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楊牧
車過大橋
我點頭
風在幽谷裏驅趕
白雲的漩渦,逆時間方向
引我迢迢上遡,隨一規律
轉動,回到永久熾烈的圓心
非線性光點持續突破,豐滿的
月暈,數目不增無減
交叉互擊,壓縮
為黑暗中纖細
微潮的語言,容
許我擁懷抱
不再怯弱,嚅囁
懸知
未來永久
看巒嶂重複鱗介之姿
探虛無沈遂以尋找實有
並且領悟
河水於深秋的芒草間,錯落
追蹤一宛然的神似
1996
--
◎作者簡介
楊牧
一九四○年出生於花蓮,省立花蓮中學初中及高中部畢業,柏克來(Berkeley)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執教海內外多年。著有詩集、散文、戲劇、評論等中英文類三十餘種,及翻譯、編纂多種行世。
--
車過大橋
我點頭
風在幽谷裏驅趕
白雲的漩渦,逆時間方向
引我迢迢上遡,隨一規律
轉動,回到永久熾烈的圓心
非線性光點持續突破,豐滿的
月暈,數目不增無減
交叉互擊,壓縮
為黑暗中纖細
微潮的語言,容
許我擁懷抱
不再怯弱,嚅囁
懸知
未來永久
看巒嶂重複鱗介之姿
探虛無沈遂以尋找實有
並且領悟
河水於深秋的芒草間,錯落
追蹤一宛然的神似
1996
--
◎作者簡介
楊牧
一九四○年出生於花蓮,省立花蓮中學初中及高中部畢業,柏克來(Berkeley)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執教海內外多年。著有詩集、散文、戲劇、評論等中英文類三十餘種,及翻譯、編纂多種行世。
--
照片提供:陳奕辰
圖像設計:陳奕辰
圖像設計:陳奕辰
--
這首詩並不好解,也或者,去嘗試解釋它在說什麼並不是閱讀此詩最好的策略。這首詩有許多漂亮的句子,唸起來也很不錯。每個字都看得懂,合起來不太有把握它在講什麼。我能想到的最好形容,就是「玄思」。那些存在心思深處、深奧而幽玄的念頭,作者用詩的技法將其定影、捕捉,就像物理學家會試著用公式解釋宇宙為何如此運行;本詩題名〈象徵〉,或也可當作作者闡述詩學理論的片段。
一開始是寫景,很清楚地:「車過大橋/我點頭/風在幽谷裏驅趕/白雲的漩渦」,漸漸切入核心,視線沿白雲的漩渦迢迢上遡,看見「永久熾烈的圓心/非線性光點持續突破,豐滿的/月暈,數目不增無減/交叉互擊」,那熾烈的光源自是太陽,隨蒸騰的雲霧暈出繁複的月暈,如萬花筒般降臨後,「壓縮/為黑暗中纖細/微潮的語言」,在潮濕的黑暗中,語言開始生長。雖然無光,卻是溫暖而令人安心的地方。「容/許我擁懷抱/不再怯弱,囁嚅」。
還在溫濕的陰暗裡,下一句卻瞬間把整個景拉開。「懸知/未來永久」文字並不只是為了尋一處安心抒發之地而寫,這是作者對美學的信仰,也是對自己的苛求。「看巒嶂重複鱗介之姿」,這句讓我想到數學上的碎形,講究至小到至大的重複性,並由此梳理出規律,「探虛無沈遂以尋找實有」。在一片渾沌、變幻如夢的世間,真有值得尋找的實有?至少作者是相信的。末三句是在寫河水之景,是在寫象徵,也是在寫一種追尋的過程。若說「世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那麼在擅於發現美的作者眼中,或許隨眼所見之景無一不是以恰到好處的神似指向某個圓心。對於創作者而言,那或許正是值得花一段長長的時間去探索與書寫的證明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