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

死 ◎敻虹


死 ◎敻虹

輕輕的拈起帽子
要走
許多話,只
說:
來世,我還要
結婚

--

◎作者簡介

  敻虹,本名胡梅子,出生於民國29年,台東人。國立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曾任中學教師。現居住在美國。民國四十六年起即有作品發表於「藍星週刊」、「文學雜誌」、「文星雜誌.地平線詩選」。曾獲中山文藝創作獎。著有詩集《金蛹》、《敻虹詩集》、《紅珊瑚》、《向寧靜的新河出航》和《觀音菩薩摩訶薩》等。 瘂弦在《六十年代詩選》之中評敻虹為「繆思最鍾愛的女兒」,之後余光中為敻虹詩集《紅珊瑚》寫序,也予以引用。

--

◎照片提供:陳奕辰
◎圖像設計:陳奕辰

--

◎小編賞析

  筆者初讀這首詩,是在大一國文課上,當時對於這麼早(查詢資料本詩最早於1958年發表)就有如此的詩作,是令人驚艷的。敻虹擅長情詩,風格淡而雋永,筆者也很喜歡。(敻虹還有其他經典作品,如〈記得〉、〈我已經走向你了〉、〈水紋〉等。)台大台文所柯慶明教授也在[臺灣現代詩]課堂中講解過這首〈死〉,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入臺大開放式課程網頁觀賞聆聽:http://ocw.aca.ntu.edu.tw/....../index.php/ocw/cou/101S203/2
  這首詩的特殊之處一目了然,就是其分行斷句以及長度。斷句是現代詩中極常被討論的議題:為什麼有些像散文的句子,經由斷句、分行後,就可以被稱為一首詩?筆者認為在閱讀一首詩時,能否察覺出作者的分行用意,例如音律(音樂性)、強調語氣/語意等等,是否能營造出特別的感覺,亦即「詩意」,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從「輕輕的拈起帽子/要走」開始,就讓人感覺出主角的態度,是從容不迫,是灑脫的離別,一步一步慢慢地走,一個字一個字地說。作者雖然沒有使用古典的韻腳,也沒有複沓句子,卻在短短的詩行中做出輕而慢的節奏;由於「死」的意象在傳統上是沉重、黑暗,但詩的節奏和情感,讓整首詩和標題〈死〉產生出對比的張力。
  詩中的主角說:「來世,我還要/和/你/結婚」,如果有來世,你會願意再跟現在的伴侶結婚嗎?如果再給一次機會,你會願意重來一次嗎?因為戀情走到最後,不是結束就是結婚,結婚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筆者也在此順便插入一個議題:結婚的意義是什麼?相愛卻不能結婚的人怎麼辦?)短短幾個字,不僅道出主角的情意,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從現在的眼光來看,與其說是老梗,不如說,老梗就是經典,才會成為老梗。簡單的句子容易使讀者進入詩中的情感,而普遍的情感,則容易讓讀者帶入自身,成為詩中的主角。另外在情節上,作者在短的篇幅中不描寫細節,造成「留白」的效果,增添許多想像空間,也是閱讀此詩時容易產生共鳴的原因之一。

  作者在〈死〉詩中利用的技巧不複雜但是高明,同時易讀易懂,非常適合作為教材,這麼一想便覺得筆者的老師選詩有其道理了(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