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7日 星期六

〈雨天〉 ◎‪‎林煥彰‬


〈雨天〉 ◎‪#‎林煥彰‬

一口老甕
裝著全家人的
心,放在屋漏的地方
接水
彈唱一家人的

辛酸……

--

◎詩人簡介

林煥彰,宜蘭人,1939年生。是《龍族》詩刊創辦人之一,曾任《聯合報》編輯、《亞洲華文作家》主編、《乾坤》詩刊發行人兼總編輯。詩作特色著重在鄉土情感與民族意識,尤其關心弱勢,具社會性。其創作文類不限於詩,同時也涉足評論、散文及兒童文學。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中山文藝獎、洪建全兒童文學獎、青年文學獎、中興文藝獎章等獎項。著有《牧雲初集》、《斑鳩與陷阱》、《公路邊的樹》等十餘本詩集,另曾編過《近三十年新詩書目》及《中國新詩集編目》。

--

照片提供:無
圖像設計:小葵

--

◎小編賞析

這首詩,要從甕說起。甕是一種腹大口小,於家中用來盛放東西的陶器,多半用來裝米、水、菜、醬、酒、醃漬物等生活必需品,體積大且笨重,因此多堆放於家中的角落,以便儲藏東西,多半會加蓋,以防濕氣與塵埃進入。

在詩中,笨重的老甕卻不在角落,而是被拖到屋漏的地方,這就表示了,這口老甕已是空空如也,因此才能裝著全家人的心,也才能從角落拖到屋漏的地方,更不怕弄濕甕中的東西。全家人的心為何會裝在甕中呢?因為屋頂漏水了,「心」字不直接接在第二行「的」字之後,而是直接另起一行,一方面是增加讀者的懸念,強調全家人的心都掛記在空空如也的老甕中,心想何時老甕裝的米糧而不再是雨水?另一方面也提醒讀者,這一家人的心,其實也正掛記在漏水的屋頂,深怕漏水會讓屋內又濕又冷。同時,這一家人的心也寄託在為他們盛接漏水,守護他們的老甕上。詩人透過這一個場面的摹寫,把這一家子人複雜的情感,包含了不抱希望的期待(若是有希望的期待,甕應該會好好保存而不會拖來裝水)、對現實的害怕以及不幸中的小幸福。

然而這一個場面,詩人卻加入的聲音的摹寫,將水滴碰撞到甕底的聲響比喻成音樂彈唱,尤其是滴在這一家人心之寄託的甕中,好似在表達這家人的心聲。更再次強調了甕中一無所有。漏水滴甕的聲音,頻率單調、節奏緩慢、聲音低沉、斷斷續續,好似有人暗自啜泣,也像是淒苦的二胡,將這一家人的辛酸繪聲繪影地在讀者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辛酸之後的刪節號,一方面是讓讀者在讀完這首詩之後去想像體會除了辛酸之外的情緒,而且刪節號的形象,也就跟漏水一樣,一點一點,一滴一滴,更加令人嘆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