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

我姊姊住台北 ◎周盈秀

 

 
我有個姊姊,她住在臺北十年了
她很忙,所以臺北也很忙
她冷的時候,臺北總是全台最低溫
她深夜加班,臺北的燈也沒熄過
姊姊打電話回鄉下 只說想家
此刻的天空時不時,掠過飛機一架
姊姊常常讓我去找她
在她眼裡,我是移動式的家鄉

姊姊跟臺北緊緊相擁,漸漸地
我在她身上能看見高速穿梭的線條
我若將手電筒照她身上
牆上投影的是一零一大樓
她很常下雨、說挫折並不容易晾乾
她躺下會成為一座盆地
她有很多小巷,並認為迷路是種美學
她如果笑了,臺北某處的行道樹一定開花

我姊姊住臺北 一個人
冬天的夜晚,姊姊會摘下弦月
輕輕刮除整座城市寂寞的細節
打電話給我的時候
我的窗外,彷彿就飄下雪花
 
(作品選自第十六屆臺北文學獎新詩獎)
 
-
 
◎作者簡介
 
周盈秀
 
台灣雲林人,天蠍座A型。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葉紅女性詩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短篇小說首獎,新北市文學小品文首獎、中興湖文學獎、嘉大現代文學獎等獎項。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提供:陳奕辰
 
-
 
◎小編賞析
 
這首詩簡單有味。藉由一個妹妹或弟弟的心情,同時書寫台北特色和手足之情。
 
首段,他藉由姐姐的忙碌、冷寂,同時說明臺北的特色。而這樣的忙碌、冷寂,或許正是姐姐想家的原因。臺北,全台首都,外地人來此,多帶著外顯的目的:為了更高的薪水、更好的學歷、更大的公司,這中間當然包含許多不同因素的考量,但在這樣的狀況下,人很容易異化、離其自己,而這可能是臺北比她地更容易讓異鄉客想家的原因。
 
第二段開頭說「姐姐跟臺北相擁」呼應首段「十年」之久,此處作者更精準的將城市投影在姐姐身上,城市的高速、大樓、易雨、多巷弄,全都在姐姐身上顯形。
 
這首詩選取了一個有趣的視角,即人和地域的互相交融,地域和人的個性往往相輔相成,定居某地的人有了一種模樣,該地便形成某種氣氛,而在此氣氛下,異地之客來此,往往也會被同化成相似的樣子。另一種解釋是,作者對臺北的認知,完全來自姐姐。關係上,作者屬於年紀較小的一方,想像自己的姐姐先行離家,每回通電話時,總是能從姐姐的口中聽到,臺北的各種細節、特色──那個只能在電視上看見的、從未親身經歷的、大名鼎鼎的臺北。年幼的作者,可能就這麼,將臺北和姐姐的形象,相連在一起了。
 
最後一段,凸顯手足之情,獨自居住臺北的姐姐,即使再孤單想家,仍需自己「刮除寂寞的細節」,或許是為了讓自己好過些,或許是不想讓家人擔心。但當姐姐打電話回家時,那些思想的寂寞,仍然隱隱的傳達到作者心裡,彷彿輕輕的夜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