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海葡萄 ◎沃克特(Derek Walcott)(奚密譯)

 



2025/10/21【本日菜單】

食材:海葡萄

調味:奧德賽、迷戀與責任、人性衝突

營養成分:

疲憊與掙扎 70%

古典詩歌 15%

加勒比海風情 15%

󠀠

󠀠

海葡萄 ◎沃克特(Derek Walcott)(奚密譯)

󠀠⠀

那斜倚在日光中的帆,

厭倦了島嶼,

翻越加勒比海的一隻歸舟

󠀠⠀

可能是愛琴海上航向

家門的奧迪修斯;

身為父親和丈夫的

󠀠⠀

思念,在崢嶸的酸葡萄藤下,

好像通姦者聽見瑙西卡的名字

在每一聲鷗鳴中。

󠀠⠀

無人得享安寧。迷戀和責任

之間的古老戰爭

永無止日,也未曾改變過

󠀠⠀

對那在海上或岸上漂泊,

此刻拖著涼鞋蹣跚返家的人,

自從特洛伊吐出最後一口火焰,

󠀠⠀

瞎眼巨人用磐石扛起水槽

興風作浪,偉大的六音步詩

終結於疲憊的浪花。

󠀠⠀

古典可以解憂。但仍然不夠。

󠀠⠀

󠀠

◎作者簡介

󠀠⠀

德瑞克.沃克特(Derek A. Walcott,1930-2017), 聖露西亞詩人。

󠀠⠀

1930年1月23日生於聖露西亞首都卡斯翠(Castries),父親渥維克(Warwick Walcott)乃英屬地巴貝都斯島的英裔後代,母親亞莉克斯.方羅蒙特(Alix van Romondt)為荷蘭屬地聖馬特島的荷裔後代,他的身上同時流著英吉利、荷蘭以及非洲的血液。英文是他的母語和創作語言,同時也精通法文、拉丁文和西班牙文,他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的集合體。

󠀠⠀

沃克特是一位詩人、戲劇家和畫家。從1948年自費出版第一本詩集《詩二十五首》以後創作不斷。 曾獲得牙買加藝術顧問局獎、根尼斯詩歌獎、英國皇家學會文學獎、小百老匯劇本獎、大英帝國勛章、麥克亞瑟基金會「天才獎」、聖露西亞最高榮譽十字勛章……等,更在199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

(參考自《海的聖像學:德瑞克.沃克特詩選》)

󠀠⠀

󠀠

◎小編 #樂達 賞析

󠀠⠀

「海葡萄」(sea grapes)是什麼樣的水果,作為標題,究竟如何跟整首詩、奧德修斯神話與其他元素相互周旋呢?本月11號曾跟大家分享希臘詩人卡瓦菲斯的〈伊薩卡島〉,而同樣是荷馬史詩《奧德賽》的變體,來到這首〈海葡萄〉,英雄奧德修斯(奧迪修斯)又呈現出什麼樣的新面貌?此外,2024年11月24日,每詩也曾分享過聖露西亞的諾獎詩人 #沃克特,其代表作之一〈 #幽暗的八月 〉,透過環境的晴雨、傷痕及幸福等,探問、體悟我們如何在生活暨生命中「 #愛陰天一如晴天 」;而今天,藉由這首〈海葡萄〉,以水果之名,小編想跟大家一同走入這一系列永無終止的戰爭及拉鋸。

󠀠⠀

整首詩交錯、穿梭於兩種情境或時空之間——由敘事者所見、描述出的加勒比海景象(海面上的帆船、返航後「拖著涼鞋蹣跚返家的人」),以及由敘事者同步聯想到的、對於史詩《奧德賽》的遙想和重新詮釋。換言之,古典與現代,隨著詩行的推進,不斷在詩中呼應、指認彼此,也相互拉鋸著。不單是兩種大海的疊合,又如同在許多古典作品和神話中,#甜美的葡萄 、以及由它釀制而成的美酒,反覆出現於無數餐宴和酒神所到之處;然而來到這首詩中,反而是由原產於加勒比海及美洲、口感 #酸澀的海葡萄 ,取而代之,呈現在讀者眼前。

