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寂寥──詩呈林文月教授 ◎許悔之
寂寥──詩呈林文月教授 ◎許悔之
我想我知道精神寂寞後回首
人間之寂寥,恍兮惚兮
一如初冬的芒花
渾欲抽高,如是淡粉點染紫紅的穗心
次第,宛若花火向外垂展
隨著時間和節氣而
皴擦,終將轉為白灰中透露出
微悟的淺淺金黃
時間,是一隻鵬鳥
怒而飛,其翅翼飄落下
落下的一些羽毛正是遍山
初冬的芒草所開之花
一如,腐草化為螢的
初夏之想。你走過並佇足
遲疑著,又彷彿凝神而望
天地以一貫的節奏
於晝放明,臨夜旋暗
你佇足,感覺冥冥中有一隻
大鵬鳥摶扶搖而上
奮飛過後
天空甚麼都不留下
啊天空的寂寥恰巧正是
這些彳亍掉落的羽毛紛紛
於虛空之隙化為陽光啊化為這些芒花
陶謝也踱步,感懷而有詩
凝神於物而
物之有神
正因人之有情
正因人間看似蕭索其實
全然無邪而不免哀愁的張望
春與秋如一晝夜過了
一隻飛過的大鵬鳥就如此
凝天空之神於
千年之一瞬
一隻搓手的蒼蠅
一套譯就的源氏物語
或一次海邊望遠而感覺
遙遠的感覺
寂寥的前方乃物之哀
寂寥之後頭乃虛空之有涯
無涯者,惟精神寂寞耳
所以,譯就源氏物語那一日
你的踟躕
你的獨立而徘徊
你的寂寥
宛若煉彩石以補天
補天之後,回到人間
看見芒花開了遍山遍野
啊一隻別人並未看見而已飛過
天空的大鵬鳥
〔詩後〕
「目宿媒體」此刻正拍攝「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二系列,齊怡導演拍攝林文月教授的記錄片;日前受訪,談林文月教授書寫之特色。
近來從一位學者處得知,「日本國文學資料館」等六個單位共同頒發的「日本研究功勞賞」將在十二月,於東京贈獎給林文月教授。
有感而寫,推敲琢磨林文月教授的文學精神,秀才之禮,謹以此詩為賀。
2013年11月20日
--
◎作者簡介
許悔之
1966年生,臺灣桃園人,曾獲多種文學獎項及雜誌編輯金鼎獎,曾任《自由時報》副刊主編、《聯合文學》雜誌及出版社總編輯,現為有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編輯。著有散文《創作的型錄》、《我一個人記住就好》;詩集《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有鹿哀愁》等。
(資料來源:http://poetryfestival.taipei/2016/content.php?id=68)
X臺北詩歌節活動資訊X
講座《島嶼抒情異相》
時間:10/14(五)19:30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2F(臺北市同安街107號)
主持:許悔之
與談者:三木直大、阮慶岳
http://poetryfestival.taipei/2016/content.php?id=66
--
美術設計:紙霧設計
攝影來源:李政曄
--
◎小編賞析
對一個在文學與學術上有著成績的前輩,許悔之此作的致意卻訴諸以「寂寥」,以此情致此意,題材上是很特別的。說一個人寂寥通常不是什麼溢美之詞,不過許悔之的作法,卻是承他所言,推敲林文月教授文學之精神,而得出「寂寥」兩字的新詮。
他的寫作手法,說穿了並不複雜。用許多古典的語言搭配現代的句法,讓時間長河推移中的人事不斷的縮小或放大,在這些來來去去之中,最初的寂寞變成了若有所悟,「大鵬鳥」作為一個精神性的象徵,也終於從虛無與靜物慢慢具象化,成為了一隻可被見證的珍禽。這樣的寂寥並非來自於不食人間煙火,而是看透人情種種,最後產生超越力量的外在表現。許悔之以美學的象徵方式處理並再詮釋寂寥,在他鏡頭的縮放之間,一種獨特而高貴的精神躍然紙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