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
斑斑舔陽光 ◎廖瞇
斑斑舔陽光 ◎廖瞇
「今天陽光好甜喔!」斑斑說。
--
◎作者簡介
瞇,fb上叫廖瞇。
在高雄住了十多年,臺北住了十多年;
2013年移居至台東鹿野。
瞇是提醒自己細細地看,慢慢地想。
不過,這不是容易的事。
寫,不是為了越寫越好。
--
美術設計:琬融
攝影來源:Flickr c.c│黃毛
--
◎小編賞析
小編不想解釋太多這首詩。這首詩很可愛,小編非常喜歡這樣的作品。就詩來說也許是簡短的,輕鬆的,但卻令人想起許多個美好陽光的午後。其詩搭配的是一張照片,詩裡的斑斑是一隻貓,在某個下午陽光傾斜在地板上,斑斑舔了舔陽光,就像其他好奇的貓們,說「今天陽光好甜喔!」是怎麼樣的日子令人感覺陽光是甜美的呢?斑斑知道,那我們呢?
(20161122更正:斑斑是一隻兔子,我們的小編在寫作時不察,寫成了貓咪。在此向瞇致歉。以下引用廖瞇私訊原文:斑斑是兔子,不是貓喔。詩和照片的來源在這裡(以前我和老斌還在台北做樸食時拍的):http://pureats.blogspot.tw/2012/12/blog-post.htm)
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
黃金魚 ◎谷川俊太郎
黃金魚 ◎谷川俊太郎 田原譯
大魚張開大嘴
吃掉了沒那麼大的魚
沒那麼大的魚
吃掉了小魚
小魚
吃掉了更小的魚
生命犧牲了另一個生命
因而閃閃發亮
幸福以不幸為養分
因而燦爛盛開
無論是多麼喜悅的海洋
不可能沒有
一滴小小的淚水
溶化其中
--
◎作者簡介
谷川俊太郎(Shuntaro Tanikawa 1931~)
日本最富盛名的當代詩人,劇作家、散文家、翻譯家。父親谷川徹三是日本當代著名哲學家和文藝理論家。谷川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都立豐多摩高中。17歲(1948年)時受北川幸比古等周圍朋友的影響開始詩歌創作並發表作品。19歲時(1950年)因詩人三好達治(父親的友人)將其《奈郎》等五首詩推介到《文學界》雜誌發表引起注目而一舉成名。21歲(1952年)出版的首部個人詩集《二十億光年的孤獨》,被公認為是前所未聞一種新穎抒情詩的誕生。
之後相繼出版了《62首十四行詩》、《關於愛》、《谷川俊太郎詩集》、《旅》、《定義》、《俯首青年》、《凝望天空的藍》、《憂鬱順流而下》、《天天的地圖》、《不諳世故》、《minimal》、《午夜的米老鼠》、《夏加爾與樹葉》、《我》、《詩之書》等七十餘部詩集,以及理論專著《以語言為中心》、散文集《在詩和世界之間》、《愛的思考》、《散文》、《獨身生活》、《在沉默的周圍》和舞台劇、電影與電視劇本六十餘部。並譯有童話集《英國古代童謠集》系列和《花生》漫畫系列等圖畫書、詩集、傳記、小說等二百部作品。
半個多世紀以來,谷川俊太郎囊括了日本各大文學和詩歌獎。他的第二部中文版詩選集《谷川俊太郎詩選》(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因「以平易的語言表達深刻,以簡潔的語言表達複雜,呈現出人類精神生活的共同困惑和體現出精湛的文學品質」,於2005年3月在中國被授予第二屆「21世紀鼎鈞雙年文學獎」。他的英文版和其他語種的詩集也曾在美國和英國等國家獲獎。2010年於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春的臨終――谷川俊太郎詩選》,2012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天空——谷川俊太郎詩選》,2011年獲得第三屆「中坤詩歌獎」。
--
美術設計:琬融
攝影來源:Flickr c.c│Mikey a('-'*)
--
◎小編賞析
