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傳說 ◎張繼琳

傳說 ◎張繼琳
 
傳說城市之前是湖
滿滿的水深
畜養過馴良的水怪
那其實是鯨的偽裝
 
其實鯨是盆地底緣的
一只栓子
因為一次偶然興奮的水面跳躍
誤將湖水排乾
淡水河便是牠離去遺下的一道
水痕
 
這並非地殼的上昇
是退潮後繽紛貝殼演化成的
一座城市
濱海燈塔進化成
101多窗的摩天高樓
 
我們其實是鹽
曾隨洋流漂蕩至此
落居台北城
各自為城市生活
調味
 
--
     
◎作者簡介
   
張繼琳
 
  生於台灣宜蘭,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聯合報及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台北文學獎等。自印詩集:《那段放牧時光》、《角落》、《關於無敵鐵金剛的詩》、《關於女鬼的詩》等。歪仔歪詩社成員。
 
--
     
美術設計:沛容
攝影來源:Unsplash|Lauren Livingston/Jack Gaviola
    
--
    
◎小編木河谷賞析

這首詩本身即是一則故事,用〈傳說〉二字開啟。許久以前,臺北盆地曾是湖泊,本詩抓住此意象,接著向外延展,從一座湖,與湖底豢養的生物談起,一隻偽裝成水怪的鯨魚,牠「誤將湖水排乾」,最後離開這座乾涸的湖泊,留下的水痕遺跡就是淡水河,是一座城市的河與海交會之處,似乎也象徵著某種狀態的轉化,甚至重生,在肉眼可見的土地上畫下了一條邊線。
 
「這並非地殼的上昇/是退潮後繽紛貝殼演化成的/一座城市/濱海燈塔進化成/101多窗的摩天高樓」,「繽紛的貝殼」和都市的五光十色有了前後呼應,「濱海燈塔」變成「101大樓」,短短幾句話裡,從退水後的湖泊演化至現今的高樓景觀,畫面的切換流暢、簡潔。充滿人潮的台北都市,身處其中一如在大海裡優游,或漂蕩,或者無目的無方向的流浪,於是我們成為「鹽」,那樣看似微不足道,卻足以改變整座海洋的味覺,替這座台北城市寫下形形色色的故事。
 
從土地、水、海、城市,再到流動其中的生命,跳躍卻並不凌亂、無拘無束的想像,以及環環相扣的意象堆疊,台北的前世今生躍然眼前,從此有了更深一層的呼吸和靈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