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耳 ◎曾貴麟
當思念逐漸被黃昏收編
越縮越單薄,僅剩影子
摘採草本作物
對於孤獨都還敘述不足
不足結實,瘦果落下像個流放
而你終無赴約擷採
可能我們體內都有一座原野
不善群居的戀情
當個旅者的宿命
你獨自遠行,我的旅程
便原地開始
步履一再考慮,想你
但時光的馬匹從未折返
靜默的舊址荒草蔓生
成為另一個他方
你的聲音是季節的漏篇
有時只等最後一次產季
採收卷耳,寫滿詩的原文
致彼此太過漫長的行旅
--
◎作者簡介
曾貴麟〈1991—〉,台灣宜蘭人。曾任大學巡迴詩展執行長、淡江大學微光詩社社長、創辦藝文誌《拾幾頁》、風球詩雜誌主編。曾獲全國大專院校新詩組優選、淡江大學秋水文章新詩組優選及其他十多項詩獎。目前就讀東華華文研究所。著有詩文集《夢遊》,2015年策展攝影散文展《25時區》。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來源:CC0|Sophieja23 (@pixabay)
--
◎小編賞析
《詩經•周南•卷耳》的內容大略為一位女子在採集卷耳的過程中,想起了在外遠行的丈夫,想像丈夫在外外的生活或困境等等,是首懷人且富有思念情感之作,原作的內文與詮釋讀者們可以翻閱課本或是上網搜尋原作閱讀。
詩人以現代詩的方式重新敘寫此詩,而在用字遣詞上盡量避免古典用字,但也不失原作中飽滿的情意,。
首段便以黃昏為景,將思念轉化,隨著時間將近越收越小,連帶將影子帶出,塑造出一個單獨且孤冷意象,並以乾癟瘦小的草果暗示自身對這份孤獨始終無法續說清楚,但依人持續在遠方。
在第二段之後我們便可以看出此詩與原詩不同之處,相較於原詩中婦人思念的情緒過大且富含哀傷,詩人在此段開始的書寫都處於一個冷靜、像是看透是事實ㄧ般的沉穩,甚至在首句就先下了一個結論:「他不會赴約的」,而在末段的收尾更是了當地宣告,於最後一次產季之時,我便與你劃下一個美好的句點。
「可能我們體內都有一座原野/不善群居的戀情」此二句我們可以視為該人物對於自身的思念自暴自棄,甚至我們可以延伸為該人物心中早已對依人的歸來不抱有任何希望,何以見得呢?「而你終無赴約擷採」與「步履一再考慮,想你/但時光的馬匹從未折返」二句為現況延伸出的書寫,明白地告訴讀者,我已知道該無法回來,時光如同伊人騎著他的馬遠走,逝去的再也不會回來。
末段的描述漸漸透露出稍許的哀傷之感,曾經相處的地方成荒蕪了,伊人的聲音彷彿是大自然(四季)中缺少的一塊碎片,而我等待著這塊採集花草的土地荒蕪之時候,將剩餘的卷耳採收並寫成詩篇,為我的等待、你的遠行劃下一個最美好的句點。為何篤定末段是告別之意呢?「致彼此太過漫長的行旅」的「致」字可以用來書信開端或是席宴間的致敬,在詩人冷靜思考,並且承認一切事實之後,「致彼此」是作為一個安靜平順的別離最好的方式。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上周末的遺書 ◎曹馭博
上周末的遺書 ◎曹馭博
關於生活,只想告訴你更多
最差勁的故事都來自
旅人,即使歉疚
是內容的唯一註解
即使遠方的辭職信永遠無效
那些貪得無厭的人
總希望從你身上
奪取一聲謝謝或更多
關於生活,只想
給予你更多
例如半打氣泡水或
一顆蘋果。星期六
生活的印記潰不成形
人們都沒有寫壞日記的特權
我把感言與文本
放進同張糖果紙裡
並且耿耿於懷
你沒我那麼習慣
一絲不苟,或者
搪塞。星期六
待在家裡也會迷路
情緒常常比飢餓更深
「什麼時候會陪我吃飯?」
我說下個周末,或者
到時候再說
關於生活,只想透露你更多
所有拼圖都是孤獨的總合
你並不愛說謊,只是擔心
記憶有不在場證明
「我注定要沉溺其中」
安息日,記得
要醒來等待世界
再也不能夠道歉,再也
不能疲倦了。關於生活
我想告訴你更多
我相信眼淚
是移動的擬態
相信軀體不能夠
擁有意義,唯獨慾望
不能超過兩個額度
悲傷的容量
只允許一品脫
除了快樂摸不著頭緒
其餘生活
我只想告訴你更多
--
◎作者簡介
曹馭博,西元1994年生,就讀東華大學華文文學所創作組一年級。
曾擔任過微光現代詩社社長,得過一些獎
現代詩之作品也刊登於自由副刊、創世紀詩刊、乾坤詩刊、衛生紙詩刊
--
美術設計:旅臺小子
攝影來源:Pixabay | Ideasgs
--
◎小編賞析
週末本來是脫離工作,回到獨屬於自己時間,題目名稱為「遺書」,但作品表達出來,像是獨居者的日記,貼近繁瑣、日復一日的閉鎖式生活,回顧日常性細節,被作者自問自答式的一一檢索出來,對著某個讀者呵氣,但語氣像是自嘲的,討論「關於生活」。
詩作中,迴旋複沓的「關於生活,我想透漏更多」。是在於成俗的問候、文書工作、糧食之外,探討所謂生活的核心本質究竟是什麼?作者意圖點破,但又說不上來,呈現自我的僵局,抱有歉疚,在城市中是游離的一分子,如同旅居公寓的旅人,與他人展開公式般的問候語,但真心話往往只能說給自已聽,日記像是生活的圖騰,日子過的黯淡無光,日記也無法超越生活,留言、訊息、或留下來的包裝紙,同樣也節錄、支解生活,但切割成各個等分,也抵達不了本質的圓滿。
詩作的言語節制,「情緒常常比飢餓更深/「什麼時候會陪我吃飯?」/我說下個周末,或者/到時候再說」,輕描淡寫的表達人際疏遠,自身像是孤島的狀態,但作者刻意限量的表達慾望、情緒(不能超過兩個額度/悲傷的容量/只允許一品脫),語意之外,留白的部分,所謂生活本質性質疑,似乎人人都可解答,也人人都在瞎子摸象。
關於生活,只想告訴你更多
最差勁的故事都來自
旅人,即使歉疚
是內容的唯一註解
即使遠方的辭職信永遠無效
那些貪得無厭的人
總希望從你身上
奪取一聲謝謝或更多
關於生活,只想
給予你更多
例如半打氣泡水或
一顆蘋果。星期六
生活的印記潰不成形
人們都沒有寫壞日記的特權
我把感言與文本
放進同張糖果紙裡
並且耿耿於懷
你沒我那麼習慣
一絲不苟,或者
搪塞。星期六
待在家裡也會迷路
情緒常常比飢餓更深
「什麼時候會陪我吃飯?」
我說下個周末,或者
到時候再說
關於生活,只想透露你更多
所有拼圖都是孤獨的總合
你並不愛說謊,只是擔心
記憶有不在場證明
「我注定要沉溺其中」
安息日,記得
要醒來等待世界
再也不能夠道歉,再也
不能疲倦了。關於生活
我想告訴你更多
我相信眼淚
是移動的擬態
相信軀體不能夠
擁有意義,唯獨慾望
不能超過兩個額度
悲傷的容量
只允許一品脫
除了快樂摸不著頭緒
其餘生活
我只想告訴你更多
--
◎作者簡介
曹馭博,西元1994年生,就讀東華大學華文文學所創作組一年級。
曾擔任過微光現代詩社社長,得過一些獎
現代詩之作品也刊登於自由副刊、創世紀詩刊、乾坤詩刊、衛生紙詩刊
--
美術設計:旅臺小子
攝影來源:Pixabay | Ideasgs
--
◎小編賞析
週末本來是脫離工作,回到獨屬於自己時間,題目名稱為「遺書」,但作品表達出來,像是獨居者的日記,貼近繁瑣、日復一日的閉鎖式生活,回顧日常性細節,被作者自問自答式的一一檢索出來,對著某個讀者呵氣,但語氣像是自嘲的,討論「關於生活」。
詩作中,迴旋複沓的「關於生活,我想透漏更多」。是在於成俗的問候、文書工作、糧食之外,探討所謂生活的核心本質究竟是什麼?作者意圖點破,但又說不上來,呈現自我的僵局,抱有歉疚,在城市中是游離的一分子,如同旅居公寓的旅人,與他人展開公式般的問候語,但真心話往往只能說給自已聽,日記像是生活的圖騰,日子過的黯淡無光,日記也無法超越生活,留言、訊息、或留下來的包裝紙,同樣也節錄、支解生活,但切割成各個等分,也抵達不了本質的圓滿。
詩作的言語節制,「情緒常常比飢餓更深/「什麼時候會陪我吃飯?」/我說下個周末,或者/到時候再說」,輕描淡寫的表達人際疏遠,自身像是孤島的狀態,但作者刻意限量的表達慾望、情緒(不能超過兩個額度/悲傷的容量/只允許一品脫),語意之外,留白的部分,所謂生活本質性質疑,似乎人人都可解答,也人人都在瞎子摸象。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松下 ◎楊牧
[利文祺專欄 ▍文學騎士歷險記]
松下 ◎楊牧
松下飲茶
針黹的細葉
飄落白瓷盤上
有頃,組成一種圖案
繡在手帕邊緣的記號我早忘了
又縱橫浮起,現在
搖曳在水缸微涼的庭院裡
我俯身辨認
不知道它象徵甚麼?
