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第三水曜海域 ◎平田俊子(馮啓斌譯)


 


2025/10/26【本日菜單】

食材:睡著的我

調味:海洋、夢、外套、平日晚上

營養成分:

夢與熟睡 15%

被晾在一旁的舊外套 5%

非常可愛的日常 80%

第三水曜海域 ◎平田俊子(馮啓斌譯)

鴿子睡覺的時間與

喜鵲睡覺的時間之間

有一聲槍響

螃蟹睡覺的時間與

捲貝睡覺的時間之間

有蒼白月亮圓缺

鍋子睡覺的時間與

看守人睡覺的時間之間

有隱密的航海

來了風

起了浪

船艙裡慌慌張張

老鼠四下探索

門自己打開

砰地關上

在夜最深的時候

船首抵達了

椅子睡覺的時間與

人好像快要倒下之間

有兩封被燒掉的信

溢出來的水與

地毯之間

有短暫的擁抱

哪裡都不去

在被封住的

夢的黏液裡溺水時

只不過是被捲入

睡眠的漩渦

暫時的靈柩與

躺下的人之間

有遺留下來的

舊外套

烏雲與

我之間

有還沒吃的晚餐


◎作者簡介

平田俊子(Hirata Toshiko,1955-)

出生於島根縣,畢業於京都立命館大學文學部。 1983年以〈關於鼻瘜肉〉等六篇作品獲得《現代詩手帖》第一屆「現代詩新人獎」,引起詩壇矚目。自1984年出版首部詩集《蕗蕎的報恩》以來,陸續發表了《戲言的自由》(獲紫式部文學獎)、《詩七日》(獲萩原朔太郎獎)、《終點站》(獲晚翠獎)等多本詩集。 同時,她也出版《雙人乘坐》、《甜蜜的傷》等小說或劇作。並曾在NHK電視台舉辦的全國性「詩擂台」即興詩作比賽中,擊敗詩人白石嘉壽子,成為第三代冠軍。她也曾受邀為臺北詩歌節、高雄詩歌節、太平洋詩歌節的國際貴賓。

(引自《詩七日──平田俊子詩選》作者簡介)

⠀⠀


◎小編 #樂達 賞析

今年的臺北詩歌節「縫隙之光」(Light through Cracks✨)邀請到非常多出色、平時卻少有機會接觸的外國詩人,其中一位便是小編今晚想分享的日本女詩人平田俊子。執起筆如小巧又老練的剪刀,探向一天三百六十五天,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裡,將每一幅看似難登大雅之堂、卻讓人親切玩味的日常片段,小心翼翼裁剪下來,重新在如詩、更如戲言的語言中,自由自在地縫紉、刺繡、有時交錯以逗趣天真的念頭,長此以往,慢慢織就出一床可愛討喜、卻又世故而溫馨的大拼被。(幸運的是,今年也同步出版了首本中譯詩集《詩七日:平田俊子詩選しなのか》,一面非常可愛的大拼被……)

而當詩人在詩集裡展示這面拼被時,讀者既能親密地撫觸,源自日常的深愛與歷經歲月的和藹慈祥,同時又能在閱讀之餘,彷彿被點醒般,回身看向自己的平凡日子,並將它們更新、上光。像是洗衣服前將衣服內裡往外翻,讓讀者用接下來的時光加以洗拭,喚醒衣物與棉被、日曆與內心的清新可喜,重新跟自己的日常展開初戀。

每當頻繁的小地震再度發生,當大家習以為常、上網發布或檢查地震文時,也有人會好好發脾氣,教訓腳下可惡的地球呢——「地球啊 你這傢伙/不管何時/你只要愉快地旋轉就好/搖擺這種事/就交給被風吹拂的花朵或/曬在庭院裡的衣服/你這傢伙就永遠給我/天真地旋轉!」(節錄自〈不要搖了!〉)而在〈十四月七日〉一詩中,詩人前前後後竟說了40次「平凡」,如同一輪又一輪、重複的日子,而當讀者讀過、經歷過這一次次平凡瑣事之後,卻又察覺不到任何厭煩的口吻或情緒,反而會聽見隱身於其中的詩人,一說再說:「平凡令人愉悅/平凡令人開朗」。

來到今晚分享的這首〈第三水曜海域〉,彷彿也在某月的第三個星期三(水曜日)當中——這個平日裡絲毫不特別的一天,不為什麼而隨心地被點出來,卻又足以指向其他任何一天——窺見某個或許因工作或家務疲累,連晚餐都還沒吃就不小心睡著的身影。💤

整首詩接連運用「在★★與☆☆之間有♪♪」的句式,羅列各種情境並推進詩行。在這每一個情境中,讀者既能憑藉想像來讓各個元素之間,自由產生關係(或許,睡著的鴿子在槍聲之後就逝去或被嚇飛走了,後來又飛來喜鵲在同樣的地方入睡了……);又可以從詩中反覆出現的「睡覺」與時間的存在,默默察覺到在這段或長或短、不知過了多久的時間裡,某人的睡眠正在進行著,而許多看似不經意的畫面片影彷彿又默默加以勾勒。(或許,在這睡著的過程中,水不小心滿了出來或被打翻,溢出來的水和被弄濕、等待變乾的地毯之間有一份「短暫的擁抱」)

與此同時,在全詩中跟「睡覺」一起頻繁現身、相互指認的是跟「海」相關的詞彙。在「夢的黏液裡溺水」,打起瞌睡的人「只不過是被捲入/睡眠的漩渦」,在這第三個水曜日的睡眠海域中,如船航行,抵達「夜最深的時候」。更有趣的是,可愛中帶點諧謔,接近詩的結尾,詩人將這個才脫下外套放一旁,沒多久就癱倒睡死的人所躺的地方(比方說沙發)描繪為「暫時的靈柩」,在醒來前,短暫的死亡只會不斷延續。而讀到結尾,讀者更會心一笑地發覺,這個睡死的人正是詩人暨發話者「我」自己——而「我」竟然連晚餐都還沒吃!!

悄悄隱去身份和情境,隨著詩句行進才慢慢明朗化,從而推想、發覺出在讀者眼前的身影,正是詩人拿自己的經歷來重新表演與逗樂。透過這般自我打趣、自由的戲言,讀者也能重新發覺日常生活的小小奇跡,回味、玩味之間,或許默默感受到——每一天的生活,原來是這麼地可喜又可愛!


文字編輯:十月第四個金曜日,在唭哩岸的有河書店寫完賞析的樂達

美術設計: #芃萱 @sunny__901205


⠀⠀

【明日菜單】

狀態:阿爸的柿餅、水潤餅和炒米粉

建議備料:海岸線的風箏、風中的歌聲、記憶、歡喜


#第三水曜海域 #平田俊子 #晚餐 #日常 #臺北詩歌節 #縫隙之光 #TaipeiPoetryFestival #戲言的自由 #詩七日 #しなのか #馮啓斌 #黑眼睛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