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4日 星期四

再一次 ◎陳柏言

 

再一次 ◎陳柏言

  

「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

你說,首先會是一盞燈

接著才是隧道

隧道外是深深的夜

夜裡你們拖著行李

在站前的租賃店

核對表格,拷貝證件

老闆遞給多年前的你們一串

機車鑰匙

  

你們跨坐上車

晃遊燈火流寓的城

油煙與慾望浮動,有人射穿氣球

深深的夜,你們咳嗽卻不忍離去

播放通俗樂曲的娃娃機店

投入硬幣,還能不能夾出同一條河流?

  

河流選擇這座平原而你們選擇一包

濕透的菸

你們在深深的夜裡讓自己迷路

發動機車,循著看不見的路標

橫越一度失足的河流

水勢湍急,有人為了壯膽便唱起一首

無人搭腔的歌

  

你們癱坐岸上,聆聽海心吹來的風

天亮以前共烤一團火

有人追問畢業旅行

有人晾起鞋子

有人背向大海

問候那些已經入睡的人

  

(2014年第六屆蘭陽文學獎第二名)

  

--

  

◎ 作者簡介

  

陳柏言,一九九一年生,高雄人,臺大中文所博士班在讀。曾獲國家文藝基金會創作補助、第三十五屆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組大獎等,並入選九歌年度小說選、「臺灣文學進日本編譯出版計畫」、「二○二○年《聯合文學》二十位最受期待的青壯世代華文小說家」,入圍「二○一九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第二十一屆臺北文學獎年金類」。

  

已出版短篇小說集《夕瀑雨》、《球形祖母》。《溫州街上有什麼?》是他的第三本小說集。

  

臉書專頁:在被發現和消失以前

  

--

  

◎小編淵智賞析

  

大多數人對於陳柏言的想像,應該更像是一個小說家,對於詩的碰觸卻失之剩餘。的確,相較於詩,他在小說領域嶄露的光芒更為顯眼。正如同這首詩之於其他地方文學獎的鮮明地景特徵,顯得更為平凡。林煥彰便曾在此屆的總評中道:「個人閱讀體會,如此書寫蘭陽,似乎也可放在別的場域。」然而,在歷史與地方人文特色當道的地方文學獎中,沒有特殊地方性連結卻反而成了這首詩的特色。那我們又該如何判讀這首詩得獎,之於地方文學獎的意義呢?就讓我們開始檢視這首詩吧。

  

這是一首關於旅行的詩,透過撰寫一群旅客共赴的一趟旅行,描寫從城市到海邊的過程中,屬於人們的孤寂與燈火。開句「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便將「河流」作為核心意象,首句看似神秘,卻埋藏下了貫穿全詩的伏筆,接著,開始描述旅行的過程,過了隧道後在旅店落腳、租車,並來到夜市,並以「多年前的你們」拉開了敘事的時空,讓我們得以知道整首詩,與其說是由一個時間點往後的敘事,不如說是一個人在「如今」這個時間點往前回溯,並從多年前慢慢往後的回憶,兩者的時間線看似皆為順向,卻因為敘事者所處的時空位置,而多出了懷念與緬想的空間。末句也以「還能不能夾出同一條河流?」此句,在反問過去是否能重現時,同時呼應了河流這個意象所帶動的順時性。

  

第三段則第一次地出現了宜蘭的地景特徵,宜蘭是蘭陽溪堆積作用堆積出的沖積扇平原,因此如同埃及被稱作「尼羅河的贈禮」,作者也以蘭陽溪與蘭陽平原的關係為喻,指出選擇者/被選擇者之間的關係。在「你們」窮盡選擇之後,卻只能選擇一包溼透的菸,搭上後面的「迷路」「看不見的路標」「一度失足的河流」,不難看出在回憶過程裡的敘事者的痛苦與摸索,以及面對湍急的水勢時,看開一切的豁達「有人為了壯膽便唱起一首/無人搭腔的歌」。河流固然危險,卻帶來了土壤而造就了平原的美麗,正如同面對一條河時,人們感到恐懼,卻因為恐懼有擁有了共通的情感。

  

因此,這些情感便造就了末段的平靜。一群人在這座城市裡流離,最後來到了海邊,彷彿河流在平原上奔流後最終的歸宿:海洋,或坐或躺,天色蒙昧,日子未明,只有海風與柴火沙沙地做響。而最後的排比句式看似瑣碎,卻在最後一句完整地總結了此趟旅程,究竟「已經入睡的人」是在旅行裡,旅行前,甚至是回憶時已經離開的「當下」的人,我們不得而知,但或許在作者寫下這首詩的同時,那些入睡的人,便又再一次地於這趟旅行裡醒來,與「你們」在記憶的河流裡朝夕相對。

  

這首詩關於地方意象的部分的確少到幾乎可以獨立出來,說這是一首普通的緬懷詩,但對於作者而言,所謂的地方,卻反而成了屬於他自己的「地方」,他在宜蘭這座城裡種下了屬於他自己的回憶。因此這首詩固然無我們習以為常的地方文學型態,但作者卻成功地證明了自己得以透過自我的故事與地方的結合,而成就另一種型態的地方文學。

  

--

  

美編、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2017、2016的臺北文學獎評審喜歡來點小清新。


——By 小編Y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地方文學獎 #陳柏言 #再一次 #蘭陽文學獎 #旅行詩 #地方文學 #河流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