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故事 ◎ 楊牧


[利文祺專欄 ▍文學騎士歷險記]
  
故事   ◎ #楊牧
(用韻Philip Glass, Metamorphosis 2)
  
假如潮水不斷以記憶的速度
我以同樣的心,假如潮水曾經
曾經在我們分離的日與夜
將故事完完整整講過一遍了
迴旋的曲律,纏綿的
論述,生死俯仰
一種迢迢趕赴的姿勢
  
在持續轉涼的海面上
如白鳥飛越船行殘留的痕跡
深入季節微弱的氣息
假如潮水曾經
我以同樣的心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Flickr c.c.|Zoltán Vörös (https://goo.gl/yoYS2K ),原圖加上文字、logo,依照CC分享(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2.0/ )
     
--
     
◎小編利文祺賞析
    
〈故事〉選自於《時光命題》,創作時間為一九九四年,楊牧於香港科技大學任教的最後一年,此時香港時期,他的詩不斷出現海洋的意象,如〈樓上暮〉、〈十二月十日辭清水灣〉、〈一定的海〉,或往事留戀,如〈懷念柏克萊〉、〈劍蘭的午後〉,或意識到時間的流逝,如〈歸西北西作〉。我們必須注意這些都是在「世紀末」(Fin de siècle)情懷所寫下的作品,遂可以理解楊牧為何鬱悶,意識到時間流逝並進入更壞的年代,並懷念往日美好。
  
〈故事〉的靈感源於Philip Glass的鋼琴作品〈Metamorphosis 2〉,音樂優雅卻抑鬱,楊牧以此蛻變成眼前「潮水」的「韻」,或這首「詩歌」的「韻」:「假如潮水不斷以記憶的速度」,纏綿到「假如潮水曾經/曾經在我們分離的日與夜」,直到最後一行「假如潮水曾經/我以同樣的心」。潮水的拍打或許隱喻了時間的流逝,從過去,現在,進入未來,如在另一首詩〈水妖〉所言:「假如過去絕對衍生現在:/海潮近乎無聲,相對/起落」。因此,在〈故事〉時間的潮水演繹了所有故事,像「迴旋的曲律,纏綿的/論述」,浪花翻滾如「生死俯仰/一種迢迢趕赴的姿勢」。這裡或許隱喻了「趕赴」未來,進入世紀末,或進入更壞的時代。
 
在第二節,「白鳥」飛行或許隱喻敘述者的「意志」,如同本詩集的〈十二月十日辭清水灣〉有類似句子:「遙遠/水鳥各自東西,隨我的意志/翻飛」。如果詩中的白鳥掠過海面,或許也隱喻了敘述者試圖超越時間(以潮水做譬喻)的侷限,進而超脫世紀末情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