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 星期六

觀看的局部 ◎柏森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時報出版思潮線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時報出版思潮線 #文末抽書

 

觀看的局部 ◎柏森

經血並不是傾淌

那樣貼著大腿內側流下,淋浴時,

暗紅血色,一撇葉脈,衰微的

細胞聚結而發散

模樣,因為受到壓力,血淤

肚腹如傷,陰道鬆懈,逝去

崩解的胚卵,我感覺自己像花萼

綻放。這是生命的狀態。

輕輕扭擺腰

離陰部之間的空白距離

微微隆起,鼓動著什麼,

子宮發脹著

自己的氣力,形狀

第一次有了聲音嗚吟──小小的肌肉

收縮、軟萎

又是陣痛

悶在內頭,器官

感覺擠壓。這是生命的另一種狀態,

沖洗沾染肌膚、斑駁的些許

腥赤,順下水流,

那小塊的凝結物,延伸

一道座標如玫瑰線,它通往純真,

在靈感觸及,瞬間是

充沛刺楚的醞釀「是因為生命時常

被以遺忘的姿態出現」,它持續

蘊藏,並且

顯得越加令人惋惜

年歲的重曝。在這迷藏的溫順

與訓斥間,有的人判斷,有的人

把話留在嘴邊。有時,

繆思,必須是我自己,

「我是不需經過允許便能

歡笑的」,是如此自由,消融

水的樣態,不可抗拒的預感,

呼喚,繆思,有時,

我是自己的──

 

◎作者簡介

1999年,台北人,春日生。稀有的雙生肖命格。修讀哲學,喜愛馬勒。現寫有評論、散文等,詩作各散。出版詩集《灰矮星》(逗點,2019)。獲2023年新詩學會優秀青年詩人獎。詩集《原光》曾入圍周夢蝶詩獎,獲2024年楊牧詩獎。

 

-

◎小編 #魚鰭 賞析

#成為局部的被觀看

 

〈觀看的局部〉收錄於《原光》輯三「人子安躺於床」,全詩36行不分段,以女性身體獨有的「經期」為核心,採特寫鏡頭式的細膩描摹,展現強烈女性身體感。

 

詩題「觀看」直指自我的凝視與被凝視,女性在社會上時常是被局部觀看的「他者」,身體也是被詮釋的,生育功能的子宮被強加上傳承夫家香火的責任;但同時月經卻又是經過各種想像和汙名的,不斷地在神聖性和俗世禁忌中反覆被框架。同時,月經來潮亦是「女孩」轉成「女人」的節點,是自然的生成也是社會的形成。

 

此詩中由敘事者觀看自身身體的局部,子宮、陰道與皮膚等器官,是獨屬於女性的自我觀看、覺察。從經血流淌方式到子宮發脹收縮云云,堅毅、疼痛與柔軟多重質地,交織出豐富的女性意象,使人聯想到法國女性主義學家西蘇的「陰性書寫」概念。

 

#經血流動與滯留

 

首句以否定句「經血並不是傾淌」開頭,否認某種媒體再現下大眾對經血大量、快速宣洩的既定想像,接著「那樣貼著大腿內側流下」它是緊密且漫長的身體狀態,像是恆久的日常觸摸,靜靜地像一株植物,由上而下的用力扎根。一場常態性的代謝,緩緩展開。

 

「細胞聚結而發散」以「細胞」理性又略帶疏離的科學口吻描述經血,同時視角上又是近距離的微觀放大,經血是既流動又滯留的。「模樣,因為受到壓力,血淤」壓力作為抵抗權力與暴力的姿態,讓模樣凝結成難以跨越的障礙,下句「肚腹如傷」承接上句的掙扎,道出面對種種加諸在身上的暴力,難以舒展開來的情緒。

 

「腥赤,順下水流,/那小塊的凝結物、延伸」但這些遲滯又都是暫時的狀態,暗紅且腥赤的血,種種身為女性容易被忽視且難以覺察的懷疑、困惑和窘迫,終究會順下水流,延伸開展,在歷經「刺處的醞釀」、「年歲的重曝」等彎繞波折後,成為自己的繆思。

 

#女性身體向外延展

 