精緻、零亂,和諧
或許是虛擬寂寞的星座
變形的爻卦,衣裳摺折的印子
手腕上依稀,婉約的皺紋
或許甚麼都不是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許宸碩
--
◎小編利文祺賞析
〈松下〉是楊牧一九九六年寫下的輕鬆小品,描述松葉落在瓷盤上,像某種圖案。敘述者試圖辨認,想知道那可能的象徵:「或許是虛擬寂寞的星座/變形的爻卦,衣裳摺折的印子/手腕上依稀,婉約的皺紋」,但敘述者不特意找尋象徵:「或許甚麼都不是」。這首詩和我們認識的楊牧作品多少有些不同,畢竟詩人不如以往,探究當中的象徵,並讓詩綿延下去,卻止於否定詞,否定象徵的可能。
松下 ◎楊牧
松下飲茶
針黹的細葉
飄落白瓷盤上
有頃,組成一種圖案
繡在手帕邊緣的記號我早忘了
又縱橫浮起,現在
搖曳在水缸微涼的庭院裡
我俯身辨認
不知道它象徵甚麼?
精緻、零亂,和諧
或許是虛擬寂寞的星座
變形的爻卦,衣裳摺折的印子
手腕上依稀,婉約的皺紋
或許甚麼都不是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許宸碩
--
◎小編利文祺賞析
〈松下〉是楊牧一九九六年寫下的輕鬆小品,描述松葉落在瓷盤上,像某種圖案。敘述者試圖辨認,想知道那可能的象徵:「或許是虛擬寂寞的星座/變形的爻卦,衣裳摺折的印子/手腕上依稀,婉約的皺紋」,但敘述者不特意找尋象徵:「或許甚麼都不是」。這首詩和我們認識的楊牧作品多少有些不同,畢竟詩人不如以往,探究當中的象徵,並讓詩綿延下去,卻止於否定詞,否定象徵的可能。
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
我要在上風的地方做一個吸菸的動作 ◎陳令洋
我要在上風的地方做一個吸菸的動作 ◎陳令洋
──「請莫在上風的地方吸煙/因為有人在你的下面......」——余光中
我要在上風的地方做一個吸菸的動作
懂事雞精會靠北的部分
老實說我不在意
雨在這個城市下了兩個星期
肺還來不及焦黑
都先發霉了
點根菸也算是除濕大家的肺
我要在上風的地方
進行吸菸的部分
慈善團體有了一個動作
基本上是說不要買菸要捐錢
我說這個小島的財產都歸車輪黨所有
買菸是捐獻黨產
行善也是捐獻黨產
點根菸算是比較甘心的樂捐
我這邊要在上風的地方
做一個吸菸這樣
搶joke國文聯萌有一個動作的部分
就是說我們被判語言癌
但我們是一個連菸都抽的概念
國文不好,算得上幾個癌細胞?
你再雞的話我就掰你
你再嚴,我就射你
點根煙算是對你的一個善待
嘿,老兄你可知道怎麼分類人群啊,這個社會?
——當科學研究指出
百分之四的人毫無良心
百分之九十六的人都鬆了一口氣
他們朝百分之四的人丟石頭
留下有良心的
爛人如我在街頭遊走
菸禁了林北還是想抽
錢都捐了窮人還是照窮
國文搶救了語言還是依然癌
所以我不停地要抽煙
在上風的地方這樣
對爛人而言注意下面的人
還不如注意人的下面
嗆到好人的話算他倒霉,因為我爛
嗆到壞人的話那也正好,反正他壞
對,我要在上風的地方
用罹癌的中文用高致癌率的二手菸
進行一個嗆懂事雞精嗆慈善團體
嗆搶joke國文嗆詩談既久的動作
畢竟這是我此生
難得站在上風的時候
--
◎作者簡介
陳令洋,1991年生,台北人。東華大學華文系畢業,現為清大台文所畢不了業的研究生。研究領域為嚴肅的日治時期台灣書法,但興趣是用書法耍寶,換零用錢。閒暇之餘也喜歡讀詩寫詩,人生目標是想寫一首像樣的情詩。
--
美術設計:靖涵
攝影來源:Flickr c.c.|chrisinphilly5448
--
◎小編少年阿Ben賞析
用一個政治不正確的姿態寫作,陳令洋這首名字刻意冗長的詩,從題材到內容都散發濃濃的魯味。他的作品是對健康概念與國文教育兩者的政治正確,和詩壇大老的正確性與權威性做一個消解。
阿Ben做為一個抽菸者,對這首詩心有戚戚焉。當然,如果你被這首詩的不管哪個部分挑釁到了,我只能說認真就輸了。這首詩的寫作方式從諧音(例如:懂事雞精會)到刻意且處處可見的語言癌(進行吸菸的部分)充滿了惡趣味。
這首詩的語言淺近,內容易懂,要分析反而更不知如何分析起。阿Ben以「如果我要寫這首詩我會怎麼寫」來分析吧。第一段用比較傳統的詩會出現的方式去建立連結:雨下了兩個星期(負面)──肺都先發霉(更負面)──也算是除濕大家的肺(把負面當正面,給讀者一種「這樣也行阿」的衝擊感)。與這個連結建構的主調比起來,一開始的「懂事雞精會」反而是雕蟲小技。
第二段延伸第一段去寫,他的寫法是有所本的,我們可以參看這則新聞: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58764 坦白說癮君子最討厭的不是被課稅,而是被課稅還被拿去補助與國民健康無關的東西。當然啦,台灣的媒體記者做為製造業,最喜歡的就是去網路抄一篇新聞來報導,然後再抄另外一邊的說法來回應。看看這兩則新聞,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59445、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70315,到底誰是誰非呢?我也不知道啦難道阿Ben錯了嗎?在第一段之後寫出這樣的第二段,把一開始婊的懂事雞精會目標轉移成把菸捐納為己用的車輪黨,在整段的意思上是一種延伸與擴大,可是這樣的擴大是有限的,一首抽菸者意氣昂揚的反叛詩寫到把懂事雞精會跟車輪黨兩個大魔王都打了,好像就失去了更大的反對目標,也沒有辦法再延伸什麼了。
所以這首詩要停在第二段嗎?那難免有點不夠過癮。想繼續寫,寫什麼?這就是考驗陳令洋這首詩是一篇佳作還是平庸的反叛之作的地方了。
而陳令洋的表現也沒有讓人失望。他在第三段另闢蹊徑,把反對的對象從單純的反菸團體(代表著政治正確)到與反菸團體關係密切的團體(披著政治正確的外皮來行虎狼之事),轉移到了另一種的政治正確:語言癌。台灣的搶救國文聯盟長期呼籲著要避免語言癌,每當贅字冗詞出現,就視為毒蛇猛獸。但日常語言的本質或許不在於絕對的正確或精確,而是以傳達溝通為目的;許多流行語的產生,正好也展現了語言的可能性不斷被拓寬。這正好是藝術發生的可能(君不見上個世紀末,陳黎〈一首因愛睏而在輸入時按錯鍵的情詩〉之語言癌與錯別字?而其被守舊者視為缺陷處,卻正好成就新世代年輕人眼中之經典),卻往往被語言上的政治正確者視為眼中釘,甚至斥之為癌.......等等等等,這是不是跟不斷被拿來跟「致癌」相關的抽菸有一個可以連接的點了?
