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9日 星期日

緩緩 ◎鹿苹


緩緩 ◎鹿苹
 
一向是這樣
錯把狗尾草當成麥子
該觀星卻遇上了無色黑夜
該攀向天空卻潛入了深海
當低低南風掠過穀倉時
一向是這樣
這不具名的地裡
我正收割著狗尾草
 
--
 
◎作者介紹
 
鹿苹
出生於台北。
 
成年後,總在不同語言的城市中生活,在無法悖逆的境遇下搬遷。
常感覺自己生命的過程錯置而又遲緩,往往在後一段人生中經歷了前一段;因寫日記而出版了詩集《流浪築牆》,為探訪詩人 Nizar Qabbani 的故鄉而去了遙遠的敘利亞。離開一年後,敘國的內戰爆發,恐怖分子飆起,數百萬難民流離失所。小說《左手之地》由此而起。
 
--
 
◎小編泓名賞析
 
鹿苹交出的作品很多都是關於流浪的。
 
而流浪的本質,再於探索邊界,但去了那邊,一切會好起來嗎?
據青鳥 BLEU & BOOK於讀墨的書評:
 
「有次鹿苹和朋友進行一趟不消費的旅行,十二月聖誕假期,加拿大的魁北克寒冷無比,沒有人會在路上行走,沿途盡是白雪。她們一行人在民宿裡用勞力換取幾天的住宿,恰巧正逢跨年夜,她們負責清洗廚房成堆的餐具和杯盤,直到半夜兩點才得以休息。但大通鋪房只要有人進出,燈便會開開關關。於是鹿苹用手遮住眼睛,瞬間滿手油膩的氣味,讓她不禁懷疑,到底她為何在這裡?思考上的反抗使她明白,即使流浪也離不開所謂的社會系統。」
 
為了擺脫社會磨損而追求自由,
自由卻要妳充滿油膩。
 
自由真的在那邊嗎?
 
▍  
以「一向」開頭,揭示了徒勞無功的本質。
而「一向是這樣」,轉變了語言的用法:
 
通常是這樣 轉化成
一向是這樣
 
將這個詩的不可親近度拉高,因為轉換成不熟悉的用詞的背後意義,來自於暗示讀者,接下來我將會提及比較深刻、重要的概念,請好好看著。
 
錯把狗尾草當成麥子
該觀星卻遇上了無色黑夜
該攀向天空卻潛入了深海
 
三句就是這首詩想談的。
一種目的地錯誤的旅程(目標、生存)。首先把狗尾草不能吃的物品,當成麥子,暗示著生存之錯誤。想要觀星,卻沒有星星,昭示運氣的失效。最後,想要向上,卻直直落下,旅程上,根本錯誤。
 
詩語言掌握上,也很單純,力求讀者馬上進去,因此用「三的結構」:
錯+該+該
後兩句字數的長度一樣,對齊。
 
交代完核心的部分,藝術的部份便來到了。
 
當低低南風掠過穀倉時
一向是這樣
這不具名的地裡
我正收割著狗尾草
 
穀倉代表著旅行的某地,不具名代表作非常忙碌,忙碌到無法辨認自己的位置。正在收割狗尾草,是一個明知如此,卻仍要執意進行的信念(亦或命運)。短短的這一首詩,可以做為閱讀鹿苹這位「詩人與小說家」雙重身分的一種辨認、總結。
 
自由真的在這邊嗎?
交出《左手之地》的她,心中也許有個答案,就讓我們更拭目以待之後能不能用更多的作品告訴讀者吧。
 
--
 
美術設計:泓名自己畫
圖片來源:泓名自己畫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跨界 #斜槓 #狗尾草 #敘利亞內戰 #旅行詩

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阿屌 ◎謝予騰


阿屌 ◎謝予騰
 
阿屌,我想我們
都已經衰老
當我們喝不完整箱啤酒,殘局
最後無人收拾
徹夜之後也註定頭痛,才認清終究
必須剪下皮膚
黏貼那些他人燒燬的傷口。
 
我說過,彼此
是中箭的麒麟
雨勢在惡龍盤據的烏雲下
未曾停歇──我們擊倒眼前
最龐大的獸,才發現背後
仍有月圓夜裡變成星星的孫悟空。
 
阿屌,你的世界已遠離了三分線
而我斷裂的韌帶也退出中外野
回憶我們是否曾經為誰全力奔跑
卻只想起日劇裡
不斷求婚的山下智久。
 
阿屌
我們都已衰老。阿屌
世界開始每年健檢你的鈴木和我的紳寶
以為我們忘記自己
曾經為了一首詩而淚如怒濤
忘記你曾奮力清理拉法葉的鐵鏽,忘記我
曾困守一座霧島。
 
記得吧,阿屌?他們真心真意地以為我們
已在他們的眼底衰老。
  
--
 
◎作者簡介
 
謝予騰,1988年生,臺南新營人,嘉大中文系、中正台文所畢業,現任專科講師,於成大中文博班就讀。
 
原來想離開島嶼南端到東邊去,但兜了一圈仍是留了下來;企圖去完所有離島,明明並非難事,不知為何也已拖上好幾年。
 
念了博班,因為運動量減少與身體衰弱的緣故,放棄了一些嗜好,除了詩、酒和棒壘球,也偶爾寫點散文、科幻小說與學術論文。
 
寫作的意義開始有了如稀微晨光之感,沒有載欣載奔的孩子和與子成說之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怎麼走上歸途或靠岸;當人開始無可挽回地往中年靠近,夜裡便不再有新鮮的夢,年少的往事總將自己驚醒,接著襲來的便是深不見底卻又步步逼進的惆悵。
 
以臉書為寫作基地,出版詩集《請為我讀詩》、《親愛的鹿》,小說集《最後一節車廂》,作品散見詩刊、雜誌。
 
--
 
◎小編林宇軒賞析
  
謝予騰的《最後一節車廂》是一本很「緩慢」的短篇小說集,雖然每篇故事的情節各有不同,但進行到最後往往都會朝著「不那麼幸福快樂」的走向作結,呈現出滿滿的「鬱卒」之感。書中每篇小說都和現實生活有緊密的連結,雖然每篇的故事都不相同,但在相似的地理背景與角色個性下,使得故事與故事之間有著微妙的關聯、整本書有著一種「完整性」。
 
謝予騰的詩也是如此。當代現代詩的創作者中,很少有人會在詩作中以「句號」為每一節作結。不只這首詩,在其他詩作中謝予騰也大多使用這種特殊的形式。這鍾形式有什麼特別的呢?節末的「句號」將會「節」與「節」斷開,因此每一節必須要有一定的「完整性」。這或許是謝予騰自己的書寫習慣,但同時也形塑出他獨特的風格。
 
這首詩的內容不會太難理解,所以這裡主要針對形式上做討論。除了以上提及的句點之外,相信各位在閱讀時也已經發現了:這首詩在「音樂性」的安排,除了讓換行的「節奏」沒有做作之感,在「音韻」上也有特別的設計。整首詩從一開始的「ㄡ」韻在最後兩節自「阿屌」轉為押「ㄠ」韻,下降複元音的改變幅度增加,前後相比多了更多的變化,營造出「感嘆」與「逝去」之感。
 
詩中出現「啤酒」、「山下智久」、「鈴木」、「坤寶」等多種代表「青春」的符號,謝予騰以詼諧的口吻排列成結構完整的情境,這些物件象徵該世代的「集體記憶」,讓曾經歷過這些事物的人得以產生共鳴:時間的逝去並不會使我們衰老。
 
全詩以第一人稱視角,對「阿屌」訴說「我們」所經歷的一切。詩中所有詩句對話的對象都是「阿屌」,但其實同時也是「說給自己聽」。又或許,如果我們若將「阿屌」視為內心的自我,謝予騰的這首「獨白」則呈現出心中的種種感慨與個性,值得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細細體會。
 
--
 
美術設計:泓名自己畫
圖片來源:泓名自己畫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跨界 #斜槓 #阿屌 #謝予騰 #最後一節車廂

2019年12月27日 星期五

無預警黑夜 ◎孫梓評


無預警黑夜 ◎孫梓評
 
你們以攻擊彼此作為愛
在語言的輕快穿越裡
武器柔軟如同聲帶
這城市無妄敗壞
已經無法再搭建與修改
 
隨即是感恩的慶典
卸下漸漸長成的刺與刀刃
卑微害羞地鞠躬
有一人曾清楚看出對方脆弱
並手下留情
 
無預警黑夜裡
你們交出手上最後一張履歷
脫去衣物
在闃暗的街道親密合照
 
--
 
◎作者簡介
 
孫梓評,1976年生。東吳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現任職《自由時報》副刊。著有詩集《如果敵人來了》、《法蘭克學派》、《你不在那兒》、《善遞饅頭》。散文集《甜鋼琴》、《除以一》、《知影》。短篇小說集《星星遊樂場》、《女館》。長篇小說《男身》、《傷心童話》等書
 
--
 
◎小編 Y 賞析
 
作為多產的跨文類創作者,除了現代詩、散文、小說,孫梓評也曾經出版過童書、青少年文學與傳記等書。他的文字風格多半有內斂乾淨的剪裁,如第一本長篇小說《男身》中,即捨棄張揚的張力與熱烈,而以一種內斂自持的方式揉合了日本旅記與情感敘事的男同志故事。紀大偉曾以一個有趣的說法形容孫梓評:「小說中的一切人事物彷彿在『無印良品』的店面中發生。」寫作者不帶過多厚重的情緒鋪張塗抹,而是將自身的情感薄薄地埋入故事深處。
 
〈無預警黑夜〉一詩收錄於詩集《善遞饅頭》,也是孫梓評2003年至2012年的作品集結。詩集的取名由來是英文諧音的傷感「sentimental」,傷感是這本書的基調,詩人以毫不浮誇而平實的文字刺開傷感背後所隱含的惆悵與倦怠。首段「你們以攻擊彼此作為愛/在語言的輕快穿越裡/武器柔軟如同聲帶/這城市無妄敗壞已經無法再搭建與修改」孫梓評用押韻營造了相當明快的節奏,以「攻擊」、「武器」的意象寫一座無妄敗壞的城,也寫愛的不確定性與傷害。
 
傷感多數時候意味著反覆地迴圈,亦是情緒的角力(甚至勒索),「有一人曾清楚看出對方脆弱/並手下留情」於此開始出現了人物的登場,但很快地這個段落又停止在這裡,並沒有繼續出現其他意象延伸更多細節,但已經足以精準揭示這段關係的緊繃張力。末段「無預警黑夜裡/你們交出手上最後一張履歷」像是弦忽然繃斷般突兀,卻也迎來故事的終結。有愛無愛或許已不再重要,闃暗的街道直直走到盡頭,只留下滿地傷感。
 
--
 
美術設計:泓名自己畫
圖片來源:泓名自己畫
 
#跨界 #斜槓 #孫梓評 #無預警黑夜 #善遞饅頭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兩頭詩〉組詩之九 ◎瑪格麗特•艾特伍,陳育虹譯


〈兩頭詩〉組詩之九 ◎瑪格麗特•艾特伍,陳育虹譯  
  
「頭連著頭,還活著」
1954年加拿大博覽會
連體嬰廣告詞這樣寫

兩個頭有時各說各話
有時一起說,有時輪流說
像所有連體嬰他們夢想著分開

 九、
住在這裡你不得不呼吸
別人的空氣,那用來塑造
這些隱藏的文字,卻
不屬於你的空氣
 
這個字鎖在
一名小男人的嘴裡
他被絞索和金紅色的鼕鼕鼓聲
掐著脖子
這個字被驅逐
這個字是喉音字
埋藏在皮革喉嚨裡
在一張狼皮裡
 
這個字
和一顆珊瑚珠一把水壺
一起沉在湖底
 
這個字乾癟癟的
年復一年自我
否定,以馬鈴薯果腹
有機會就大醉一場
 
這個字死於壞天氣
 
沒有甚麼會永遠屈居
下風,沒有人
不想飛,說穿了這到底
是誰的語言?
 
你真想要這些空氣
但不想要空氣中的文字
那就冒險呼吸吧
 
這些文字也是你們的
雖然你們從來不說
從來不聽,歷史
製造死亡但如果謀殺了
歷史你就謀殺了自己
 
而甚麼是叛徒?
 
--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公認的「加拿大文學女王」。國際知名度最高的加拿大作家。諾貝爾文學獎重量級候選人。
 
1939年,瑪格麗特‧愛特伍出生於加拿大渥太華。1966年,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詩集《轉圈遊戲》即獲加拿大最重要的文學獎「總督文學獎」。除了寫詩,她也創作小說。1985年以小說《侍女的故事》再度獲「總督文學獎」,2000年《盲眼刺客》獲英國曼布克文學獎。二○○五年她獲頒愛丁堡圖書節啟蒙獎,得獎理由是對世界文學與思想的傑出貢獻;二○○八年榮膺西班牙愛斯杜里亞斯親王文學獎。
 
創作六十年,愛特伍出版詩集十二本,小說二十三部,另有散文、論文、童書與劇本,累積著作超過五十本;除了是加拿大國內最暢銷作家,她海外的讀者更散布四十多國。她目前住在多倫多。
 
◎譯者簡介:
 
陳育虹,文藻外語學院英文系畢。祖籍廣東南海,生於台灣高雄市。寄旅加拿大多年後,現定居台北。著有詩集《之間》、《魅》、《索隱》、《河流進你深層靜脈》等六本,另有散文《2010陳育虹日記》及譯作英國詩人凱洛‧安‧達菲Carol Ann Duffy詩集《Rapture癡迷》等。2011於日本思潮社出版日譯詩集《我告訴過你》。曾獲2004《台灣詩選》【年度詩獎】、2007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
 
--
 
◎小編一尾賞析:
 
愛特伍年近八十仍持續創作,近兩年《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翻拍成影集其共同參與製片工作,續作《聖約》(The Testaments,暫譯)又獲今年英國曼布克獎的肯定。愛特伍在小說上嶄露的光芒有時也遮蔽了其在詩歌上的成就,但這位多產的斜槓小說家在詩歌的成就也不容忽視。
 
八月第一週的國際政治詩小編宇翔曾解析過這首組詩的第十一首,他說:「艾特伍以「連體嬰」作為全詩的核心,來隱喻這場文化的衝突,以及兩造之間的一體性。和連體嬰一樣,他們既是分開的,也是同一的;既是對話的,也是毫無交流的——他們都幻想分離,卻又不可分離而活」。
 