經血自體內生成,後經過陰道排出為「身外之物」,它屬於自己又不屬於自己,在接受的同時排斥,它是女性身體必須與殘餘的延伸,從「暗紅血色,一撇葉脈,衰微的」、「崩解的胚卵,我感覺自己像花萼/綻放。這是生命的狀態」到「第一次有了聲音嗚吟──小小的肌肉/收縮、軟萎」是「生」亦是「滅」,兩者相依相存。

 

詩句中一次次堆疊建構成的身體關係,需要一些由內而外的小小的毀壞,和一些小小的聲音,傳遞在崩壞後超然的解放新生。

 

「陰道鬆懈」、「輕輕扭擺腰」/離陰部之間的空白距離/微微隆起,鼓動著什麼/子宮發脹著」、「收縮、軟萎/又是陣痛/悶在內頭,器官」詩人自點、線到面不同切片範圍的自我窺視,「我」的身體在空間內持續變形,敲擊力道輕重有致,橫跨不同向度的震盪,不僅回應詩題「局部」,也描繪器官的律動,讓自己成為「發聲」的樂器,書寫女性身體的音樂性。

 

而這些驅動器官運動的力量,來自外部社會侵入也來自自己內在的抵抗。女性身體作為回應的方式,透過任意彎折與復原,利用幽微的失序,得以感知,得以重新拾回能動性形成「自己的氣力,形狀」,多重性的樣態,面對那些「與訓斥間,有的人判斷,有的人」突破社會種種言說的象徵秩序。

 

#繆思,自己的自由的水的樣態

 

綜觀本詩藉沐浴情境貫穿,透明的水與紅色的血交融出不規則的畫面「淋浴」、「沖洗沾染肌膚、斑駁的些許」、「水的樣態,不可抗拒的預感,」讓經血多了些洗鍊且乾淨的味道,也回歸到最本質的身體循環,最真誠由內而外的感受,而非經過他人加工的意義,是一個完全的,不需要經過任何肯認和證明的生命主體。

 

全詩以「繆思」和「自己」相互召喚作結。「繆思」兼具藝術與靈感,相對於首句的「並不是」使用「必須是」肯定回擊「繆思,必須是我自己,」、「『我是不需經過允許便能/歡笑的』,是如此自由,消融」、「呼喚,繆思,有時,/我是自己的──」當自己拋開那些枷鎖和應允,毋須回應任何觀看而生的期待,無關任何賦予。具體的形象消解,突破種種束縛,能夠隨心所欲地感受美好、自給自足,走向未知且流動的自由的自我,真正綻放。

 

▎文末抽獎辦法(以FB留言為準):

 

1.幫這篇文章按讚

2.分享這篇文章(要設公開哦)

在文章下面tag兩位朋友,並留言:「讓我們觀測原光」

範例:「@皮卡丘 @泡泡龍,讓我們觀測原光」

抽獎活動至8/24晚上23:59截止,我們將抽出三位幸運讀者,贈送《原光》乙本(贈書寄送範圍為台澎金馬)

#購書連結請看第一則留言!

 

 

文字編輯: #魚鰭(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yuchifish

美術設計:#江襄陵-Nysus(個人網站:https://nysushsiang.wixsite.com/mysite

 

#柏森 #原光 #時報出版 #觀看的局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 #現代詩 #女性 #月經 #女人 #身體

 

------------

 

《原光》購書連結:

讀冊:https://www.taaze.tw/products/11101057625.html

誠品: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010632682833784005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13494

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

湖 ◎湖南蟲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時報出版思潮線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時報出版思潮線

