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6日 星期五

黃昏 ◎楊渡


黃昏 ◎楊渡
 
是這樣一種暮春的溫柔
在晚風中飄蕩
是這樣一種溫柔的心情
讓我們站在這裡,一無所懼
想念著故鄉的水田
想念著黃昏裡仰望的眼神
微雨落在蔗田深處
黑土發出輕輕的嘆息
那些黝黑的手足
那些濕漉漉的胸膛
站在屋簷下的晨光中的面容
就是家鄉,和我的親人
 
所以我們站在這裡,一無所懼
前方是黑色的部隊
警察、軍人和憲兵
刺槍、長棍和嘶吼的軍車
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只是飢餓的狗
被驅趕,被強迫,被帶到這殘殺的角落
 
而有毒的手躲在背後
像獵人把動物驅趕到絕望的深淵
聽見悲鳴就會升起邪惡的快樂
他們不知道武器不等於力量
歷史要走到自己的盡頭
他們不知道殺害的不只是生命
是人心中,對土地,對人民的溫柔
 
所以我們站在這裡,一無所懼
我們歌唱稻田成熟的晚風
也歌唱飢餓的眼睛
我們用疊起來的書牆
建構一個保護的工事
知識和溫柔,就是我們的力量
 

 
◎作者簡介:
 
楊渡,詩人、作家。喜歡旅行、閱讀、電影和足球。最喜歡的地方,是新疆和阿爾卑斯山。大山大水,以及無盡的沙漠。最喜歡的電影是《直到世界的盡頭》。
 
生於台中農村家庭,寫過詩、散文,編過雜誌,曾任《中國時報》副總主筆、輔仁大學講師、國民黨文傳會主委,主持過專題報導電視節目「台灣思想起」、「與世界共舞」等,現任國家文化總會秘書長。
 
著有詩集《南方》,散文集《三兩個朋友》、《飄流萬里》,報導文學作品《民間的力量》、《強控制解體》、《世紀末透視中國》,及戲劇研究《日據時期台灣話劇運動》等十來種著作。
 
(取自《刺客的歌:楊渡長詩選》)
 

 
◎小編于玄賞析:
 
〈黃昏〉是楊渡的〈螢火蟲——紀念四六事件五十週年〉組詩中的第一首,整首詩以「是這樣一種暮春的溫柔」揭開序幕,同時這份溫柔也成為詩中的「我們」共同懷抱的情緒。革命和反抗可以寫得激情、寫得憤怒,楊渡則是選擇將反抗和土地、和溫柔緊緊相連在一起。
 
「光復」後的台灣,迎來一段飢餓、通膨的日子,當時的師範學院(也就是現在的師大)是公費學校,又供米,因此不少學生選擇離鄉背井到台北就讀。在這樣必須「一無所懼」的黃昏,這些學生想著的是「故鄉的水田」、「黃昏裡仰望的眼神」,還有家鄉的親人。但微雨已經落在蔗田的深處。這裡,楊渡寫的是「蔗田的深處」而不是蔗田,彷若雨決心下在那兒。在那個時時遭受監視的年代,高至少兩尺半的蔗田是隱蔽的所在,也是學生們討論政府、民生、時局的所在,但微雨已經落在蔗田的深處,部隊就要到來。
 
第二、三段,楊渡寫攻進師院宿舍的武裝部隊,寫部隊背後有毒的手——黨的意志,但不變的是「我們站在這裡,一無所懼」。部隊進攻後,學生自宿舍集中到宿舍餐廳,再從餐廳轉移到北樓,最後和部隊在北樓一樓二樓對峙,中間隔著書桌椅建築起的防禦工事。在末段,楊渡如此描寫這段歷史:「我們用疊起來的書牆/建構一個保護的工事/知識和溫柔,就是我們的力量」彼時的知識分子,懷抱著對故鄉的熱愛,懷抱著知識和溫柔,盼望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
 

 
美編:泱泱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渡 #黃昏 #四六事件 #光復後的台灣 #南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