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1日 星期一

模仿 ◎宋尚緯


模仿 ◎‪#‎宋尚緯‬
 
我們都很認真
模仿彼此的字跡
想成為端正的人
要做出許多努力
例如忍耐
例如在斷墨的殘痕上
有著不乾脆的牽扯
你說文字自有力量
脫口而出的語言
就成為事實變成歷史
風乾的化石
像不可逆的雨水
滲進傷痛的組織裡
要有光。你說
而光就來了,沉默地
走進你殘破的身體裡
 
雨絲也扣入你的沉默
奪走你的語言像剝離熱
風吹過就消散
像太陽出來,露珠
隱去成為水氣
沒有誰是純粹的
每個人都很認真活著
認真地像誰
我們都在座位上
認真地愛著
沒有完全一樣的字跡
也沒有完全不一樣的墨痕
午後我們走進彼此
禁止進入的區域
從此只靠著比喻活著
再也沒有誰純粹是誰
  
最後我們對坐
互相抄著彼此的字跡
沒有誰更像誰一點
 
--
 
◎作者簡介
 
宋尚緯
 
1989年生,現於東華大學就讀。
筆名:苗林,作品散見風球詩雜誌、衛生紙詩刊,出版詩集《輪迴手札》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提供:陳奕辰
 
--
◎小編賞析
 
各位有練過字嗎?
 
一開始練字,除了要鍛鍊書寫線條的直、橫、力道,以及組成字的部件的比例、搭配等,也要臨摹名家書法,看他們字體的「骨」來學習,就像練國術前總要打套路,或者畫家總要先練習素描。
 
然而,練字仍有其特殊性,因為從一開始就是模仿名家,而當我們「模仿彼此的字跡」時,自然是因為彼此都想成為某種值得被模仿的人,「端正的人」。
這當然是不容易的,練字需要全神貫注,一個筆劃斷了就要重來,但這也代表前功盡棄,有時就是不甘心,執著,而想「在斷墨的殘痕上/有著不乾脆的牽扯」。
這句話讓詩的場景從練字變成景色的流動,探討的情感也從「想成為更好的人」改變成「執著的來由」。
 
執著的來由是因為說出的語言「就成為事實變成歷史」、「風乾的化石」,它完整的面貌已不復見,但又存在於那裡,無法抹滅。我們只能從殘破的、失去水分且變質的石質推測物體本來的樣貌,然而就算是追溯也是傷害,即使雨水澆灌,也不會讓化石變回原樣,只會「滲入傷痛的組織裡」。
 
「要有光」這句似乎引用自聖經,無論是否如此,當「你」說出這一句,「而光就來了」的時候,那也代表「你」擁有強大的能力。
然而,即使是如此強大的「你」,也被語言傷得全身殘破,因為如此,「你」不再說話了。此時,作者延續前面下雨的意象,前面的雨滲入了身體,這裡雨過風吹,水汽蒸發,帶走了剩下的熱。這樣的過程事實上是很長的,長得足以讓一個強大而純粹的人變得不再純粹、失去熱度。
即使如此,「每個人都很認真活著」,無論生命是難堪或快樂,看著某個目標,「認真地像誰」,在屬於自己的位置上「認真地愛著」。雖然作者並沒有寫「我們」愛的是什麼東西,但換句話說,要帶入什麼東西來愛都可以,愛另一個人,愛自己,愛活著這件事……。
 
此時插入的「沒有完全一樣的字跡/也沒有完全不一樣的墨痕」這兩句,在意象群上似乎有些突兀,然而在意義上是相連的。前面寫到,沒有人是純粹的,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沒有完全一樣的字跡;然而我們都有一些部份從別人得到,比如知識、風格或典範,而沒有完全不一樣的部份。
 也因此,在我們「走進彼此/禁止進入的區域」,更靠近彼此時,彼此融入了彼此,「只靠著比喻活著」。比喻是以一件事物形容另一件事物,換句話說,詩句進行至此,我們已經無法單獨純粹地存在,意義來自於其他意義的交織,存在來自於對其他存在的模仿。
 
然而,即便我們甚至到最後抄著彼此的字跡,我們「沒有誰更像誰一點」,即便存在來自於對其他存在的模仿,自己仍有其獨特性。彷彿一個方程式,一個人或許是百分之幾的A、百分之幾的B及C組成,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方程式。我們雖是模仿他人,但對於模仿對象的選擇,以及自己如何重新詮釋的過程等等,都會讓自己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人。
 
沒有誰更像誰一點,所以自己就是自己。
這是作者沒寫,但小編很想詮釋這首詩的一種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