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2日 星期五

一千年以後 ◎陳雋弘


一千年以後
大水依舊未曾消退
整座城市被泡得發爛
我們終於進化成魚
可以不再用語言溝通
安靜地游過彼此身側
吐出幾個泡泡
讓海洋的光為我們翻譯
 
一千年以後
也許我們又將返回洞裡
將身體裸露在追逐中
不必遵守思想的一夫一妻制
守在冓火旁邊取暖
偶爾讓煙燻得流淚
  
我們就這樣約定
一千年以後
再次醒來於彼此身邊
那時愛情更老
我們則充滿智慧
 
關於一個繩結
讓我們用最原始的方法解開
 
--
 
◎作者簡介
 
陳雋弘,1979年生屏東人,高雄中學、嘉義師院、高師大國文所畢業。曾獲時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台灣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詩路年度網路詩人、優秀青年詩人等。出版有詩集《面對》、《等待沒收》。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來源:CC素材|alanmcruickshank (Pixabay)
 
--
 

◎小編 ü 賞析
 
本詩收錄在陳雋弘詩集《面對》。場景設定在想像的世界末日之後,當文明被水淹沒,一切都回歸原始狀態,「可以不再用語言溝通」,反而透顯出一種純粹性,與那種靜謐的美好。
 
前兩段都從「一千年以後」一句開始,層層鋪陳想像的場景,從第一段到第二段,是從文明實體(城市建築)的消滅,來到文明抽象束縛(道德教化)的解除。世界末日之後,當一切都不再重要,更見第三段真摯的承諾與感情。
 
最後一段的「繩結」,其形式或許暗示了內心的糾結,實質上也代表了生命當中的重大事件;繩結原本是歷史書寫的開始,是人類文明最初的文字記錄,如今作為文字工作者當中古老職業的詩人卻要將它解開,且是以一種「最原始的方式」,在在乎應了詩人急於剝除外在文明的枷鎖,回歸原始情感狀態的心情。
 
*小編註:「冓火」一般作「篝火」,意指祭典用的大型營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