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2日 星期一
鐵籠之下:白色恐怖政治詩 ◎林于玄
╣ 鐵籠之下:白色恐怖政治詩 ╟
╣ 責編|林于玄 ╟
╣ 副責編|李恆誼 ╟
文|林于玄
Cj將遺書塞入西裝的墊肩,指名送給同窗的K,倘若K有幸不死,就得以會見家人,請家人幫忙把信轉到妻子手中。「死了比活著更安全一點,死亡可以將我帶離這個地方……」國語寫不順手的時候,Cj就改用日語表達,「倘若有更多一點的水可以喝,我就可以流淚了……」
深秋像破損的蟬翼失去顏色。歷史的味道潛伏著,在Cj佈滿瘀痕的大腿上,在即將炸開的疼痛裡,在監獄安插的密報者嘴裡。
血的味道潛伏著,在走道上漆黑的鼠洞裡,在改裝過後的飯店儲藏室,床單與浴缸、游泳池與三溫暖,在搖曳的燭光中,在潔白的桌巾底下。
──節選自胡淑雯《太陽的血是黑的》
胡淑雯筆下的Cj,新婚不到五個月,便和在一起三年的妻子分離,這次分離,再見到已是白紙黑字、Cj於獄中寫下的遺書。此後幾十年,曾經監禁Cj的「台北軍法處」化身「來來飯店」,秘密處決政治犯的「保安司令部保安處」化身「獅子林商業大樓」,威權的空間被改建、抹除,留下的仍舊是那張白紙黑字的遺書。
鐵籠之下,寫作是政治犯少數能進行的活動,同時也是他們的心靈寄託,不論是寫給家人、愛人、朋友的書信,甚或自己的生命史。信紙紀載著對他們的盼望、思念,或是最後能寫下的一段話。監獄之外,台灣島仍是一座大鐵籠,壟罩在黨國的監視與控制之下,從無形的話語,到有形的報章雜誌、書籍,無一不受到國民黨的嚴密監控,但不少文人們並沒有因此屈服,仍舊以書寫為時代發聲。「白色恐怖」的經過、形式、情緒,透過筆尖成為書寫的對象。本週希望能夠藉由白色恐怖X政治詩兩者之間關係、連結的討論,探究白色恐怖如何影響個人的生命,而個人的生命史又如何乘載著白色恐怖。
本週有在獄中度過長達十七年的歲月的政治犯——柯旗化所寫的〈往刑場與屠場的路上〉、曾於綠島新生訓導處「感訓」與禁閉的曹開所寫的〈能清算什麼〉,也有尚處戒嚴時劉克襄、陳千武、陳秀喜等人所寫的詩,這些詩或記載一位「消失」於編輯室的朋友,或以諷刺的方式暗喻政權的專制,或堅毅地寫出對台灣的熱愛。最後是一九九九年,楊渡為紀念四六事件五十週年而寫的〈螢火蟲〉。在本週,我們能夠看見不同時空背景、不同位置的台灣人的書寫。
#白色恐怖 #政治詩 #胡淑雯 #政治犯 #四六事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