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9日 星期五
反抗絕望 ◎蔣闊宇
反抗絕望 ◎蔣闊宇
你闔上凝滯的眼,你不肯看
當拾荒者打開手電筒
你焦慮好像一束光的盡頭
你又讀了報紙,卻不肯說
點燃菸捲同一葉焦黑的肺
掉落的灰燼
遠不似現實
退一步,回到書寫以前
回到拮据的口袋
回到一家燈火,有限的愛
來,你告訴我你不是沉默的共謀
--
◎作者簡介
蔣闊宇,1986年生,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著有詩集《我現在沒有時間了》、《好想把你的頭抓去撞牆》。致力以詩介入社會,以文學參與社會運動。
--
◎小編泓名賞析
「我們做的這些終究是沒有意義的──」
這首詩簡潔、有力,仔細閱讀之後,會發現這首詩算是一種歸納法論證。由AAB的論證方式,A代表實際例子、B代表最終的結論。而這樣的詩雖然簡潔、意象系統不複雜,卻能確實的達到有效的社會詩的「警世性」。並且巧妙的將:詩的弱勢、人的弱勢,巧妙的疊在一種壓迫中。以下分為兩個部分論述:
1/ 主要核心:一個冷漠的人
讓我們分段來看:第一段、第二段。
「你闔上凝滯的眼,你不肯看」以及第二段的開頭「你又讀了報紙,卻不肯說」。眼睛往往代表著一個人,分變黑白、彩色的功能。但這個被述說者你,卻不願意看著、不肯說出來。
不看、不說。
是什麼東西呢?
接著看到第一段、第二段的末句。「當拾荒者打開手電筒」、「點燃菸捲同一葉焦黑的肺/掉落的灰燼/遠不似現實」。我們能感覺的到一種荒廢、破敗的意象系統。
兩段看下來,就可以得知一種很明顯的結論:
你不願意注視黑暗、發聲反抗。感覺是一個非常「冷漠的人」
但作者不僅只想要譴責這樣的人,更在第三段延伸出更多的面向。
2/ 你是什麼:所有人都是詩中的「你」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我們單看前兩段,會感覺到這樣的冷血的、無情的人,不會是我們。也就是讀者並不下意識把生命帶入「你」的論述中。但第三段,寫出「退一步,回到書寫以前/回到拮据的口袋/回到一家燈火,有限的愛」
連續三個「回到」,並且指向溫馨、安全、微小、可靠的處所。
又,這樣的處所其實是「拮据、有限的」
而整體的論述便在前三段完成了。
一個不願意注視弱勢、為弱勢發聲的人,其實只是一個弱勢而已。在詩體裡面,前兩段有種「敘述陷阱」,將你變成「一個冷漠的人」,但到了最後一段,才讓讀者發掘,其實所有人都是詩中的「沉默的共謀」。
而這個沉默的共謀,並不是代表「拾荒者、焦黑的肺」是對的,「沉默的共謀、你」是錯的。而更是指向上一個,整體的社會構成。為何令「口袋拮据、有限的愛。」,更是將「沉默的共謀」指向國家機器。
3/ 詩終究是沒有ˍˍˍˍˍˍˍ(意義)的。
這首詩對我來說有個文眼:「退一步,回到書寫以前」
而後面兩個敘述,也正巧符合一種,對於文學創作者的想像。
在拮据的日子、有限的住所、一家燈火裡。詩人究竟要怎麼樣,才能「凝滯拾荒者的手電筒」呢?在這首詩裡面,詩人沒有給出答案,但只是更嚴肅、有力地對著其他認為自己的作品能夠產生幫助的創作者說:
「來,你告訴我你不是沉默的共謀」
因此,我認為這首詩,也是對於文學的某種檢討。
能不能得到更重要的力量,承載社會的意義,這是作者在乎的。
這樣是不是代表所有的詩創作都是無意義的呢?
作者在題目給了我們思考:「反抗絕望」
這個反抗絕望,仍然是用「詩」來完成的,而這個完成,承載的內容,呼籲了其他創作者、其他人民、其他的其他人,在這種壓迫螺旋以外,有個更高、更遠的對象,應該是我們要反抗的。
對,很難,所以是「絕望」
所以才需要「反抗絕望」
--
美編:竹均
圖片來源:Unsplash|Jairo Alzate
#反抗絕望#七年級#社會詩#學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拮据的處境,生活上所需的物質缺少。
回覆刪除他只有一捲煙。
抽菸,吸菸的表情,身體動作,反應他對社會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