想通了這點,有了目標,就可以用抽菸跟語言癌做為目標來掩護,並且製造連結。看看他這段怎麼寫:「做一個動作的部分」
(語言癌)-就是說我們被判語言癌(點明)-「但我們是一個連菸都抽的概念/國文不好,算得上幾個癌細胞?」,透過一種反叛的精神,我連更壞的事情都做了,你想用道德枷鎖來套我,來拘束我,那顯然更是沒有著力處了。靠著這一份不平之氣,這一段反而從一個即可能寫壞的段落,成立了氣勢上的一波小高潮。
如果你是一個特別強調國文要正確,抽菸就該死的人,這個小高潮當然很可能是反理智的。但或許你應該設想陳令洋在詩中要對抗與劃分的對象,他在作品中展現的這個精神能夠被視為耍流氓,卻又未嘗不能夠解讀成類似抽菸者對抗反菸者的道德枷鎖,抗爭者對抗權威者的不禮貌批判,中華隊打棒球時遇到韓國隊時萬眾一心的那種......運動精神?
因為精神性的象徵在此處幾乎成為了一種信仰,所以他有著一種代言的作用。代言了「我可能不想傷害人,但我即使站在下風處,想當一個有素質的菸民;我的嗜好還是讓我被仇視」之類的情緒。因為常常被政治正確給排擠,所以乾脆採取更邊緣的姿態來爭取自己的痛快(阿不然除了痛快之外是能爭取啥)。
把這一股氣點起來,才會有了第四段談論的「分類」。抽菸行為雖然不違法,但在主流民意下不就常常是在分類下被直接視為非我族類,所以努力排除的族群嗎?除了民意,政府的政策也常常以越來越多的「這裡那裏不能抽菸」還有「抬舉菸稅」讓抽菸者越來越抬不起頭。想抽菸的人在禁菸區,他找不到吸菸區的困難有人設想過嗎?窮人乖乖繳了稅,確保了他的生活品質能更有保障嗎?搶救國文喊了那麼多,被搶救的國文,又走到了什麼更高的高度?
第四段的結尾,陳令洋明顯寫嗨了。但既然是一首反叛的詩,索性在第五六段直接明刀明槍吧。第五段的寫法就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挑戰規則的叛逆。很容易讓詩的進行,至此顯得多餘而分散。但詩的結尾做了足夠的補救:「畢竟這是我此生/難得站在上風的時候」來來去去就是賣魯。我就是魯,魯至深,魯哀公。
卻也就是因為我一直在分類下被視為直接割除就好的腫瘤,所以我今天要偏激一回。
什麼,你說在上風處抽菸害人害己,所以你想要來死命追打?拜託,這只是一首詩,不是道德教條。詩格不見得一定能連結到人格上去,而詩也從來不是「一定要」為道德服務。
以白話來說就是他不必真的是一個不顧慮其他不喜歡二手菸者的吸菸者,但他可以寫一首詩來發洩他幹天幹地幹社會的憤慨之情。
達成這一連串的取消,以邊緣為正確,就是這首詩之所以為詩的核心價值。陳令洋靠著不道德的制高點,讓這首作品有著很強大的反叛能量,這是一首有靈魂的詩。
而或許我們應該思考(即使你很可能討厭菸味),有多少人是因為不斷這樣被邊緣化,不斷被社會放棄與否定,所以到最後乾脆破罐子破摔的想要毀滅這個對他不友善社會的?
寫這篇賞析不是要推廣抽菸,也不是推廣對其他人排放二手菸。純粹是想要請讀者們思考一下在許多規範教條下(不限於抽菸)不斷被排除與否定的人是怎麼被製造出所謂的偏激的?我們的社會,又是否可以透過更多的同理與溝通而非否定(或單純的叛逆)來變得更好?我們能同理並且包容,努力去理解其他人的偏激與憤怒嗎?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黑暗溫泉 ◎顏艾琳
黑暗溫泉 ◎顏艾琳
如果生活很累
道德很輕,
那麼
卸下一切
投入黑暗中吧!
黑暗的底層
是我在等待,
為了誘引你的到來
我將空氣搓揉成
秋天森林的乾燥空氣,
適合助燃
我們燃點很低的肉體。
讓你來汲取我的溫潤吧!
即使再深的疲倦
都將在黑暗的溫泉裡,
洗褪。
--
◎作者簡介
顏艾琳,台灣台南下營人,1968年出生,輔仁大學歷史系畢、台北教育大學語文創作所肄業。年輕時玩過搖滾樂團、劇場、薪火詩刊社、地下刊物。目前擔任新北市政府顧問、耕莘文教院顧問、韓國文學季刊《詩評》台灣區顧問、大陸詩歌刊物顧問與網站專欄詩人;曾獲出版優秀青年獎、創世紀詩刊40週年優選詩作獎、文建會新詩創作優等獎、全國優秀詩人獎、2010年度吳濁流新詩正獎、2011年中國文藝文學類新詩獎章、2012年海南島第一屆桂冠詩人獎、2015年第一朗讀者最佳詩人獎;並擔任重要文學獎評審與藝文講師、策劃人、主持人、諮詢委員,2010年與劉亮延合編並主演舞台劇《無色之色》。著有《顏艾琳的秘密口袋》、《已經》、《抽象的地圖》、《骨皮肉》、《晝月出現的時刻》、《漫畫鼻子》、《黑暗溫泉》、《跟天空玩遊戲》、《點萬物之名》、《讓詩飛揚起來》、《她方》、《林園詩畫光圈》、《微美》、《詩樂翩篇》、《A贏的地味》15本書;重要詩作已譯成英、法、韓、日文等,《超級販賣機》被金曲獎歌后羅思容改編成靈魂流行樂、《少女的果實》和《新竹小調》被改編成微電影、近20首入選各版本中學到研究所之語文教材。自2005年起以專業人士身份受聘元智、世新、清雲科大、北商大、原住民部落大學等講師,駐校跟駐地藝術家、讀書會老師,曾任豐年社總編輯、《齊東詩舍》總監。
--
美術設計:靖涵
攝影來源:Flickr c.c.|Mateusz Kantowski&Bob Sponge
--
◎小編賞析
在一般的詩裡面常見的寫作方式是由實景入虛情,顏艾琳這首詩則反其道而行,把大概念:情慾、道德、生活,用露骨煽情的方式寫,反而別有一番滋味。
第一段的寫法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句子從逐層遞減,再到逐層遞加,剛好是在情緒不斷的「卸下」以後,更貼近對黑暗的「投入」動作。
第二段中的逗號(其實,整首詩的句末逗點都差不多具備這樣的性質)是詩人經營句子脈絡的痕跡,顏艾琳的寫法是兩三句為一個小部分,他的逗點既有著為前兩三句小小暫停的意味,卻又不是句點,而能讓內容得以被繼續經營下去。「你」在這一段中其實沒有什麼動作,但正是因為「我」的佈置之精巧,所以顯得這個不道德的黑暗場景,程度被加強了更多。最後面:「適合助燃/我們燃點很低的肉體」顯然已是圖窮匕見了。
最後一段是很張揚的情色譬喻,溫泉既能夠被理解為字面上的名詞,卻又可以被延伸成女性興奮時的分泌物。若能夠有這層意思上的理解,則最後一段的「汲取」、「深」乃至「洗褪」等字詞當有不同的理解可能。考慮尺度,小編在此就點到為止了。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游泳館 ◎肖水
游泳館 ◎肖水
他知道,所有的男人都在像看女人一樣看他,
所有的女人都在像看男人一樣看他,
於是,他游的比魚更快了一些,
比花更慢了一些。
--
◎作者簡介
肖水,原名黃瀟,1980年生,湖南郴州人。80後作家、詩人。畢業於復旦大學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中國“學院派”新生代的代表性詩人之一。其曾任久負盛名的“復旦詩社”的第27任社長,推動了復旦詩社的“復興計劃”,在中國高校中具有較大影響。他現在為復旦大學教師。
--
美術設計:陳又瑄
攝影來源:CC0|Arın Turkay (@PEXELS)
--
◎小編賞析
〈游泳館〉是肖水利用句子間的拉扯完成的作品,雖然短小,內容卻很有意思。第一段的「他知道」是第二段「於是」的伏筆;成為首段中「所有的男人」與「所有的女人」目光所聚焦處,卻又利用「像看男人/女人一樣」展現了差異性。這個差異是性別的吸引力?還是性別想像下的刻板印象?在游泳館這個場域,兩者似乎都有說得通的理由。但小編認為最重要的,是透過「比較」而顯現出了「他」的特別。「他」在被比較中不斷呈現出的,是與他人不同的樣貌,但這個樣貌是很引人注意的,而他在明知自己的被觀看中持續著動作,第二段的「於是」因此就很讓人玩味了。