語言,是這首詩相當重要的概念之一,而我們可以將「連體嬰」視為英語加拿大與法語加拿大在文化與語言之間的衝突。這一切則始自於1960年代在魁北克發生的寧靜革命與魁北克解放陣線(FQL)的恐怖攻擊,魁北克獨立運動在長年的推波助瀾下,加拿大政府承認魁北克為國中之「邦國」(nation),擁有自己的官方語言、政府、議會與司法機構。但,在過去英裔資產階級對法裔勞工階級時常說: Speak White(說白人的話),說魁北克法語的人是低賤的、粗俗的、被歧視的,說英語才會被這個社會認可,而在詩的各段揭示了不能說自己的母語是何等景況。
 
說話就像是呼吸一樣,而身在非母語的環境就像是吸著不同的空氣般,首句:「住在這裡你不得不呼吸/別人的空氣」,首段的斷句使得這四句間可以獨立拆開閱讀,又可以將每句連起來,透過斷句的方式而產生詩意。我們說話,吐出氣息成為空氣,而話語則成為文字,但詩的敘事者正處在「不屬於自己的空氣」。
 
進入次段後,那「字」比喻的就是魁北克法語人士的處境,不能說出母語就如同用鎖鏈「掐著脖子」,不能說出擁有獨特「r」喉音的法語詞彙,那些詞彙被驅逐、如同「和一顆珊瑚珠一把水壺/一起沉在湖底」,當說出母語則會被他人歧視。中下階級的法語人士只能「,以馬鈴薯果腹/有機會就大醉一場」,「年復一年自我/否定」,最終「這個字死於壞天氣」,詩人在這裡將語序對調使得詩句產生跳躍感,強調歧視語言的下場是招致其死亡。
 
詩句進入末三段,轉了個角度開始對於讀者進行質問:「說穿了這到底/是誰的語言?」,如果你真的想要說母語、呼吸屬於你自己的空氣,敘事者說:「那就冒險呼吸吧」,如果不說、不聽屬於自己的文字,就像是謀殺這個文字的歷史,「歷史你就謀殺了自己」,所以最後也得問:「而甚麼是叛徒?」
 
愛特伍揭露當時加拿大Speak White(說白人的話)的景況,那庸俗、低賤、粗魯的魁北克法語不是白人的語言,在台灣的我們是不是也挺熟悉?那被貶抑的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都不如在「國語運動」定於一尊的華語。加拿大經過多重殖民後,以多元主義立國重視國內各民族的語言歷史,都來自過去慘痛的教訓,而擁有相似歷史的我們,終能夠平凡且自由的呼吸屬於自己的空氣嗎?
 

 
美術設計:泓名自己畫
圖片來源:泓名自己畫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跨界 #斜槓 #瑪格麗特•艾特伍 #侍女的故事 #轉圈遊戲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試想楊識宏一些畫的母題 ◎邱剛健


試想楊識宏一些畫的母題 ◎邱剛健
 
1
他們身後,
留給我你
所有希望和慾望的屍布。
 
 
2
我甘心
吊在這宇宙的平方。
如果我以前有稍微的不滿,我的位置稍微偏左或偏右,
讓我一直稍微地偏左或偏右。
我不要上升,
虛空上面有更多花影和獸骨的虛空,
更多我和靜海的石螺的虛空。
你雖然堅持要把地獄畫得比人間漂亮,
我不要下降。
 
 
3
你太愛生命。
不停地畫地獄。
 
--
 
◎作者簡介
 
邱剛健(1940-2013),電影編劇、導演、策劃,詩人。生於福建鼓浪嶼,1949年隨家人移居台灣。早年創辦《劇場》雜誌,聚合莊靈、黃華成等友朋,大量譯介西方現當代影劇作品與理論,並曾導演與劉大任合譯之舞台劇《等待果陀》。1966年前往香港,以戴安平、邱戴安平、秋水長安等筆名開展編劇生涯,陸續與張徹、楚原、譚家明、許鞍華、關錦鵬等導演合作,主筆與合編劇本無數,是知名的編劇大家,嘗言:「《去年在馬倫巴》是我的老師。」重要作品包括《愛奴》(1972)、《投奔怒海》(1982)、《烈火青春》(1982)、《唐朝豪放女》(1984)、《地下情》(1986)、《胭脂扣》(1988)、《人在紐約》(1990)、《阮玲玉》(1992)等。執導的《唐朝綺麗男》(1985)與《阿嬰》(1993),用風格化的影像語言為華語電影備增異色。其後移居紐約、北京,往返兩岸,在不同城市間繼續創作,晚年更加醉心於寫作現代詩,著有詩集《亡妻,Z,和雜念》(赤粒藝術,2011)。
 
簡介取自邱剛健詩集《再淫蕩出發的時候》。
 
--
 
◎小編均霖賞析
 
本詩選自詩集《再淫蕩出發的時候》,此本詩集為2014年,邱剛健去世一年後,在台友人共同蒐集他晚年的詩集結成冊出版。邱剛健為享譽中港台的編劇家、導演、詩人,他在1965年時發表小說《拒絕》,在2011年出版詩集《亡妻,Z,和雜念》,其詩作和劇本的思想接近,做了許多反藝術、反傳統、反建制的嘗試,可以說是橫跨各領域的作家。
 
邱剛健早年的詩意象奇詭,此詩則為邱剛健晚年之作,他晚年時喜歡寫詩、看畫、看攝影集,而詩題中的楊識宏為台裔美籍畫家,也是其多年老友。邱剛健詩作中最重要的主題即是性慾和死亡,他的作品中總是帶著「永恆、性和死亡」(引用劉大任刊載在《中國時報》的悼念邱剛健之文),在本詩的開頭就指出「慾望的屍布」來比喻畫布,也隱喻了他對楊識宏畫作母題的想像。
 
第二段則是邱剛健在觀賞楊識宏的畫時所領悟的心得,「如果我以前有稍微的不滿」反映他對慾望的追求總是保持未滿,如同他對自己的詩作總是一修再修,企望達到永遠未及的完美,從外部來觀看畫時,他希望「讓我一直稍微地偏左或偏右」,也正可反映他一生對藝術所追求的反叛性,而從畫的主題來欣賞時,則連結到楊識宏「植物美學」及「有機抽象」時期的畫作,存在「花影和獸骨的虛空」,也存在「靜海的石螺的虛空」,楊識宏的作品極富詩性和浪漫氛圍,邱剛健則以「虛空」來傳達其作品中的抽象藝術性,也是對他劇作中存在主義的自我質疑。最後一句則是邱對於楊畫的反思「你雖然堅持要把地獄畫得比人間漂亮,/我不要下降。」只有不在虛空之上,也不在地獄之下,才能有再淫蕩出發的時候,才有動身去追求慾望的時候。
 
最後一段「你太愛生命。/不停地畫地獄。」詩人在兩句話後面都用句號作結,而句號賦予文字肯定,也是對好友楊識宏的創作所做的結論,楊用抽象手法把地獄畫得美好便是對生命熱愛的展現。香港導演唐基明評邱剛健為:「內心對戲劇藝術,對現實人生,充滿著一種極度熾熱的豪情。」或許也可以為邱剛健的詩作下註腳。
 

 
美術設計:泓名自己畫
圖片來源:泓名自己畫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跨界 #斜槓 #邱剛健 #抽象畫 #再淫蕩出發的時候

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窗 ◎駱以軍


窗 ◎駱以軍
 
街邊有狗
從清晨開始
沿著另一個世界的垃圾山丘
或是黑塘溝
翻拾過來
 
還有紅毛線衣的孩子
拖兩條綠鼻涕
踢狗
汙黑
爛瘡底腳趾踢在汙黑爛瘡底皮毛上
 
不要踢它啊
想對孩子說
但第二天她便不再來了
換上花布裁底衣裳
倚在街口微笑
 
媽媽說麗紅人客來了趕緊出來還不
說完將窗掩上  知道
街邊仍會有狗
也是埋頭翻拾過一身癩痢慢慢死去
然後是另一隻狗
從清晨開始
沿街走來
 
--
 
◎作者介紹
 
駱以軍
 
一九六七年生,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畢業。編過年度小說選,常任各大文學獎評審。曾獲二○一八第五屆聯合報文學大獎、第三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首獎、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台北文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推薦獎,及多屆新聞媒體的年度好書等。
 
著有:《也許你不是特別的孩子》、《計程車司機》、《純真的擔憂》、《匡超人》、《胡人說書》、《肥瘦對寫》(與董啟章合著)、《願我們的歡樂長留》、《女兒》、《小兒子》、《棄的故事》、《臉之書》、《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夢遊街》、《西夏旅館》、《我愛羅》、《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降生十二星座》、《我們》、《遠方》、《遣悲懷》、《月球姓氏》、《第三個舞者》、《妻夢狗》、《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紅字團》等
 
--
 
◎小編泓名賞析
 
駱以軍的唯一一本詩集《棄的故事》,翻開就像是更難懂的意念。
將他熟悉卻陌生的語言,變成概念浮空。
 
這裡則是選擇一首,沒有任何語言扭斷故事、沒有乖張的畫面鋪張的詩。
 
這首詩異常簡單,甚至嘗試要重新表述一次大意的時候,直接把整首詩複製貼上即可。看見一個小孩踢著生病的狗,而這個小孩又受到一個更巨大的壓迫,最後,狗慢慢死去,另一隻新的狗將會重新補上。
 
裡面唯一幾個用到比較困難的句子如:
「爛瘡底腳趾踢在汙黑爛瘡底皮毛上」、「媽媽說麗紅人客來了趕緊出來還不」將簡短、殘酷(甚至有點余華式的)描述性段落,加入一點變化感。將語言在詩的變化性上,做一點減速的作用。
 
減速之後,
要做什麼呢?
 
一切都是循環。
而這個就是小說家最有把握的調度(詩人的話,就是意象以及文字吧),將整個人物的戲劇性一下子拉到最大,這個時候,有一個地方可以賞析,在簡短的幾段裡面,做到了無與倫比的殘酷:
 
不要踢他啊,作為溫柔的呼籲
在面對這個世界的腐爛、病痛之下,卻變成了一種無關緊要的傷害。
做為一個溫柔心靈的人,
只能透過「窗」
寫下這一切。
 
這或許也反過來指涉寫作者這個行業最根本的哀傷,當世界過於簡單、殘暴的時候,阻止、訴求什麼都已是徒勞,也僅僅指南技是看著窗外的痛,躲在溫暖的室內,寫下這一切。
  
--
 
美術設計:泓名自己畫
圖片來源:泓名自己畫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跨界 #斜槓 #棄的故事 #窗 #駱以軍詩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責編文--詩斜槓小說 ◎陳泓名


▎欸,搞啥,怎麼不務正業-詩斜槓小說
 
到了最後一週了,各位讀者有體會到斜槓詩的特殊性嗎?
 
不行吧。
如果能夠就這樣領悟,那也是天中英材。
 
畢竟所謂寫作詩,不一定必然就會「像小說」,或者換句話說,小說這種文體,在某些人的手裏面,就非常像詩的巨型黏合體(如駱以軍),甚至文學的任何形式,都是拿來突破,以求更革新、透徹、震撼社會的閱讀體驗,所有漫長集結出來的苦思作品,都是為了在社會表演一次狂舞。
 
這麼說來,怎麼又有心力跨到兩個、三個文類呢?
很難說,但在這週的選集,我們會看到很多的現象,而這個現象「必然」無法只從詩的寫作發現,得要從這位詩人/小說家的寫作歷程(亦或是動機)分析:
 
 
有的玩了一個小遊戲稍作嘗試
有的是他們的年少作,但影子強烈
有的是為了訴說一個巨大題目,射向月球
有的是為了指向另一個藝術人生,抽象繪畫地獄
 
 
不為了什麼,這是文學耶。
那麼多值得珍藏品味的心靈,都在這了──
 
責編:泓名
 
--
 
美術設計:泓名自己畫
圖片來源:泓名自己畫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跨界 #斜槓 #小說詩人詩人小說 #接下來一整周都是我的塗鴉 #嗚嗚

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城市 ◎焦安溥


城市 ◎焦安溥
 
夜裡回憶是白天川流來往,
此刻偶經的車
活著 時光如水經過
你捧,常想起渴有多渴
 
喜悅與傷痛是命運於社交中
當時多嘴的舌
聊遍了所有萬千的臉色
還是在等一瞬間的心動
 
人們火熱
宗教理想娛樂
而我愛你,你可能記得?
我們相濡以沫,
長大後看晚餐時的TV show
 
夜裡回憶是白天川流來往,
此刻廣播裡的歌
活著 時光如水冷熱
你喝,仍常想渴能有多渴
 
人與蟬 蟬與狗
狗與深夜衝撞高處街燈的蛾
所有浮生裡萬千的臉孔
讓我因為你們隆重
 
你多難得
城市,繼續轉動
而我愛你
你可要記得
容納我們共同的飢餓,
握手後再奔波
 
人們懂的
激情後各自沈默
而我愛你
但不因你而什麼
我們今曾與共,
交織於城市你的流行歌
 
(在土地上的
歸神所有
在土地上的
花開有爾
落在土地上的
腐敗後成為肥沃)
 
人們火熱
城市,何必寂寞
我多愛你
但不因你而什麼
時光穿梭
我們不在左右只在彼此其中
 
讓我承諾
我盡情不求自由
我多愛你
我不隨你而怎麼
從此今曾與共,
交織於城市你的流行歌
 
〈城市〉MV: http://bit.ly/35k8h8y
 
--
 
◎作者介紹
 
張懸,本名焦安溥,台灣創作歌手與社會運動者。
 
1981年生,2001後在各大live house演唱,漸漸打開知名度。2009年,發行第三張專輯《城市》,2012年,發行第四張專輯《神的遊戲》,代表作品包括〈寶貝〉、〈艷火〉、〈玫瑰色的你〉等。多次入圍金曲獎最佳女歌手、最佳作詞人、最佳作曲人等。
 
此外,張懸也時常聲援許多社會運動議題,包括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搶農民用水、反核四運動、同志遊行等。
 
--
 
◎小編R Shu/poem4life賞析
 
這篇作品無疑是首流行歌,但一段歌詞,有沒有可能同時也是詩?
 
要討論它是不是詩,或許我們能從現代詩常見的3個重要的特質著手,那就是:結構、節奏、意象。
 
歌詞的「結構」受限於流行歌的主歌(Verse)、副歌(Chorus)、橋段(Bridge)等限制,變化比較少。而一首歌,創作者也同常會透過旋律,來營造節奏感,因此要討論「文字」營造出的節奏感,也比較困難。
 
但這首歌的「意象」所營造出的內涵來看,它無疑是首出色的詩。
 
意象,簡單來說,就是透過外在具體的人物景色,來描寫內心抽象的情感、思維或意境。而〈城市〉,正透過種種外在的意象,傳達歌詞兩個的重要內涵:
 
1. 曾經的親密vs現在的疏離
2. 所謂親密,是指彼此相識,但仍保有自我
 
▌曾經的親密vs現在的疏離
 
敘述者因為廣播中的歌、夜裡經過的車,回憶起過去。那時,敘述者與對方(詩中的「你」),曾經共同飢餓、相濡以沫,如今卻變得疏離,各自奔波,專注的對象不再是彼此,而是電視。
 
這樣令人悵然的局面,本該哀戚。但敘述者在這時,卻因為城市的多元,而對於「疏離」與「親密」有了新的看法。

▌所謂親密,是指彼此相識,但仍保有自我
 
歌詞描述,這個城市融合了形形色色不同的生命,敘述者也從這個城市的多元,理解到:真正的融合與多元,應該是像這個城市一樣,每個生命各有其樣貌,可能受彼此吸引,但不被彼此牽引。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一段多元成熟的關係,應該是你與對方相遇、相知,但仍保有自我,一如歌詞所說的「我多愛你 但不因你而怎麼」。
 
▌所以,意象在哪裡?
 