三一一過後,谷川俊太郎寫了這首詩來撫慰日本人民的心情,谷川的詩不僅在日本國內廣受歡迎,近日以來也被台灣的讀者所喜愛。谷川的詩有種溫潤的力道在,如這首〈黃金魚〉,末段他說:「幸福以不幸為養分」、「無論是多麼喜悅的海洋/不可能沒有/一滴小小的淚水/溶化其中」。看似一片幸福且壯闊的海,它的構成仍擁有著部分的悲傷,谷川不討論裡頭的複雜性,點到為止使得這首詩在這一處亮了起來。常有人說翻譯詩是難以入口的,不過谷川的語言及哲學思想是舒服的,不如讀讀就谷川俊太郎的詩吧。
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愛字旁的 ◎王浩翔
愛字旁的 ◎王浩翔
冬日或是春日時分
你擎一盞燈端坐桌前
寫一封長信
給伊人
雖然從未見面
思念的藤蔓卻已纏繞心頭
糾緊所有念頭
閃現關於伊的一切
「昨日寒流來襲,是否
多加件衣裳」
鍵盤的按鍵不停被你的指頭磨亮
一些偏旁逐漸隱去
較四周來得模糊
像是生命中不斷被強調的部分
在螢幕前僅只能思念、猜測
或是……感到
無由地脆弱
成為了愛字旁的一個部件
許多意義因之而生
因之而易
可以從動詞變為名詞化作
形容詞或是助詞
由四方楷體回到
筆畫簡繁不一的象形
最原始的圖案最
熾熱的情感
書寫在無止境的黑暗裡
凝聚成精粹的水晶卻
等不到光的來臨
--
◎詩人簡介
王浩翔
某部分的自己像個正常人,和所有人一樣起床、刷牙、吃飯、做一些規律到令人想死的事情,然後睡覺、做醒來即忘的夢。某部分則帶有某種社會游離分子存在,虛妄、無浮、多愁善感,偏好人生的枝節末葉,並在每首詩的字詞裡隱匿身影。
偶爾烹煮過去的時光、烘培愛情,喜歡芭樂音樂和小說,嗜吃可以令人忘卻煩惱的美食,在無人的時候想像自己宛如孤島,懸浮在現,和想像的字裡行問。瞭解長高是不太可能的了,而變胖則是隨時隨地發生,一如那些美好的夢想,依舊擁有流線般的身形,卻已折去泰半的翅膀。
寫詩,但更多時候,習慣消失。
(摘自詩集《愛字旁的》)
--
美術設計:陳奕辰
攝影來源:陳奕辰
--
◎小編Cookie Monster賞析
愛字旁的,如果真以愛作為偏旁又有什麼字呢?曖噯嬡靉僾,看起來似乎略有陌生,但同時我們也對愛如此熟悉。這首詩寫出了一場失敗的現代網戀,詩中的「你」(也或許就是我們)似乎相當盡責,不分寒暑關心從未見過面的愛人「『昨日寒流來襲,是否/多加件衣裳』」。經常敲打的鍵盤,字跡也逐漸褪色,「一些偏旁逐漸隱去/較四周來得模糊/像是生命中不斷被強調的部分」在不斷敲打中,也反映出「你」所常用的字詞。可能是「早安」、「在幹嘛?」,或是任何關於「愛」的總總話語,鍵盤上盡是我愛你的痕跡。
但在螢幕前面,「你」只能無助地等待對方的回應。那些由愛而生的字詞曖噯嬡靉僾,在消磨後也都只剩下愛愛愛愛愛。甚至回歸象形文字「筆畫簡繁不一的象形/最原始的圖案最/熾熱的情感」傳達出最樸實、真誠的模樣。可惜最終「你」只能在黑色的未來中獨力燃燒,卻無法照亮感情的前程。
徒留在愛字旁的是什麼呢?也許是「你」自己,也或許是對愛情的曖昧而感到失落。
(參考該書序〈對世界的疑惑〉陳昌明、〈曖璦噯靉僾嬡鑀薆瞹皧〉吳東晟)
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
世界大同 ◎葉青
世界大同 ◎葉青
我是那個女孩
十六歲把身體給了愛著的人
我懷孕 他離開我去找別的女孩
我拿掉肚子裡那塊活著的肉
也試著忘記這件事
每次愛上一個人
我都希望自己從未談過任何一場戀愛
我是那個男孩
沒有女孩喜歡過我雖然我愛她極願意陪她走路回家
漸漸地我發現自己大概就是所謂的普通人
如果可以的話希望賺大錢有很正的女朋友開好車住好房子
跟大部分的普通人一樣
事實上我只有電腦和摩托車
看正妹的網誌 騎車去買滷味
除了雨 沒有什麼會從天上掉下來
我是那個媽媽
不再年輕當然也不貌美
廣告裡擠出乳溝的內衣最輕最炫的筆記型電腦都與我無關了
每天每天我做大部分的家事 他們早已沒有感覺 我也是
但我努力壓抑 不去指責他們邋遢的生活習慣或者經常遲歸
新聞提到「中年婦女」「更年期情緒不穩」的時候 他們看了我一眼
裡面有一種原來如此的味道 是原來如此嗎
如果可以 我很願意和這家庭裡的任何一個人交換
讓他們當我 讓我當他們
我是那個爸爸