「於是,他游的比魚更快了一些,/比花更慢了一些。」在游泳的場域中以魚比擬快並不是一個艱難的比喻,難在肖水最後一句的寫法,既要對比「比魚還快」,又想要創造新意。拿「花」作為一個超脫了游泳池這個場域的比喻,對比先前讓「他」成為目光聚焦的所在,是寫作上聰明之處。既比魚還快,又比花還慢,顯然這次的游泳在肖水寫來是一場力與美結合的連續動作表現。彷彿看到每一個動作都展現著乾淨俐落的力量美;卻也在這節奏感的呈現中讓一人如游魚般向前挺進的身影變得更加特別。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聖.彼得堡 ◎楊牧
[利文祺專欄 ▍文學騎士歷險記]
聖.彼得堡 ◎楊牧
那是第二次革命前夕
我送行一些友人於暴風雨的舊驛
站在暗微的月臺走廊看他們上車坐好
雨水斜飛著將我們隔離在
戲劇情節的兩端,憂鬱地堅忍
和即將馳向未知(包括死亡)
的速度。我單獨留下
於是我就緬然想起如何於
燥熱的園子裏這之前曾經與你遭遇
六葉樹的濃蔭有金甲蟲睡眠沉沉
多刺的果實在膨脹,陽光忽上
忽下交響著喜悅與悲傷,馬蹄敲過
那邊廣場,鴿子的翅膀拍動空氣
我看到你回頭看我在藤蔓的顏色裏看你
時間像淚一樣燦爛發光
在我們驚矍的對望裏停止不前,啊時間
那未及表達的挫折了的愛曾經如何
悽惋地預卜十二年之後,當人們已經
重複了許多大而無當的的事件,我們悄悄
靠近在議場裏並且細聲交談,斷線的珠子
在手心組合,關於別後,從前
那是時代已經晚到我們的城市即將
陷落的時代,失望的兵士隨不同的
旗幟和鼓樂在我胸臆裏進行了一場
小規模戰爭。晚上我輪流夢見騎士紋章
正教的經書,仕女們的髮飾,和農奴一個一個
黑暗的死魂靈。那個秋天你不告而別
將我單獨留下
--
美術設計:旅臺小子
攝影來源:Pixabay | Valentina1111
--
◎小編利文祺賞析
〈聖.彼得堡〉背景放在俄國一九一七年的革命前夕。早在一九零五年開始,俄國境內爆發一連串暴動,這些暴動源於對當前王朝和社會的不滿,雖然尼古拉二世提出諸多改革以回應暴動,然而卻無法力往狂瀾。因此,一九一七年三月(儒略曆二月)爆發了二月革命,俄國的羅曼諾夫王朝被推翻,臨時政府掌權。同年十一月(儒略曆十月)爆發十月革命,由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推翻了臨時政府。緊接而來又是蘇聯內戰,由布爾什維克的紅軍對抗非布爾什維克的白軍。
一九零五年的革命稱之為「第一次革命」,十二年後的一九一七年為「第二革命」。楊牧描述在第二次革命的前夕,也即要動盪並完全變天之前,敘述者目送友人離開。敘述者知道這是永遠的分離:「憂鬱地堅忍/和即將馳向未知(包括死亡)/的速度」。在第二節,敘述者回憶如何在燥熱的園子內遇見「你」,並在第三節提到那是「那未及表達的挫折了的愛」,並預示了十二年後的今天之別離。
在第四節,敘述者提到城市的陷落、戰爭、東正教經書、以及果戈理《死靈魂》中一般的悲慘農奴。最後敘述者想起當初「你」不告而別,不同於如今我鄭重向我的友人在車站送行,因此敘述者道:「那個秋天你不告而別/將我單獨留下」。詩人將愛情的生離死別置於荒亂的大時代,使之更為悲慟感人。
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
粉紅色 ◎鄭聖勳
粉紅色 ◎鄭聖勳
我總是很薄情
我總是很膚淺
無法在意太多
諸如食用油、環保、服貿
或者愛不愛台灣。
我是少女
不太能原諒自己
也不太能向前走,
諸如我的恨意常常
很旺盛
卻堅持不了太久,
我是少女
我的心是回力鏢
丟出去後總是會砸回來
冰棒都是粉紅色
金髮都是粉紅色
脂肪都是粉紅色
--
◎作者簡介
鄭聖勳,美術編輯,畢業於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班,曾為中央大學外文系性 / 別研究室後研究員,曾任重慶大學人文社會學科高等研究院助理教授,蜃樓出版社前負責人之一,卒於2016年。著有詩集《少女詩篇》(角立 : 2015),與劉人鵬、宋玉雯合編《憂鬱的文化政治》(蜃樓:2010);與劉人鵬、宋玉雯、蔡孟哲合編《酷兒‧情感‧政治:海澀愛文選》(蜃樓:2013);與劉人鵬、宋玉雯、蔡孟哲合編《抱殘守缺:21世紀殘障研究》(蜃樓:2014):與郭品潔、黃民安、張歷君合著《明星》(蜃樓:2013)。
--
美術設計:沛容
攝影來源:
--
◎小編囗囗賞析:
《少女詩篇》一書觀點出於生理男性以心理所塑造的少女形象的告白,〈粉紅色〉為其中一篇。
首段作者以薄情、膚淺,並對政治議題的無力,並直接呼告「我是少女」,展示自身於外人所審視的表面形象,第二段作者直述內心不長久的恨意,自我揭示自己看待自己的性格分析,並再次呼告「我是少女」,第三段以回力鏢形容自己的心「有去有回」,無人接受,一方面暗示著感情狀態的隱喻,另一方面「砸回來」的砸字也表述著心的自我傷害,末段自身持有的冰棒、身上的金髮及脂肪都形容是粉紅色,是對於少女氛圍的具體化的顏色,加護在身上及周圍。
詩中想像的少女形象:薄情、膚淺、政治無力、不久的恨意、單方面的付出,並非單單詆毀少女或單純想像中的少女形象,而是心目中自己在少女形象中所表現的柔弱部分,展示種種脫力狀態,作者以宣告自己是少女的示弱表現,流露自己對於自己及自己所處的世界的個人觀感,形成了個人風格特別的新種類「私」情詩。
作者不遮掩的自我揭示及幾近的意淫的瘋狂想像,超越了字面上的汙穢之外,展示了一定程度誠懇單純的人性。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二十自述 ◎詹明杰
二十自述 ◎詹明杰
——我對於自己長大這件事 感到相當抱歉
長滿青蘋果的不一定是樂園
鐵金剛並不無敵
牛郎未必還愛著織女
聖誕老人從沒出現
當學會所有大人教的否定詞後
我就決定不再輕易開口了
感受仍未設定導航
還有些掛在床頭的髒襪子
未洗 旅途便已展開
航道為了從未提出的需求而增設
如被我發現你們有船
我便游泳
原詩出自《歪仔歪》詩刊Vol.13,P.143
--
◎作者簡介
詹明杰,台灣宜蘭人。彰化師大國文系畢業,佛光管理學碩士。宜蘭縣復興國中新詩社指導老師。曾獲磺溪文學獎新詩首獎。
( 摘錄自:http://event.moc.gov.tw/sp.asp...... )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Flickr c.c.|elias quezada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lias-quezada/8409353231/ ),原圖加上文字、logo,依照CC分享(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2.0/ )
--
◎小編鋼筆人賞析
二十歲是民法上的成年,有些地方習俗會給20歲的人買金子作為成年禮。從副標「我對於自己長大這件事 敢到相當抱歉」可知,這名自述者對於長大相當不愉快。
這樣的不愉快經驗來自於兒時幻想或傳說不斷被否決,然而,被否決不代表不開口,敘事者我停止說這些幻想的時間是「當學會所有大人教的否定詞後」。雖然可以就字面上來看,是我學會否定詞,但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是我知道大人為什麼否定這些東西,所以才不再開口。
然而不再開口的結果是感性的消失,「感受仍未設定導航」,而敘事者我在還沒來得及重生自己的感受時,「旅途便已展開」。
這裡可以注意的是,沒有設定導航的人怎麼會有對於航道的需求,更準確來說他應該是迷途、隨波逐流的。然而下一句卻是「航道為了從未提出的需求而增設」,那是誰提出這樣的要求呢?