這裡透過「飢餓」、「一瞬間的心動」等意象,說明對方像是生命中最基本的需求那麼重要,又以「晚餐時的TV show」這個意象,說明如今對彼此不再互相吸引。也以掉落的花葉「腐敗後成為肥沃」,比喻敘述者得到新的了悟。
 
雖然這首歌用了許多白話、缺乏意象的語句,說明核心內涵,比如「我多愛你 我不隨你而怎麼」,削減了這篇歌詞的「詩意」。
 
但還是有很多意象,使用得非常傑出。比如「人與蟬 蟬與狗 狗與深夜衝撞高處街燈的蛾」,這句話只是羅列出人、蟬、狗、蛾,甚至沒有太多的形容,就構築出一幅城市的眾生相。
 
或是「夜裡回憶是白天川流來往 此刻偶經的車」,敘述者從深夜少數車輛偶爾行經,聯想到白天這條馬路卻有川留流來往的車,在聯想到川流不息的回憶。這句話用今昔交錯的詞彙,來形容眼前的車,再以此形容回憶,有種魔幻的美感,也是動人的意象。
 
有沒有哪首歌的歌詞,也讓你覺得很像詩?不管你懂不懂意象,都歡迎與我們分享。
 
--
 
美術設計: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張懸 #焦安溥 #城市 #張懸我女神
 

2019年12月21日 星期六

人的臉 ◎Kate Tempest著,何穎怡譯


人的臉 ◎Kate Tempest著,何穎怡譯
 
它即將成為歷史
我的國家四分五裂
這一切
變成口齒不清的鬧劇
難道這是歷史關鍵時刻
我們卻只是踉蹌經過?
 
然而我們站在這裡
在隆隆暗夜起舞
所以,你靠近點吧
讓我可抓住點東西
給我你美麗迸裂的心
又一場災難。洗滌淨化。
又是一個半棄的海市蜃樓
另一個面具滑落
 
我與肉體苦難對峙
因熱愛星辰而腦袋暈轉
太多的虛偽假飾
太多需求,太少薪水
吃人不吐骨頭的房租
我們熬過上天賦予的每一天
感覺人們眼中的我們
其實並不是我們
困境當前,繫緊安全帶
我感覺隨時隨刻
將因痛苦掙扎而嚥氣
然後,我們對朋友展開歡顏
 
這真的很難
腦袋低垂頸毛直豎
被逼到牆角
我能感受你的痛苦
 
這一切不是不可改變
沒有什麼是禁忌不准知曉
我能感覺事情有改變
即便我軟弱崩潰
站在火車站啜泣
因為我看到你們的臉
人臉帶來多大的平靜
 
我看到它翱翔
我感覺它像個悲傷朋友抓住我的衣角
它說,沒有重新開始這回事
除非,每個人都能清楚看見
舊世界舊方法必須結束
 
壓迫者與受迫者之間的巨大鴻溝
很難想像我們擁有相同皮囊
但的確如此
多點同理心
少一點貪婪
多一點尊敬
我必須說,這些都是老生常談
我的意思是你們自己不也這樣說過?
當你躺在床上無法入眠
思索自己的作為難道不可以是另一個樣嗎?
 
我聆聽遠處聖歌的點滴呢喃
我可以
我可以感覺改變來臨
我們垂頭,頸毛直豎
被逼到牆角
我能聽見你的心臟狂跳
這一切並非不能改變
暗流湍急,但溪河緩流
我能感覺改變來臨
即便我軟弱崩潰
站在火車站啜泣
因為我看見你們的臉
人臉帶來多大的平靜
 
滿足所需,我們就會快樂嗎?
這並不夠
這些東西只會阻礙我們
 
當我背後沒有追擊者
我很好
輕巧如精靈
可是我卻直直下沉
因為日子不再是日子
而是奇怪癥狀
 
這個時代是我們的時代
但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憤怒
卻褪成米白色
是的,我們的孩子很勇敢
目標卻很模糊
 
我也沒有答案
但是我有話要說
我遠眺屬於我的城市
迎接困難的又一天
我心內吶喊
這一切何時才能改變
 
我感覺自己逐漸遁去
但我保住神智
因為我看到你們的臉
我保住神智
因為我清晰看到你們的臉
我們垂頭,頸毛直豎
被逼到牆角
我能感覺你的心臟狂跳
這一切並非不能改變
 
暗流湍急,但溪河緩流
我能感覺事情有了改變
即便我軟弱崩潰
站在火車站啜泣
因為我看到你們的臉
我愛人們的臉
 
原文:https://genius.com/Kate-tempest-peoples-faces-lyrics
編按:譯者說自己並非專業翻譯詩/歌詞為主,若有紕漏在所難免,只是希望透過翻譯來讓大家認識這位詩人/歌手,也歡迎讀者一起討論。
 

  
◎作者簡介:
 
Kate Tempest身兼劇作家、詩人、小說家與說唱(spoken word)藝人。1985生於英國倫敦,十六歲自學校畢業後開始她的表演生涯,並在青少年時期受到Benjamin Zephaniah和 Billy Bragg等眾多文化界前輩的支持,而後其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藝人,在Glastonbury 和Leeds音樂節擁有廣大粉絲,其亦受到美國饒舌團體武當幫(Wu-Tang Clan)、當代詩歌和英國藝術家Tracey Emin的影響。Tempest曾在2015年至倫敦大學學院擔任訪問研究員。知名音樂記者Neil McCormick曾形容Tempest是英國最受好評的年輕表演詩人,她的節奏和韻律令人目眩神迷,但在重要時刻她總是利用自己的口說技巧為―貧富差距、身份認同與消費主義―這些龐大理念和強烈的情感而發聲。(譯自英國文化協會網站:https://literature.britishcouncil.org/writer/kate-tempest  )
 
--
 
◎譯者簡介:

何穎怡,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畢,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比較婦女學研究,現專職翻譯。譯有《在路上》、《裸體午餐》、《阿宅正傳》、《時間裡的癡人》、《行過地獄之路》與《林肯在中陰》等。
 
--
 
◎小編反社會Boy賞析:
  
等等,小編你是來亂的吧!歌詞歸歌詞,新詩歸新詩,這首歌詞怎麼可能是詩?我得說,這可能是受到台灣現代詩發展以來「詩歌分家」提倡詩是視覺性的、反對詩押韻所影響,我們都忘記了詩其實是可以被吟唱的,但對於其他語言的詩歌來說,詩歌的界線似乎不是那麼的明顯,若要試圖了解這首「詩」,或許我們要理解Kate Tempest在這首「歌」裡所使用的表演形式――「Spoken word」(口述)。當然「Spoken word」可以是饒舌、單口喜劇、戲劇獨白、詩歌朗誦與「尬詩擂台」(Poetry Slam),然則我們回溯到古希臘的荷馬,不也是以吟遊詩人之姿吟唱史詩嗎?
 
近年台北詩歌節推出的「詩演出」(Poetry Performance)節目試圖將音樂與詩歌結合,但當我們關照Kate Tempest的表演時,可以看出她的作品更直觀的就是為了表演而存在,本質上更接近「尬詩擂台」(Poetry Slam)那種透過口述(Spoken word)的方式來表演自己的詩,Tempest的創作又容許不同類型的音樂做為陪襯,甚至她的表演有時一看更接近饒舌歌曲。
 
說了這麼多,我們回到作品來看。〈人的臉〉出自詩人2019年發行的專輯《陷阱和教訓之書》(The Book Of Traps And Lessons),但這首詩首次表演於2017年,並也在世界最大的音樂祭——英國格拉斯頓柏立當代表演藝術節(Glastonbury Festival)表演,而那場表演就是衝著當時的首相梅伊(Theresa May)而來,從首段即可以了解詩人要說的就是脫歐這件事:「它即將成為歷史/我的國家四分五裂/這一切/變成口齒不清的鬧劇」。
 
在第二段至第五段開始,詩人開始關照人民的苦痛:「太多需求,太少薪水/吃人不吐骨頭的房租/我們熬過上天賦予的每一天」過高的房價,過少的薪水將居住在倫敦的人推下資本主義的深淵,敘事者跳出來說:「這真的很難」、「我能感受你的痛苦」。
 
啟動脫歐後,英國年輕人發現這並沒有為這個國家帶來更好的改變,詩中敘事著說:「我能感覺事情有改變」,「因為我看到你們的臉/人臉帶來多大的平靜」,敘事者認為人民是站在一起的,此句似乎又預言了脫歐現今的景況:「它說,沒有重新開始這回事/除非,每個人都能清楚看見/舊世界舊方法必須結束」。在這首作品裡,由於它必須被唸出來、必須被表演,雖然我們很難單純從翻譯了解表演時的節奏與韻律,但我們可以看到「我聆聽遠處聖歌的點滴呢喃/我可以/我可以感覺改變來臨」、「我能聽見你的心臟狂跳」、「我能感覺改變來臨」,不斷重複詞彙、長短句來製造作品的韻律。
 
到了末五段,除了是控訴「壓迫者與受迫者之間的巨大鴻溝」外,更多面對的是年輕人對於這個時代的控訴,敘述者說:「這個時代是我們的時代/但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憤怒/卻褪成米白色/是的,我們的孩子很勇敢/目標卻很模糊」,就像是說:嘿!為什麼我們必須被這些糟糕的大人所統治?我們很憤怒但卻無能為力,我們只能「迎接困難的又一天/我心內吶喊/這一切何時才能改變」。
 
不過,每當敘事者不斷看到人們的臉,敘事者感同身受,「我能感覺事情有了改變╱即便我軟弱崩潰/站在火車站啜泣/因為我看到你們的臉/我愛人們的臉」,作者透過語序的扭曲為這首作品不斷重複的句子製造詩意,其想告訴人們的是:我了解你們在為了什麼傷心,我們一起走下去。
     
上禮拜四英國迎來了聖誕大選,希望英國人為自己做出了最好的選擇。
 
最後附上表演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mHgQT9zP_c
 
參考資料:
https://www.britannica.com/art/slam-poetry (Slam poetry)
https://www.theguardian.com/music/2019/jun/16/kate-tempest-the-book-of-traps-and-lessons-review(Kate Tempest: The Book of Traps and Lessons review – personal and optimistic)
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648&nid=9305(「尬詩擂台」紐約現場──讓「讀詩」不再高不可攀與孤單,屬於平民的「口述藝術」)
 
--
 
美術設計: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人的臉 #Kate Tempest #何穎怡 #因為我看到你們的臉 #我愛人們的臉
 

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

春雨 ◎路寒袖


春雨 ◎路寒袖
  
東風起,春雨滴 
阮的心情像花蕊
一蕊一蕊開佇咧深夜个窗墘
陣陣清香為何無儂來追隨
是按怎春花著要望露水
  
東風起,春雨滴 
阮來伸手承雨水
一滴一滴阮个夢澹去歸半邊
冷冷淡淡就像生活个滋味
心門啊卜關卜開據在伊
  
   
歌詞版:
  
東風起,春雨滴 
阮个心情像花蕊
一蕊一蕊開佇深夜个窗墘
東風起,春花開 
阮个心情像露水
一滴一滴滴佇深夜个窗墘
陣陣清香為何無儂來追隨
是按怎春花著要望露水
愛人無來,失望路燈
心門啊,若是卜關卜開據在伊
 
--
 
◎作者簡介:
 
本名王志誠,生於苗栗苑裡鎮,後遷居台中大甲鎮。就讀台中一中時,接觸王尚義的作品,因而進入寫作殿堂。高三下,開始新詩創作,並在臺中《民聲日報》發表作品。高中畢業,與楊逵同在東海花園生活四個月,該經驗對其創作與生活觀有深遠影響。後入東吳大學中文系就讀。於1991年發表第一首台語詩作〈春雨〉,同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早,寒》;隔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憂鬱三千公尺》;1995年出版第一本台語詩集《春天的花蕊》;2003年出版第一本繪本書《像母親一樣的河》;曾以〈畫眉〉、〈思念的歌〉分別拿下第六屆與第七屆金曲獎。於2005年至2008年期間,擔任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長,並於2014年至2018年擔任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局長。(以上來自維基百科)
 
--
 
◎小編哲佑賞析:
 
如果要找一位詩人作為詩與歌的跨界代表,路寒袖絕對是極佳人選。作為跨界作詞人,路寒袖曾為侯孝賢電影《戲夢人生》創作歌詞,為陳水扁寫競選歌曲,更曾奪下金鼎獎、金曲獎的作詞人獎,所得的成就獎項可能是詩歌兩棲之人中最高的。詩人自言,由於長期受到政治的壓抑,台語幾乎只剩下生活性的口語,因此如何重新找回台語的優雅傳統,便是他創作台語歌詩的首要目標。
 
這首〈春雨〉,是路寒袖第一首發表的台語詩,後來被譜曲成歌,也成為路寒袖的第一首歌詞。讀這首詩,當然不能忽略「春花望露」的典故──雖然此語通行普遍,但卻是一個近代語詞,源於一首1939年江中明創作、1952年葉白蘭演唱出版的臺語歌謠〈春花望露〉,歌中敘寫著盼望情人前來卻未果的女子心情。由於歌曲大紅,「春花望露」就此成為女子等待愛情的象徵,不斷在台語文化中出現。只是若細觀整首歌詞,其實當中並未出現「花」與「露」,內容亦屬通俗的市井語言,甚至明白寫出了「思君在床邊」,所謂的「望露」,除了愛情的憧憬之外,似乎也能看出其中的性暗示涵義。
 
路寒袖選擇這樣的題材來寫,自然有向過往致敬的意味。而其中饒富興味之處,或可以從兩個地方來看。首先,〈春雨〉這首詩雖然後來被譜曲、由潘麗麗演唱,但原先是以路寒袖之名在副刊上發表的詩作,並非是以歌詞為前提創作;在沒有預設戲劇或代言的體裁下,使得典故中原本歸於女性的形象,在此彷彿被轉換了。其次,譜曲為歌詞的版本,刪掉了「一滴一滴阮个夢澹去歸半邊」一句,而路寒袖卻在詩集裡認為這句是整首詩的「詩眼」──春花主動承接雨水,換來一場潮濕的夢境,醒來只是繼續冷淡的生活;這樣的「春夢」自述,由男性的角度出發,也改變了「望露」的含義與刻板印象。而無論如何,也無論是什麼身份,開關的心門可能都不是自己決定的;是一時的懷春傷春,也是一生的花開花落,總是在等一個願意停下的人。
 
