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7日 星期一

戲為六絕句  ◎楊牧


[利文祺專欄 ▍文學騎士歷險記]
  
戲為六絕句  ◎#楊牧
    
但或許入秋以後我們
就漸漸熟悉這樣的旋律
有細微的蚊繩在林間空地
斜照的陽光裏背誦四行詩
    
老樹們專心蒂落著水果
為那抑揚頓挫的句子寫標點
你說不是標點符號是拍子
轉瞬間完成了一首四行詩
    
黃昏以後沒想到竟下了
一場好雨,入夜星座輝煌
天使們在開會討論天氣統
一的問題。聖麥柯獨持異議
    
我主張這些俟秋後再說
現在請聽(你說現在就是
秋後)晴與無晴的和聲
在水涯和內地澎湃,浮沉
    
蘆葦叢無端地憂鬱著
垂落白頭懨懨不語,他和
你一樣歡喜看流水起承轉合
但不贊成昆蟲吟唱四行詩
        
既然如此現在輪到我休息
拖腮看季節的修辭學隨人稱
而變化:大雁在天上書寫
一首風煙蒼茫的四行詩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Flickr c.c.|Shelby Bell (https://www.flickr.com/photos/vwcampin/22515396881/ ),原圖加上文字、logo,依照CC分享(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2.0/ )
         
--
         
◎小編利文祺賞析
    
杜甫的〈戲為六絕句〉以六首絕句,評論當時文風,當大家崇古賤今的時刻,杜甫認為各時代各有特色,但同時也勉勵同時代人「別裁偽體」,學會裁汰不好的詩,並以詩經風雅為典範,並「轉益多師」,多方學習。
    
楊牧的同名詩與杜甫相差迥異。兩著的形式或許一樣:杜甫乃以絕句成言,楊牧的詩節亦仿絕句寫成,並呼應題目「戲為」,一種遊戲精神,看似相似卻又全然不同。但在內容,楊牧與杜甫南轅北轍,杜甫乃針對各詩人討論作品,另一方面,楊牧所關注的卻是詩藝本身,也就是說,排除了品論詩人所帶來的時代侷限,而將焦點放在「大自然」如何使詩人完成一首「詩」。
    
這也是楊牧版的〈戲為六絕句〉相對艱澀的原因。然而可以確定,詩人透過這首詩,討論為作詩的過程。前兩節為討論詩的形式,如第一、二節為蚊蠅背誦四行詩,以及老樹為句子寫標點,創作者聽見自然中如詩一般的韻律,那天然的韻律使「你」瞬間完成一首詩,彷彿不費力氣,詩與自然如此完美吻合,相互映照。在第四節,敘述者「我」提議專注於當下,並看到「晴與無晴」這樣完美的雙關,既指涉了語言(詩),也指涉了現象(自然)。在第五節,「你」與蘆葦對於詩歌有一定的成見,選擇流水的起承轉合,而非昆蟲的四行詩。但在第六節,敘述者「我」似乎不帶成見,退居於後,休息並滿足於當下,望向季節的變化,看「自然」成就的任何「可能」,也因此,他看到了大雁寫就的完美四行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