或許是還留著感性的大人,或許是感性並沒有隨著童年幻想被否定而消失而長大的同世代者。但無論是哪一個,都讓敘事者我有著怨懟或忌妒,所以「如被我發現你們有船/我便游泳」,寧可自己在一旁游,也不願與這些人在一起。
這樣的作法既是被傷害過的證明,以20歲的年齡來看也相當不合群。也因此我們可以回扣到詩標題,知道為什麼敘事者我會覺得長大這件事情讓自己感到很抱歉。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方格旅行 ◎林禹瑄
方格旅行 ◎林禹瑄
也曾擁有簡單的日子
睡同一張床,打開同一扇門
留下各自比較真實的部分,離開
同一個夢境,有同樣的鑰匙
收進最破舊的那只鞋子
我們安安靜靜,藏好情緒
彷彿錯綜街巷裡
一只善於模仿的棋子
渺小而拘謹,前行、後退
上車、下車,試圖被淹沒
試圖找到席位,在地底
緊貼彼此
而同時感到孤寂
穿越整座城市的晴雨
穿越頭版新聞、股市、手機簡訊
我們沉默、低頭
像懷著一個共有的祕密
排隊度日:今天的香水
蓋上昨天,穿同一雙鞋
遇見同樣陌生的臉
走上電扶梯,記憶靠右
時間往左匆匆而過
這樣簡單的日子:買同一家咖啡
刷同一張卡片,在街上
計畫下一場戀情、下一趟旅行
離開同一個出口
面對同一株行道樹
始終身在行伍
始終沒有移動
--
◎詩人簡介
林禹瑄,1989年生,台南人,現就讀於台灣大學 ,印有詩集《那些我們名之為島的》(角立出版)。曾任《風球詩雜誌》四期總編輯。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宗教文學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葉紅女性詩獎、x19全球華文詩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亦曾發表於《聯合副刊》、《人間副刊》、《自由副刊》、《創世紀》、《幼獅文藝》、《國語日報》、《字花》等刊物。
--
美術設計:紀姵妏
攝影提供:紀姵妏(Flicker|Peiwen Chi https://www.flickr.com/photos/148073576@N07/ )
--
◎小編玻璃貓賞析
林禹瑄的方格旅行寫大城市中令人無助的孤寂感。
在第一段連續使用了四個同樣的,表現出都市人生活的相似性,就像在同一個拓片底下印出來的,缺少了獨特性的人生。且寫道「留下各自比較真實的部分/離開/同一個夢境」,表達在生活當中,都市人並未完整的展現自己真實的面目,每個人都戴上面具,成為毫無差別的棋子,走在早已被約束的路線。
第二段簡短的寫著「渺小而拘謹/前行/後退/上車/下車/試圖被淹沒」,承接上一段所提及的「彷彿錯綜街巷裡/一只善於模仿的棋子」,並在一次加強了都市人隱沒在人群中,不被誰記得、毫無特色的孤獨感。
第三段用都市裡的捷運作為開頭,「試圖找到席位」可以解作尋找捷運上的座位,亦可以解為在社會當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找到自己的定位。再來寫了許多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以穿越作為動詞,生活好似坐上了車,眼前的景色一點沒有漏掉,卻也沒有被記得。「今天的香水/蓋上昨天」這句巧妙的運用斷句,營造出時間確實走過的感覺,接著以「穿同一雙鞋/遇見同樣陌生的臉」為本段作結,指出都市生活的一成不變。
最後一段承接上一段的意象,寫著日子繼續過,而生活卻只有各種「同一個」與「計畫」。沒有變化的、沒有挑戰的活過了一生,卻也沒看出一個明確的目標。
「始終身在行伍/始終沒有移動」或許就是都市人最為真實的寫照吧!始終作為一個符合標準的棋子,沒有什麼偏差的行為,剛剛好的活著,卻也不像是活著,在隊伍中漸漸被埋沒,從來沒有移動。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階 ◎吳晟
階 ◎吳晟
漫長的此階太長、太寂寥
請陪我,也讓我陪你
仔仔細細的踱到盡端
擁擠的此階,太喧囂
而且荒涼;陪著我
讓我在你臉上、在你眼中
踏青
同是孤獨的一粒微塵
在空曠的長階上飄浮
多麼悲戚!飄零的行程
倘若割斷這脈溫婉的偎依
可能我將無甚功名
引不來掌聲榮耀你
請相信,我的柔情
必定一直牽引你、守護你
漫長的此階太長、太寂寥
請陪我,也讓我陪你
仔仔細細的踱到盡端
此階將更長,但不寂寥
--
◎詩人簡介
吳晟(1944年9月8日-),本名吳勝雄,台灣彰化縣溪州鄉圳寮村人。台灣鄉土作家,創作以新詩為主,散文為輔。寫作之餘亦從事農事。
屏東農業專科學校(現已改制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畢業後,曾任溪州國中生物科教師,1995年已退休。 寫作之外,兼任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師。「寫台灣人、敘台灣事、繪台灣景、抒台灣情」是吳晟的創作主張。他的作品都是從生活體驗中醞釀出來,情境動人,包含深刻的哲理。
--
美術設計:靖涵
攝影提供:Flickr c.c.|Conal Gallagher
--
◎小編n賞析
長期在鄉土與社會議題的詩作耕耘,吳晟這方面的表現,在作品屢屢被收入國文課本後更加深植人心,難以忽視。但還有沒有其他面向的吳晟呢?