--
 
美術設計: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春雨 #路寒袖 #春天的花蕊 #憂鬱三千公尺 #早,寒 #郭哲佑 #寫生
 

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沒有 ◎周雲蓬


沒有 ◎周雲蓬
 
一個安靜的像沒有一樣的姑娘
坐在我的屋子裡
她呼吸如夜晚的草木
她一生只說一句話:
我們結婚
 
她不買衣裳
不看新聞聯播
像沒有一樣的純粹
她而且
沒有一個怨毒的母親
不會因愛我而遭到詛咒
 
夜裡
她像沒有一樣靜靜地躺在我旁邊
她擁抱我
彷彿悲傷的人
觸摸往事
她像沒有一樣的給我唱歌
全人類都不說話也無法聽到
她像沒有一樣無聲地啜泣
彷彿用鑷子一根根拔我的汗毛
 
但有那麼一天
她像沒有一樣的死了
我覺得自己
像沒有一樣的絕望 多餘 頹喪 虛無
失去了高度和長度
周圍
密密麻麻的數字大聲數數
剩下我一個

比沒有還少
 
--
 
◎作者簡介
 
周雲蓬(1970-),中國詩人、民謠歌手。周雲蓬九歲時因眼疾而失明,後進入盲人學校學習,1994年於中國長春大學中文專業畢業,1995年於北京開始流浪賣唱的創作生涯,期間發行兩本刊物《命與門》和《低岸》。2003年發行唱片《沉默如謎的呼吸》,2005年初獲得了《南方都市報》第五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年度最佳民謠藝人獎提名。2007年自費錄製唱片《中國孩子》,拿下第八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民謠藝人和最佳作詞人兩項大獎。
 
--
 
◎小編柄富賞析
 
在有與沒有之間,詩人討論純粹。活著與擁有,是一點也不純粹的,因為活著的,沒有一個不在死亡的路上。萬有的終點是虛無,成長就是消亡本身。不必引用生命外在的阻礙,「有」的這個概念,因為不能純粹常住,本身就是苦難。那麼「沒有」呢?
 
作為一位盲人,周雲蓬對視覺以外的感官尤為敏銳,也體現在他的詩歌當中。他如何形容這個「像沒有一樣的姑娘」,他寫「她呼吸如夜晚的草木」、「她像沒有一樣靜靜地躺在我身旁」、「她像沒有一樣無聲地啜泣/彷彿用鑷子一根根拔我的汗毛」;於是這個「沒有一樣的姑娘」底想像,在詩人的觸覺和聽覺細膩的描摹裡被建立起來,而且因為細節的深入而接近超越現實的真實。
 
「她一生只說一句話:/我們結婚」,像是詩人自憐地說沒有姑娘與他結婚,但同時圍繞著「有」而生的苦難,也不會在這個「沒有一樣的姑娘」身上發生:「她而且/沒有一個怨毒的母親/不會因愛我而遭到詛咒」。這個沒有的姑娘擁抱著詩人、給他唱歌,可她是「沒有一樣的姑娘」,或許詩人也正是想這麼說:在詩人的生命裡,沒有這樣的人能給得了他這般的安慰。
 
最後一節也是本詩的轉捩點,當「沒有」成為被建立的一個形象以後,這個「沒有」也會死。當失去了一個本來就沒有的事物,連期待落空的情緒都是多餘的。所以詩人「像沒有一樣的絕望 多餘 頹喪 虛無/失去了高度和長度」感覺自己的形象也隨之消失、「沒有」了。但現實卻並非如此,「周圍/密密麻麻的數字大聲數數/剩下我一個/零/比沒有還少」他依然在這個數字(現實的)概念裡以一個「零」的「有」而存在著,卻因為確認了那些「沒有的失去」,而感覺自己「比沒有還少」。
 
這是一首立意深刻值得再三咀嚼的作品,周雲蓬的詩歌往往如此,直觀、不事形式雕琢,卻能亮照事物的核心。興許是他的世界一片黑暗,他才把這些隱晦之物看得如此清明。除了本詩,也想推薦他的更多首詩歌給大家,〈不會說話的愛情〉是我一個也寫詩的學長推薦給我的,我聽過的第一首周雲蓬。大家可以一起看看聽聽,一個盲人詩歌創作者,他也能寫視覺的意象,甚至比能見者寫得更深刻入微。
 
〈不會說話的愛情〉:https://youtu.be/PGShTTfrD9E
 
--
 
美術設計: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沒有 #周雲蓬 #沉默如謎的呼吸 #王柄富
 

2019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排隊付賬 ◎夏宇/李格弟


排隊付賬 ◎夏宇/李格弟
 
已經如此/已經這樣/片面/中斷/已經如此/來不及追出去了/即使追出去也不見了/不該這樣/一定有更好的結局/這樣的城市/每天都遇見人/今天一天搞錯方向/弄錯時間/一天都不對/他先付完帳/他會在門口等我嗎/好爛的一生/不是遲到/就是錯過/好爛的一輩子/更爛的是追出去根本什麼也沒有/搞不清楚自己在這裡這件笨事/這解釋了為什麼起不來/這解釋了為什麼睡不著/這解釋了修辭學上的種種省略/難/道/大/家/要/一/起/笨/笨/地/垂/垂/老/去/當然有助於心靈啟發/幫助成長/但是大家好像還不夠激動/不夠敵我分明
這什麼意思/如果面對一場球賽/我們在一起排隊/買票/造成連續性/有人要從中間插過/有人只是說對不起借過/排隊付賬的這件事情/有人付完帳就走了/不知道接著要付賬的那個人愛上他了/忽然靦腆起來/不進則退那一套/大家一起老死在隊伍裡多好阿/
當我說及大家/我們必須假設我們喜歡團體旅遊行這件事/雖然我/只要這個人就好/他的購物推車裡裝的東西/與我的有所交集/那暗示了共同生活的某種可能不是嗎/這不美嗎/我們在不同的公寓裡吃同樣的解凍食物/這不暗示了某些共同的人格傾向嗎/這不美嗎我們用一樣的肥皂和肥皂盒子欸/這不美嗎/這不美嗎我們可以把公寓併在一起/我們的身體合在一起/使某些統計數字上升/又使某些統計數字下降/使某些政治立場更堅定/又使另一些政治立場更不堅定/這不美嗎我們一起旅行/一起購物/只要一部手推車欸/這不美嗎為什麼他不愛我/就在超級市場門口/他不知道他可以改變某人命運這件事/他甚至不知道他也可以順便改變自己的/一物與另一物的最大交集/為了就是發生不是嗎/發生什麼先不管/但是他付完帳完全不見了欸/剩下我待在原地/世界因為他要分成兩半/那比較溫柔/比較被傷害的/那比較確定的/那比較能夠得到救贖的/那自以為更能夠愛的/那一半/那無疑/那就是屬於我/我是這一半
 
--
 
◎作者簡介
 
夏宇,台灣女詩人,戲劇系畢業,寫詩,唸詩,寫流行歌詞和劇本,書籍設計,畫畫,偶而翻譯,不時旅行
(摘錄自夏宇│李格弟官網)
 
--
 
◎小編cos賞析
 
⭓用糜糜之音抵抗噪音
 
「『唯一可以抵抗噪音的就是靡靡之音』意即,唯一可以抵抗革命性格的現代詩,就是匯聚群體情緒與認同的流行歌詞;唯一可以讓噪音不獨佔詩義位置的,就是宣稱靡靡之音也可以是詩。」──李癸雲,2014
 
讓我們從這裡開始講夏宇和李格弟(以避免吃力不討好之事)。
 
▌之一:在告別裡誕生
 
李格弟是在告別裡誕生的。
 
1984年,甫出版第一本詩集《備忘錄》的夏宇,應李泰祥的邀約,為他的舊曲〈不要告別〉填新詞。為了區別寫詩的夏宇,夏宇取了另一個筆名「李格弟」。
李格弟的新詞寫得真好,李泰祥是這麼說的。但「完全沒辦法唱。」最後,李泰祥為了這首新詞,重新譜了曲,〈不要告別〉成了〈告別〉。於是,李格弟在告別和〈告別〉中誕生。(噢多麼美麗的巧合)
 
可是,為什麼非得告別呢?
 
看見〈甜蜜的復仇〉被寫在筆筒、雜誌架和椅墊上,用一種誇張的美術字體,造成一種極為廉價做作的休閒文化氣氛,大量出售的夏宇在《腹語術》的問答裡這麼說:「其實我喜歡通俗文化,流行歌、推理小說、立體停車廠、墊肩西裝等等,但我就是不想把自己的詩變成椅墊,這不過份吧?」寫一首眾人傳唱的流行歌,多麼違背那個想作一個「自以為擁有一本孤僻、機智,而又甜蜜地偷偷地流傳著的詩集」的地下詩人的夏宇。
 
李格弟是告別的產物,是那些不能被放進「夏宇」的。
 
▌之二:隨時可以離開隨時可以回來(夏宇/李格弟)
 
告別伴隨分野,分野帶來確立,孤僻和流行都變得比較可以忍受了。夏宇當夏宇的「地下詩人」,李格弟當李格弟的「作詞人」,怪誕給夏宇,煽情給李格弟。夏宇用「李格弟」的位置,面對城市、社會、群體,並在1990年的〈寫歌〉中寫下:
 
我找到一個比較緩衝的關係如下:「是這樣的,我期望一種令自己滿意的工
作,那就是說擁有足夠的報酬又擁有同等的自由,最重要的是,隨時可以
離開,又隨時可以回來。」聽起來像一個高極小酒館裡的爵士樂手。
 
這個時期的夏宇,「誠心誠意想為像台北這種城市寫歌,像誠心誠意為自己寫詩,兩者對象不同,所以有兩張桌子,桌子上兩本不同的筆記本,桌子下一邊躺著貓,一邊趴著狗。」寫歌賣錢,寫歌寫傷時,就寫詩,在夏宇和李格弟之間切換、遊走,涇渭分明,相安無事,皆大歡喜。
 
▌之三:愈混愈對因為想好好地互相打擾一下(夏宇+李格弟)
 

 
▌之四:用糜糜之音抵抗(粉紅色)噪音,又名李格弟的反擊(李格弟/夏宇)
 

 
▌之五:勾引
 
是時候回來說〈勾引〉了。
魏如萱演唱的〈勾引〉,收錄在《不允許哭泣的場合》專輯中。這首「由李格弟寫詞、夏宇念口白、陳建騏編曲」的歌,唱的是《這隻斑馬》中的〈勾引〉,念的是《Salsa》中的〈排隊付帳〉。
 
--
 
美術設計: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夏宇 #李格弟 #排隊付賬 #腹語術 #粉紅色噪音 #Salsa #第一人稱 #羅曼史作為頓悟 #勾引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乘客 ◎蕭詒徽


乘客 ◎蕭詒徽
 
又一個早上那人沒有原諒昨天
在月台上,他和他的身體站得很遠
眼前的車門睜開或閉上,看見他,看見卻沒有帶走他
一切都好只是每天都走的那條路
竟又忘記他了。迎面空氣輕輕醒來
參加他的早餐,又一遍
把今天塞進他的身體
很久沒說上什麼話了日子與他
 
那人好像是我。又一個我
在月台上陪自己等一班車。又一個早上淪為過程
我背著昨天的遺物
找到稍早自行出門的身體,遲遲不敢相認
我的臉在他臉上好新,還沒被別人的注視
所使用,如一面車窗因路途而衰老
曾經我們一起視連續為安逸,視安逸
為一種抄襲。如今他蹲了下來
為了綁好一隻不斷鬆掉的鞋,甚至可以忘記
當初打結的原因
 
誰都被明天抵達過。又一段過程
淪為結論。又一個人淪為鏡中的自己:
一面慢慢變難的牆,一個愈走愈小的房間
每一天在月台上趕著搭乘自己,我害怕我的身體
害怕今天
已經錯過我的身體
 
又一個早上我沒有問自己想去哪裡
那人戴著耳機,看見但聽不見我
沒有移動,但離我愈來愈遠
鬧鐘叫醒了他而他決定先走
沿那些不認得他的路前往他還認得的地方
想再快一點,再快一點跟上他
跟上他但不跟隨他
擁抱他,但不成為他
告訴他黃昏不是最危險的
告訴他最好的
最好的事情還沒有發生
 
但就要來了下一班車
警笛響起,提醒我快來不及了
必須拍拍他的肩膀,說
我回來了。我回來了。不告訴他
又一個早上我們依然是別人
 
--
  
◎作者簡介
  
蕭詒徽,按樂團鍵盤手兼經理,餵羚羊工作室企畫文案,繪本創作團體醜天鵝文字作者,經營網站輕易的蝴蝶。以私人工作室形式承接平面設計、文案、裝禎工作。
  
--
 
美術設計: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
 
◎小編利文祺賞析
 
如同蕭詒徽去年的得獎作品〈並不〉,今年他的得獎作品〈乘客〉談了類似的想法,即困在某一種情境而無法離去。不同的是,〈乘客〉 更直接的點名是困在日復一日的重複、枯燥的生活。
 
在第一節,敘述者脫離自我,以旁觀者的手法看到自己正準備搭車,又是同樣的一天,同樣的等待,同樣的一班車。他似乎對昨日仍有芥蒂,因而「沒有原諒昨天」,也因此繼續困在「昨天」,如敘述者所言,「我害怕我的身體/害怕今天/已經錯過我的身體」,因為錯過了「今天」,「今天」則會變成「昨天」,而不會變成「明天」,而敘述者又會被迫重新過一次「今天」,並懷著無法原諒的「昨天」。
 
在第四節,某一天早晨,他似乎想要打破這日復一日的循環,「鬧鐘叫醒了他而他決定先走/沿那些不認得他的路前往他還認得的地方/想再快一點,再快一點跟上他」,敘述者想要追上他,但並「告訴他最好的/最好的事情還沒有發生」,顯然真的有一個可以逃脫循環的方法,有一個直得盼望、無法預期的事情會發生。
 
然而最後一節,我們發現並非如此,又來了一班車,又是警笛,敘述者又回來了,且又見到了他,而在一次他們又是在月台上,準備要離開的別人,因此又回到了第一節。
 
〈乘客〉塑造了逃不出的生活困境。而這首詩讓人想到電影《恐怖郵輪》(或譯汪洋血迷宫),女主教被困在郵輪上,且看到之前不斷輪迴的無數個自己,她想要透過殺了所有人,以此打斷並離開這個輪迴,然而看似離開了,到最後又回到新一回的輪迴。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蕭詒徽 #乘客 #一千七百種靠近 #鼻音少女賈桂琳 #利文祺

