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漂鳥 ◎羅毓嘉


在泥濘裡推不會前進的車
在無法靠近的牆邊偶遇
文明點亮了我們
但暗巷依然是暗巷
像昨日有沉默的回音
像一道密令它迂迴而憂鬱
我不能愛你了
這個國家令我分心

空襲警報正不斷延長
我嘗試變換姿勢,保護自己
當列車駛過我的胸口
半坍的鐵橋猶是防線虛設
有人神色自若踩過彼此
我不能再跨出去了
這個地方
無法令我安全

在雨中撐開未曾抵達的傘
等溝渠漂來新鮮的果實
無人的公園
怎麼椅背尚有餘溫
日常已將災厄操練為積習
是我說過太多
冗贅的問候

是明天提前路過了我們
還是遠方正傳來默禱的呼吸
你還在讀報,議論,等待
煎蛋的邊緣微微捲起
愛如此真實
我不能再愛你了
這個國家令我分心

--
 
◎作者簡介
 
羅毓嘉,1985年生,建國中學紅樓詩社出身,政治大學新聞系畢,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於資本市場討生活,頭不頂天,腳不著地,所以寫字。曾獲中國時報人間新人獎。作品散見於各報副刊,並曾數度選入年度《臺灣詩選》、九歌《年度散文選》,以及《台灣七年級新詩金典》等。
 
著有現代詩集《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2014)、《偽博物誌》(2012)、《嬰兒宇宙》(2010),散文集《棄子圍城》(2013)、《樂園輿圖》(2011)(以上皆由寶瓶文化出版)。2004年曾自費出版詩集《青春期》。
 
部落格:yclou.blogspot.com/
 
(摘自《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作者簡介)
 
--
 
美術設計: 許宸碩
攝影來源:
Flickr c.c.| theWolf...( https://www.flickr.com/photos/wolfganglin/15659539505/ )原圖調整對比、亮度後加上文字及Logo,以CC BY方式分享(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 
 
--
 
◎小編鋼筆人賞析
 
這首詩第一次發表的時間是2013年11月12日,是在羅毓嘉的網誌上,之後收錄於《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2015.1.1初版)。雖然這首詩多次在太陽花運動與雨傘革命等各種社運場合出現,但事實上這首詩寫出來的時間遠早於這些運動。
 
要細細考察這首詩究竟是因為什麼環境時局而寫的,恐怕問作者比較快(不知道作者會不會看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呢XD),但要分析這首詩為何會在這些場合被快速傳播,倒是沒這麼困難。因為整首詩寫出了反對者面對國家的不安與無助,而這些不安與無助侵蝕到現實生活,甚至侵蝕到「愛」的能力。
 
從一開始,羅毓嘉就塑造了一個無能為力、徒勞無功的場景:「在泥濘裡推不會前進的車」,接著是隱喻政治危險下兩人的相遇:「在無法靠近的牆邊偶遇」。第一段接下來的句子,講的彷彿都是過去那些黑暗、專制、階級、獨裁……種種問題不斷縈繞、甚至反撲,而終於造就了「我不能愛你了/這個國家令我分心」這樣震撼人心的句子。
 
到了第二段,「空襲警報」原本是暫時的警告,或許可說是一時的政治風潮,但「不斷延長」下,所謂的「緊急戒嚴」變成日常的風景,甚至身體也被規訓:「我嘗試變換姿勢,保護自己」列車這意涵是鋼筆人比較無法解明的,但列車作為現代化的巨大交通工具,光是其前進就能給人壓迫感,因而得以給鋼筆人一種「巨大的絕望駛向我」的感覺。
 
當一切警戒變成日常,危險變成生活時,有些人開始走向極端,踐踏身邊的人往上、往前,但顯然敘事者我沒辦法這樣做,「我不能再跨出去了/這個地方/無法令我安全」,既然無法選擇踐踏其他人,那就只能選擇離開了。
 
到了第三段,作者塑造了一個下雨的場景。雨是現代詩中常見的場景,但「等溝渠飄來新鮮的果實」就比較少見了。這或許是等待希望從不起眼的地方漂來的意涵。而下兩句「無人的公園/怎麼椅背尚有餘溫」這句則將「日常的恐怖」以一種具現化的方式顯露出來。椅背上有餘溫的意思就是有人剛坐過,但為什麼有人要坐在敘事者我坐過的位置,卻在敘事者我到來時匆匆離開呢?搭配前後脈絡,我們可以想見這是敘事者我被監控的場面。
 
在這些句子之後,「日常已將災厄操練為積習」這句話便有了實體感。這句話可以有太多指設,然而當搭配「是我說過太多/冗贅的問候」時,那恐怖感又再次浮現。為何問候會是冗贅的?問候即使再多,通常也不至於讓人覺得多到不必要,只有「當這個問候會造成人家麻煩」時,問候才是冗贅的。敘事者我因而被隱喻成一個被政治壓迫的人物,使身邊的人受到牽連。
 
絕望的未來,只能在遠方的祈求,以及身邊的人默不關己。煎蛋是食物,愛是真實,食物與愛便是日常生活的部分。但作為被壓迫者的敘事者我,他已經無法愛人了。
 
「我不能再愛你了/這個國家令我分心」。
 
僅獻給被中國壓迫的李明哲與李凈瑜。這個國家令我們分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