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觸電 ◎鄭聿

觸電 ◎鄭聿
 
如果我開始相信
渾著的憂鬱
也能慢慢沉澱
夜空慢慢下著
漸大的雨
發出漸大的聲音
那可能是愛嗎
你觸碰了我
就像閃電打進我腹中
瞬逝的光而暗
那是餓
 
--
  
◎作者簡介
  
他,想成為更少的人。
 
果實、車窗、鈍器……皆為他的時間意象,攀附流轉其上的痕跡就像我們持續積累的病痛、呼吸與夢,一如詩句堆疊,堅韌而極簡是他的慣用語式,字句如刀滲入紙心,相互堆擠作用之後,剩下的即是某種永恆。
 
生於高雄鳥松,住在台北永和。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現任職出版社編輯。曾獲台北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等。著有詩集《玩具刀》、《玻璃》。
 
想成為更少的人,他說。
 
他是鄭聿。
 
--
  
美術設計:紀姵妏
攝影來源:Flickr c.c.|Honeyhouse Films
  
--
   
◎小編賞析
 
〈觸電〉以第一人稱敘事,寫「我」經歷過某個瞬間(觸電),開始詢問、懷疑是否為「愛」的過程。其中最有意思的是鄭聿以雨和飢餓的意象焊接,詩的發展漸次地從假設「如果我開始相信.....」到疑問「那可能是愛嗎」的過程,最後將這樣的感受定調「那是餓」。

我們亦可發現,這首詩在形式上(僅11行,短)與意義上(寫瞬間之感)都是指向閃電的。試想閃電如何形成?是詩寫道:從當「我」相信憂鬱得以沈澱才開始。憂鬱通常是烏雲的象徵,之後便形成了;而後漸次大雨來襲,漸大的雨聲便是閃電的前奏了。
 
而「那可能是愛嗎/你碰觸了我」寫的是一種愛的直覺,我們在此知道「閃電/你」是一體的——「就像閃電打進我腹中/瞬逝的光而暗/那是餓」這裡的「你」碰觸到「我」的愛既是閃電,也是餓——瞬間的短暫又強烈的感受,鄭聿寫的正是這樣具體的觸電瞬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