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 星期六

都市1◎孫維民



 都市1孫維民


我走進一片危險的叢林

當我走進這座城市

孟克走過空曠的廣場

聽見自己的叫喊在大風中

飄蕩如絕望的幽靈

一枚落葉  一只瘖啞的空罐

梅姬走進暗淡的小巷

經過翻倒的垃圾桶 記憶 貓

半掩的門上掛著花圈

一扇一扇窺望的眼神

圍攏你的孤獨與怖懼

人們走過格思的身旁

一張一張扭曲的鐘面

我走過堅硬的額頭

看見白牙在眼眶裡 森冷地

發光 沒有人真正關心

沒有人真正愛你

雖然他們點頭 微笑

親吻你的冰涼的臉頰

以赤裸的話語 熱情地

擁抱 沒有人真正在意

如果你被糾纏的謊言絆倒

如果魚蟹游於樹顛

如果末日住在隔壁

點亮七根白燭 牆上

移動著他的身影 永遠

這樣眾多的聲音

這樣繁複的動作

禿鷹飛過神殿的斷柱

在空洞的肋骨間

蜘蛛不停地穿梭

死亡 美麗的陷阱

獅子走過沾血的石階

沒有人會來救你

你只是一個人 永遠

一個人 黎汀先生走過

豺狼虎豹走過

沒有子宮的西露小姐端莊地

我走過荒涼的廣場

一首一首冗長的輓歌

一對一對送葬的行列

沒有太陽無聲的輪轉

沒有星光 新浴的月光

只有沒有邊緣的黑暗

只有我一個人 危險地

走進其實並不存在的人群

一座夢魘裡的叢林都市

 

--

 

◎作者簡介

 

孫維民


一九五九年生於嘉義。輔大英文所碩士、成大外文所博士。曾獲中國時報新詩獎及散文獎、臺北文學獎新詩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藍星詩刊屈原詩獎、優秀青年詩人獎等。著有詩集《拜波之塔》、《異形》、《麒麟》、《日子》、《地表上》,散文集《所羅門與百合花》。

十五歲便開始寫詩,作品質精量少,文字簡潔具現代感卻又飽富靈性、題材多取自生活,看似隨性實則細節與布局嚴謹,字句關連深刻更發人思考;字語質地精純,嘗試音律的可能性。長年浸濡西方文學的背景,即使文字有時刻意低調淡漠,但底蘊情感真摯,不論猥瑣卑賤或是尊爵崇高,作品探討大抵仍回歸人性及救贖,更堅持一種直言不諱的──不與世故妥協的純真。


(簡介取自孫維民《格子鋪》)

--

 

◎小編林育德賞析

本詩收入在孫維民的詩集《拜波之塔》中的輯四「早春」中。為孫維民同名都市詩3首中的其中一首。以都市作為詩題材的詩人中,有林燿德將都市文明以後現代手法呈現其繽紛繁複的社會樣貌;有林彧以上班族生活之細節作感性抒發,卻很少有如孫維民這般,赤裸地表達對都市的顫慄與恐懼。

細讀孫維民的其他詩作可以發現到,嘉義出身的孫維民,在審美質感上仍奠定在田園基調,且有著善感纖細的本質,一花一草的振顫都足以牽動詩人的感性。雖用字精準內斂,有輕盈的質地,內裡卻飽含幽微的情感變化。像孫維民這樣敏感的田園詩人到了混雜喧囂的都市,其敏銳的感性觸角也被延展到都市冰冷的無機性,以及人群的冷漠上。孫維民所感受到的懼怖與絕望,也被細膩地呈現在這三首都市同名詩作中。

在開頭,便將都市比擬作危機四伏的叢林,惶惶然如身處在孟克筆下的名畫「吶喊」,但即使是深沈的喊叫,都被都市凝重的氛圍給壓縮成稀薄的幽靈、落葉,及空罐所發出的暗啞的回音。走在人口高密度的都市街道,彷彿都能感受到半掩的門扉裡那一雙雙窺視自己的眼神,使詩人更加地不安。而人群冷漠的臉部表情(堅硬的額頭、陰冷如白牙的眼神、虛偽的應答與招呼)則讓詩人感到深刻的孤寂與顫慄。對人群的陌生感即使是「這樣眾多的聲音」、「這樣繁複的動作」,都彷彿只是同一個人在七根蠟燭前所映照出的倒影而已。

走在灰白的水泥建築之間,像走在圍繞著斷著的神殿廢墟與死人的肋骨之間,沒有神的眷顧與人性的溫度,只有啄食屍肉的禿鷹、編織陷阱的蜘蛛、與沾血的獅子這些與死亡相連帶的獵食動物,詩人彷彿成了獵物,正被緊緊的盯視與覬覦。又像是走在送葬的隊伍裡,身旁到處縈繞著死亡的氣味,恐懼與死亡無所不在,無處可逃。

在沒有太陽、沒有月亮、沒有星光等明確指引的黑暗中,孫維民惴惴不安地走在田園詩人最大的夢魘裡——一座冰冷無機的水泥叢林。

 

--

美術編輯: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孫維民 #都市1 #都市的凝望 #拜波之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