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

在那若有似無的邊界上――詩與音樂的跨界/責編一尾


在那若有似無的邊界上――詩與音樂的跨界/責編一尾
 
2016年Bob Dylan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時,瑞典學院表彰其「在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歌表達」,這一席話挑戰了許多詩歌的讀者,到底歌詞可不可以是詩?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香港作詞人周耀輝在訪談中提供了一種看法:「我覺得詩詞沒有基本的分別,重要的都是真誠,從心出發。但具體來說,詩,一般而言,是很「個人」的聲音;而詞,一開始已經知道有人唱,也可能已經有曲,是一種「共建」也是「溝通」的過程。」,主編哲佑在〈五線譜有詩人出沒─華語歌詞與現代詩的越界書寫〉亦提及要辨別這個作品是不是詩和區別這是好詩壞詩其實沒有任何區別,當然我們可以透過意象、譬喻與寫作技巧等去評價一首詩,但這樣的辨別也難以有絕對客觀的標準去評斷一個作品是不是詩,而這週的主題為詩與音樂的跨界,所以我認為保持彈性的空間留予讀者討論是必要的。
 
音樂與詩歌的跨界,不僅僅涵蓋於文本創作,若是參與音樂產業的詩人亦是這週所包含的範圍,因而本週有身兼樂團吉他手與經理的蕭詒徽、中國民謠歌手周雲蓬、作詞人路寒袖、寫詩、小說與劇本的英國饒舌說唱歌手Kate Tempest、歌手張懸/安溥,與那同時寫新詩與歌詞的夏宇/李格弟。
 
本週所選的作品,有的可以單獨成立,有的可以搭配音樂一起閱讀、聆聽,至於這幾首作品中,哪些是詩?哪些是歌詞外還可以是詩?除了各篇賞析提供的解讀方式外.或許更重要的是你認不認為這個作品是一首詩?歡迎讀者們在本週的賞析貼文下留言和我們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0622?fbclid=IwAR0U4FulLd_jp16tlK7E3B8HtBXfrxhrtICWlUgnYRdaTCh8Swamh5Kc-EQ (騷夏:歌詞的詩,詩的歌詞──讀莫文蔚的〈忽然之間〉)
http://www.dgnet.com.tw/articleview.php?article_id=17875&issue_id=3503&fbclid=IwAR3q2mUtKc63ZrHrPjNoRu_lu2ZnX5db0um6HK_If7IrUrZrcaYSkF2MxdU (五線譜有詩人出沒 ─華語歌詞與現代詩的越界書寫/郭哲佑)
 
--
 
美術設計: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音樂 #詩歌 #蕭詒徽 #夏宇 #李格弟 #周雲蓬 #路寒袖 #KateTempest #張懸 #安溥

2019年12月15日 星期日

米蒂亞 ◎夏夏

米蒂亞 ◎夏夏
 
期許能像聖潔的路得
終究未果
也希望人人能愛其所愛
不料現實中的愛卻有等級區別
而身上的錢恰好不夠
 
魔鬼說:
當妳為過去和未來贖罪時
失去的正是現在
 
我只好把現在狠狠奪來
串在脖子上慢慢的花
 
 
●- 米蒂亞,希臘悲劇中以性格剛烈、殘酷聞名。
●- 路得,聖經中所載之賢德的婦人。
 
--
 
◎作者簡介
 
夏夏,著有小說《末日前的啤酒》、《狗說》、《煮海》、《一千年動物園》。
詩集《小女兒》、《鬧彆扭》及編選《沉舟記—消逝的字典》、《一五一時》詩選集、《氣味詩》詩選集。
戲劇編導作品《小宇宙跳舞》、《大海呀大海》、《小森林馬戲團》、《煮海的人》以及戲劇聽覺作品《契訶夫聽覺計畫》。
(取自《德布希小姐》作者簡介)
 
--
 
◎小編林宇軒賞析
  
從詩集《小女兒》的互動與童趣、小說《狗說》清新柔軟的氛圍、編輯詩選《沉舟記》的形式創新到設計細膩的戲劇作品,夏夏不同文類的作品有著各自的特色,值得我們去細細探討。
 
在分為三節的這首詩中,夏夏首先隱去發聲的主體「米蒂亞」,以「期許」的事情都「無法達成」來鋪排,營造出「生命的無常」。在故事中,劇情可以配合角色而改變;但在現實生活裡,我們所面對的一切都是無法預測的。
 
當一切都不如預期時,我們還能擁有什麼?這時魔鬼出現,「告誡」米蒂亞「當妳為過去和未來贖罪時/失去的正是現在」。這是怎麼回事呢?理當行惡的惡魔,竟「善意」地提醒了米蒂亞時間的奧秘,形成角色上個性的矛盾與張力。
 
米蒂亞在全詩的最後一節,展現出自己的「剛烈」,把現在「狠狠」奪來,讓時間的掌控權重新回歸到自己的身上。在故事中的角色,大多都是被控制著的;讀著這些故事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呢?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詩中的人物指涉的是現實中的人們,究竟我們是否能領悟「魔鬼的道理」,逃離這個看似荒謬的虛構劇情?
 
泰戈爾曾言:「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失去群星。」當我們因為過去的一切而後悔時,我們正花費著現在、失去著未來,夏夏的這首詩除了用神話中的角色體現戲劇中的性格,更帶給現實世界中的我們更多思考的空間。
 
 
--
美術設計:number053
圖片來源:number053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夏夏 #米蒂亞 #路得
#魔鬼 #身上的錢恰好不夠 #希望人人能愛其所愛

2019年12月14日 星期六

一隻狼在放哨(選段) ◎阿巴斯

一隻狼在放哨(選段) ◎阿巴斯
 
黎明。
黑母馬
生下的
白駒。
 
我從高山上
撿走了
三個麻雀蛋。
下山的路
好艱難。
 
一匹受傷的馬,
沒有主人 。
 
白駒,
紅到膝部
在罌粟地裡
蹦跳。
 
日出
在白駒身體上
在老鷹金色的眼睛裡。
 
飛翔
是一隻在自身周圍
織了一堵絲綢牆的毛蟲
所得的獎賞。
 
數千枚針的傷口
在絲綢布上。
 
三株楊樹軀幹上
三道刀傷。
三名外國士兵的紀念品。
 
落在最後的馬拉松選手
回頭望。
 
濃霧的日子。
很難看清
賣防曬乳的
廣告牌。
 
看到
「請勿觸摸」
我便手癢。
 
我不再同情
我的師傅。
我和追隨者們
切斷聯繫。
我輕鬆
上路。
 
井底裡
一個寂寞的男人。
井口上
一個寂寞的男人。
他們之間一個水桶。
 
那種人多可笑,
知道了還問。
 
生命
是對被踐踏者的
不公正的抹黑。
 
我鄙視文字。
尖。
酸。
苦。
辣。
用手語
跟我說話吧。
  
--
  
◎作者簡介
  
阿巴斯是著名的伊朗導演,1997年的《櫻桃的滋味》曾獲得金棕櫚獎。阿巴斯從小就受語言薰陶,家裡的小說看完後幾乎完好無損,詩集則是翻得縫線破散。阿巴斯說:「我們裝飾詩人的墳墓,有些電視頻道只播詩歌朗誦。每當我祖母要抱怨或表達她對某種東西的愛,她就用詩歌。」他在訪談錄中曾數度提到詩歌的重要性,以及詩歌對電影和其他藝術的重要性。他曾提到:「在伊朗,相對質樸的民眾都懷有一種表達起來很有詩意的人生哲學。對電影拍攝來說,這就是寶藏,能夠彌補很多技術上的不足。」在此般民情下,阿巴斯認為詩歌是一切藝術的基礎,用來推翻習慣性的、機械性的例常程序,它超越現實,飛上一個俯瞰視角下的國度。
  
--
  
◎小編宇翔賞析
  
直截地說,試圖向人解釋阿巴斯的詩歌是不明智的。在本篇所推薦的數段阿巴斯俳句之外,他還曾寫過這樣的詩句:「我考慮是否解釋某件/難以解釋的事情。/聽人解釋/你已經知道的事情/是多麼沉悶。」剛好可以用來說明我的心情。如果還要進一步闡明的話,或可套用波赫士的話:「如果我自己也是一知半解的話,我就會說出這樣的話:『透過文字藝術化的交錯處理,詩可以表達出美的事物。』……我們只有在對一件事一無所知的時候,才為它下定義……我們對詩可說是知之甚詳了,無法用其它文字再為詩下定義。」就是這樣,重要的是帶我們回到原初感動的震盪,而不是技法的解釋。
 
因此,與其說這是一篇詩歌賞析,不如說是一場展示,或一次體驗或漫遊。如今在台灣,阿巴斯的詩集並不難買,而在此篇當中,我僅選擇了黃燦然的譯本,其第一輯的幾個段落。當然是以呈現內容的多樣性為考量,但阿巴斯絕對不僅如此。
如果仍是要討論阿巴斯的詩歌的話,他作為一名導演,讀者的眼睛可以雪亮地發現其意象與動作之間清晰的力道。其質素流通在詩歌的面貌上如此明顯,多加解釋反而顯得冗贅,所以我想從其它地方切入。
 
伊朗本身就是一個詩歌國度,波斯語有著悠遠流長的詩歌傳統,及具有高度活力的語言彈性,譬如在古波斯語中,人們稱月亮為「時間之鏡」,令人想起葉覓覓的詩句:「難道這是一片五百年前的手摸過的五百年前的海嗎?/還是五百年前的海摸過的五百年前的手?」語言總是與子民的思維模式有著緊密聯繫,波斯語系似乎特別擅長這種饒富哲思的日常體悟。
 
在內容上,阿巴斯經常提醒我自然之美,這是都市詩人很難親身做到的,因為感官方式與敏銳程度已然不同,而僅僅是閱讀阿巴斯,便稍微啟發了我的感官。那自然之美並不是全然建構在「描寫」的層次上,更大程度地,是阿巴斯的「物哀」之心,對於萬物的細膩體察,以及深深的悲憫,這才是真正使得自然深刻而美麗之處。
 
阿巴斯的詩歌質地,毫無疑問是完全的樸實,所有詩句宛如剪輯過的畫面,明確、流暢、簡單,唯一的修辭性大概是他如何精煉和濃縮他的所思所想,均勻且節奏地舖散在行與行間。節制是必然的,任何好的詩都處處節制,阿巴斯的節制體現在他對於畫面構圖的直截,以及動作所帶出來的情感力道。如果要以一個顏色去概括阿巴斯的詩,我會選土黃色。其詩中畫面和動作的堆疊,正如同砂土層疊而生,而砂土在風的作用下卻又是變幻無窮的(阿巴斯的詩中正好有許多風的意象,作為外來力,去推動畫面的發展),而阿巴斯的節制,正如砂土沒有提供多餘的水分,讀者不會去黏答答地捏塑它,反而呈現出一種乾爽,而這乾爽會在腦海中留下深刻韻味,讀者將沒日沒夜地在掌中搓揉、回味它的質地。
  
--
美術設計:number053
圖片來源:number053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阿巴斯 #一隻狼在放哨 #白駒 #受傷 #好艱難 #金棕櫚獎 #櫻桃的滋味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瞑目以後 ◎邱剛健

瞑目以後 ◎邱剛健
 
她瞑目以後,
我再翻開她的眼睛,
看我是不是還在裏面。
 
我再小心合上她的眼睛。
我還在她裏面。
 
從此以後,我每天照鏡子時候,
都靠進去看我的眼睛:
喔!有時候她還在裏面,
有時候她不在了。
 
 
2006.7.22
 
--
 
◎作者簡介
 
邱剛健(1940-2013),電影編劇、導演、策劃,詩人。生於福建鼓浪嶼,1949年隨家人移居台灣。早年創辦《劇場》雜誌,聚合莊靈、黃華成等友朋,大量譯介西方現當代影劇作品與理論,並曾導演與劉大任合譯之舞台劇《等待果陀》。1966年前往香港,以戴安平、邱戴安平、秋水長安等筆名開展編劇生涯,陸續與張徹、楚原、譚家明、許鞍華、關錦鵬等導演合作,主筆與合編劇本無數,是知名的編劇大家,嘗言:「《去年在馬倫巴》是我的老師。」重要作品包括《愛奴》(1972)、《投奔怒海》(1982)、《烈火青春》(1982)、《唐朝豪放女》(1984)、《地下情》(1986)、《胭脂扣》(1988)、《人在紐約》(1990)、《阮玲玉》(1992)等。執導的《唐朝綺麗男》(1985)與《阿嬰》(1993),用風格化的影像語言為華語電影備增異色。其後移居紐約、北京,往返兩岸,在不同城市間繼續創作,晚年更加醉心於寫作現代詩,著有詩集《亡妻,Z,和雜念》(赤粒藝術,2011)。
 
--
 
◎小編柄富賞析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電影《可可夜總會》的這句台詞,是以死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離去,當世界上所有人都不記得自己時,那才是真正的死亡。這首邱剛健的〈瞑目以後〉,則以生者的視角去寫,從想像死者是否還記得自己,一直到自己終於偶爾,也忘記了死者的過程。
 
生者何嘗不是害怕自己被忘記的一方。詩中的眼睛如同記憶的容器,誰的眼裡還有誰,誰就能記得誰。所以詩人在對方死去以後,仍戀戀地翻開對方的眼皮,反覆確認自己是否仍在對方的眼睛裡頭,彷彿只要自己仍在那眼眸的倒影裡,自己就能不被離去的人所遺忘。
 
這反覆確認記憶的過程,從死者的眼睛,終究得過渡到生者的日常:詩人沒辦法再去看自己「是不是還在(她的眼睛)裏面」了,只是每日照鏡子的時候,再看看自己的眼睛,裡邊是否還有對方的樣子:「喔!有時候她還在裡面,/有時候她不在了。」死者在生者的記憶裡,正一點一滴地漫漶消亡,而接近真正的死。
 
邱剛健寫了許多形式的悼亡詩給他的亡妻,有時是慾望暴洩的殘跡(〈Frederrecke〉:「Ferderrecke,Ferderrecke,/你躺在我太太用她的骨灰鋪陳的床單上,/我到你裡面的時候,/讓你高潮的,/是她不肯粉碎的殘骸。」)有時是不惜撕心裂肺,重新「再出生」妻子的意念,大多呈現出濃烈、不滿足的悲憤;本詩則稀罕地相對清淡,素描生死相望,記憶與存在的關係。
 
--
美術設計:林宇軒
圖片來源:林宇軒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邱剛健 #瞑目以後
#有時候她還在裡面 #有時候她不在了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阿茲海默(海的沉默) ◎黎煥雄

