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日 星期日

你好,百花山  ◎北島


你好,百花山  ◎北島  
 
隨著飄忽的琴聲
捧在手中的雪花微微震顫
當陣陣迷霧退去時
顯出旋律般起伏的峰巒
 
深深的呼吸在山谷轟鳴
雪中的腳印被流雲溢滿
我採集無數不肯報名的野花
彷彿拾貝在銀白色的沙灘
 
順著原始森林的小路
綠色的陽光在縫隙裡流竄
一隻紅褐色的蒼鷹在古松上
用鳥語翻譯這山中恐怖的謠傳
 
我猛地喊了一聲
「你好!百──花──山──」
「你好!孩──子──」
回聲響自遙遠的瀑澗
 
這回聲多麼真切啊
甜蜜的憂傷覆蓋著心田
我喃喃低語,
手中的雪花飄進深淵。
 
--
◎作者簡介
 
北島
  原名趙振開,一九四九年生於北京,做過建築工人、編輯和自由撰稿人。和朋友於一九七八年在北京創辦文學雜誌《今天》。自一九八七年起,在歐美及香港多所大學教書或任駐校作家,其作品被譯成三十種文字,並獲得多個國際文學獎。
 
--
 
◎小編小水牛歐羅比 · 亨斯達姆賞析
 
本詩取於《今天》的官方網站,和最早發表在《今天》第二期的版本容有不同,整體意旨大致不變。〈你好,百花山〉除了和 1973 年的〈回答〉並置,凸顯出北島政治反抗意識的萌生以外, 1972 年的這首詩在各個稍加改動的版本上,都沒什麼可觀之處。北島初期的詩歌技術乏善可陳,是和十七年時期的歸來者還很類似的詩歌。這首詩的主要看點在於:串聯起「回音」到「回答」的轉變。論者常謂,這政治態度轉變應追溯到 1970 年,北京知青遇羅克(1943-1970)發表〈出身論〉,因觸怒中共而獲罪處決。那一年,同時也是北島寫詩的第一年。
 
相對於〈回答〉採用的大敘述詞彙,在百花山的陳述幅度中,我們可以從詩中客觀物象看出他對於百花山的聚焦和執著,或許也適宜作「在中國」(1970-1988)到「在天涯」(1989-)的一種詮釋吧,誰知道呢。一般網路的詮釋,都視〈你好,百花山〉為寫景之作,其實解讀可深可淺,我偏好將「百花山」視為政治隱喻。百花山風景區位在北京市郊天子腳下,詩中它代表著現實世界的政治首都。遇羅克死後,北島藉百花山之喻重述置身權力核心的動輒得咎的緊張感,和希望年輕聲音能被聽見的,初生詩人的期待。北島當初在搞《今天》時,甚至還想把刊名叫作「百花山」呢。
 
關於北島和白洋淀詩人在北京的地下活動,有興趣者可以參看北島的詩歌同夥,芒克的《往事與《今天》》。這是本相當有趣的回憶錄,把民刊、地下油印、上街遊行等和國家機器對抗的藝術行為寫得很有意思。以上看法主要根據我的老師陳大為《中國當代詩史的典律生成與裂變》(萬卷樓,2009)對這兩首詩的詮釋改寫而成。唯有一處我另有異議,從「回音」的期待感、緊張感,到「回答」對抵抗意識的全面宣示,此間的價值判斷轉折點,應該不是遇羅克之死。遇羅克死於 1970,而〈你好,百花山〉作於 1972,關於北島的轉折關鍵,書中的繫年解讀應該不是正確的。
 
不過,從「你好!百──花──山──」,到世界性的宣示「告訴你吧,世界 / 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其轉變是公允可見。
 
北島的回答,就是不相信百花山的回音。 
 
--
美編、圖片來源:林宇軒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華語政治詩 #百花山 #回音 #今天 #北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