我沒有做錯什麼事
但所有發生在我身邊的事 都是錯的
--
◎作者簡介
生於民國68年10月16日,卒於民國100年4月2日。
北一女及台大中文系畢。曾任誠品書店商品處影音企劃,定期於誠品好讀撰寫評述,並為KKBOX古典樂、爵士樂長期約稿作者,曾翻譯音樂相關影片。另曾擔任教育部國語辭典編輯,及桃園縣立慈文國中國文老師。出版作品有《生死密碼─名人死亡之謎》《生存密碼─世界未解之謎》,譯有《陽性反應》。
大學時期積極參與同志活動,努力在身分認同與輿論壓力下找到平衡。堅決相信「清醒不是人生唯一的正途」。病後開始新詩創作,累積作品逾千首,文字淺白,卻觸動人心,靈感多來自身邊他喜愛的人、事、物,常說自己的詩刪去贅詞只剩三個字:「我愛你」
--
美術設計:琬融
攝影來源:Flickr c.c│Taichiro Ueki
--
◎小編少年阿Ben賞析
收錄在《下輩子更加決定》中,葉青的〈世界大同〉是第一首阿Ben讀到的她的作品。(阿Ben翻詩集不喜歡照順序來,隨手亂翻才是我的調調)。
這一首詩的語言很不像傳統讀者想像的詩,採用的寫作方式簡單易懂,這種腳色輪流出場的方式,相信有過舞台劇展演或閱聽經驗的讀者們想必更不會陌生。
其實這首詩的閱讀真的不需要過度解釋,但阿Ben還是想稍微提一下葉青的寫作為什麼會成功的問題。這首詩的每個人物的出場都帶著一種理所當然、理直氣壯,讓人可以不用太快提供道德判斷,然後開始提出自己「愛的事物」,再由愛而墜落,這種攀上十層樓高跳水台再墜入泳池的重力加速度讓每一段都完成了兼備人物豐富性與讀者同情性理解的絕望感。最後才到了最後一段,有的詩人會傾向用漂亮的句子來幫這樣的詩收尾,但葉青用了一整段來完成。依靠的是「情節性」。最後一句:「但所有發生在我身邊的事 都是錯的」,讓整首詩裡面最無辜的人成為最悲情的人,而作為家庭中想像上最應該扛起一家之主責任的爸爸,他所能持有的甚至也只是這樣無力的無辜。
這是阿Ben讀到的第一首葉青的詩。那時在捷運上,我讀完,把書蓋起來。再讀了一次,再蓋起來。從捷運的玻璃看著路人疲憊的倒影,忍不住嘆了一口好長的氣。這真是好重好重的人生啊。
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撫摸 ◎何俊穆
撫摸 ◎何俊穆
我曾經撫摸過一張臉,撫摸過
眼睛上的眉毛以及眉毛下的眼瞼,
我曾經撫摸過頭髮,頭髮遮掩的後頸,
頸邊的鎖骨,我曾經沿著脊椎
探索直線,如一把矯正遺憾的尺,
我曾經接近耳朵,觸碰所有進入的聲音
被憂愁決定了的時間,我曾經
停留那顆痣,撕開黑暗的小宇宙,
做最不理想的決定,我曾經握緊一雙手臂
哦對了,二頭肌尚未成形,翅膀
卻缺乏飛行的宿命,我曾經
指向背後的穴道,曾經百般傾訴
而沉默的另外一面,徘徊心門緊閉
我曾經想像鎖孔的造型,曾經以為
自己是那把鑰匙。
--
◎作者簡介
何俊穆,1981年生,台東人,中山大學中文系畢,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碩士,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時報文學獎,現從事寫作、劇場與電影工作。
--
美術設計:陳奕辰
攝影來源:網路素材
--
◎小編賞析
初讀這首詩,小編想到葉青〈世界大同〉的結局:「我是那個爸爸/我沒有做錯什麼事/但所有發生在我身邊的事 都是錯的」。
一個人的人生有多長,有時某種無法解釋的失敗感就更長一些。如果在葉青的詩句裡這是人生全面的坍塌,那麼何俊穆所書寫的,則更近乎一種因單一物事的過度追求而不可得,終於引起其他部分骨牌效應般毀滅的過程。
〈撫摸〉這首詩本身便是一極其親密的隱喻系統,撫摸這動作本身的親密,運作於他人則近乎緩慢底思索,貼近於自身則獨立而哀愁。本詩其實並未明示撫摸的對象為何,但在詩的後半部分都聚焦在相同的處境:一種可見可碰卻始終無法被破譯的心靈。人類的愛有時開始於這樣的撫摸,卻也緊緊被隔絕在這樣的撫摸之外。最悲哀的是想像自己是那把鑰匙的人,卻連鎖孔的形狀卻從未真正明白過。(而這是否又有有著情色的隱喻呢?)
