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4【本日菜單】
食材:要來的飯
調味:陽光的味道、水鳥的足跡、滅絕的物種
營養成分:
珍珠與眼淚 100%
權力 ?%
鈔票 ?%
♪
誰不是要飯的呢 ◎隱匿
打來山林間的野獸
摘取樹上的結果
跪求土地賜予豐收
曾經人們心懷感激
向天地父母要來
珍貴的一碗飯
從第一口乳汁
到最後一碗
自己吃不到的飯
沒有一口不是要來的
有些帶有陽光的味道
有些印著水鳥的足跡
有些是滅絕掉許多物種之後
才換來的
每一口都得來不易
每一口都是珍珠與眼淚
而今人們以為飯
是用鈔票買來的
是以權力換來的
似乎唯有這兩種滋味
才是美味
帶著滿嘴鹹腥與腐臭
踩著成堆的屍身往上爬
殺紅的眼早已看不見
原來自己也在
那裡面
♪
◎作者簡介
隱匿
隱匿,貓奴,曾經營淡水有河book 長達11年。著有《自由肉體》、《怎麼可能》、《冤獄》、《足夠的理由》、《0.018秒》、《永無止境的現在》、《幸運的罪》等詩集,以及散文集《河貓》、《十年有河》、《貓隱書店》、《腦洞與星空》、《病從所願:我知道病是怎麼來的》等。曾獲2016年《台灣詩選》年度詩人獎、第50屆吳濁流文學獎新詩首獎,並以《病從所願》與《幸運的罪》分別榮獲Openbook2022年度好書獎以及2024年台灣文學金典獎。
♪
◎小編 #焦糖的奴才 賞析
聽聞曾拿過藝文補助者都是「要飯的」。
〈誰不是要飯的呢〉從山林野獸與樹上結果開始,以人類最初始與自然間的施與受,反思現代社會唯金錢與權力獨尊的價值判斷標準。「飯」作為生存所需的意象,透過詩的結構層層推進,呈現出人類在走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進程中,對於生存的想像日漸狹隘、扭曲,甚至腐臭。在從過去指向此刻的線性敘事之中,不斷地回應、提醒與質疑「要飯」的意義,是謙卑與尊敬,也是鄙視與腐敗,透過重重對於「要飯」的叩問,指出所有人都在「要求」與「被給予」的位置,沒有誰從頭就站在至高點,沒有誰是乾淨的。詩人以深刻的反思與諷刺的結尾,巧妙拆解「拿過藝文補助者都是要飯的」的框架,從要飯的本質揭示「所有人都是要飯的」,又有誰可以說自己置身事外呢?
#誰的飯不是要來的?
「跪求土地賜予豐收」、「曾經人們心懷感激」最原初的生命所需,是透過大自然的饋贈與滋養,人們已謙卑與恭敬的姿態,記憶並感恩每個得以生存的點滴。
「從第一口乳汁」在意識與行為都尚未成熟前,完全由另一個生命體供給養分的時刻,點出「要」的另一面,為單向且不求回報的給予和滋養。因此,在人的生命過程中,「沒有一口不是要來的」且「每一口都得來不易」「每一口都是珍珠與眼淚」,是人們需要不斷透過對歷史(不論是人類群體或個人自身)的反思,從能看見一路上「陽光的味道」、「水鳥的足跡」與「物種的滅絕」,所得、痕跡與失去都應該被記憶與感謝,那都是要來的飯,都是構築一個人、一群人的碎片。
#單一的味蕾:金錢與權力成為唯一標準
如今人們已然忘記那些珍貴的饋贈與滋養,「鈔票買來的」與「權力換來的」成為唯一的價值來源,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曾經的物質與情感流動被全面否定,只有實質利益的交換「才是美味」。
藝文產業的運作同樣作為一種難以被標準化的生產,因此難以納入以金錢與權力衡量的體系中,然而若將一個社會的運作看作是人體的生存,人所需的養分與味覺,絕非僅是單一性的。如何才是美味?如何才能是美味?
#誰不是要飯的呢?
最後,在獨尊金錢與權力的價值體系裡,忘記了自己一直以來受到的給予,「殺紅的眼早已看不見」以為自己站上施捨的位置,進而展開掠奪與傷害,全然忘卻「原來自己也在」「那裡面」。
「那裡面」的位置除了是「成堆的屍身」,同樣也是作為接受養育與饋贈的要飯者,點出在利益的戰爭中所有人都遍體鱗傷的同時,亦扣回題目「誰不是要飯的呢」。
♪
文字編輯:覺得焦糖變胖但不敢縮減御膳的焦糖的奴才
美術設計:芃萱 @sunny__901205
♪
【明日菜單】
狀態:未知的搖晃的安穩的甜味
建議備料:糖粉
#誰不是要飯的呢 #隱匿 #貓奴 #要飯 #飲食詩選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詩 #現代詩 #新詩 #小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