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6日 星期六

未曾去過遠方 ◎‪‎張繼琳‬



未曾去過遠方 ◎‪‎張繼琳
  
未曾去過最遠的地方
於是買了一張世界地圖
在畫有酒館的地點
正盛產小麥、葡萄
說法語。
 
通常,有心事的人較醉心於旅行
和練習外國語言腔調音階
或問路,投宿一家播放色情片的旅社
撥長途電話給舊情人
 
通常,不刮鬍子的男人最懂流浪,吹口琴
戴一頂草帽,養一隻老狗,在大街望著櫥窗內麵包。
 
未曾去過最遠的地方
通常,語言不靈光
貪生怕死
想買一棟屋子住下來,種盆栽。
 
通常,寫小說的人,不喜歡睡覺
愛低頭走路,踢石子
同時不喜歡穿雨衣,寧願濕淋淋
雲掩埋了城市。
  
一般說來,未曾去過最遠地方的人
怕冷,心裡裹藏秘密
坐在公園鐵椅,冷清餵鴿子
沒參加過任何一場戰役。
 
--
 
◎作者簡介
 
張繼琳,男。生於臺灣宜蘭,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台北文學獎、聯合報及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等。自印詩集:「那段牧放的時光」、「角落」、「關於無敵鐵金剛的詩」、「關於女鬼的詩」等。歪仔歪詩社成員。
 
--
  
美術設計:旅臺小子
攝影提供:Angela Sevin (Flickr)
 
--
 
◎小編賞析
 
簡單幾句勾勒出強烈的異國畫面,彷彿真正遊蕩在外國街道上。張繼琳的詩總有種特殊的畫面感,使詩歷歷在目於讀者眼前。
 
「未曾去過最遠的地方」和「通常」兩句幾乎成為整首詩的基調。每段之間除了開首的詞語相同外看起來各自不相干,然而第一段的地圖、法語,第二段的旅行、旅社和長途電話以及第三段的流浪,巧妙地把前三段拌在一起,輕易使用精準物象塑造出了異國情調。第一段和第四段描寫著未曾去過遠方的人,第二三五段則像是敘述了一種該有的常態;以通常起始,彷彿條列出世界該有的規矩:有心事的人醉心於旅行、不刮鬍子的男人則最懂流浪、寫小說的人不喜睡覺,寧願淋雨。這些「通常」的人們看似和「未曾去過遠方」並不相干,分屬於兩種不同類人。然而第四段開始,未去過遠方,卻也有了通常:「未曾去過最遠的地方/通常,語言不靈光」,像把分類的兩邊打亂,開始有了互相對話的契機。
 
最末段在「未曾去過最遠地方」之後多加了「的人」二字,彷彿是從小範圍的個人放寬描寫幅度,將所有如此人們都拉進未曾去過遠方的範疇。所有人的心裡都懷藏秘密,表面和平地餵食鴿子,實則只是沒有參與過任何戰役。張繼琳的詩有著淡淡優雅況味,即使讀來不可解之,依然見其詩意趣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