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8日 星期四

鎮魂|魂鎮 ◎羅智成

鎮魂|魂鎮 ◎羅智成
 
  
     他們以重機械徹夜在外頭切割巨廈 為何要經歷萬噸建材與憂傷的折難
     你徹夜被騷擾,卻始終沒有醒來。 你們看
  十層樓的破碎迷宮把你困在噩夢的夾層裡 整個島嶼在抽痛、蜷曲
  或者,你被牆上的相框壓成最後一張照片 在傳遞、播報、哀悼、喧嘩與聚集
   或者,你缺乏鐵質的大樓吞嚥,成為它 其力量宛如一個宗教的誕生……
         糾纏的管線裡瘀塞的血水 但不盡然
        所有的可能都已腐臭、發脹 那只是種種美好的想像
              不再可能……  對一個規模七˙三強震的無謂抵抗
被挖掘開的馬賽克浴室,四處是你過期的呼吸 
          被折疊起來的挑高客廳 規模七˙三的強震重新躺回斷層
     縮得小小那聲尖叫還在瓦礫中戰慄 整個島嶼在香煙繚繞的晨曦中
          在挖掘不出來的驚懼裡 繼續喧嘩、哀悼與聚集
    翻倒的美景則緊摟著你孤單的屍骸,
     也許還有一個永被深埋的想法……
                     □□□、□□□、□□□、□□□、
                     □□□、□□□、□□□、□□□……
         □□□、□□□、□□□、□□□、   死亡已治癒你們的傷痛與恐懼了嗎?
                     □□□、□□□、□□□、□□□……  我們不然,
    死亡已治癒你們的傷痛與恐懼了嗎? 我們正慌亂地用重機械把
               我們不然, 崩塌的視線吊走
    整個島嶼還在收縮、抽痛、胡言亂語 把沉重的記憶切開
    生命總一次又一次叫我們面面相覷: 切割成比較容易消化與忘記的小塊
         我們只是薄膚恆溫的凡人
 怎會遇上只有地球足以承擔的變動與損傷? 我們在廢墟中喧嘩、哀悼與聚集
       我們只是偶爾自大的脆弱生靈 這一切只是為了治癒我們自己
 
--
 
◎作者簡介
 
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東亞語文研究所碩士,博士班肄業,擔任過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編輯和撰述委員、中時晚報副刊主任及副總編輯、美商Conde'Nast China(VOGUE、GQ)編輯總監、樺舍文化總經理、Hit 91.7電台台長、《TO'GO泛遊情報》雜誌發行人、閱讀地球文化創辦人、台北市政府新聞處處長、中央通訊社常務監察人、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中央通訊社社長等職,現為財團法人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董事。 2000年羅智成獲得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新詩創作獎。
 
--
 
美術設計:籃閔釋(小葵)
攝影來源:http://www.tccfd.gov.tw/df_ufiles/b/01(32).JPG;http://www.tainan.gov.tw/tainan/news.asp?id=%7BE3CC3D79-98D8-44A8-84A5-69C5B59767B8%7D
 
--
  
◎小編賞析
  
〈鎮魂〉一詩收錄在羅智成的《夢中書房》,是九二一大地震後,羅智成有感而發寫下的作品。
 
在羅氏的作品中,這樣左右排列的作品應該只有這一首。整首詩的左右或可分別來看,但又同時具備互相映照的效果。左邊是在對廢墟中的災民「你/你們」致哀,從苦痛出發,寫作上充滿暴力。卻也很可能正得要這樣的暴力寫作,才足以表達他們的苦痛;右邊的「我們」與左邊的「我們」相同,是廢墟中的搜救者,或是島嶼上其他的人。兩者的位置雖然有分別,自然災害帶給內心的傷痛與震撼,卻很難分別太多。只有在這樣的事件上,我們一致的為死傷者難過、憐憫。
 
左邊作品的第一段是充滿暴力的場面,描述罹難者的遺骸遭遇了什麼。這樣的情感太過深刻而疼痛,請恕小編無法再討論.......右邊的一二段相比起來並沒有那麼強力,這也是情理所當然。震災現場的疼痛太過強烈,導致這些哀痛,都不免顯得有些虛無。
 
「□□□、□□□、□□□、□□□、/□□□、□□□、□□□、□□□……/死亡已治癒你們的傷痛與恐懼了嗎?/我們不然,」羅智成在這裡用著同樣的詞句試圖統合左右兩邊的情緒,左邊的情節與右邊並沒有太多的分別,而這最後導向的結論帶來的,是一種不分你我的痛苦經驗:
 

         我們只是薄膚恆溫的凡人
 怎會遇上只有地球足以承擔的變動與損傷? 我們在廢墟中喧嘩、哀悼與聚集
       我們只是偶爾自大的脆弱生靈 這一切只是為了治癒我們自己
                                    」
 
從一個巨大的疑問到看來荒誕,實則富含真理的結論,〈鎮魂〉這首詩的面對,帶給我們的同理感,或許就是必須的集體治療。雖然已經過去了許久,小編仍期望災民們安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