󠀠⠀

一切元素、整幅畫面如此相似,卻又從許多細節中暗示著某些事物的變質和衝突。從古典作品中繼承而來的圖像及聲音,有時能伴同我們一起面對當下的感知經驗(像是每逢中秋、見到滿月,總是能再度聽到人們談「千里共嬋娟」等等),但敘事者暨詩人也同樣深深體會到,古典可以與我們共感,「但仍然不夠」——某些「永無止日」的 #古老戰爭 其實仍在進行,並沒有隨著古典作品或某一時代的結束而就此完結,直到現在「也未曾改變過」。

󠀠⠀

就這樣,形式上保持著每節三行、最後由單句成一節俐落收尾的平穩節奏,而在內容中則隱含了許多幽微的變異與衝突;像是遠看平穩遼闊的海面,孤舟深入卻又見識到當中的暗潮洶湧——敘事者暨詩人,娓娓道出另一種版本的奧德修斯神話。

󠀠⠀

「瑙西卡」(Nausicca)是《奧德賽》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當奧德修斯遭逢海難,狼狽淪落到某座島上,與此同時,島上國王的公主瑙西卡依循女神雅典娜的夢中指引,來到河邊洗衣服、遊玩,因而遇見了落魄的奧德修斯。瑙西卡隨後帶他回皇宮,善待有加,連同國王在內一起聽這位英雄分享各種奇遇,就這樣共同生活了好一段時間。後來國王發現瑙西卡對他別有情意,遂向奧德修斯正式提親,想成全他們的幸福,但是奧德修斯以家室為由,婉拒其好意、重新啟程返鄉。不過,來到史詩尾聲,當奧德修斯終於回家見到妻子,講述這十年來的所有經歷時,關於瑙西卡的部分卻隻字未提。

󠀠⠀

瑙西卡與奧德修斯的幽微關係,以及故事中的留白,於是吸引了許多讀者的延伸想像。像是來到這首〈海葡萄〉,比起堅守高尚道德、從未動搖的英雄,奧德修斯反而以「 #通姦者 」的形象現身,將這名倫理的代言人重新詮釋為一個夾處在道德和情欲之間掙扎,更為立體、複雜而疲憊的「蹣跚返家的人」。身為父親和丈夫的「 #責任 」,以及跟瑙西卡相處而萌生的「 #迷戀 」,兩者在奧德修斯心中展開永不結束的衝突。甚至「每一聲鷗鳴」都暗示著不倫,甚至整趟返航冒險,終究結束在「疲憊的浪花」而非任何偉大光彩。

󠀠⠀

「無人得享安寧。」

󠀠⠀

酸澀的「海葡萄」,便從中恰如其分地取代甜美果實,隱喻著源於人性和複雜現實的種種衝突——涉及倫理與情感,欲望與責任,並由古至今,從前人作品來到現代語境中——以奧德修斯為切入點,詩人帶我們回頭看見了亙古不變的生命本質。

󠀠⠀

即便不是通姦,然而我們終其一生,難免會遭逢種種不得已的衝突與抉擇。奧德修斯的人性拉鋸,可以隨著《奧德賽》這部「偉大的六音步詩」的收尾而結束,但畢竟我們不是故事角色,而是現實裡活生生的人,這一系列古老戰爭,終究會在生活中延續下來,困擾、變化、伴隨著我們。

󠀠⠀

因此,「古典可以解憂。但仍然不夠。」古典作品可以讓我們知道某些生命糾葛和人性的複雜面,自古而來一直存在著,或許讀者也能從文字中收穫共鳴與安慰,但回到文字之外,我們仍得繼續作為一名疲憊的旅人。人生本非安寧單調的詩篇,無數的跌宕起伏、內心交戰,正是我們深刻投入生命情境中,最真實的寫照。

󠀠⠀

󠀠⠀

文字編輯:碩三生活好疲憊的樂達

美術設計:仍為了心中所珍視而繼續努力的樂達

󠀠

󠀠

【明日菜單】

狀態:有鈣質且營養豐富的黑色幽默

建議備料:媽媽(?)

󠀠

󠀠⠀󠀠

#海葡萄 #沃克特 #奧德賽 #Walcott #諾貝爾文學獎 #海的聖像學 #奚密 #古典 #瑙西卡 #迷戀和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