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0日 星期三

尋詢 ◎張錯



游魚珊瑚海藻五顏六色紛紛擁上
陪伴左右,烈火紅焰頓然煙飛灰滅
窗外碧綠,有如春天田野阡陌
一望無際油麻菜籽,垂楊直柳
錯以為故里家園,衣錦榮歸
鄉親執手相詢霜髮何時開始,齒齦何時鬆落?


一切不再回頭,另一個沉船盒子繼續下降
游魚游弋透明白釉,永遠藍白
時間停頓在翻騰動作,永遠不息
一種力透紙背的律動!
密碼沉在海底,信息等待重見天日
然而真相大白又如何?
扼腕嘆息落淚又如何?
一個古老輾轉相傳的古老故事
依是發展成為另一個古老更古老的故事!


會有歸宿嗎?盒子主人是誰?
歸宿又如何?會偕老、生死與共嗎?
盒內一抹紅痕令人生疑
胭脂水粉殘漬麼?
賣身爪哇蔗田的蓋印紅泥麼?
兩千男女婦孺一生掌故
一個小小沉船瓷盒能盛滿麼?
也許也許,這個德化青花游魚瓷盒
不過是海水浸濡肉桂後的紅妍餘漬吧。


––


◎作者簡介


張錯,1943年生,本名張振翱,筆名原為翱翱,現任南加州大學比較文學系及東亞語文學系教授。著有《過渡》、《死亡的觸覺》、《鳥叫》、《洛城草》、《錯誤十四行》、《雙玉環怨》、《漂泊者》、《春夜無聲》、《檳榔花》、《滄桑男子》等詩集,以及一些散文集和評論集。


––


◎小編陳思婷賞析


張錯自小即離開中國居留澳門,在十八歲時離開香港到台灣讀書,隨後在香港待了一陣子又前往美國讀書、工作,其中還曾到台灣教書,長期在外生活、流浪的他,也因為如此被視為海外詩人。張錯喜歡外地的生活,同時也眷戀著家鄉,對於這種情懷,他心中充滿著矛盾,在前期的詩中經常出現鄉愁、身分認同的主題。到了近年張錯則是致力研究青銅器、陶瓷和繪畫,以物抒情,藉這些藝術作品傳達自我。


這首〈尋詢〉出自於《連枝草》,屬於張錯較晚期的作品,詩的語句充滿古典氣息,詩中張錯依然將自己研究的古物、藝術寫進詩中,因此要了解這首詩可能要先了解張錯描寫的物品是什麼。從第二段「游魚游弋透明白釉,永遠藍白」和第三段「胭脂水粉殘漬嗎?」、「也許也許,這個德化青花游魚瓷盒」這幾句,再加上不斷提到的盒子,可以知道張錯在描寫古代女子使用的「胭脂瓷盒」,是印有游魚的青花瓷盒,盒內還留有一點胭脂的紅。可以感受到張錯描寫物品的細膩,以及他對古物的喜愛。


而詩題「尋詢」二字是尋找、詢問,至於在尋找什麼,作者用青花瓷盒慢慢帶出答案。


第一段寫道:「游魚珊瑚海藻紛紛擁上/陪伴左右,烈火紅焰頓然煙飛灰滅」在已知這首詩在主要寫的是青花瓷盒後,可以判斷開頭寫的是瓷盒的誕生,粗坯被畫上游魚珊瑚的圖案,隨後燒製而成。之後的詩句提到春天的風景、田野、楊柳、油麻菜籽,給人舒服安穩的翠綠,卻在段末「錯以為故里家園,衣錦榮歸/鄉親執手相詢霜髮何時開始,齒齦何時鬆落?」情緒有了轉折,由安穩轉為錯愕,然而這也留下伏筆,開啟下段。


「一切不再回頭」作為第二段的開頭,感受到作者毅然決然的情緒,像是心中默默做了什麼決定似的。「密碼沉在海底,信息等待重見天日/然而真相大白又如何?/扼腕嘆息落淚又如何?」在這裡還看不出敘事者探求詢問的是什麼,但敘事者好像對於真相的追求改變態度,即使找到「又如何」呢?找不到「又如何」呢?語句看似瀟灑,卻還是感受到難過與無奈。


尾段使用大量問句,扣合詩題,並在一行中塞入兩個短的問句,與一、二段相比,第三段的節奏顯得急促,情緒上也較為激動,「會有歸宿嗎?盒子主人是誰?/歸宿又如何?會偕老、生死與共嗎?」這些問題存在於敘事者心中,他尋找與詢問的就是這些答案,在思考過程中不斷辯證,又更進一層問對他來說最為重要的問題,直到最後使用連接詞「也許也許」和「不過是」,還是感受的到這並未真正的放下,而是為自己找一個出口,不讓自己難過的說法。


張錯不只使用古典語句,還將中國古物胭脂瓷盒放入詩中,透出古典氣息。他像說故事般,慢慢道出這個敘事者想尋找與詢問的事物,縱然我們不太能確定敘事者究竟是製盒者、盒子,或是張錯自己,但這故事流露出淡淡的哀傷想必讀者都能接收到。


--


美術設計:ccy
圖片來源:rawpixel.com from Pexel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