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花架 ◎馬翊航

 


花架 ◎馬翊航
 ⠀
她服膺世界
用力纏綁木架
短短長長的規章
祈禱與否,植物它們不會成為
別的物種。與人不睦
就讀小說
觀察一些挺身而出的凡人
偶爾留客
煮茶
從病歷(一枚閃閃發亮的鈕扣)
擠出雨來
 ⠀
死去的植物
也希望把她留住
細胞在不可見的地方,當抬棺者
選擇祕密,昆蟲或者初期的歷史
 ⠀
失去首級
有所斬獲
敢於放浪
揉捏耳垂
 ⠀
通舖上有幸福女人的殘影
 ⠀
在植物之間期待追問,接送
忍住幾坪的濕氣
堆放
日常的外表與泥土
陰陰然:春到
幾股車,幾股香氣都錯過
 ⠀
 ⠀
自由副刊.2020年7月13日
 ⠀
 ⠀
-
 ⠀
◎作者簡介
 ⠀
馬翊航,一九八二年生,臺東卑南族人,池上成長,父親來自Kasavakan建和部落。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幼獅文藝》主編。著有詩集《細軟》、散文集《山地話/珊蒂化》,合著有《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
 ⠀
-
 ⠀
◎小編 #樂達 賞析
 ⠀
詩人楊佳嫻曾在馬翊航詩集《細軟》的序文中,以「廢墟天使灰」來比擬他的寫作風格與意象群,「棄置之地,被非你非我之物佔領――也就是廢墟。」而這首〈花架〉也能窺見一片纏綿摩娑之後(可能還潛藏著暴力)所迎來的寥落廢墟,甚至與楊佳嫻所舉的〈恍惚〉之例相比,這片廢墟還更進一步地涵納了廢棄與新生的雙重性。
 ⠀
全詩以「花架」的意象來涵括性交易場所與「她」的處境,首先,從標題便可推想出一些端倪――整首詩中似乎隱含著某種支配關係。同樣是蒔花種草的場域,為何詩人選擇從花架而非花園、花圃等來著眼呢?相比於後兩者,花架強調了其「框架」與「讓花依附」的特性,諸多蔓生的花需要仰賴、依附於花架之上方能生存,而花架本身或許無意於此,卻足以決定、主宰了花朵的發展與一生。這套花架的關係隱喻隨後便在第一段映現,以花擬「她」,以「木架」、「規章」等來比擬這場關係中的主宰者,並透過花與木架之間「用力纏綁」的互動來點出性交媾的現場,然而,無論這些花再怎麼努力,仍始終擺脫不了他們作為「植物」的身分,彷彿已是先天命定一般。也因此,縱使遇到不睦、衝突、違逆自身意願的時候,如花的她也只能選擇隱忍,試圖從小說中勇於為自己挺身而出的人物來得到些許寬慰,但諷刺的是,在小說裡外的對照下,反而更突顯出現實的無力感,甚至她所觀察的還是一位存在於虛構中的小說人物,使那對目光更顯得哀戚而無奈。
 ⠀
或許是詩人在筆鋒間的一絲憐憫吧,讓懷有幽思、幽怨的她「偶爾」能有聽者的陪伴,但是她並未發言,而只是從展演於外的鈕扣與體現內在的病歷中,讓萬千辛酸之語隱含於如雨的淚中,「擠出」一詞或許也點明了這位幽怨女子早已對此習以為常,或是不斷壓抑自己真實的情緒,使悲傷的淚竟需要使力而刻意地才能流出來。來到第二段,詩人將死亡引入了情境中,作為蔓生植物的她,在許多次纏綁與後遺症(病歷)的輪迴之後,終將迎來死亡。真正希望留住她的並非他人,而是某種迎向衰敗消亡的宿命,甚至連體內細胞也親自為她送葬,益發顯得孤寂。而在此段的最後一句,卻接連出現三個看似無關的詞語――祕密、昆蟲、初期的歷史。祕密或能泛指一切隱而未言的事物,昆蟲於花而言,既是授粉者也可能是摧殘者;至於初期的歷史,如果說歷史呈現了人的生命與演進歷程,那麼「初期的」歷史是否也意味著身為花朵的她,同樣可能在纏綁之後迎來新生?
 ⠀
其後,第三段皆以相同的字數,交疊「狩獵」隱喻與實際景況,來呈現整個花架裡主宰者的優越與獵豔的主從關係,而第四段僅使用一句來描繪事後的餘景,被支配者獲得了短暫的性的幸福,但在旁觀視角下卻是一枚不完整的殘影。獵人已完成狩獵,從獵物身上取走了所想要的事物後,便棄置了殘軀,任其演變成廢墟。然而這片廢墟,卻在最後一段預示了初期歷史的到來。
 ⠀
「在植物之間期待追問」一句,或許表現出她(性工作者)對於交媾的對方(付費享受服務的顧客),仍抱有一些交易之外的期待與想像,但是之後便獨自隱忍著狹仄、濡濕的空間,堆放自己在性展演過程中所呈現的外表,一切如常循環著,然而,詩末卻忽然出現「泥土」與「春」。我認為,「春」一方面可以指涉春思、春情,另一方面卻也更鮮明地點出了實際懷於體內的春。泥土在日常中不斷於體內層層「堆放」,以供播種;而這片棄置的廢墟也在「陰陰然」的虛實描繪間,迎來春天。廢墟既是被拋卻、荒廢的所在,卻又蘊含了初始的新生,同時兼容了毀棄與重生的一體兩面,即使如此,那些車與香氣(相對於濕氣的她)將不會現身,就此錯過了與自己有血脈相連的春之誕生,一段剛揭幕、正步向初期的歷史。
 ⠀
整首詩承襲了《細軟》以來哀美幽微的風格,以及對感情關係或性本身的觀照。許多筆法細緻之處,針織綿密,皆透顯出極其細膩而曖昧難明的情思;內容依然與情愛相關,但是其中的「她」形象與「廢墟」的多重性等,卻使它創發出新樣態,別於以往而可見詩人與詩的共同成長。且由於詩本身潔淨的語句與巧妙的意象穿插,使讀者得以在豐富的想像空間裡,揣想出新的可能。
 ⠀
 ⠀
▲填問卷抽詩集《細軟》:
 ⠀
朗讀|馬翊航
剪輯|林宇軒
攝影|辛品嫺
場地|楫文社
贊助|國藝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