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主義者 ◎羅葉
昨日失意當左派
今日得意變右派
不好不壞的時候
裝聾作啞
不表態
--
◎作者簡介
羅葉,本名羅元輔,1965年生,台灣宜蘭人,早在建國中學擔任校刊《建中青年》編輯時期,開始大量閱讀現代詩,從瘂弦到余光中,並開始創作,寫下〈蟬的發芽〉,「…時間正潛沉如殼如罈之胸懷/我在時間的胸懷中隱隱膨脹,默默數聽/默默中我將在冷冷之上/更高的秩序中生長」。
1983年進入台大後,逐漸展露才華。大三時,主編台灣大學法學院刊物《台大法言》,並投身台大學運,創辦地下刊物《自由之愛》,其創刊詞「讓我們嘗試檢驗真理的體質/就在土生土長的這塊土地上/我們什麼都該重新認識/百分百的自由與/沒有仿冒的愛」,揭示他對社會正義的堅持與追求。
羅葉先後任職於《南方》、《民進報》、《新新聞》、《自立晚報》、《香港明報》等,並曾於華岡藝校、永和社大、宜蘭社大,作品散見於各報藝文版,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大獎、中央日報文學獎、中國時報新詩獎、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等。
1998年,羅葉因遺傳性宿疾併發腦中風,腦部手術後,返回鄉宜蘭養病,再回到教室,教授閱讀和寫作。最後,用僅剩餘的生命參與創辦宜蘭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國民中小學,用鋤頭、用文字,耕耘出一處樸質、自由的校園,直到2010年初病逝。
(以上簡介轉自: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659040)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來源:CC0|Unsplash (@pixabay)
--
◎小編賞析
羅葉的〈機會主義者〉奉行的批判很簡單,在台灣的社會現實中卻很寫實。
所謂的左派右派區分,在此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形容:自己當員工的待遇不好時為工人發聲,當自己當了老闆時卻又苛扣工人薪資。而當與自己利益不相關的事情時就不表態。這樣的人的批評,到底為的是一個道理,還是一種利益?
先寫「昨日失意」,再寫「今日得意」,這種比較非常的簡單。但可貴在後面能拉出一個「不好不壞的時候」,讓這首詩不會淪為無聊對比式的陳腔濫調,而多了對「不表態者」的批判與懷疑。
或許我們也應該在讀完這首簡單的小詩後反省自己的站位。自己是一個為了公平正義而戰,相信世界可以因此變得更美好的人呢,還是為了自己利益可以隨時變換站位的利己主義者?自己的不表態是因為沒有想清楚、對事情的認識不夠,還是事不關己己不關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