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

〈給學歷史的人〉 ◎帆影

  


〈給學歷史的人〉 ◎帆影
於 1949年發表於《潮流》春季號,收錄於《銀鈴會同人誌》(1945-1949)
  
獨自漫步河灘,而今佇立岸邊
見河畔盛開的石竹
散在水面一片
水面——平坦又光滑
然而卻不見
水底——高、低、起伏、悲、喜、苦、樂
萬象千變萬化
河底的喧囂,不在水面出現
一片石竹,單只漂流在水面
  
獨自佇立月光照耀的海邊
三月的月色,燦爛
在遼闊的海洋上嬉戲
我,隱約可見往海上划去的小舟
海上的孤舟從該來的地方來,往該去的地方去
  
旋風一度捲起
波瀾萬丈,沙塵遮蔽我的視野
究竟如何呢,誰能知道海底的寧靜
晨曦,逐漸劃破曉霧
視野遼闊
昨夜的孤舟
是否沉沒於海平面下 葬身海底
我,不知來者
也不知其後
古往今來多少扁舟沉沒
多少扁舟上岸
海水不語——人不相會
  
            歷史上的歷史並非真實。
            人類是歷史的動物。 
            現實的歷史讓我們,思考歷史——
  
-
  
〈歴史学ぶ人に与ふ〉◎帆影
  
一人河原を逍遥して今に立てり
河畔に咲きし河原撫子の一片
水面に散りしを見ゆ
水面一平なものなめらかなもの
見るを得ざる 
水底一高、低、 突、 悲、 喜、 苦、 楽
万象すべて千変万化あり
河底の騒擾、水面に表はれず
撫子の一片、たゞ水面を漂ふのみ
  
一人月の海辺に立てり
弥生の月、燦爛として
森々たる洋上にたはむれたり
我、髪髣として沖行く舟を認む
洋上の孤舟来たるべき所より来たり、 往くべき所へ往く
  
旋風一度捲き起りなば
波瀾万丈、砂塵我が視野を蔽ふ
なりせん、誰ぞ知る海底の静かなるを
朝暾、漸く暁霧を破って
視野広く
昨夜の孤舟
線下に没したるか海底の藻屑たらんか
我、 其の前知るべからず
其の後も亦知るべからず
古往今来幾多の舟の沈没し
幾多の舟の着陸せるに
洋水語らず一人会せず
  
            歴史上の歴史は真実なるものにあらず。 人間は歴史 の動物なり。 現実の歴史は我々をして、歴史を考へ せしめぬ——
  
--
  
◎作者簡介

帆影,本名張國卿。銀鈴會同人,曾參與《潮流》1948年夏季號、《潮流》1949年春季號。發表過數首日文詩、中文短篇小說《宗教的對話》。由於詩人在戰後並未積極活躍於文壇,僅有少數資訊作為參照。
  
--
  
◎小編 樂達賞析
  
  什麼是歷史?歷史是過往真實的記錄,抑或含有虛假的成分?歷史的意義是什麼?處在時代洪流之中的自我又當如何面對歷史本身?……歷史雖然常被視為人類的產物,但是因之而起的疑惑與提問卻也無窮無盡,而詩人也以〈給學歷史的人〉一詩來回應諸多命題,以及其他同樣共生於歷史中的人們。
  
  首段詩人將歷史喻作河水,水面上映照著河原撫子花(中譯為石竹)看似平坦寧靜,然而包含詩人自己在內,任一人都難以知曉那潛藏於水面下,變化多端的人世萬象,彷彿大時代的潮流淹沒了無數微小的故事,曾經鮮明存在的悲歡起伏,也終將浸入那名為歷史的大河裡。來到第二段,原先實景的河流入大海,燦爛的月光在天上閃耀,詩人也轉而將歷史比附為海洋,將古往今來的人們喻為海上扁舟,並在「旋風」的介入下,展現出歷史的另一種面貌。成敗相參、盛衰並存,有些人或許因旋風般的變化而消逝於歷史中,有些則持續漂流在各自的航道,無論何者,身處其中的我們都無法全然知悉歷史的走向,無法真正了解往昔的軌跡將引導向何種未來,唯一確知的是――自己的一生將與無數人相同,如海上孤舟般依隨歷史隱含的秩序,「從該來的地方來,往該去的地方去」。
  
  個別的人們在大歷史之中,看似渺小無力,然而,詩人卻在最後的收尾處,轉出了人類於其中的能動性與價值――我們並非完全受制於客觀歷史本身,我們可以思考,藉此與之周旋、對話,並在詩末破折號之後、永無止盡的思考中,參與整個歷史的進程並賦予其意義。
  
--
  
美術設計 _ 李昱賢
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東邊的信號 #銀鈴會 #帆影 #給學歷史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