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九一一照片 ◎辛波絲卡 林蔚昀譯
九一一照片 ◎辛波絲卡 林蔚昀譯
他們從燃燒的樓層跳下去
一個 兩個 還有好幾個
有些高一些 有些低一些
照片讓他們的生命停格
現在則讓他們在往地面墜落的途中
停留在地表之上
他們每個人都還是完整的
每個人都有一張獨特的臉
鮮血隱藏得很好
還有足夠的時間
頭髮還可以被吹亂
從口袋裡還可以掉出來
鑰匙和一些零錢
他們還在空氣的範圍內
在那些剛剛打開的地方
所涵蓋之處
我只能為他們做兩件事情──
寫下這段飛行
並且不把最後一句話加上去
--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WisławaSzymborska 1923 – 2012)
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她的詩作結構嚴謹,用字精確,卻淺顯易懂,平易近人。她擅長以幽默、詩意的語言描寫嚴肅的主題如戰爭、死亡,從日常生活中撿拾詩意,以詩歌回答生活。辛波絲卡是波蘭最受歡迎的詩人,也公認為當代最迷人的詩人之一,享有「詩界莫扎特」之美譽。
譯者簡介:
林蔚昀
臺北人。英國布紐爾大學戲劇系學士,亞捷隆大學波蘭文學研究所肄業。多年來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 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譯有《獵魔士:最後的願望》、《獵魔士:命運之劍》、《鱷魚街》。
--
美術設計:旅臺小子
攝影來源:Richard Drew (2001)
--
◎小編賞析
〈九一一照片〉中的九一一顯然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恐怖攻擊事件之專指,而這照片似乎是攝影師 Richard Drew 所拍攝的知名照片〈墜落的人〉(參照 http://goo.gl/QUFbQp)若你也找了這張照片,顯然進入這首詩的脈絡並不是一件過於困難的事情。
但看似簡單,實則這首詩的視角(對待生命的視角)翻轉才是其精彩處。首段陳設了這些生命所遇到的超乎尋常的困境,在安置其位置高低的同時卻又因其悲劇性而被統一了。次段是這些生命如何被以照片的視角與形式保存住那一剎那的生命力。
第三、四段從他們還活著的狀態進行書寫,或者我們可以更好的思索一下這些生命在這些段落中呈現了怎樣的生命型態:在高空中墜落而走向死亡,卻又在那瞬間無比真實的肉體存活著。辛波絲卡在書寫這樣的狀態時極力談其肉體與生命於片刻的極度完整,然後才以末段的不忍來呈現這片刻對於讀者的複雜性。──一個生命為什麼要處在這樣的處境中?是什麼讓他們不能不如此?這樣的生命是活著還是死亡的?而看待這樣的照片,又有甚麼比憐憫與沉默更好的觀看角度嗎?所以辛波絲卡「寫下這段飛行/並且不把最後一句話加上去」,其語言雖簡單,卻撕扯出極其強烈的情感複雜性,令人久久迴盪不已。
他們從燃燒的樓層跳下去
一個 兩個 還有好幾個
有些高一些 有些低一些
照片讓他們的生命停格
現在則讓他們在往地面墜落的途中
停留在地表之上
他們每個人都還是完整的
每個人都有一張獨特的臉
鮮血隱藏得很好
還有足夠的時間
頭髮還可以被吹亂
從口袋裡還可以掉出來
鑰匙和一些零錢
他們還在空氣的範圍內
在那些剛剛打開的地方
所涵蓋之處
我只能為他們做兩件事情──
寫下這段飛行
並且不把最後一句話加上去
--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WisławaSzymborska 1923 – 2012)
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她的詩作結構嚴謹,用字精確,卻淺顯易懂,平易近人。她擅長以幽默、詩意的語言描寫嚴肅的主題如戰爭、死亡,從日常生活中撿拾詩意,以詩歌回答生活。辛波絲卡是波蘭最受歡迎的詩人,也公認為當代最迷人的詩人之一,享有「詩界莫扎特」之美譽。
譯者簡介:
林蔚昀
臺北人。英國布紐爾大學戲劇系學士,亞捷隆大學波蘭文學研究所肄業。多年來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 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譯有《獵魔士:最後的願望》、《獵魔士:命運之劍》、《鱷魚街》。
