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邊緣 ◎陳黎
在縮尺一比四千萬的世界地圖上
我們的島是一粒不完整的黃鈕釦
鬆落在藍色的制服上
我的存在如今是一縷比蛛絲還細的
透明的線,穿過面海的我的窗口
用力把島嶼和大海縫在一起
在孤寂的年月的邊緣,新的一歲
和舊的一歲交替的縫隙
心思如一冊鏡書,冷冷地凝結住
時間的波紋
翻閱它,你看到一頁頁模糊的
過去,在鏡面明亮地閃現
另一粒秘密的釦子——
像隱形的錄音機,貼在你的胸前
把你的和人類的記憶
重疊地收錄、播放
混合著愛與恨,夢與真
苦難與喜悅的錄音帶
現在,你聽到的是
世界的聲音
你自己的和所有死者、生者的
心跳。如果你用心呼叫
所有的死者和生者將清楚地
和你說話
在島嶼邊緣,在睡眠與
甦醒的交界
我的手握住如針的我的存在
穿過被島上人民的手磨圓磨亮的
黃鈕釦,用力刺入
藍色制服後面地球的心臟
—
◎作者簡介:
陳黎,本名陳膺文,1954 年生,台灣花蓮人,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廟前》、《動物搖籃曲》、《小丑畢費的戀歌》、《家庭之旅》、《小宇宙》、《島嶼邊緣》、《貓對鏡》、《苦惱與自由的平均律》、《輕/慢》、《我/城》、《妖/冶》、《朝/聖》、《島/國》,散文集《人間戀歌》、《晴天書》、《彩虹的聲音》、《詠嘆調》、《偷窺大師》、《想像花蓮》,音樂評介集《永恆的草莓園》等。譯有《拉丁美洲現代詩選》 等十餘種。中英對照,張芬齡譯的《親密書:英譯陳黎詩選 1974-1995》(Intimate Letters: Selected Poems of Chen Li)1997 年由書林書店出版。1999 年受邀參加鹿特丹國際詩歌節。2001 年底,荷譯陳黎詩選 De Rand Van Het Eiland (島嶼邊緣)由荷蘭萊頓大學「文火雜誌社」出版。2004 年3 月,受邀參加巴黎書展中國文學主題展 。2009 年底,法譯陳黎詩選 Les confins de l'ile(島嶼邊緣)由法國 Tigre de Papier 出版社出版。2010 年2 月,日譯陳黎詩選《華麗島の边緣》由日本「思潮社」出版。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推薦獎、敘事詩首獎、新詩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詩翻譯獎,金鼎獎 ,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等。2005 年,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2012 年,獲邀代表台灣參加倫敦奧林匹克詩歌節(Poetry Parnassus)(簡介來自陳黎個人網站)。
—
◎小編哲佑賞析:
這首詩收錄在陳黎詩集《家庭之旅》中,但「島嶼邊緣」不只是一首詩,更直接成為陳黎下一本詩集的名稱,可見得詩人對此概念的看重。「邊緣」是台灣的國際地位,同時也暗指詩人身處「台灣的邊緣」花蓮,在雙重視角下,陳黎的國族關懷往往比一般詩人來的開闊深刻。
「黃鈕扣」作為島嶼的象徵,有一些特別的涵義。首先,「黃色」可能代表著亞洲、黃種人,甚至漢民族或大中國主義;而「鬆落的鈕扣」,也意味著台灣在歷史定位上的曖昧不明:這是一個一再被遺棄、被殖民,以致認同落失的地方。詩人以此為喻,若從大衣上脫落了,一顆鈕扣還能有自足的意義嗎?
但,或許不需要依賴他者,存在本身就是意義。如同作者所述,他「用力把島嶼和大海縫在一起」,如果願意觀看、傾聽,會發現在這小小的土地上,每個人都用自己生命寫下歷史,就像是許多穿梭時間的絲線,終將縫起一本厚實的冊書。
於是在此翻轉「鈕扣」的意義了——除了那顆從國族框架上脫落的鈕扣,如果依然借助這個「整體/部分」的比喻,我們其實還擁有「隱形的鈕扣」:那島嶼上的愛恨記憶,都像等待著被縫回世界這件「藍色的制服」,等待被更多人看見。脫落的黃鈕扣,是島嶼在歷史上的邊緣處境;而不被看見的隱形鈕扣,是一代一代的島民記錄下來,與全體人類共鳴的聲音。
存在不需要依附什麼,如同衣著只是外飾,重要的是底下的肉身內核,那些與我們同心跳、同呼吸的死者與生者。不論身處誰的中心、誰的邊緣,不論我們被放在哪一件衣服上,存在都是自足而銳利的,當你看見它,你會發現,你已經被深深銘刻在這個世界。
--
美術設計:林宇軒
圖片來源:林宇軒
#島嶼邊緣 #陳黎 #世界地圖 #藍色制服 #黃鈕扣 #郭哲佑 #寫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