聽過幾次吳晟的演講,吳晟說他年輕的時候也寫過一些情詩的。後來婚後就一把火全燒了。還笑談〈階〉這首詩害慘他了,讓他每次在夫妻吵架時就被妻子虧「請相信,我的柔情」......。
好吧,講完了好玩的八卦,讓我們回頭看看〈階〉這首詩。
首先,這個「階」是什麼呢?可能比喻的是人生,也可能是你我當下即永恆的感情階段。用「階」來形容,有多重的意思。不管作為階段或階梯解讀,一來是自己原來不在這裡,二來在文義中,又有著自己不願意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意思。先對這個「階」的用意做理解,我們才能明白為什麼吳晟在第三段要跳出前兩段互相呼應的寫作套路,用比喻的方式來訴諸激情。
〈階〉的寫作方式是用「階」為比喻,以幾個簡單的變化乘載可能的變化和自己的情意。單純從句子上來看,吳晟利用形容詞來形容「階」,筆法上大多是「xx的此階+形容詞1+形容詞2」+「你我關係」的方式,形容詞1通常會是XX的延伸或相反,形容詞2作為形容詞1或XX的補充,而最後的你我關係,往往會是與XX相反的狀態。透過大量形容詞,他呈現的想像是很二元的,不是孤單就是不孤單,放在你我的關係上,明顯可以去做貼合。
雖然使用的寫作手法大多是「對比」與「增添」,這首詩的整體佈局倒是很保守,以穩為好。一首詩以差不多的句子作為好幾個段落開始,以創造的方式並不少見,但這首詩在前兩段滿足了這個條件以後,選擇的卻是在三四段抽離,以距離更遙遠的比喻方式來自表情深。而整首詩的結構原本在第四段就應該把話說得差不多了,吳晟卻還是選擇增加了一個更穩定的結尾,讓他可以跟一二段呼應,並且在最後一句「卻不寂寥」為詩作畫下一個完整的據點,這是一種老練而安全的寫作方式。
另外是這首詩的節奏,或許聽過吳晟老師本人如何朗誦這首詩就懂得了,有些詩人比較特別的地方就在於此,他的詩不讀出來,是沒有辦法理解他的章法如何形成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Zen-jAVwc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回來了嗎 ◎徐培晃
回來了嗎 ◎徐培晃
回來了嗎
夢沒有上鎖
你可以自己進來
寒流正燒過每一條街道
在你搭末班車走出月臺
向我靠近的路上
是否想過自己像緊繃的鐵軌間
跳出的高音
那麼冷──
寒流燒得比爐火更旺
熱水似乎越煮越冰,我想
我將整夜坐在沙發上
等不到水開的時候
就先睡著
而你會在門外嗎
茶放好了你可以自己拿水沖
已經播完節目的電視台
只剩漫長的廣告
無聲且單調地
撐到天亮
--
◎作者簡介
徐培晃。
一九八一年生,桃園人。逢甲大學中文系碩士,中興大學博士畢。著有《火宅》。
--
美術設計:紀姵妏
攝影來源:紀姵妏(Flicker|Peiwen Chi https://www.flickr.com/photos/148073576@N07/ )
--
◎小編木河谷賞析
像是夢境或是濃霧般的氛圍瀰漫整首詩,「我」對於「你」的傾訴,像場獨角戲,絕非快樂,只覺悵惘不捨。
「在你搭末班車走出月臺/向我靠近的路上/是否想過自己像緊繃的鐵軌間/跳出的高音」,緊繃的鐵軌、跳出的高音,於是那聲音是連結上了緊急剎車發出的聲響,充滿了意外與死亡意象,像是一種毀滅,是肉體在某種高速衝撞之間的消逝。頭一句詢問你「回來了嗎」便順理成章,「你」是不時回來糾纏的鬼魂,或甚至只是回憶的一種代稱。象徵潛意識與感性界線的「夢」,對「你」毫無防備,「你」可以隨時回來,「我」都在,顯現了「我」之懇切。
第一段的「寒流」,「燒過每條街道」,在第二段中燒得比爐火更旺。有爐火、亦有寒氣,而爐火卻不抵寒流,這冷是發自內心、至外往內、由具像而抽象之冷。「我」整夜坐在沙發,以最標準的等待姿態,等一個「等不到的水開的時候」,因為太冷,水不會開,彷彿「我」再也不會感受到溫暖。冷的是寒流,亦是我;不再燒開的是水,卻也是「我」。「我」究竟等待些什麼?
「而你會在門外嗎?」揭曉答案,「我」在等候著「你」。一切都由「你」自己來吧,「我」準備好的茶,「你」自己冲,像回家。沒有「你」,「我」一如那沒有了節目而只剩廣告的電視台,重複空虛無趣的獨白,清醒至天明。
本詩哀傷卻溫柔,像離別前最後一眼,用殷切誠懇地期盼作為告別。
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厭世 ◎蔡仁偉
厭世 ◎蔡仁偉
老闆對幫他賺錢的員工說:
「去死吧你!」
先生對當初追了兩年的妻子說:
「你為什麼不去死一死?」
兒子對滿臉倦容的父母說:
「再逼我就死給你們看!」
花樣年華手腳健全的少女說:
「這世界好爛,我好想死!」
後來
他們一起寫了好多張卡片
寄到加護病房裡對他說:
「你要堅強活下去。」
--
◎作者簡介
蔡仁偉,台北人,2009年開始寫最短篇,2011年開始寫詩,長期於《衛生紙+》與聯合副刊發表作品。(以上摘自《偽詩集》作者介紹)
他常於聯合副刊發表最短篇、衛生紙詩刊發表詩作。創作能量極為豐沛,且寫作題材與詩作中的意像都採擷於生活隨處可看見的事物之中,他的詩通常簡短,卻又有力地直指事實的核心。
--
美術設計:紀姵妏
攝影來源:紀姵妏(Flicker|Peiwen Chi https://www.flickr.com/photos/148073576@N07/ )
--
◎小編賞析
〈厭世〉這首詩是蔡仁偉早期的作品,內容的混亂與惡意正是對「世」的質疑。
整首詩的一到四段先寫著「要別人死」,然後是「要自己死」,原因卻各有分別的是「隨口罵人」、「不愛了」、「別人逼迫」、「毫無原因(對世界絕望)」
單看一到四段,看不出這首詩有什麼特別之處。似乎多一段少一段對於整首詩都不會有影響,但最後一段直接翻轉了印象:「你要堅強活下去」。不管這個你是上述的哪一個你,這個踩在一個受害者位置的你所厭的,正是你們這些人構成的世。而這些「他們」在這個時候發揮的告慰,是否真的提供了一點人性的光輝?
這首詩的寫作技巧不複雜,對於讀者的反作用力也許來自於應該反思,我們是不是也在不自覺中構成了讓人厭世的一部分,卻也在這其中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疲乏,如第三段中的父母一樣「滿臉倦容」,不知所措呢?
