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5日 星期二

犀牛 ◎魯熱維奇


 
犀牛 ◎魯熱維奇,林蔚昀譯
 
我的名字是東尼
我是一頭白犀牛
我從來沒看過我的故鄉
南非
 
我媽媽叫泰莎
我在歐洲某個首都的
動物園出生
 
我是獨生子
小時候我沒有和其他的
小犀牛玩
 
我在很密實的欄杆後長大
在媽媽身邊爸爸我不記得了
媽媽告訴我爸爸
在交配儀式結束後
就馬上回到自己的城市
他的名字好像是狄更納斯
 
我的名字是東尼當我
還小的時候我想當
一隻蝴蝶但是人們對我說
我生來就是一頭犀牛
我必須當犀牛
 
我想當麻雀
因為麻雀可以從
我們的牢籠中飛出去牠們很自由
牠們快樂地嘰嘰喳喳所以我想當
麻雀但是人們說
我不能當
麻雀
 
我問為什麼──因為你是
一頭犀牛你永遠會是一頭犀牛
有著厚厚的皮鼻子上有一支角
視力很弱腦容量很小
 
我覺得這句話很傷人
 
當我大一點的時候我和媽媽
去外頭散步在我們的
隔壁住著一群
猴子
 
猴子是很歡樂的一群傢伙
牠們無憂無慮地性交根本
不用保險套
牠們抓屁股抓毛裡的蟲吃寄生蟲
打手槍也不必擔心會因此
下地獄
只是
公猴子很邪惡自大
很愛吃醋
母猴子不只向
公猴子展示繽紛的屁股
也讓「整個世界」都看到
雖然牠們不會因此得到
電視台或是
花花公子給的高薪…但是
我往四周看了看
在動物園裡
有一種很奇怪的猴子
來看我們
這些猴子被一些
花花綠綠的破布遮著
渾身光禿禿
只有頭上才有毛
牠們把自己的小孩裝在小推車裡
 
牠們一直都在喝東西吃東西大聲笑
媽媽告訴我
牠們是人猿
的近親
叫做homo sapiens
很久以前
牠們就離開資訊之樹
走上了歧途
 
這些墮落的猴子
在南非
舉行白犀牛的拍賣會
牠們賣我們的母犀牛
一頭五萬英鎊
牠們搞一些「野生動物觀賞之旅」
把我們的角
磨成粉
給陽痿的公猴子用
 
媽媽說這些母猴子
懷孕九個月
我們的母犀牛懷孕十七個月
在這期間不抽菸
不喝伏特加不跳迪斯可
也不在電視上看恐怖片
 
一隻老人猿曾經告訴我
關於這些猴子的
恐怖故事
那時候我就想
還好我是一頭犀牛
 
今天晚上我夢到
我是一隻鸚鵡
嚇出了一身冷汗
 
--
 
◎作者簡介:
 
塔德烏什•魯熱維奇(Tadeusz Różewicz, 1921–2014)出生於1921年,成長於遭受納粹德國與蘇聯夾殺、瓜分的波蘭,波蘭戰後最重要的詩人之一。與其兄一同加入波蘭家鄉軍,進行反德軍的地下活動。於戰爭期間發表了第一本詩集《森林的回音》。
 
魯熱維奇反對把詩拘泥在押韻、格式之中,反倒以口語化、不加任何裝飾的語言赤裸裸呈現出人類存在的悲劇性,以及生活的荒謬。林蔚昀在《走路的藝術──魯熱維奇詩選1945-2008》(2013,黑眼睛文化)書末如此描述:「魯熱維奇最難也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他那毫無裝飾、赤裸裸像是剖開的生魚片般的文字。」
 
--
 
◎譯者簡介
 
林蔚昀
 
詩人,作家,譯者。英國布紐爾大學戲劇系學士,波蘭亞捷隆大學波蘭文學研究所肄業。多年來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二〇一三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是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臺灣人。著有《我媽媽的寄生蟲》(本書獲第四十一屆金鼎獎)、《易鄉人》、《自己和不是自己的房間》,譯有《鱷魚街》、《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黑色的歌》、《向日葵的季節》等作品。
 
--
 
◎小編三進賞析
 
讀完以後,你的感受或許是,嗯這首詩,也太莫名其妙了吧?
 