阿茲海默(海的沉默) ◎黎煥雄
   
阿茲海默,海也沉默
記憶艦隊溫柔迷航
我的行李一件一件
甚至沒有告別
就安靜地離去
  
但到時我也不會知道
阿茲海默港
港口的海
好安靜
   
我記得朱槿是扶桑
我記得微笑是友善
  
但天哪我不記得你
是誰在樹下吻了我
通往黎明的漫長守夜中
記得的只有一個陌生溫柔的笑
  
不要當我的女兒
不要當我的愛人
遺忘是一種好幸福的殘忍
我不想讓殘酷顯得如此幸福
  
鏡子裡的頭髮灰了
眼睛暗了
鏡子裡的人是誰
 
我問你我問你是誰
  
阿茲海默
海已沉默
 
--
 
◎作者簡介:
  
黎煥雄
河左岸劇團、創作社劇團、銀翼文化、人力飛行劇團創始成員,到二○一三年,總共二十八年。
曾任EMI唱片國外部資深經理(古典/爵士),十年。
苗栗大湖客家子弟,一輩子。
新竹中學四年+重考一年、淡江大學六年=西語系兩年、中文系三年。
出版:詩集《寂寞之城》,劇本《地下鐵/一個重新想像的旅程》。
〈阿茲海默〉(萬芳《我們都是愛著的》專輯)入圍第二十四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
(以上簡介來自《遺憾先生遺憾的包裹掉進了遺憾的海:黎煥雄劇場文集》)
  
--
  
◎小編哲佑賞析:
  
黎煥雄跨界跨得徹底,他是劇場導演、編劇,出過一本詩集,也曾經在唱片公司服務十年。這首〈阿茲海默(海也沉默)〉原本是首詩,後來被譜曲為歌,入圍了金曲獎最佳作詞獎,可見他多方面的才華。
  
由於自身的劇場背景,黎煥雄的詩作時而帶有戲劇色彩,這首詩也不例外,作者與詩中敘述者帶著距離;詩人創造了一位罹患阿茲海默的角色,透過他的自白來營造詩作的張力。「阿茲海默」這個病症的譯名,本身就饒富興味。如果拆字解讀,「阿」是語助詞,「茲」可作代名詞用,「海默」用以形容停滯死寂的狀態。如果時間是海,紛落各人在腦中而成洋,那麼記憶彷彿就是護守的艦隊,提醒著世界與我們的關連。但對阿茲海默的病人來說,迷航的一切再也回不來了,這等於是被世界切斷。如同詩裡所述:「阿茲海默港/港口的海/好安靜」,一座無船的港,能否還是港?能否還有遠洋或歸返的盼望?
  
失去了記憶,彷彿也就失去了存在的證明。但我們都是不甘於消失的。詩裡主角力圖振作,翻攪這些船身離去後的陰影,試圖打撈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無論是知識(朱槿、扶桑),或是人際間的進退(微笑、友善)。但阿茲海默無法治癒,一切都是徒勞;更有甚者,關於眼前之人,只能留下一個「陌生溫柔的笑」。
   
那該如何?原來「遺忘是一種好幸福的殘忍」,因為先有記憶,才能遺忘;因為擁有一個不斷被遺忘的愛人,是讓自己的幸福留下殘忍。所以不要再當我的女兒愛人,不要再問我是誰了,一再問只是一再失去。阿茲海默,沉默的不只是自己記憶之海,更滲透擴散,蔓延到所有親密關係,沒有人能夠逃離。
  
--
  
美術設計:number053
圖片來源:number053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黎煥雄 #阿茲海默 #遺憾先生遺憾的包裹掉進了遺憾的海 #寂寞之城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毫無上進的心 ◎連俞涵


毫無上進的心 ◎連俞涵
 
我只有一個世界
裝不進太多人
我只有一種表情
任何喜怒哀樂都與我無關
我只會一種語言
不需要你來翻譯
我只有一顆心
可以交給你
 
--
 
◎作者簡介
 
連俞涵,女演員,新北市三芝人,曾就讀新北市私立聖心女子高級中學,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2016年以《一把青》入圍第51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獲得戲劇節目新進演員獎。著有詩集《女演員》、散文集《山羌圖書館》。
 
--
 
◎小編泥盆賞析
  
身為一位從電視劇《一把青》開始受到眾人矚目的「女演員」,連俞涵在自己的詩集《女演員》裡頭,透過文字呈現出一種獨有的腔調。從別的領域成名後「跨界」進入文學圈的案例不勝枚舉,但要能擁有自己的風格且文字仍有一定質量,這並非容易的事情——讀連俞涵的詩,就像看著劇中一個小小的人試圖定義世界,這麼的微弱,這麼的直接勇敢。
 
在這首詩中,連俞涵採用了第一人稱獨白體,以自我涉足情節的手法書寫「我」與「你」之間的種種,在不斷重複的「我只有」、「我只會」之中,間接將詩裡頭的「我」型塑出一個「一無所有」但卻「付出一切」的決絕之感。
 
「我只有一顆心/可以交給你」除了結合了抽象方面「唯一的心」,同時結合了具象上的「一顆心臟」,精神與肉體上雙重的給予使得這份「愛」顯得珍貴而沉重;從語法上來分析,連俞涵這種寫法藏有兩種解釋:「我只有一顆心『卻選擇』交給你」和「我『只有一顆心』可以給你」,呈現出「你」的重要性以及「我」的貧瘠。
 
內容與詩題的連結和設計上,因為詩中「我」的執著,只選擇你而放棄了所有其他,詩題的「毫無上進的心」則更加點明且強調了對象的「獨一無二」。在戲劇中,當我們將自己放入到一個角色的情緒之中時,往往可以帶著他的感受去發覺世界一切的不一樣,連俞涵在這首詩中著重「當下感覺」的寫法,捕捉了愛情裡最動人、不顧一切的付出。
 
 
--
美術設計:number053
圖片來源:number053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連俞涵 #毫無上進的心
#我只有一個世界 #我只有一顆心 #噢耶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女孩馬力 ◎鴻鴻




女孩馬力 ◎鴻鴻
 
酷熱的夏日女孩馬力曬得像一條黑糖麵包
放肆的笑聲把羊群都嚇跑
有髮箍收束她凌亂的念頭
有拖鞋讓她隨時可以脫掉
 
趕走那些愛她的男孩和女孩
來得及就順便踢他們一腳
女孩馬力不要衣襟可以拭淚燈桿可以依靠(或量身高)
她只需要一座陽台一根菸,一條地平線可以遠眺
 
她把剛學會的車開上對面車道
那是她所謂的遠方
她把自己縮進貓咪的瞳孔
好忘記自己多麼渺小
 
馬力說她需要時間整理房間
馬力說她需要房間整理時間
馬力說過的我就保持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當寂寞像是颱風一樣瘋狂敲打馬力的門窗
酒還不夠冰
舞還不夠熱
馬力去倒垃圾,要很努力才能不把自己一起倒掉
 
當女孩馬力全身濕透站在門口
她裡面那個少年伸出手來
握住她的手
我們知道死亡比生命漫長
我們知道去不了任何地方
但是風會慢慢
把我們的衣服吹乾
親愛的馬力
風會把衣服吹乾:)
 

 
◎作者介紹
 
鴻鴻。身兼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策展人。
 
1964生於台南。曾獲吳三連文藝獎、2008年度詩人獎、南瀛文學獎傑出獎。出版有詩集《土製炸彈》、《女孩馬力與壁拔少年》、《仁愛路犁田》、《暴民之歌》等7種、散文《阿瓜日記──八0年代文青記事》、《晒T恤》、評論《新世紀台灣劇場》及劇本、小說等多種,及創辦的《衛生紙+》詩刊(2008-2016)。現主持「黑眼睛文化」出版社及「黑眼睛跨劇團」。
  

 
◎小編離岸風電第一期賞析
 
1/ 
我們解法會比較特別一點,會跟著作者身分一起解。
熟悉或是不熟悉鴻鴻的讀者
可以從2006年《土製炸彈》這本詩集開始,裡面存放了許多地景、對人的想像。而這會是互相照應出,鴻鴻在寫作過程中,如何建立起她對一個地點的關懷。利用兩個方法:
 
 畫面布置
 人物心理
 
而這種方法其實相當戲劇性。從單一一篇詩的角度來講,似乎損及了「詩這種文體的本真」,這也是某些人對於鴻鴻的詩不夠精確精練的批評。但若是我們把眼光再放回一點,回到《土製炸彈》數十首對於伊斯蘭、越南的描寫,儘管真的「樸實」,但卻是建立起一個更重要的觀看體驗:獨特經驗。
 
2/
獨特經驗之於這首詩的想像是什麼?
 
馬力身邊的獨特景貌:「酷熱的夏日女孩馬力曬得像一條黑糖麵包/放肆的笑聲把羊群都嚇跑/有髮箍收束她凌亂的念頭/有拖鞋讓她隨時可以脫掉。」告訴我們,這裡是一個有別於拘謹都市之外的地方。依靠景物的寫法,先把整個人物區隔出現實。
 
第二,性格。
「趕走那些愛她的男孩和女孩/來得及就順便踢他們一腳/女孩馬力不要衣襟可以拭淚燈桿可以依靠(或量身高)/她只需要一座陽台一根菸,一條地平線可以遠眺」馬力做為一個嗆辣辣的女生,讓我們知道,那些是你我身邊堅強、不可輕易開玩笑的女生,而這裡又更靠近現實了。
 
第三,講真正的困境。
「 馬力說她需要時間整理房間
  馬力說她需要房間整理時間 」
時間與房間,而這不僅只是簡單的押韻,對應到的:空間+時間。那疑點就出現了,前面看起來,馬力根本就不缺乏這些東西吧?
 
錯了,其實【真實】是
酒還不夠冰
舞還不夠熱
 
這一切其實都是在一個都市內的地景。因此你會發現,閱讀上的空間性越來越窄,從草原>房間>貓咪瞳孔>她裡面的──
無不顯示最終還是得面臨到現代性的摧殘。
 
不過,最後有個希望。
衣服終究會乾。
 
3/
這首詩結構相當簡單,但讀是又不是猜謎,對吧?
A意象對應B場景,C人物對應D意象
畫面的力量總是足夠的,它讓我們更貼近現實。但詩永遠不是電影,鴻鴻他也明白這一點,因此利用畫面的剪接、人物性格展現、一條線的換場,最終發揮「文字」或是「詩這種語言」獨有的優勢:不需要解釋劇情。
 
電影總得結局。
故事總要說完。
 
但詩不需要,它只要走進你我心靈的深處,種下一顆種子(往往是一句話)
「 我們知道死亡比生命漫長
  我們知道去不了任何地方
  但是風會慢慢
  把我們的衣服吹乾
  親愛的馬力
  風會把衣服吹乾:)   」
 
那這首詩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
 
 
--
美術設計:number053
圖片來源:number053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鴻鴻 #女孩馬力 #黑糖麵包
#順便踢他們一腳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2019年12月9日 星期一

十二月第二週責編文:戲劇與詩


詩與戲劇 ◎林宇軒
 
社會學家爾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認為,社會互動是一連串的表演,社會上所有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員,在觀眾面前必須扮演各種不同角色,自我改變、調整形象來強化演出,這就是所謂的「戲劇理論」。「現代詩」和「戲劇」都是屬於需要留給讀者與觀眾「足夠解讀空間」、不能表現得太直白的藝術類別;當創作者同時涉足兩者時,呈現出來的詩作會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以「戲劇」的分析模式來解讀平日習以爲常的互動秩序,或許會驅使現代詩作呈現出不一樣的氛圍;但創作者在進行書寫時,是否為「有自覺」的以「戲劇」的方式鋪陳與下筆,這又是另一回事了。本週的主題,我們將為各位帶來鴻鴻、連俞涵、黎煥雄、邱剛健、阿巴斯、夏夏六位「戲劇領域」創作者的詩作與賞析,敬請拭目以待!
 
美術設計:number053
圖片來源:number053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跨界 #斜槓 #戲劇
#ㄕ #不知道有沒有人會注意hashtag

2019年12月8日 星期日

天淨沙 ◎羅青


天淨沙 ◎羅青
 
枯 藤:鏡頭從
    一條電線
    移到一團
    或緊或鬆或糾纏不清的電線
    然後跟著出現
    一朵被千萬條電線
    五花大綁的白雲
    出現出現出現
    不斷的出現
 
老 樹:鏡頭順著
    一隻狗抬起的腿
    上移到水泥柱渾圓的腰
    特寫──紅色的「高壓危險,請勿靠近」
    特寫──藍色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特寫──金色的「保留戶推出歡迎訂購」
    再上去,是搖搖欲墜的變壓器
    是半節孤零零的水銀燈
    雙雙被掛在水泥柱的頂端
    維持不平衡的平衡
    變壓器夢囈似的震動著
    嘶喊出一串模糊的口號
    水銀燈獨眼似的眨動著
    拍發出一組不祥的密碼
    提示著各式各樣若隱若現的
    危機
 
昏 鴨:然後
    鏡頭從
    閃爍的路燈移向
    一顆閃爍的星
    拉近──來一個特寫
    原來是一架飛機的尾燈
    尾燈下,緩緩浮現出萬家燈火大小屋頂
    屋頂上,霍然凌空的是千百支電視天線
    天線平展雙翅
    似千百隻昏鴨的枯骨
    在日曬雨淋風吹地震之間
    在十字架似的竹竿之上
    默默忍受
    各種訊息的電擊
 
小 橋:鏡頭由昏鴨的骨架
    移到工程的鷹架
    再移到結構複雜的鋼架
    鏡頭拉開
    一組四通八達的人行路橋
    赫然在目
    特寫「保密防諜,人人有責」
    特寫「蜂蜜香皂,彩蝶褲襪」
    特寫「服兵役是國民最光榮的義務」
    特寫「新版出國移民辦法大全發售」
    特寫「團結奮鬥,謹防分化」
    特寫「亂鳴喇叭,罰九佰元」
    橋上人擠人(有扒手在活動)
    路標一「總統府方向」
    路標二「中興橋方向」
    路標三「大中華戲院方向」
    路標四「大世界劇場方向」
    遠處(不良少年在相互鬥毆)
    電動字幕上出現
    板橋方面嚴重塞車堵車
    士林方向交通號誌失靈
    往三峽方向的臺灣汽車客運
    在建國南北高架橋上拋錨
 
流 水:然而高架橋下的黑色流水
    在翻滾一陣子之後
    仍若無其事的流下去
    鏡頭推近
    特寫並分析水質
    成份是:腳踏車、機車、轎車
    大卡車、軍車、警車
    於是鏡頭一陣伸縮
    在舊的淡水河道上
    一條新的淡水河
    以蒙太奇的手法
    五顏六色的正式宣告誕生
 
