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7日 星期二
烏鴉玻璃 ◎王柄富
烏鴉玻璃 ◎王柄富
一隻低飛的烏鴉在橋北
撞上一面高速車玻璃。副駕駛
擤擤鼻涕擦在右邊褲管
的時候突然理解
「生活是細微的崩塌
反覆印證巨大的斷層」
理解內裏
碎裂的骨頭、指甲刮痕
和瘀青不可言喻的
日常種種死
也許是我們活著
更核心的部分
讓一面巨大的玻璃接住
我們擁擠的臉
相信日漸長大的深淵
會救下所有夭折
不被拯救的
就等待裂痕
像等待死
當未至的明日
繼續扭曲
當我們幻想如一座毀廢的橋
以鏽斑想像生長
烏鴉烏鴉你又想著什麼呢
身體裡的玻璃
還是
玻璃另一頭的什麼
--
◎作者簡介:
王柄富(1999~),高中時期開始現代詩寫作,在個人IG平台上發表作品。現為臺師大噴泉詩社社長與北大冬眠詩社成員。紙本零星作品可見《煉詩刊:星升首測》、《不然呢Brand New》青年文集與噴泉詩社《地下水》、冬眠詩社《殺青與燙銀》中。曾獲金車網路現代詩徵文首獎。
--
◎小編林宇軒賞析:
「咚!」當一隻烏鴉撞上了你的車窗,你會尖叫,還是寫一首詩?
選擇了後者的王柄富,以「橋」、「烏鴉」、「車」(玻璃)、「副駕駛」簡單的幾個意象完成了這首詩。如果詩是一齣舞台劇,各位讀者你們現在就坐在觀眾席,看著橋上的事發經過以及他王柄富心裡赤裸裸的想法。有趣的是,當這齣劇結束時,你回答不出結尾使用的是「提問」、「懸問」或是「激問」。完蛋了這題如果是學測考題你就只能像是一個準備充分卻什麼都回答不出來的考生,只能眼睜睜看著車離開舞台後繼續高速前進,看著橋上的鏽斑偷偷往前爬幾公釐,看著在台下不知所措不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的自己。
這樣吧,想像你現在就坐在詩中高速前進的車內,或許會容易理解些。從車內擋風玻璃看出去,你看見「玻璃接住了烏鴉」;而從烏鴉眼裡看來卻是「一面巨大的玻璃接住你擁擠的臉」。詩中不斷變化敘述的視角,從第一節旁白的側寫,到最後竟然可以直言「我們」和自然地詰問著「烏鴉烏鴉」,王柄富在不知不覺中,一步步引領讀者從旁觀者進入這首詩,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在這一連串的過程當中,不知道你會不會思考一個「烏鴉撞車窗」的小事是怎麼延伸到「生活」這麼巨大的命題,甚至是更進一步的「死」的呢?
在解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一件事。王柄富筆下的概念大多並非只有一個面向:「生活」不只是「活著」,還加入了「長大」的動態變化;而「死」是「生」的相反,但死卻是「生的核心」。若以這個脈絡來繼續解讀,你是不是也發現了這首詩中載著副駕駛前進的車,最後的目的地是「死亡」呢?聽起來實在是太恐怖太悲觀了,也因此王柄富選擇以烏鴉的死來將讀者的注意力拉回到「活著」的部分:「日常種種死/也許是我們活著/更核心的部分」。
橋上的車「高速移動」除了顯現出空間的快速轉移,更暗示了他在生命時間軸上的「高速前進」。作為一位八年級後段班,王柄富將「副駕駛」和「烏鴉」的關係書寫得非常微妙,兩者之間其實是偶然錯身卻又互相關聯的。到了詩的結尾,烏鴉還是和開頭一樣沒有表明任何立場(畢竟都被撞成烏鴉玻璃餅了),詩的進行反而是藉由副駕駛的內心辯證來發展,這也明確地表達出詩中答案的「不確定性」,先前我們疑惑的那些問題或許也不用太過執著了。
你可能會說:這也太不求甚解了吧!我們來客觀地分析一下詩中的烏鴉。烏鴉的功能在詩中,僅僅是提供了一個「死」的「事實」,一個普通的事件就引發了諸多後續的推導與臆測;若我們大膽一點地思考,由「反方向」飛來的烏鴉是否有可能代表著一個預示,或者是提醒的警訊呢?對於一位不是掌握決定權的「副駕駛」來說,烏鴉是否有如此意義或許不易得知;不過對於寫這首詩王柄富來說,他對於自己的「角色關係」卻有很明確的認知。
王柄富眼中的「詩」,就像是一位睿智且理解他的老人。《創世紀詩刊》「在野良詩」專欄裡,他提到如果可以和詩做一件事:「我希望早上可以被他叫起床,被他罵:『狗死囡仔,都幾點了還在睡。』然後我起床,吃他煮好的粥、他煎的蛋加一點點醬油。」相對於年邁的「詩」,年僅二十歲的王柄富是非常年輕的,也因此有非常足夠的時間去慢慢創作、慢慢體悟人生,不需要如詩中的車「高速」移動還害死一隻烏鴉。
在王柄富的創作中,「他與詩」的關係或許就像這首詩裡頭的「烏鴉與玻璃」,透過不斷的辯證與思索,理解更多「生活」以外的事。小編自己認為,詩最重要的意義是能夠透過反覆閱讀,讓人從文字中重新認識原本以為的世界。在一片厭世與過度口語化的創作群眾之中,八年級創作者的作品大多都是所謂「你我體」或結構混亂的「分行散文」,憑藉著這份在年輕一輩創作者中少有的哲思,我們可以期待王柄富未來更多的作品。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驀地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烏鴉玻璃 #王柄富 #臺師大噴泉詩社 #北大冬眠詩社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