結尾中斷得很突然、有些描述很瑣碎……這些讀後感很正常,但為了避免錯過詩人的用心,請回想一下這首詩的前兩句:「我的名字是東尼/我是一頭白犀牛」。你得明白,這是一首從白犀牛角度出發的詩作,你的思緒不該太人類。
 
容我閒聊一下白犀牛的現況,有張照片你或許看過,在肯亞自然保護區裡頭,一群傭兵宛如保護著政要般,圍繞著一頭白犀牛。照片中的白犀牛,是當時僅存的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雖然在重兵保護下嚇阻了盜獵者,卻躲不過時間的大限,蘇丹於2018年3月因衰老而被安樂死,白犀牛的亞種「北方白犀牛」至此宣告功能性滅絕。
 
回顧白犀牛蘇丹的一生,1975年在野外被捕獲,後來被送到捷克Dvůr Králové動物園。為了北白犀的復育,蘇丹於2009年被轉移到肯亞Ol Pejeta保護區,也就是方才所提照片的拍攝場景。目前僅存兩隻雌性北白犀,皆出生於捷克的動物園內。而詩中所描述的,雖是源自南非、保育較成功的南白犀,但面臨的處境並無二異。
 
了解了白犀牛的現況後,對於魯熱維奇〈犀牛〉中的描述,應該會有更多共鳴。
 
本詩開頭前四段,交代了白犀牛的處境:出生在動物園、被關在欄杆後、未曾見過物種的原鄉南非、父母為繁衍而配種的關係以至於父不甚詳。詩人透過主述者「白犀牛東尼」推展敘述,小時候想當蝴蝶、當麻雀等願望,透露出生於籠內的小犀牛察覺了自身的處境──生理、物理與心理上皆不自由。
 
然而,當媽媽帶著長大後的牠去外頭(當然還是在欄杆裡面)散步的時候,看到隔壁棚的猴子如此狂放不羈、聽聞欄杆外另一種猴子(人類)的種種行徑後,牠開始認識了世界,也明白了「自由的不道德」。在一番理解之後,白犀牛東尼的心境變化為「還好我是一頭犀牛」,雖然不自由,但起碼於世間無害。這是牠選擇的第一種自由。
 
而詩作最末段,白犀牛東尼突然在夢中變成了鸚鵡時,短暫擁有飛行能力的時候,為何卻嚇出一身冷汗呢?


詩人想表達的是,白犀牛需要的不是表面的自由,而是「得以不受威脅的自由」。如此一來,艷麗但同樣被人類獵捕、圈養的鸚鵡並非最佳選擇,一隻犀牛所需要的,是如同平凡無奇的麻雀一般,無人覬覦的自由。這是魯熱維奇為白犀牛勾勒的第二種自由。
 
以上這兩種自由,套用在二戰期間遭鄰國瓜分的波蘭身上,或許也是說得通的。會不會魯熱維奇想說的,不只是犀牛呢?
 
回到動物這個主題上,詩中暗藏的一顆彩蛋,犀牛父親的名字「狄更納斯」,英譯版譯作Diogenes,與古希臘犬儒派哲學家「錫諾普的第歐根尼」同名。
 
第歐根尼這人很奇怪,據說他住在一個桶子(另一說是大甕)裡,僅有的財產也都裝在裡面。這麼奇怪的人逸聞肯定不少,其中最有名的一則是這樣的──某天第歐根尼在曬太陽,亞歷山大大帝前來搭話:「你這人太酷了,有什麼願望通通說出來,我幫你達成。」第歐根尼卻只緩緩地抬起頭,看著眼前的大帝說:「我希望你閃一邊去,不要遮住我的陽光。」
 
我想,這大概也是白犀牛東尼,或者未露臉其父狄更納斯的願望──人類閃一邊去,不要干涉物種的日常。雖然現在讀這首詩,已經太晚。
 
--
 
美術設計: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犀牛 #動物保育 #白犀牛蘇丹 #魯熱維奇 #三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