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安慰 ◎顧城

 
 安慰 ◎#顧城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黃的小月亮
媽媽發愁了
怎麼做果醬
 
我說:
別加糖
在早晨的籬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
紅太陽
 
--
 
◎作者簡介
 
顧城
  1956年生於北京;1962年開始寫詩;1966年文化大革命襲捲中國,此後未再正式就學;1969年隨父親顧工下放山東;1973年移往濟南;1974年回到北京,讀書、學畫,並從事油漆工、翻糖工、木匠、店員、編輯等工作;1979年參與《今天》文學社團,與北島、舒婷等人開創了截然不同的新詩風,評論者稱之朦朧詩派;1987年前往奧地利、法國、英國等國講學訪問;1988年前往紐西蘭,擔任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和中文口語助教,定居奧克蘭;1993年辭世。
  留世有新體詩、舊體詩、歌詞、小說、文論等多種創作,曾出版《北島、顧城詩選》、《舒婷、顧城抒情詩選》、《黑眼睛》、《水銀》、《海籃》、《顧城童話寓言詩選》、小說《英兒》等書。
  詩風真摯、自然,與北島同是朦朧詩代表人物,為中國重要詩人。
(簡介引自《回家:顧城精選詩集》)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Flickr c.c.|Eric Kilby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kilby/7030385395/ ),原圖經裁剪後加上文字、logo,依照CC分享(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2.0/ )
 
--
 
◎小編少年阿Ben賞析
 
顧城的〈安慰〉中有幾種顏色?這些顏色又帶來什麼樣的意涵?這是一個小小的細節,卻可以在解讀這首詩的時候作為一個參考的座標。
 
在這首詩裡的許多象徵,跟這些顏色做了很好的搭配。第一二句用重複的句型寫作,創造出了語言的節奏。「青青」既象徵了生命力,卻也呈現了葡萄的野性。放在「青青」後的「淡黃」,作為一種色調是有點陰鬱的,近乎一種黃昏的味道。「野葡萄」與「小月亮」在這樣並置的節奏中被劃上了等號。從平淡天然的簡單兩句,有了意義的延續與轉變、又呈現了一種節奏,這是顧城厲害的地方。當一個作者創造了這樣的節奏,接下來要看待的,就是他怎麼使用這個節奏。顧城的三四句也很清新簡單:「媽媽發愁了/怎麼做果醬」從前兩句的節奏抵達第三句,是節奏與構句方式上的轉變,媽媽的「愁」延續了「淡黃」的色調,卻也因為意義上的「為什麼愁?」,為第四句提供了空間。
 
第二段開頭的「我」,在上一句提出「媽媽」了以後顯得很自然。「我」說了什麼呢?「別加糖」作為一個肯定句,在「媽媽發愁了」的背景下是很令人驚訝的。糖作為一個甜膩的替代物,理應可以解決媽媽的「愁」,卻也同樣可以對應到「做果醬」這件事情,是顧城用一個意象,去參照兩個正負脈絡的做法。「別加糖」是一個背景句,透過分行,顧城的後三句又是一個不同的脈絡,前面並不存在的視覺:「在早晨的籬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紅太陽」早晨是一個新的開始,籬笆卻又是一個範圍圈定的限制。「別加糖/在早晨的籬笆上」連續兩個否定的後面,出現的卻是「有一枚甜甜的/紅太陽」。這既是孩童的純真,卻又是因為純真,而讓我們重新有了發現的眼光。是這種眼光帶領我們,從冷淡的大人世界的哀愁中,抵達了新的意義。
 
這是這首詩告訴我們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