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的哈達 ◎許悔之
我們攜手 站在轉世的渡口
船就要來了 我們深深對望
來生終將如月圓滿 遍照
十方虛空如我們的心房
然而風起轉狂
吹走了繫住你頸上的哈達
你心愛的哈達隨風而飄
我去追它 催你先上船
以為下一艘我就能趕上你
誰知哈達飄得那麼快
翻山越嶺 飛過大洋
五年之後我終於找到它
再過三十年 你坐在堂上說法
依序為生病的身軀繫上哈達
祝福迷途的靈魂堅厚充實
如架上葡萄的果肉撐的飽滿
輪到我了 我彎腰接受你
為我繫上哈達 那今生蜜鑄的鐐銬
我從懷中取出那遺失過的哈達
看見你眼中有滾滾紫色淚光
--
◎作者簡介
發軔於八O年代的詩人,在九O年代考掘的主題更形豐富,包括存在的焦慮、環保的議題、愛欲的形式、政治現實與國族建構、宗教的懺悔意識等等。試圖在自我抒情與集體抗爭中找尋妥適的位置。他認為詩是一種細緻的反抗,反抗公眾話語的陳辭、生命的大量重覆以及體制的層層桎梏。他的詩,映襯了台灣作為一個海洋國家的文化混血。
許悔之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中華日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年度詩人獎、五四獎等。從一九八O年代開始寫詩,迄今出版五本詩集《陽光蜂房》、《家族》、《肉身》、《我佛莫要,為我流淚》、《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散文作品《我一個人記住就好》(大田出版)。
(以上簡介轉自: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323050 )
--
美術設計:陳奕辰
攝影來源:無
--
◎小編少年阿Ben賞析
〈遺失的哈達〉既是這首詩的名字,也是少年阿Ben所讀的第一本詩集的名稱。
作為一個佛教徒,許悔之的這本詩集中有一些與藏傳佛教相關的意象。例如這首詩裡面的哈達(在藏族地區的文化中,哈達是藏傳佛教用長形絹布製成的禮敬法器,如今作為一種表示敬意的吉祥物使用。──參考自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3%88%E8%BE%BE)但作為一個最開始讀詩是以許悔之作為出發的讀者而言,阿Ben認為許悔之的作品出色之處在於語調與精神層次。
以這首詩來說,對哈達的典故不做事前功課,並不會妨礙對於哈達在詩中做為信物的理解作用。這一首詩的書寫方式,在理解上沒有什麼困難之處,難就難在許悔之使用的語言,讓這首詩有著情詩的解讀可能,卻又不能被限縮在情詩解。詩中兩個主角:你、我的情感是什麼關係很難確定(可能是夫妻、情侶、友人),但現實關係中的「我」卻從主動讓你聽從而先離去,到追隨、聽法,最後讓「你」有了滾滾淚光。詩的主詞從第一段裡圓滿無畏的我們,慢慢被分化成了你、我,當這個分別,被放置在藏傳佛教的文化背景中,遺失的哈達成為失去彼此的信物,但這個「致贈哈達」的禮儀,卻也是雙方在輪迴後再見時,知道彼此仍有某些未曾改變的部分。多年後回首往事,面對熟悉又陌生的故人,知道對方仍篤信佛法,與人為善,仍以哈達贈人;但彼此的關係卻充滿了不確定──那會是怎樣的情懷?
許悔之以情詩的筆法結合宗教的虔誠寫作這首詩,在他的筆下,愛與信仰,都是一種純粹的虔誠。這些緣法問題他沒有嘗試解開,或許有的時候,也不需要解開。
讓我們聽聽詩人怎麼朗誦這首詩吧(3分13秒開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yJAP5lGBa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