--
美術設計:旅臺小子
攝影來源:Richard Drew (2001)
--
◎小編賞析
〈九一一照片〉中的九一一顯然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恐怖攻擊事件之專指,而這照片似乎是攝影師 Richard Drew 所拍攝的知名照片〈墜落的人〉(參照 http://goo.gl/QUFbQp)若你也找了這張照片,顯然進入這首詩的脈絡並不是一件過於困難的事情。
但看似簡單,實則這首詩的視角(對待生命的視角)翻轉才是其精彩處。首段陳設了這些生命所遇到的超乎尋常的困境,在安置其位置高低的同時卻又因其悲劇性而被統一了。次段是這些生命如何被以照片的視角與形式保存住那一剎那的生命力。
第三、四段從他們還活著的狀態進行書寫,或者我們可以更好的思索一下這些生命在這些段落中呈現了怎樣的生命型態:在高空中墜落而走向死亡,卻又在那瞬間無比真實的肉體存活著。辛波絲卡在書寫這樣的狀態時極力談其肉體與生命於片刻的極度完整,然後才以末段的不忍來呈現這片刻對於讀者的複雜性。──一個生命為什麼要處在這樣的處境中?是什麼讓他們不能不如此?這樣的生命是活著還是死亡的?而看待這樣的照片,又有甚麼比憐憫與沉默更好的觀看角度嗎?所以辛波絲卡「寫下這段飛行/並且不把最後一句話加上去」,其語言雖簡單,卻撕扯出極其強烈的情感複雜性,令人久久迴盪不已。
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便條紙 ◎宋尚緯
便條紙 ◎宋尚緯
那個晚上我們醒著
聲音都融化成水
我的指節行經囈語的處所
親吻誓言的容貌
碰撞如行星般
所有的字跡都逐漸模糊
一如冬日大雪自遠方而來
淹沒我們兩人的足跡
在雪中我們掌心交疊
握住彼此的溫度,默默地感受
一切都隨著體溫交遞
在電話裡我們都用呼吸對談
未說出的都能被明白
將許多情節寫在便條紙上
貼上牆直到自己能永遠記下
才輕輕地撕下它
同樣的過程只需要彼此
都存有記憶。我的牆上逐漸被我貼滿
又逐漸被我清空
冬日的語言從未如此深刻
冷風將那些記憶鐫刻在
彼此都存在的每一分鐘
所有的秘密都能夠被翻譯
所有的舉動都能夠更神秘
我考古妳所有的歷史
把邊上所有揉成一團的便條紙都取來
小心翼翼地攤開
愣愣看著眼前的字跡
所有記憶都成了漫長的未來
我記得我曾問過永恆的樣貌
當時他只是微笑
默默取下便條紙又貼上
而我現在一如他的模樣
感受掌心的溫度貼滿我所有的牆
《輪迴手札》(逗點,2011:81)
--
◎作者簡介
宋尚緯,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畢。著有詩集《輪迴手札》、《共生》。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來源:CC素材|geralt
(@pixabay)
--
◎小編賞析
本詩選自尚緯的第一本詩集《輪迴手札》,把戀人彼此探索的細節以「便條紙」的意象傳達,傳達每個戀人都那麼努力的想做到理解、溝通的可能。
首段以呼氣般的敘事展開兩個人的親暱世界:「....../一如冬日大雪自遠方而來/淹沒我們兩人的足跡/在雪中我們掌心交疊/握住彼此的溫度,默默地感受/......」,接著詩人寫戀人承諾彼此說不口的那些話,將以便條紙的方式抄寫、傳達、貼在牆上:「....../未說出的都能被明白/將許多情節寫在便條紙上/貼上牆直到自己能永遠記下/才輕輕地撕下它/......」,在那個冬天,戀人們透過便利貼彼此銘刻彼此:「冬日的語言從未如此深刻/冷風將那些記憶鐫刻在/彼此都存在的每一分鐘」,在這裡我想指出,詩人巧妙了轉化「冬天」及其陰鬱的意象,那些銘刻在戀人彼此的記憶在本質上卻又就像是刮過的冷風,卻如此深刻,形成了修辭上巧妙的相似與對立。
詩的末兩段,敘事者「我」視這些便利貼為「我考古妳所有的歷史」,它們被深刻記憶後取下,成為像是戀者的寶藏物;而這些收藏,「我」自信的將之攤開,視「所有記憶都成了漫長的未來」。
什麼是情感永恆的模樣?〈便利貼〉給了讀者我們一個無論視覺或內裡上溫暖的景觀:「當時他只是微笑/默默取下便條紙又貼上/而我現在一如他的模樣/感受掌心的溫度貼滿我所有的牆」。
那些最仔細的理解,是最壯觀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