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
自願 ◎林季鋼
原諒我 我只是生來贖罪的人
我是有癮的 我是不得不愛,又
不得不離去的
闡述截今至此的自己,我
是語無倫次的 是無語次倫語倫次語的
我,是不得不笑的
是不得不快樂不得不相信明天會更好的
不得不你比我更清楚地知道所謂的明天
就是不得不比今天更腐爛一些的
你怎麼可以不讓我去緬懷閉闔就看見眼瞼裡的宇宙
那裡的每一顆星球都沒有重力
眼淚從來都不曾落在地上
我是不得不哭的
原諒我 我從來就不是一個活著的人
--
◎作者簡介
林季鋼,網路詩人,自介「我愛你,這便是我身為生物最可悲的向性。」
出版詩集《餘人》。
有部落格〈我們都是自投浩劫的人,只求餘生。〉http://macacasapiens.blogspot.tw/
--
美術設計:紀姵妏
攝影來源:紀姵妏(Flicker|Peiwen Chi https://www.flickr.com/photos/148073576@N07/ )
--
◎小編宇路賞析
這首詩題為〈自願〉,但是從首句「原諒我 我只是生來贖罪的人」開始,便透露出身不由己的無奈。會使人成癮的事物,總是使人不得不愛上,但因為有害,而必須遠離。然而自己是怎樣的狀態?卻是無法言說、是混亂的。即使對於未來沒有盼望,仍然相信(更多是欺騙自己)明天會更好,即使在夢裡仍然掉著眼淚……。詩在最後說「原諒我 我從來就不是一個活著的人」,和第一句呼應,原來被生下來並非自願,卻要努力地活著,這樣的事對許多人來說是多麼辛苦的。
本詩並不長,在詩中不斷重複著「不得不……」的句型,和題目〈自願〉產生強烈對比,彷彿不斷對自己掌嘴,又像是渴求對方的原諒,因為這些都不是「自願」的。人的一生真的能夠依照自己的意願好好活著嗎?讀完本詩,不禁有「人生不盡如意」的想法,而對「我們都是自投浩劫的人,只求餘生」(作者的部落格名)這樣的句子更產生共鳴。
2016年11月7日 星期一
戲為六絕句 ◎楊牧
[利文祺專欄 ▍文學騎士歷險記]
戲為六絕句 ◎#楊牧
但或許入秋以後我們
就漸漸熟悉這樣的旋律
有細微的蚊繩在林間空地
斜照的陽光裏背誦四行詩
老樹們專心蒂落著水果
為那抑揚頓挫的句子寫標點
你說不是標點符號是拍子
轉瞬間完成了一首四行詩
黃昏以後沒想到竟下了
一場好雨,入夜星座輝煌
天使們在開會討論天氣統
一的問題。聖麥柯獨持異議
我主張這些俟秋後再說
現在請聽(你說現在就是
秋後)晴與無晴的和聲
在水涯和內地澎湃,浮沉
蘆葦叢無端地憂鬱著
垂落白頭懨懨不語,他和
你一樣歡喜看流水起承轉合
但不贊成昆蟲吟唱四行詩
既然如此現在輪到我休息
拖腮看季節的修辭學隨人稱
而變化:大雁在天上書寫
一首風煙蒼茫的四行詩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Flickr c.c.|Shelby Bell (https://www.flickr.com/photos/vwcampin/22515396881/ ),原圖加上文字、logo,依照CC分享(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2.0/ )
--
◎小編利文祺賞析
杜甫的〈戲為六絕句〉以六首絕句,評論當時文風,當大家崇古賤今的時刻,杜甫認為各時代各有特色,但同時也勉勵同時代人「別裁偽體」,學會裁汰不好的詩,並以詩經風雅為典範,並「轉益多師」,多方學習。
楊牧的同名詩與杜甫相差迥異。兩著的形式或許一樣:杜甫乃以絕句成言,楊牧的詩節亦仿絕句寫成,並呼應題目「戲為」,一種遊戲精神,看似相似卻又全然不同。但在內容,楊牧與杜甫南轅北轍,杜甫乃針對各詩人討論作品,另一方面,楊牧所關注的卻是詩藝本身,也就是說,排除了品論詩人所帶來的時代侷限,而將焦點放在「大自然」如何使詩人完成一首「詩」。
這也是楊牧版的〈戲為六絕句〉相對艱澀的原因。然而可以確定,詩人透過這首詩,討論為作詩的過程。前兩節為討論詩的形式,如第一、二節為蚊蠅背誦四行詩,以及老樹為句子寫標點,創作者聽見自然中如詩一般的韻律,那天然的韻律使「你」瞬間完成一首詩,彷彿不費力氣,詩與自然如此完美吻合,相互映照。在第四節,敘述者「我」提議專注於當下,並看到「晴與無晴」這樣完美的雙關,既指涉了語言(詩),也指涉了現象(自然)。在第五節,「你」與蘆葦對於詩歌有一定的成見,選擇流水的起承轉合,而非昆蟲的四行詩。但在第六節,敘述者「我」似乎不帶成見,退居於後,休息並滿足於當下,望向季節的變化,看「自然」成就的任何「可能」,也因此,他看到了大雁寫就的完美四行詩。
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
危崖有花 ◎吳音寧
危崖有花 ◎#吳音寧
你說愛
像危崖一朵花
要去
要去
有點害怕
也要攀過去
--
◎作者簡介
吳音寧
二十歲開始寫詩,一度認為,人生啊,只要出一本詩集就夠了,沒料到,連續出版《蒙面叢林──探訪墨西哥查巴達民族解放軍》、《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後,才回頭整理,十多年來的詩作。反覆修改,終於透過定稿,像跟飄浪的青春道別,同時迎向新鮮的風景。
(以上簡介出自:《危崖有花》吳音寧)
--
美術設計:旅臺小子
攝影來源:Pixabay | Anerma
--
◎小編賞析
〈危崖有花〉這首詩的詩題,同時也作為吳音寧詩集的書名。小編認為這首詩或可視為吳音寧的代表作。全詩內文僅二十二字,卻足以成功塑造情境,意義密度相當高。
首句的「你」說:「愛\像危崖一朵花」。次句的「危」字,是整首詩用字的至妙。若將「危」替換成其他字眼,這首詩的整體氣氛與取愛的危機感則可能減弱許多。既然提到危機感,暗示著取愛是有風險,不是想取就能拿到。即便取得了花,可能也失足墜崖,人(自我)與花(愛)俱失。於是乎第三、第四句連用了兩次:「要去\要去」,做為針對問題的回應。因為那是愛情,所以值得賭局。
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回答 ◎Carol Ann Duffy|陳育虹譯
回答 ◎Carol Ann Duffy|陳育虹譯
如果你是石頭做的,
你的吻,封存在你唇裡的化石,
你的眼是大理石看不見我的撫摸,
你灰色的手替群鳥收集雨滴,
修長的腿冷得像鎖在冰下的河,
如果你是石頭,是石頭做的,我願意我願意。
如果你是火做的,
你的頭顱,狂野的梅杜莎嘶嘶作響的火燄,
你的舌是咽喉裡紅熱的火鉗,
你的心,一小塊煤炭在胸腔發光,
你的手指在肉體烙下痛切的印記。
如果你是火,是火做的,我願意我願意。
如果你是水做的,
你的嗓子是呼嘯的瀑布冒著水沫,
你的臂膀,讓我暈眩旋轉的漩渦,
你的胸,深沉黝黑的湖滋養淹溺的人,
你的嘴是一座海洋,波浪湧動自你的呼吸,
如果你是水,是水做的,我願意我願意。
如果你是空氣做的,
你的臉像天一樣空洞一樣無限,
你的言語是風,凌亂是它的名詞。
你的動作,雲裡突發的狂風,
你的身體,吹動我衣裙唯一的微風,
如果你是空氣,是空氣做的,我願意我願意。
如果你是空氣做的,如果你是空氣,
如果你是水做的,如果你是水,
如果你是火做的,如果你是火,
如果你是石頭做的,如果你是石頭,
或者如果以上皆非,而其實你是死神,
那回答仍然是我願意,我願意。
--
◎作者簡介
凱洛‧安‧達菲(1955年12月23日~),英國詩人、劇作家。在2009年獲封英國桂冠詩人頭,這是桂冠詩人首次頒授給女性。達菲擅長寫短小且富有深意的詩歌,題材廣泛,多與日常生活的瑣碎事物相關。事實上在1999年以前,她曾是桂冠詩人的主要人選之一,但卻因為性別的關係與這個頭銜擦身而過。當時達菲曾說,自己絕不會為了英國女王的小兒子愛德華王子和他的妻子蘇菲寫詩,他還強調,任何一個自尊自敬的詩人都不會做這樣的事情。而十年之後,達菲接下了英國史上第一位桂冠詩人的頭銜,而確定自己繼承此頭銜之後,她表示十分的「光榮與謙卑」。她說促使他接受這個職務的主因,是因為這是對現代女詩人的一個肯定。
◎譯者簡介
陳育虹,祖籍廣東南海,生於台灣高雄,文藻外語學院英文系畢業。
