台灣省花蓮縣人,師大國文系畢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國軍文藝金像獎小說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首獎,及花蓮文學獎、後山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曾獲全國語文競賽中學教師組作文第一名、朗讀第一名。現任教於台北市立建國中學。著有個人詩集《冬之光》、《明朗》,與凌性傑合著散文《找一個解釋》、《更好的生活》。
--
攝影提供:陳奕辰
美術設計:陳奕辰
--
◎小編賞析
本詩選自吳岱穎《冬之光》(2011,台北:馥林),是一首訴說青春情感的命題,那「最繁複而單純的隱喻」的詩,不知道初讀本詩的你有沒有注意到〈海岸自行〉有兩個特殊的點,其一是詩裡「自行」流暢地敘述移動與切換,其二的吳岱穎透過「路與修補」的關係精準的寫出了情感與青春的破洞。
這裏的「自行」我有兩種解讀,其一是「單獨前往」,另一是「如自行車一樣」的帶領我們穿越過青春(我認為這首詩的場景切換像是帶領我們與敘事者來一趟青春的單車之旅)。敘事者從「總是一條有單車經過的道路」穿越到「從南向北,從南濱到北濱/一座橋,連結兩個學校」,銳利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條路是靠著太平洋的臺九線,而一座橋連著的兩座學校,則是花蓮高中與花蓮女中;青春期情感萌生的年紀,「兩個青春的胴體,兩種青春夢/結合成同一組海洋的意象」在這組「海洋意象」中緊扣著「兩種」(胴體與夢),我認為因而連接了首段「青春和你同在,我的青春」,那個你。
然而詩在第三段開始出現轉折,「我們」的情感破了又補,直至詩末只剩下我「自行」,像是回望那個複雜又簡單的青春如一首詩的隱喻,吳岱穎如此寫道「我只是看見青春和你同在/看見單車穿過小城,經過主街/鑽入,愈來愈近的潮聲」,在這裡的「你」看似與敘事者同行(我只是看見青春和你同在),然而事實上則是敘事者「我」的記憶所及之處,即使如此,最後透過詩穿越、「鑽入,愈來愈近的潮聲」,還記得前面的「兩個青春的胴體,兩種青春夢/結合成同一組海洋的意象」嗎?這裡的潮聲彷彿帶著我們一起將敘事者「我」和你結合,雖然是海岸自行,然而青春就像極了一組海的隱喻,「成為記憶中最繁複而單純的隱喻」,不是嗎?
再者,青春期的情感在吳岱穎筆下是這樣被闡述的:「那時你也寫詩述說,關於愛/如何脆弱,又如何的堅定」,然而青春期的感情也必須承擔著生活,「像輪下的柏油路承載我們/日日的行旅,這隻是生活」,情感在此被形容成行旅,彼此的情感相處像是「移動」的過程,讓「柏油路」產生耗損,這個耗損來自於「生活」;這段感情的過程也如修路「每隔一段時間我們挖開修理/看不見的滲洩,又重新補上」,敘事者的敘事口吻像是仗著青春的一股銳氣,「補上言談,補上爭吵,補上/歲月留下的痕跡,我從不在意」,最後彼此的感情彷彿只剩下風景,「掠過的風景如何填滿/我們無話可說的眼睛」。
青春期的情感在吳岱穎筆下,我認為變成一段往復修補的過程。生活讓彼此耗損,而彼此卻在最後只剩下風景,填補成了無可言說的青春。你也曾經在青春期失去一段感情,然後回首記憶後「自行」的追尋過去嗎?而那個時候,青春期的感情又會不會像這樣一首乾淨語言的詩,「成為記憶中最繁複而單純的隱喻」?且讓我們再讀一次這詩〈海岸自行〉吧,有機會再回到那個你青春期與他(她)的地景,來一趟「自行」記憶追尋之旅吧。
感謝解析。只是想到,其實花蓮女中也有收男生呦~五月天的歌:「你是巨大的海洋,我是雨下在你身上,"在一樣的身體裡面",一樣有愛與被愛的感覺」,意象也滿呼應這首詩作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