人 家:淡水河上
    開始出現一條條
    彩色的蛇影
    從兩岸的公寓中
    紛紛遊走到河邊來聚飲
    華西街的夜市
    開始錦蛇般的蠕動了起來
    中華毒蛇研究所的對面是
    回春性病專門醫院
    精割包皮的招牌(特寫)
    鱷魚皮包的商標(特寫)
    蛇鞭、蛇羹、蛇膽、蛇酒之後
    是一堆又一堆價錢愈來愈賤的
    進口蘋果(請搖動鏡頭)
    大人小孩邊走邊吃
    順便把蘋果種子隨意吐在
    兒童樂園與動物園之間
  
古 道:樂園外面
    是平坦寬敞的立體交叉高速公路
    計程車在其上橫衝直撞
    來往穿梭(請伸縮鏡頭)
    時間計程,費用計程
    通過交流道(特寫)
    通過收費站(特寫)
    保持距離,保持速度
    通過霧飄區(特寫)
    通過休息站(特寫)
    在國際機場附近
    有許多冷氣觀光遊覽車
    忙進忙出(剪接快速跳動)
    在楊梅交流道附近
    有一列市立殯儀館的靈柩車
    消失在往龍潭方向的路上
    那首家喻戶曉的
    古道進行曲
    在車聲消失以後
    變無聲的飄揚起來
    無聲飄揚,飄揚無聲
    飄起一天黃花地丁的種子(特寫)
    在一座黃花開滿的岡上(特寫)

西 風:時間當然是三月二十幾號
    風當然是西風
    所有被吹起的種子花球
    都在研討爭論風的
    正確方向──並進一步懷疑曆法的真偽
    有些種子是早在數百年前
    就飄過來落地生根的(淡入)
    有些則從這裡飄入數百年前
    不再出現(淡出)
    有些尚在半空中踟躕浮游
    有些已決定在雲間流浪
    更多的是降落在高速公路
    粘附在各種車輛的輪胎上
    不顧一切的向前滾進
 
瘦 馬:一輛千里馬(特寫)
    飛速駛過造橋
    通霄駛過后里
    豐原不停,花壇不停,白河不停
    開進中船公司、中鋼公司
    開進亞洲最大的貨櫃轉運中心
    把善化、彌陀、佛光山拋在輪後
    在佳冬加油之後
    開足馬力──衝向恆春
    衝向恆春核能電廠
    不料──車子在墾丁國家公園附近
    出了車禍
    現場一攤攤的汽油
    燃燒起
    巴士海峽經心動魄的晚霞
    (新藝綜合立體彩色寬銀幕)
 
夕 陽:巴士海峽的夕陽
    一枚沉重的水雷
    渾身是刺
    顏色殷紅
 
西 下:噗通一聲──
    從南中國海與東京灣的海圖中
    潛入冰冷又純白的浪花之內
    (一切都按分鏡計畫表
    完美無缺的在進行拍攝)
 
斷腸人:(按照拍攝進度)
    一條半浮半沉的大木船
    此刻應出現在
    畫面的左邊
    向右飄流
    飄來了一船
    瞪著大眼睛的
    中國人
 
在天涯:(開麥拉)
    大木船開始在大海中下沉
    特寫:遊艇在鞭炮聲中下水
    幾隻腳在浪花中踢動淹沒
    特寫:許多手在遊行的隊伍中舉起
    長長的頭髮在水藻的糾纏中散開
    特寫:香皂滑過的細腰在電視裡出浴
    許多吶喊在風雲中消失
    特寫:「以建民國」的歌聲在戲院中
    響起
    (沉船的地方)
    海水
    浪花
    海水
    浪花
    (沉船的地方)日出
    海水
    浪花
    海水
    浪花
    (沉船的地方)
    一架出國包機的影子
    輕輕撫過
    沉船的地方
    那轟隆轟隆的影子
    有如一張貼不住的廉價膏藥
    隨貼隨落
    有如一張被揉皺的紙片十字架
    隨風滾動
    而那架飛機
    則如一把製作精巧的玩具裁紙刀
    在破碎的亞洲地圖上
    姿勢優雅的,一掠而過
 
◎作者簡介:
 
本名羅青哲,湖南省湘潭縣人,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五日生於青島。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業,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任輔仁大學、政治大學英語系副教授,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所、翻研所、美術系所教授,中國語言文化中心主任。明道大學藝術中心主任、英語系主任。一九九三年獲傅爾布萊德國際交換教授獎。
 
一九七四年獲頒第一屆中國現代詩獎,國內外獲獎無數,被翻譯成英、法、德、義、瑞典等十三種語言。畫作亦獲獎多次,並獲大英博物館、德國柏林東方美術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美術館、美國聖路易美術館、中國美術館、遼寧美術館、臺灣美術館等國內外公私立美術館收藏。曾出版詩集、詩畫集、畫集、論文集、畫論集五十餘種。
 
--
 
◎小編哲佑賞析:
  
羅青在八零年代發表《錄影詩學》詩集,不僅以詩作實踐,更在詩集後記清楚的說明對錄影詩學看法。羅青認為中西在詩作和繪畫上有著不同的表現語言,西方著重時態時序,漢語傾向於直觀、直陳、直探本源,在繪畫上亦有「手卷思考」和「散點透視」的特徵,較不受時空次序限制。而現代鏡頭可定點,可散點,可全景,彷彿融合了中西兩方特色,嘗試用文字來重現鏡頭,也可以減少作者分析性的解說,讓讀者能夠更主動參與詩中意象的言外之意。
 
這首長詩改寫馬致遠的〈天淨沙〉,但關涉的層面很廣,不僅在寫作手法上力圖創新,更擴充了〈天淨沙〉的鄉愁意蘊。首先,開篇一節「枯藤」變為「電線」,孤獨的衰朽遂成分割的天空,「五花大綁的白雲」象徵著失去的自由。延續著分割意象,「老樹」上貼著各樣告示牌,紅藍金黑各有標語,都是撒尿佔地的痕跡;「昏鴨」原來是飛機的尾燈,又彷彿已成枯骨,是十字架般平翅的天線,每日接收爆炸訊息,卻再也無法飛行。
 
這些訊息是什麼呢?「橋」作為溝通連結的憑藉,在此如電線般繁複,密諜與蜜蝶難分,一面宣示效忠一面大舉移民,甚至「總統」、「中興」與「大中華」、「大世界」,原來可能都只是一齣大戲,身在台灣的我們幾乎寸步難行。此外,下兩小節的「流水」、「人家」,聚焦在時間之流中的芸芸眾生,而紛亂的樂園外圍卻是彷彿送終暗示的「古道」和「西風」,飄揚的黃花自然就是失敗的革命了。到此,整首詩不斷的轉換場景,又不斷的透過羅列景物滲入作者個人的寓意,可說是「錄影詩學」的具體實踐。
 
然而從「瘦馬」開始,詩作的調性漸漸有了轉變──敘事性增強,「敘事者」的角色介入更多,比如「瘦馬」疾駛不停而在前往核能電廠中車禍,暗喻著以經濟發展為第一目標的危險;「夕陽」與「西下」巧妙的運用了「太陽」在中國、日本共同擁有情感寄託,讓它在台灣成為一枚「水雷」;而最後的斷腸人在天涯,明白說出了斷腸人就是就是「中國人」,來到台灣原來不過是「一張貼不住的廉價膏藥」,〈天淨沙〉原作的孤獨鄉愁在此轉為大敘事的國族失根,一切都只是隨風輕意掠過的紙片,映照著破碎的國土,像浪花,也像砂石,在風中遙想完整。
 
--
 
美術設計:林宇軒
圖片來源:林宇軒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羅青 #天淨沙 #錄影詩學 #詩與畫

2019年12月7日 星期六

拾荒/這是愛你較好的措施 ◎陳昭淵


拾荒 ◎陳昭淵
----------------
我好沒天分
做自己的人
總在睡不著的時候
坦承害怕
滴著殘破的眼淚
落荒移動
 
再一次回收
變成情人的朋友
變成朋友的情人
 
 
這是愛你較好的措施 ◎陳昭淵
----------------
我比較散漫的時候
希望你不要偷看
不要把灼熱清澈的目光照熱我皮膚
像用顯微鏡查閱原生動物的組織液被如何循環代謝一般
空大的毛細孔
未曾精緻收斂過的表面
在眾目睽睽之下
像黃漬滿佈的白色內褲
 
---
◎小編謝三進賞析:
 
需要戴著有色眼鏡(物理)才能閱讀的詩集,恐怕只有陳昭淵的《3透視》了吧。
 
集名已大方破題,這是一本結合了3D技術而創作的詩集。翻開詩集,紅藍兩色交疊的文字,讓人一看眼花撩亂,需戴上詩集附贈的紅藍3D眼鏡才能閱讀(好像小時候去科博館看3D恐龍電影啊)。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兩首看似互不相涉,又彷彿互相呼應的詩作,於焉輪流在眼前浮現。陳昭淵在〈自序〉(←幸好沒有連這篇也3D)中說:「用單一個載體盛裝兩本詩集,藉你視覺溫柔的刀,讓它們可以被切割開來分層閱讀,就像文字在視覺上忽然有了立體感、空間感……」在睜眼與閉眼之間,有些什麼對話正在產生。
 
反之,若同時睜開雙眼,則連篇立體的文字便在眼前矗起,交疊、錯亂,變成我們無法辨識的模樣。令人想起夏宇《粉紅色噪音》,那種文字的躁亂,需要小心剝開,才能開始閱讀。多麼慎重的啟動機制啊。
 
這樣的設計,也突顯了陳昭淵的特別,視覺設計系出身、身為平面設計師的他,在思考創作時,比一般文字創作者更「跨界」,多了視覺的意識。
 
如陳昭淵所說,顏色不只是物理現象,同時也與心理相對映。因此他思考:「我試著調配,屬於我的衝動是什麼顏色呢?我的嫉妒又是什麼顏色呢?」這些詩作不是隨機分配為藍色或紅色,裡面也藏著陳昭淵的情緒暗示,暗藏思緒的套色。
 
那麼,問題來了。你覺得,今天挑選給各位看的這兩首詩,哪一首是藍色?哪一首又被套為紅色呢?
 
揭曉答案前先補充聊一下,陳昭淵在這本詩集內,也試圖處理情慾的。根據他的說法,是想寫一本帶有「情色」(不是色情)的詩,或許你也從上面兩首詩看出來了,就這個角度而言,這本詩集確實也很「色」(喂)。
 
回到剛剛的問題,〈拾荒〉是紅的、〈這是愛你較好的措施〉是藍的,你猜對了嗎?
 
--
 
美術設計:林宇軒
圖片來源:林宇軒

2019年12月6日 星期五

畫展 ◎席慕蓉

畫展 ◎席慕蓉
 
我知道
凡是美麗的
總不肯 也
不會
為誰停留
 
所以 我把
我的愛情和憂傷
掛在牆上
展覽 並且
出售
 
--
 
◎作者簡介
 
席慕蓉,祖籍蒙古,生於四川,童年在香港度過,成長於台灣。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赴歐深造。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在國內外舉行個展多次,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及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等。
 
曾任台灣新竹師範學院教授多年,現為專業畫家。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讀者遍及海內外。近十餘年來,潛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鄉為創作主題。現為內蒙古大學、寧夏大學、南開大學、呼倫貝爾學院、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等校的名譽(或客座)教授,內蒙古博物院榮譽館員,鄂溫克族及鄂倫春族的榮譽公民。詩作被譯為多國文字,在蒙古國、美國及日本均有單行本出版發行。
(引自博客來)
 
--
 
◎小編利文祺賞析  
 
大家對席慕蓉的印象,可能只認為她是作家,其實她正確來說是畫家,網路上也可以找到她的許多畫作。這首詩〈畫展〉,或許展現了她對詩以及畫(或者廣泛地說,對藝術)的看法。敘述者知道美麗的事物終究會消逝,於是決定將這些事物畫成一幅畫,最後掛在牆上,兜售。
 
這首詩有趣的地方,在於對於美麗的事物的態度。似乎敘述者認為這些「愛情」、「憂傷」等一切美麗的事,都可以因為無法在身邊久留,而退而求之,選擇脫手賣出,至少拿到一點報酬。然而我們要問,這些美好的事物真的值這些價格嗎?真的可以賤賣出去嗎?真的可以說:我得不到,所以現時點,纂點錢也好?甚至我們可以用哲學的方式問,抽象的美和愛情,可以進入物質性的經濟運作體系,透過給予愛情和美,來獲得報酬嗎?
 
當然我們是不信的。或許對於敘述者來說,這也是不得已,或者說,這是一種對於販售自己的畫時,一點嘲諷吧?
    
