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一本未拆封的詩集 ◎曾貴麟

----寫給東海岸線未曾抵達的行旅
 
該如何敘述一本失物,展現
焦急尋獵它的企圖
約莫是午後班次,第三車廂靠窗
放置座位前方網格
夾著零食、餐盒與旅遊指南
 
詩集名稱是個外國女人的名字
封面是半透明湖水色
陰影輪廓像哺乳獸類
長出幼角的鹿(為什麼不是水牛、土狗
或匍匐的孩子,誰有長出犄角的可能?)
 
備受期待已久,但尚未拆封的
詩集,被遺落在海岸線的列車
由於素未謀面
對於內文的無知,而變成
一本無限的詩集
 
是一位慷慨的作者嗎?
枝剪僻字,讓人清醒但別痊癒
除了自身的憂慮與病
可否也為我而寫
為一個許久未寫詩的人而寫
令疲憊的旅人,想起童年
書寫給山脈、斷崖與開墾的平原
  
為洩氣的觀光氣球而寫
為垂死的蝴蝶而寫
為夏至紛紛變做甲蟲的遊客而寫
列車在島嶼繞境,載往匿名的群眾
寫於洞穴、以及前方追撞的光明
 
你在搖晃的座位,一次次清醒中
看見海洋,默念出從沒見過的字句
像是隱除署名-但關乎種種萬物。
 
--
 
◎作者簡介
  
  曾貴麟〈1991—〉,台灣宜蘭人。曾任大學巡迴詩展執行長、淡江大學微光詩社社長、創辦藝文誌《拾幾頁》、風球詩雜誌主編。曾獲全國大專院校新詩組優選、淡江大學秋水文章新詩組優選及其他十多項詩獎。目前就讀東華華文研究所。著有詩文集《夢遊》,2015年策展攝影散文展《25時區》。
 
--
 
美術設計:沛容
攝影來源:Unsplash|James Best/Breather
 
--
  
◎小編賞析
 
出生自東海岸的貴麟,他的〈一本未拆封的詩集〉寫的未曾抵達,不曉得用的是遊客還是遊子返鄉的視野?在我的猜測中,或許應該傾向於後者。一名遊子在返鄉的列車中思索自己與家鄉的關係,不斷建立新的故鄉認識,所以才有著這樣的從未抵達。
 
作為一個詩人,他把自己從未抵達的返鄉終點與一本詩集做連結也是很合邏輯的。(?)
 
在這首詩中他主要運用的手法是敘述,一邊在敘述中細心安排細節、並藉由細節的揀選陳設情調,一邊偷渡自己的疑惑與憂慮。由於他的寫作有這樣的特質,我並不認為將所有細節一一深究意義或揭破對於這首詩是好的閱讀方式,對氣氛的感受可能是更為重要的。首段以一日常語調寫火車上感受,一個因有所遺失而恍惚的人,面對搖晃的車廂竟也發生了共感。次段以特殊的情調(那些與你我實際上很難建立連結,卻能模糊有畫面感的物事)補充,然後才進入第三段:一本無限的詩集。經過這樣的整理,現在才拉出重點的前三段,進行其實很緩慢,但他的寫作模式讓人可以安全地進入而不至於不耐煩。
 
第四五段開始埋伏自己的憂慮與不安,即使找到了詩集(打開了未知),這些東西仍然不見得能被緩解。但與詩集建立連結的故鄉,仍舊提供了安置這些東西的可能:自己的疲憊、未曾寫詩的焦慮、遊客如織帶來的破壞、觀光與地方文化的角力.......
 
在他的最後一段中,這個未曾拆封的詩集又好像成為自己的化身。不斷在搖晃中醒來(面對)或睡著(失敗),但能夠看見海洋(故鄉),安心地回到家鄉成為人群中的一部分(隱除署名),並且承認自己還擁有的創造能力:「默念出從沒見過的字句」是很有自信的結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