旅居加拿大溫哥華十數年後,現定厝台北。 出版詩集《關於詩》、《其實,海》、《河流進你深層靜脈》、《索隱》、《魅》等;以《索隱》一書獲《台灣詩選》2004 年度詩人獎;譯有英國桂冠女詩人 Carol Ann Duffy 作品《癡迷》。
(摘錄於博客來)
--
◎照片提供:陳奕辰
◎圖像設計:陳奕辰
--
◎小編賞析
這首詩出自於陳育虹翻譯的《癡迷》詩集裡,是首寫得非常好的情詩。這是我為「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的專頁寫的第四篇詩介,開始前我想說些什麼,關於讀詩這件事情:我們應該要知道的事是沒有絕對正確的讀法。或嚴格說起來,讀詩與解詩這件事情是存在於讀者與作品之間的一個溝渠,多少人淪陷在裡面,我們能做的只是將我們自己有限的,並且是極為主觀的方式去將我們所喜歡、所希望你們能夠讀到的詩介紹給你們。這世界沒有絕對正確的道路,我們在做的事情只是如專頁介紹上所說的「從零到一的來讀新詩」,從一個數位邏輯的觀點來看,也許我們還不到0/1之間這麼明確的切換,但我個人希望有許多人能夠因此認識更多的詩,在零與一之間找到一個前進的航程,並且抵達它。
讓我回到正題,這首詩的詩名叫做〈Answer〉,裡面有一個很明確的對象「你」,還有一個身為主體的「我」,詩寫得很漂亮,每一個段落都以一個假設開始,如果你是石頭做的、如果你是火做的、如果你是水做的、如果你是空氣做的,到最後一段接下了這些假設,不說對方是什麼而做成的,直接變為本體:
如果你是空氣做的,如果你是空氣,
如果你是水做的,如果你是水,
如果你是火做的,如果你是火,
如果你是石頭做的,如果你是石頭,
從那些什麼而做成的,直接成為如果你是那樣事物,你是美的,是讓我所耽溺的,你是石頭做的,你灰色的手替群鳥收集雨滴,修長的腿冷得像鎖在冰下的河,我願意我願意;你是火做的,你的心如一小塊煤炭在胸腔發光一般,你的手只在肉體烙下痛切的印記,如果你是火,我願意我願意。這一種情緒寫得十分深刻,墜入愛河的人哪一個不是千肯百肯,Duffy寫到後面,如果你是水、你是空氣,我的一切都因你而動,你的嗓子、你的胸、你的嘴、你的呼吸,等等,我世界裡所有的元素都是你。
在愛裡的人們都是這般願意,然而寫到最後,Duffy將前面所有的假設都推翻了,她寫:
或者如果以上皆非,而其實你是死神,
那回答仍然是我願意,我願意。
這種所有假設的破滅,揭開一個事實,如果你是死神,我仍然願意。這種情緒我覺得十分難以描摩,我們平日可以看見許多情詩,但是情緒上都不如Duffy寫得要好。Duffy另一個特色是將詩寫的簡單易懂,不用艱澀的字眼,也不寫得令人費解,雖然Geoffrey Hill(英國詩人)認為她的作品是言情小說之流的內容,因為她寫得太簡單太好讀了,但我認為這才是Duffy厲害的地方,不艱澀、易讀,卻又有深刻豐富的情緒在裡面等讀者細細挖掘。
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
差不多十年 ◎馬尼尼為
差不多十年 ◎#馬尼尼為
差不多十年
你穿了一件壽衣
在城市裡走著
.
一塊一塊的鄉愁在你的熱血裡變成焦黑
一片一片的夜晚在你的乳汁裡變成冰塊
你的風景不太好看
大部分的人不喜歡
.
你在異鄉的時候
你在婚姻裡的時候
每天準備要哭
冷漠像血每天都在天亮的時候開始挖洞
在洞裡你寫詩唱歌
你先生回家的時候把你叫出來拿子彈射你
你的白日夢在地上滾 變成灰塵
被叫去打掃
--
◎作者簡介
馬尼尼為,林婉文。
出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麻坡。讀過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以及台灣藝術大學美術所。寫過星洲日報繪本導讀專欄(2012.3-2014.9)。現於台北信義社區大學等地,以「繪本人生學校」概念導成人繪本讀書會(經營部落格:繪本亂讀會);另於永和小小書房等地,以原生藝術精神導成人繪畫(Facebook官方粉絲頁:樹人畫學校)。以繪畫與文字創作,融合生命軌跡。著有《帶著你的雜質發亮》(小寫出版)(入圍 2013 年開卷好書獎、2013 年法蘭克福書 展台灣館選書)、《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小寫出版,2015)、隱晦家庭繪本三部曲
《海的旅館》、《老人臉貓》、《a f t e r》(南方家園,2016)。
繪本亂讀會:midddle.blogspot.tw
樹人畫學校:www.facebook.com/outsiderartschool
個人創作:馬尼尼為無限公司 maniniwe.blogspot.tw
--
美術設計:旅臺小子
--
◎小編【旅臺小子】賞析
十年是一個什麼樣的光景?或許,它是一個時間的刻度;或許,它是一個人生的回顧時刻;或者,它是一對夫妻的考驗時刻。詩題『差不多十年』為時間增加了不確定:有嗎?還是超過了。這無疑是詩人正在回顧,回顧過去自己來台的唸書、嫁來台灣並且成為人母的這段時光。
詩的一開始即令人震撼:「差不多十年/你穿了一件壽衣/在城市裡走著」,以穿上「壽衣」概括了這「差不多十年」,像個(活)死人一樣在這個城市裡——台北穿梭 ——「你」那焦黑的「鄉愁」和冰(塊)的「夜晚」構成的風景都令人討厭,包括了別人看來的「熱血」和哺乳小孩的「乳汁」。每天都要為自己「挖洞」並且其中寫詩、唱歌,但是丈夫見著就要「拿子彈射你」、「叫去打掃」。昨日的夢碾碎成每天的白日夢,每天滾成題空氣中的塵埃。
在「異鄉」、「婚姻」的「差不多十年」,只剩下一件「壽衣」伴「我」行走在這座城市裡。
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
查理的小馬 ◎葉語婷
查理的小馬 ◎#葉語婷
查理喜歡
和小馬說話
躲在衣櫃
怯生生地
小馬露出湛藍
如海洋一般的眼睛
查理準備好潛水衣
沉入最深的海底
關閉燈光
在房間划水
所有事物開始漂浮
沉重的書包
白色運動褲
窗外的樹屋
查理以及所有的一切
進入了
小馬的眼睛
溫暖的潮水
在夏天傍晚沖激
查理的耳朵
傳來小馬泡沫般的
回音
時間是一片青色草地
皮球在上面滾動
查理與小查理盪著鞦韆
在夕陽的微光中
彼此交錯
夜晚的衣櫃掛滿西裝
書桌上
一張一張的工作報表
查理覺得好像
忘了什麼
秒針在牆上行走。
遠方陣陣的海潮氣味。
無懼的手臂舉起。
潛水衣溼淋淋地躺在角落。
房間裡
安安靜靜
--
◎作者簡介
葉語婷,國立中央大學研究所畢業,瓦解詩社成員自費出版詩集《一隻麋鹿在薄荷色的睡眠裏》。曾獲第十二屆逢甲大學文學獎新詩組第二名、第十四屆逢甲大學文學獎新詩組佳作、中央大學第二十八屆金筆獎小說組第三名、新詩組佳作。
--
美術設計:陳又瑄 (Icon made by Freepik from www.flaticon.com / Brushes made by Artistmef from Brusheezy.com)
--
◎小編賞析
詩中小馬的概念是陪伴童年查理的朋友,同時也是成年查理與童年查理記憶的通道,在明朗的敘事中,葉語婷採用了虛實交錯的運鏡,與時間的推移,營造了語言中的空隙,在沒有「你」跟「我」的語境中,讀者可以隨著自身的狀態詮釋最末段收束的,空間中「安安靜靜」帶來感受與意義。
首段與第二段,交代著查理與小馬的互動,由第三段由眼睛的「水藍」、事物開始漂浮這類以水連接的意象群,展示著查理由現實進入記憶通道的時間交融,第六段中描述「時間是一片青色草地」,小查理與查理共同在那裡活動,並置了過去與現在的查理,並以「夕陽的微光」及第七段「夜晚的衣櫃」傳達了過去與現在的查理朝著未來的移動,倒數第二段的每一句都使用了句號,每一句不同的場景轉換,像是快速換幕的舞台劇,賦予了結尾「房間裡
/安安靜靜」本來科學語言以外的故事張力。
人在時間中變換樣態,在成長中感受時間的流動都是自身心裡所感知,葉語婷以詩的形式詮釋了一種時間的流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