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1日 星期日

懷想 ◎李蘋芬

 


懷想 ◎李蘋芬
 ⠀
失眠者的拖磨技術
悲喜交錯,細部的無理放大
想過的人,一遍一遍
押滿他的形影,輪廓
稍稍傾向於更好
或更荒唐
 ⠀
列車駛過半空
暗夜,徒然一行懸盪的光
刺入異鄉的尼龍窗簾
我賃居在久無人來訪的公寓
古書店比鄰
車站有異國人喃喃念著基督
 ⠀
暗夜,那除霜的噪音
竟依著奇異的理智持續
三點半,懷想拖行李的過路者
嘴邊吃上一點醬油,一小叢炭火
一桌子生人
在紅燈籠下揭開底細
 ⠀
近四點,每戶存著少許信仰和牛乳
半闔眼的夢
將白天所貯存的
挪進門的這一邊
 ⠀
 ⠀
-
 ⠀
◎作者簡介
 ⠀
李蘋芬,有詩集《初醒如飛行》,曾獲詩的蓓蕾獎、台北文學獎,入選台灣詩選與九歌年度散文選。現居木柵,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生。
 ⠀
-
 ⠀
◎小編 #品嫺 賞析
 ⠀
全詩以失眠作為主題,詩人李蘋芬以精緻的文筆,從旁白的全知視角,帶領我們進入失眠的夜晚。從詩題〈懷想〉來對應首節,失眠者的心思似乎變得易感而脆弱:「想過的人,一遍一遍/押滿他的形影,輪廓」過去的人造就了自己現在的模樣,而真正的自我似乎已經被擠壓、塑形。而這究竟是讓自己變得更好,抑或是更荒唐?這個問題似乎也在腦中成了未解的謎。
 ⠀
第二節跳脫了思想的縈繞,像夢一般在自己的城市遊走,彷彿成為出竅的靈魂。古書店、車站、公寓等元素建構出詩中的場景,同時也幫失眠者賦予多一層身分:異鄉遊子。本應寂靜無光的夜晚,卻不斷有光刺入、傳來異國的喃喃聲,增添了不安的焦慮,以及與世隔絕的孤獨感。第三節開始,詩人更具體地將時間加入了詩行,並把「除霜的噪音」和「奇異的理智」連結在一起,試圖透過感官與思緒的交融,製造出一種更為朦朧迷離的情境,一切就在這些「生人」揭開「底細」的夜裡,失眠者的心緒也似乎憑藉著這首詩,和每一位讀者坦露自己。
 ⠀
「門」做為一個區隔空間的中介,除了可以影響歸屬感與安全感,更是向讀者告知:他已經從生活中/懷想中眾人的「那一邊」回到了自己的「這一邊」。全詩浮現隱隱的陌生感,把將入眠卻未入眠的奇思異想,細緻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尤其是空間感的營造,讓讀詩時有明確的線索可以一步一步,隨著詩句進入到失眠者的心理活動之中,在虛實交錯的安排之間,彷彿讀者真的和失眠者一同經歷了這些懷想。
 ⠀
 ⠀
-
 ⠀
 ⠀
朗讀|李蘋芬
剪輯|林宇軒
攝影|辛品嫺
場地|方寸書店
贊助|國藝會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