󠀠
湖 ◎湖南蟲
󠀠
我是真的想要變成海
就差那麼一點鹽
一點浪
暴雨侵襲也無動於衷
陽光普照就讓它照
󠀠
我也是真的想要變成河
就差一點奔向遠方的動機
差一點氾濫成災的
邪惡與野心
青春幻夢一場幾乎已遺忘殆盡
滄桑夜以繼日
󠀠
所以我只能是湖
忠誠反映天空
的一顆眼睛
大雨滂沱的日子害怕滿溢
烈日當空就祈求烏雲
有人涉入
就展開漣漪一圈一圈
比浪持久
比暗流溫柔
無論何種墜落
都想要收妥在一個深深的口袋裡
那樣接住
就好了
󠀠
所以身為一座湖
也只能是忠誠反映你眼睛
的一顆眼井
水綠瞳孔
藻類河魚族
水底的屍骨
默默滋養某草某樹某五穀根莖
某食肉植物
某食草動物
如今都有某一部分我
某一部分你
世界上最令人安心的事物莫過於此
最令人恐懼的事物也莫過於此
󠀠
󠀠
◎作者簡介
󠀠
台北人。樹德科技大學企管系畢業。曾任職出版社、報社,現職記者。經營個人新聞台「頹廢的下午」。著有《最靠近黑洞的星星》、《小朋友》、《一起移動》、《奶油事變》等。
󠀠
(擷取自《水鬼事變》)
󠀠
󠀠
◎小編 #子維 的賞析
󠀠
在《水鬼事變》之前,湖南蟲自費出版了《奶油事變》,其中書的折頁收錄了〈水鬼前世〉,「我一呼一吸/沒有氧氣/感覺全身細胞都在溺水/在死去/惡寒無辜/沾染了更壞更慘的妖鬼氣/終至蔓延全世界/而我隨著雨雲漂浮/計劃前往你」水鬼本身並不是一開始就是水鬼,而事變也非突然和預期。一種預謀與漸進。
󠀠
這樣的「變」似乎貫穿了整本詩集,在〈湖〉一首當中,便顯示出「我是真的想要變成海」以及「我也是真的想要變成河」但是在第一、二節的敘述當中,似乎這樣的變成都是某種形式的徒勞。例如在第一節,「就差那麼一點鹽/一點浪/暴雨侵襲也無動於衷/陽光普照就讓它照」這樣的徒勞是在陰影與光明之中都無法變動的;而在第二節有了更大的張力:「就差一點奔向遠方的動機/差一點氾濫成災的/邪惡與野心/青春幻夢一場幾乎已遺忘殆盡/滄桑夜以繼日」在其中湖南蟲似乎加入了時間的元素,即「河」的意象,並包含了遠方、青春、幻夢,但比第一節更無力的是「滄桑夜以繼日」是不斷地循環往復而不得抵達。
󠀠
藉由這樣的敘事,來到三、四節,成為湖以及不得不身為一座湖為展開,但這並非是妥協的「成為」,而是具備溫柔的一種——「有人涉入/就展開漣漪一圈一圈/比浪持久/比暗流溫柔/無論何種墜落/都想要收妥在一個深深的口袋裡/那樣接住/就好了」並且也回應了前兩節所提及的海、河。這樣的敘述方式,很大程度地與自我進行對話以及辯證——究竟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子的人?倘若未能達成那我們又可以是什麼?
󠀠
在第四節當中也許給出了回應,「如今都有某一部分我/某一部分你/世界上最令人安心的事物莫過於此/最令人恐懼的事物也莫過於此」這樣的我與你,可以節讀成現在與過去;現在的狀態令人「安心」,可現在的「不確定性」也令人恐懼。但是湖本身就是這樣的,如容器一般收攏許多萬物,「藻類河魚族/水底的屍骨/默默滋養某草某樹某五穀根莖/某食肉植物/某食草動物」
󠀠
〈湖〉正好收路在輯二「鬼」,藉著水似乎無處不在,可是事變呢?在〈湖〉的敘述當中,似乎是已經無法改變了。也借用《水鬼事變》中〈後記〉的一句:「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現狀了。」我想這正是水鬼需要「事變」的原因。
󠀠
▎文末抽獎辦法(以FB留言為準): 1.幫這篇文章按讚 2.分享這篇文章(要設公開哦) 在文章下面tag兩位朋友,並留言:「什麼是水鬼事變?」 範例:「@皮卡丘 @泡泡龍 ,什麼是水鬼事變?」 抽獎活動至08/17晚上23:59截止,我們將抽出三位幸運讀者,贈送《水鬼事變》乙本(贈書寄送範圍為台澎金馬)。
󠀠󠀠
文字編輯:#子維
美術設計: #江襄陵-Nysus(個人網站:https://nysushsiang.wixsite.com/my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