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車間,我的青春在此擱淺 ◎許立志

車間,我的青春在此擱淺 ◎許立志
 
白熾燈為誰點亮
流水線旁,萬千打工者一字排開
快,再快
站立其中,我聽到線長急切的催促
怪不得誰,既已來到車間
選擇的只能是服從
流動,流動
物料與我的血液一同流動
左手用於白班,右手用於晚班
老繭夜以繼日地成長
啊,車間,我的青春在此擱淺
我眼睜睜看著它在你懷裡
被日夜打磨,衝壓,拋光,成型
最終獲得幾張饑餓的,所謂薪水
我聽到的打工生活略顯疲憊
流經血管,它終於抵達筆端
紮根於紙上
這文字,只有打工者的內心可以閱讀
 
--
 
◎作者簡介
 
許立志(1990年7月18日-2014年10月1日),中國詩人,出生於廣東揭陽農村家庭,高中畢業後先後在廣州和揭陽打工,2011年2月進入深圳富士康,成為生產線上的普通工人。2014年2月三年合同期滿後到江蘇謀職,不久又返回深圳,9月26日與富士康再次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勞動合同,9月30日墮樓身亡,疑為自殺。許立志愛好詩歌,去世後其作品被選編為《新的一天》
 
(摘自維基百科)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來源:CC0|sloppydasein (@pixabay)
 
--
  
◎小編少年阿Ben賞析
  
中國著名詩人許立志,在富士康打工期間撰寫了他大部分的詩歌。這一首〈車間,我的青春在此擱淺〉書寫的背景,應該也與其有關。但當我們在閱讀文學作品的時候,不需要一定要因為作品看起來寫實,就認為一定與他的生命背景做連結。以這首詩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他呈現出的是流水線生產下工人的心聲,這份心聲不必限於是富士康的員工才能有此感受的。除此之外,他把辛苦的勞動定義為一種磨練,帶來的是飢餓的薪水,卻能夠有著心靈的昇華(以文字表現)做為結尾(工作過的人都知道這有多難吧,何況是流水線式生產下的工人,回到家累的不想講話都是有可能的)這是這首詩獨到之處。
 
在技巧方面,這首詩的寫實裡其實有著轉折的安排。前面兩句從視覺出發,場景的盛大造就龐大的機械印象。但這個機械同時還有著燃料,是流水線線長的催促:快,再快。從「看到一個機器的許多零件」到「意識到自己也是這個機器中的一個小零件」的轉折,短短四行就做了鋪陳。
 
五到七行以「流動,流動」做為結尾,是悲哀的接受現況。在接受了以後,許立志開始挖掘機械式生活對於自己的意義:成長的老繭,不斷的白班與晚班,青春在其中不斷流逝與變形,微薄的薪水⋯⋯即使依靠想像都很能夠貼近心靈的,許立志這個「他者」的經驗在我們的閱讀過程中變成我們的體驗,難以忍受的暗無天日生活:我能這樣過多久?什麼時候才能離開這種生活?幸運的是許立志這首詩裡面還能找到生活麻木以外的出口:寫作。雖然他寫的是:「只有打工者的內心可以閱讀」,但在他的筆下,他的經驗也成為讀者的理解與同情開始,或許我們對其他他者的關懷也都由此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