--
美術設計:林宇軒
圖片來源:林宇軒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席慕蓉 #畫展 #利文祺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你聽 ◎莊東橋


你聽 ◎莊東橋
  
你聽,晚餐之前也會有這樣的聲音
風拒絕旋轉、草不願翠綠、谷底寬恕河流
而野外是烏鴉落單的顏色
你聽,晚餐之前沒有一首詩向你朗誦
夜晚是透明、冷冷氣溫沿著河岸擴展、葉子要切斷自己
你聽,烏鴉收起了銀河
月亮收起了靈光
尊重的聲音,收起了笑容
  
晚餐前,秋分顫抖地穿起舊衣
水龍頭還是冷水
買好的食材隨便地放置在桌上
你聽,沒有任何收拾的聲音
海拒絕進入夢、波浪不願意起伏、天地朝向冷寂那端
呼不出熱氣,你聽
散亂的開門關門聲音
上下樓、洗手、冥想一遍溫暖的可能
你聽,沒有任何移動的徵兆
  
而水離開了自己的清澈
流理檯上,食物尚未備妥  
你聽,沒有一樣消失
卻逐漸失溫
晚餐前,有草成群結隊地前來
有風拍打窗戶
還是一陣走失的烏鴉
驚慌地趕向下一個目的地
  
最黑最深的谷蔭放棄了永恆
火拒絕明亮、烏雲不願收攏、在深綠色的睡眠裡
野生動物集體嘆息
你聽,沒有一次提到你的名字
廚房的燈還在
食材任意地擱置四處,晚餐前
沒有一首詩向你讚賞
卻也沒有一次的沉默是為你
你聽,晚餐前
總是有某些在拒絕
某些在失去
  
--
 
◎作者簡介
 
莊東橋,1981年生於臺灣屏東,藝術家、詩人。
近幾年在臺、法兩地舉辦過聯展與個展,寫詩也畫畫。
水花發芽了 les germes en pluie:http://lesgermesenpluie.blogspot.tw/
 
--
 
◎小編利文祺賞析
  
莊東橋除了是詩人,也是留學法國的藝術家。他的作品確實可以感受到視覺藝術的氣息。這首詩〈你聽〉是我非常喜愛的作品。我喜歡它透過「你聽」的重複出現,造成的節奏感,以及緩慢的帶出氛圍的技巧。這首詩相當悲傷,「晚餐之前沒有一首詩向你朗誦」、「海拒絕進入夢、波浪不願意起伏」、「你聽,沒有一次提到你的名字」,感覺全世界所有事情都拒絕了你,甚至原本該烹調好的熱的食物都在逐漸失溫。這首詩透過各種不同廚房的意象,營造出孤寂感,是我認為非常好的作品。
  
-------
美術設計:林宇軒
圖片來源:林宇軒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莊東橋  #水花發芽了  #我不懼怕突如的愛 #利文祺

2019年12月4日 星期三

涉及愛情的十個單行 ◎木心



涉及愛情的十個單行 ◎木心

說純潔不是說素未曾愛而是說已懂了愛
無限是還勿知其限的意思沒有別的意思
誓言是那種懶洋洋側身接過來的小禮物
現代人是䀹䀹眼瞼就算一首十四行詩了
何必豔羨硬邊之吻幾縷不肯繞樑的餘韻
情場上到處可見僥倖者鞋子穿在襪子裡
別人的滂沱快樂滴在我肩上是不快樂的
到頭來彼此負心又瀕死難忘的襤褸神話
沒有你時感到寂寞有了你代你感到寂寞
清曉瘋人院裡修剪得整整齊齊的冬青樹

--

◎作者簡介


木心,本名孫璞,字仰中,1927年2月14日生於浙江烏鎮,自幼迷戀繪畫與寫作。十五歲離開烏鎮,赴杭州求學,1946年進入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專」學習油畫,五○至七○年代,任職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畫餘寫作詩、小說、劇作、散文、隨筆、雜記、文論,自訂二十二冊,中國「文革」初期全部抄沒。

在「文革」中期被監禁期間,木心祕密寫作,成獄中手稿六十六頁。1982年遠赴紐約,重續文學生涯。1986至1999年,台灣陸續出版木心文集共12種。2006年,木心文學系列首度在中國出版,同年木心應故鄉烏鎮邀請回中國定居,時年79歲,年底紐約獨立電影製片導演赴烏鎮為其錄製紀錄片。2011年12月21日凌晨三時,在故鄉烏鎮逝世,享年84歲

(改自印刻舒讀網路書店,關於木心)

--

◎小編柄富賞析

讀到這首詩時,小編在形式和手法上想起商禽的〈逃亡的天空〉(「死者的臉是無人一見的沼澤/荒原中的沼澤是部分天空的逃亡......」)同樣是一首不分段不回行,以意思各自獨立的一連串單句所組合而成的詩,同樣,〈涉及愛情的十個單行〉每一句都獨具深意,將「是否愛過」與「純潔」、「誓言」與「小禮物」等看似不相干的概念或詞放置在一起,並精緻又匠心獨具地讓讀者看見他們之間的連結,看見這些比喻和象徵帶出的,詩人木心對於「愛情」的觀察。

如第一句前半段的「說純潔不是說素未曾愛」便令人重新去想像「純潔」與「愛」的關係,他的意思是,純潔經常被認為是還未曾愛的狀態,即「愛是不純潔的」;但「純潔」不應該這樣說,「而是說已懂了愛」。懂了愛以後的那種透徹明白,才是真正的純潔。像這樣的辯證在這首十行詩裡每一行都是。且每一行在各自獨立的狀態下也有隱約的連結,第二行對「無限」意義的諷刺,與第三行譬喻誓言如接過小禮物般的隨性,到後面談論現代人的價值觀與情場怪現象,又環環相扣、相輔相證而描邊出當代愛情的樣貌。

最後一行「清曉瘋人院裡修剪得整整齊齊的冬青樹」可以說更加直接地指涉了詩人所見的愛情,通篇可以讀到詩人的語氣是(企圖)放鬆而隨性的,但你也肯定注意到在這首十行詩裡,詩人刻意裁剪出的,每行17字的整齊。這種壓抑的形式與內在的瘋狂更加強烈的結合,小編認為它或許也想表現出某種當代人看似解放、自由自在的愛情觀,實際上是戰戰兢兢且刻意理想化的成果,我們想像的愛情越是整齊體面,它就越是暗藏著瘋狂的暴力。

--

圖片來源:林宇軒
美術設計:林宇軒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木心 #涉及愛情的十個單字 #暗藏的暴力

2019年12月3日 星期二

荷 ◎管管


荷 ◎管管
 
「那裡曾經是一湖一湖的泥土」
「你是指這一地一地的荷花」
「現在又是一間一間的沼澤了」
「你是指這一池一池的樓房」
「是一池一池的樓房嗎」
「非也,卻是一屋一屋的荷花了」
 

  
◎作者簡介
 
詩人管管《燙一首詩頌嘴,趁熱》新書分享會15日登場。詩人管運龍筆名管管,曾出詩集二本「荒蕪之臉」、「管管詩選」;散文四本「詩坐月亮請坐」、「春天坐著花轎來」、「管管散文集」、「早安鳥聲」,畫展聯展6次(新視覺藝術展等等),電影20多部「超級市民」、「六朝怪談」、「策馬入林」、「飛俠阿達」等。
  
此外也得過現代詩首獎,及香港文學美術協會詩首獎,入選中國文學大系及各詩選選集多次,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作家。
 
取自: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65349
 
--
 
◎小編洪紹賞析
  
雖然年已九旬,詩人管管常常被稱道的是他性情的真。詩寫得真,畫繪得真,充滿赤字之心,人稱詩壇老頑童。
 
管管在〈荷〉這首詩裡,以他諭示般的口吻,不斷翻轉語意,讓我們眼前的畫面不斷抽換:「那裡曾經是一湖一湖的泥土」,這是一種歷史性的判斷,從當下看待「曾經」,講客觀現實;回應者卻說:「你是指這一地一地的荷花」,以當下的客觀現實回應曾經的客觀現實,這兩句話在言談間的機鋒是超出時空界限,甚至還有雅俗之分的。曾經是湖,如今是地,曾經是泥土,如今是荷花。
 
若是尋常人,可能就接不下話去,但管管創作的巧妙之處就在這裡,翻手為雲覆手雨,把兩個人言談裡較量的層次繼續了下去——「現在又是一間一間的沼澤了」,刻意以俗回應雅,說是一地一地荷花並沒有錯,但荷花所生之處,又何嘗不是沼澤?一間一間,這個量詞單位把「一地一地」荷花的雅味悉數取消,乍看沼澤以「間」為單位不妥,但放在兩人鬥嘴的脈絡,又是如此有效。「你是指這一池一池的樓房」,回應者再次以反詰語氣回應前者的判斷,從「沼澤」到「樓房」,固然有一種人類建設的偉力,而「一間一間的沼澤」變為「一池一池的樓房」,既透過量詞和名詞的結合表現「賣俗」、「高雅」的對比,又讓我們重新發現到,原來管管只藉由兩個句子間的量詞互換,就讓看似平凡的陳述句子變成在整首詩的對話形式裡別具意義的詩句。詩的第三四句如此,回頭看第一二句亦是如此,只是三四句時,詩的意涵又在刻意賣俗下有了更高雅的抬升效果。
 
當詩進行到這個層次,顯然原先的賣俗者再也無以為繼,只能以重複做為質疑:「是一池一池的樓房嗎」這裡設下的是池到底如何能作為樓房之量詞,以及兩人所見何者為真實的本源問題。不過作為反擊,只能重述未免顯得薄弱,也讓管管要透過回應者的唱反調再次提高詩的層次就變得越來越困難,我讀到最後面時感到有些訝異,因為管管用的竟然還是同一套技法:「「非也,卻是一屋一屋的荷花了」量詞變動了,那從這首詩最開始「一湖一湖的泥土」,到此處「一屋一屋的荷花」,畫面感變得相當豐富,從自然地景變成人造的建築物,就像是從泥土變成荷花,但「一屋一屋的荷花」,卻有種花團錦簇的生命力。
 
所謂的滄海桑田,管管藉由對答形式所寫的無非是同一個藉由視覺發揮出來的角度,怎麼藉由心靈的想像就這樣翻了一層又一層呢?這就是管管的妙趣。
  
---
 
美術設計:林宇軒
圖片來源:林宇軒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管管 #燙一首詩頌嘴趁熱 #繪畫

2019年12月2日 星期一

十二月第一週責編文



◎小編哲佑
  
詩與畫的關係綿延已久,在中西方皆有詩畫同源同律的說法。比如文藝復興藝術家達文西認為畫是「啞巴詩」,詩是「瞎子畫」;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集》也說過「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等等。但在西方,從萊辛的《拉奧孔》之後,詩與畫的界限大抵分明:萊辛主要以「先後承續」與「同時並列」來區分詩與畫,認為繪畫用以捕捉瞬間,因此必須選擇最富孕育性的一刻;詩則通過語言和聲音,描繪持續性的動作,難以無法刻寫逼真的靜止事物。中國發展則似乎相反,文人畫越晚越盛,文人畫追求「筆墨之外」、「留白」,具體的形象未必是畫作所要描摹,與中國抒情詩意在言外的特質若合符節,詩人與畫家的形象多有重疊。
  
本月的第一個主題是視覺藝術。以「視覺藝術」來稱之,是因當初設想主題之時,除了繪畫以外,也嘗試包含了其他可能的視覺藝術形式。雖然本週所選的詩人多為畫家(管管、木心、莊東橋、席慕蓉、羅青),但亦有視覺藝術為主的陳昭淵。而書法(侯吉諒、何景窗)、插畫/繪本(可樂王、馬尼尼為)、影像(葉覓覓)等等,都是詩與視覺藝術之間,值得探討的跨界想像,但版面有限,人力亦有限,只能暫略。
  
...
  
美術設計:林宇軒
圖片來源:林宇軒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詩 #繪畫 #視覺藝術 #跨界 #斜槓

十二月主編文


  
◎主編哲佑
  
在一般語境下,詩有廣狹二義;狹義之詩是文類的一種,指的是經過變造(非日常語言)的韻文。然而我們卻習於以「詩意」來形容一些不是詩的物品,無論是一幅畫,一首歌,一部電影,儘管未必有這麼多讀詩的人口,「詩」卻彷彿是生活中若隱若現的陌生美感來源。
     
這幾年「斜槓」一詞相當流行,彷彿越斜槓,就有越多的機會與可能,鬆動既有(或許僵化)的邊界。如果「詩」除了自己的文類意義外,還能做為某種美感或藝術感的代稱,或許可以近一步探問的是,狹義的「詩」與廣義的「詩意」之間,有多少距離?而不同的藝術形式,比如繪畫、音樂、戲劇、舞蹈……,彷彿種種從藝術中析出的多色光芒,與「詩意」所要追求的目標,一致或疊合之處在哪裡?
  
這些問題很難簡單的釐清,卻可以在實踐中努力。這個月份以「跨界/斜槓」詩人為主題,四週分別以視覺藝術、戲劇、音樂到同屬文學的小說來切入,觀察橫跨不同藝術類別中創作的詩人們,作品之間可能的互動與張力。而透過這四個面向的觀察,或許也可以窺探種種視覺性、敘事性、音樂性與世界觀的塑造,詩中所承載者,與其他藝術類別的表現有何差異。「詩意」的來源在哪裡,它能不能擴充包容,能不能縮限具焦,都是詩人們努力的方向。
  
...
  
美術設計:林宇軒
圖片來源:林宇軒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詩意 #斜槓 #藝術

2019年12月1日 星期日

頭痛時我寫下的事 ◎林于玄


頭痛時我寫下的事 ◎林于玄
  
十二月在安穩停滯的赤道無風帶
我疲憊的農奴再也墾不了一分地
 
春天的第一週是冬的隱喻  
誰也沒辦法回答
是冬日落得除了消退別無他法
或是春日來得強勢
  
最好的麥種長成最深的禍心
買一瓶道德敗壞的啤酒
不用來消愁
這裡沒有比醉更合適的處境
沒有比醉更廣的領地
  
此刻我絕無僅有的清醒
才得以明白了
所有停頓都是
朝著另一個方向前進
意外和意外兜在一起就是預謀
 
--
 
◎作者簡介
 
林于玄,2000年出生於宜蘭,2018年初出版詩集《換貓上場了》。篤信「真實比正直可信」。
 
--
 
◎小編林宇軒賞析
 
這樣是好的嗎?你感知著一切並枯坐於此,等待有人給予解答。最近的日子安穩停滯,沒有任何波瀾,而你就這樣平庸地活著,結束了有生命以來的第幾個十一月,沒有人在乎。時序進入到一年之中最後的月份,自此之後一切又將重頭。
 
有時感覺自己的身體和靈魂是分離的,神智控制著肉體去做生活的工事,彷彿道德敗壞的主人使役一個過勞的農奴,讓他在生活的田地裡拖行分秒。舊事物像冬日一樣潛伏四周,時間停留在此而沒有前進的意思,多麼無所適從啊明明一切已經過去了,你卻仍然隱隱感知到「它在那裡」。
 
它就在那裡,無視春天的來臨。對此你感到手足無措,只能好好端詳眼前的春天:「另一段愛情」、「頭痛的臨幸」、「全新的開始」。你所面臨的究竟是哪個?改變的跡象在眼前列陣,沒有一點要走的意思,而你卻無法清楚分辨。是的是的,這些機緣驅使你把不願面對的所有,通通兌換成一瓶別有意圖的啤酒。
 
酒之所以讓人著迷,並非是能使人「醉倒」,而是那種將醉未醉、微醺的狀態。認為喝酒是為了失去對心神控制的人也太笨了,畢竟如果「酒」存在的意義只是使人醉倒,那不如去睡大頭覺。喝著酒的你看著敗壞的一切,身體的感知愈發遲鈍,但神智卻「絕無僅有的清醒」,好像這些都在你精準的掌握之中:再也不要去管所謂道德,所謂矯作的標準。
 
就承認吧,你就是一切預謀的主使者,所有意外從來就是你這個不合乎常軌的人一手造成的。所謂「停滯」不過是為了更直接的前進,所謂「最深的禍心」不過是逃避的藉口,多麼迂迴的行跡,致使你自我催眠:怎麼會這樣子啊我無法回答。
 
其實不用回答也沒關係的,自始至終把這些痛苦變成必然的都是你自己。每當又開始思慮起這一切,你就把意識放在一個不同於自我的位置,彷彿這樣痛苦就會有所減低。這是好的嗎?沒有人在乎,時序就這樣進入一年的最後一個月,過去的種種還在那裡,前進之後又將重頭。親愛的人生啊一切不過如此,只是重複一日一日的刑期,只是看著生活不斷驅策,然後假裝那不是自己。
 
美術設計:Angle Lee
圖片來源:Angle Lee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頭痛時我寫下的事 #林于玄 #同仁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