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1日 星期日

浪花兇惡 ◎廖人


1


浪花兇惡
清白


一種自毀的傾向:
來自風,劃開風
構成石頭,分裂石頭


在細碎的海雨中
讓海面
對齊視線


讓島
隆起為身體


讓呼吸牽引山嵐
讓山嵐,包覆
半生的猥瑣


2


浪花吞噬自身


放任浪花
盛開千萬個人稱


一種完美的暴戾:
在亂石間殺人
浪花


可等待
不可臆測
這樣


平視山風海雨
這裡


時間
即德行


海不招呼你


但你大方
接見它


--
 
◎作者簡介


廖人,廖育正,1982年生於臺灣,清華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生。曾獲國藝會藝評臺首獎、國藝會文學創作補助、臺北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楊牧詩獎。著有《廖人詩集:13》。


首作《13》,以干擾、迂迴、葷腥不忌的垃圾語言,刺探社會的荒誕實相,質問詩的邊界與美的底線,如十三回地獄劇場,合為一概念完整的藝術表達。榮獲楊牧詩獎的作品集《浪花兇惡》則舒緩、淡然,保留文字節奏性,凝神於身體與自然的交會感,是生活的多方隱喻。《浪花兇惡》風格迥異於《13》,寫作較早,發表較晚。


--
 
◎小編喵球賞析


兇惡得清白,猥瑣得真誠。 這首詩的開頭處理了局部如何從整體中被切出後成為新的主體,在石頭與風的抗爭中,有形的石頭不斷地耗損而產生新的石頭,令人想到那個古老的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但那些被截取的棍棒,終於都只是局部,但這些與風抗爭的石子,卻能遇上愛它的人,如果局部終於不只是局部而成為了主體,那個看浪花淘盡的人能只是觀者嗎?

這首詩展開了一個觀看浪花的位子,透過與海面對齊的視線,人的觀點有了遠古神話般的想像。隆起為島的身體,自然包含了猥瑣的部分,然而沒有落差便沒有山嵐,被山嵐包覆的猥瑣,同樣與風抗爭,同樣在劃開風的同時被耗損。像是有意承襲悲劇的輪迴特性,但新的島已經有了新的可能--他可能有新的隆起、新的猥瑣、新的包覆,在看似重複的整體中,他得到了自己的記憶,自毀的傾向不變,卻有了新的稜角。 

新的稜角激起新的浪花,浪花如何淘盡,每朵浪花都是千萬個主體構成;不竭萬世中的每一世都是一世。但當你不再臆測,平視這千古風流,時間便如唯一的德行;你不可一世,接見這包容並滋生浪花的大海。這樣坦白兇惡,或者對於兇惡的憧憬,其實對於一般人都沒有想像中的容易,他需要一些看來自暴自棄的泰然。當思想達到這樣的狀態,想是比一般人更自由些,但也付出了更多的代價;化身為島,以身心平視山海風雨這種苦行般的思路便在兩節中貫串起來了。 

有些人適合看海,但有些人在尋找接見海的姿態。
--


美術設計:Sorrow 沙若

#浪花兇惡 #廖人 #島嶼 #詩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